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绘本《我的幸运一天》,故事生动有趣,特别是主人公小猪智慧的语言,是指导学生练习写“人物语言”的。“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有趣的习作之旅就在柔弱的小猪和强大的狐狸之间开启了……
诸寅初老师参加全国第三届“新体系”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在汤特和工作室伙伴们的帮助下,从绘本《我的幸运一天》延伸开去,设计了一堂为三年级孩子量身打造的绘本习作课。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课堂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小猪图片,说说自己对猪的印象。
2.老师要和同学们读一个故事,故事里的小猪会让大家脑洞大开。
二、共读绘本,品味人物语言智慧
1.师生共读绘本故事,边听边思考:小猪落入狐狸之手后是否就会成为狐狸的一顿美餐?
2.品读小猪和狐狸的第一次对话,抓住“可是、难道、先生”等话语,体会交流小猪语言的智慧。
3.教师梳理,体会绘本从“说什么”和“怎么说”两个方面“让人物会说话”的表达秘妙。
三、想象创作,表达人物语言智慧
1.狐狸帮小猪洗好了澡,准备送进烤箱,小猪又会如何用智慧的语言摆脱危机呢?
2.仿照第一次对话的表达方式,以“可是、难道、先生”等重点词句搭好支架,学生想象,口头创作,让故事里的`小猪会说话,让小猪运用智慧的语言,再次化险为夷。
3.继续读绘本,绘本中的小猪语言智慧作和学生的口头创作对比,说说谁创编中的人物最会说话。
4.继续读绘本,设疑,当小猪第三次面临送进烤箱的危机,又怎样通过智慧的语言化险为夷。
5.学生想象,在学习单上书面创作。
6.创作交流,提升:小猪通过智慧语言摆脱危机,化险为夷,可见会说语言,会写语言是多么重要。
四、拓展补充,感受人物语言魅力
阅读《逃家小兔》,通过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的对话,体会兔妈妈语言的智慧妙,进一步感受人物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翻译文章。
2、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准确翻译文章,体会《世说新语》种“以事见人”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识。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三、自主学习,探究理解。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3)在重点理解词语基础上,翻译全文。
四、启发思考,明确寓意。
通过读文,你知道文中这两个小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读以读促讲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讨论:读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板书:《世说新语》二则
管宁割席
聪明的王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
2、能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话题导入。
1、同学们,在老师的心目中,你们个个能说会道,并且善解人意。所以,今天老师是带着问题来请你们帮忙的,你们愿意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我吗?
2、多媒体出示课件。(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
3、你认为这位同学这样做对吗?你打算怎样劝告他呢?
二、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1、出示课本中三位同学说的话。
读读这三位同学说的话,你认为这位同学更有可能接受谁的劝告?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选出代表在班内谈看法。学生进行评价,老师适时点拨。
三位同学说话的角度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都在劝那位同学不要这样做。第三位同学是用关心的口吻说的,更容易让人接受。
三、模拟情境,尝试实践。
1、出示课件。(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
2、学生模拟,劝他别这样做。
3、师生评价。
劝别人时要做到:
(1)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4、出示课件。(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5、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劝告,组内成员分角色表演。
6、学生合作表演,师生评价表演效果。
同学们的表演很投入也很动情,劝说者劝说时的态度很诚恳,理由很充分,表达也很婉转,听了劝告者的话,被劝者心悦诚服。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模拟劝告情景,感受到了劝告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有效的`劝告可以使人身心放松,豁然开朗;有效的劝告能使人认识到自身的缺点,改正缺点。真诚的劝告如同明媚的春光,温暖人们的心灵。
【板书设计】
劝告
1、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的温柔可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写生字“月、背”。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大海的温柔可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月、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年夏天,老师去海边走了一趟,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大海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得先读准小黑板上的生字词,照片才会出来哦!
1、(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词)
闹深夜里睡觉她抱着明月那鼾声背着
(开火车读)
2、小朋友们读得真棒,那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照片吧!
(课件出示图片1:平静的大海一望无际。
图片2:浪花轻轻拍打着岩石。
图片3:蔚蓝的天空,蔚蓝的大海,多么迷人!
图片4:波涛滚滚的大海,让我们感觉到它的伟大力量!
图片5:阳光轻抚的海面,又是多么轻柔!)
大家觉得这些照片美吗?
是啊,真是美丽极了!白天,风儿追逐着浪花,浪花开心地笑了。那么夜晚呢,夜晚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看看夜晚的大海是怎样的情景。
二、精读课文:
(一)、(课件出示:大海睡了)
谁来读一读课题?想想怎样才能把课题读好。
(指名读)
你的“睡”字读得真好,真轻!我们一起来学XX把课题读一遍。
(二)、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到第112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把每一个字都读准了哦!(生自由读书)
小朋友们,你们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的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自由发言:平静的、安宁的)
说的真好!深夜里的大海是多么安宁啊!那谁来给我们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读出这种感觉呢?
(三)、(课件出示: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指名读)
读得真认真!那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大海睡觉了。)
是啊!大海已经睡觉了,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啊?
(生:轻轻地。)
那咱们就一起把这句话轻轻地读一遍,注意别把大海吵醒啦!
(齐读)
(四)、你们读的真好!大海啊,睡得可香啦!那她是怎么睡的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她睡熟的鼾声。)
聪明的小朋友们,谁能告诉老师“她”指的是谁?
(生:大海)
对了,你们真聪明!现在呀,老师还要考考你们,看谁能不用老师教就能把这两行读好。
(五)、(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指名读)
你们读得真有感情!这里面一个“抱”字,一个“背”字,你们感觉大海像谁呢?
(生:妈妈。)
是啊,大海妈妈“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多么慈祥温柔啊!谁能带着温柔慈祥的语气再给我们读一读这两行?
(指名读)
真是位慈爱的妈妈!现在老师想请全体女同学来读一读。
(女生齐读)
男生能不能读得比女同学更有感情?
(男生齐读)
大家读得真感人!老师真为你们自豪!
抱着月亮宝宝、星星宝宝,大海妈妈终于睡着了,睡得那么甜,甚至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六)、(课件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仔细听老师读一读这两行。
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
(生:“轻轻的”读得很好。)
那谁敢向老师挑战?
(指名读)
你读得真轻,真有感情,比老师读得好。现在就请你来做我们的小老师,领同学们读一读吧!
(该生领读)
我们全班小朋友都读得很认真,很有感情,老师也被你们感动啦!
我们知道,“鼾声”就是打呼噜的声音,那在这里,“鼾声”指的是谁的声音呢?
(生;潮水的声音。)
说的真好!把大海妈妈轻轻的潮水声比作是睡熟的鼾声,多么可爱啊!
(七)、(课件出示第二句话)
下面我们把第二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八)、这首小诗太美了,我们一起把它从头到尾轻轻地、柔柔地读一遍,老师给大家配上好听的曲子。
(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生齐读课文)
(九)、这么美的小诗,我们不但要读好,而且聪明的小朋友还要能背出来。现在老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由地练习背诵。
(生自由练习背课文)
现在会背的小朋友请起立,不会背的小朋友千万别着急,拿着书跟着读。
(生齐背课文)
小朋友们太棒了,老师也被你们有感情的背诵所陶醉啦!
三、指导写字:月、背
1.认读生字卡片:月、背
2.谁来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月”。)
3.观察真仔细!可是细心的小朋友也发现了,“月”和“背”下面的“月”有什么不同啊?
(生:“月”的第一笔是竖撇,而“背”下面的“月”第一笔是竖。)
我们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
4.现在请大家打开书到114页,伸出右手按笔顺书空。
5.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月”和“背”。
6.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描红,然后打开《习字册》练写。
教学随想:
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描述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
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在反复地朗读中感受深夜大海的温柔、宁静与可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丰富自己的感情。
语文教案 篇5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 学生读课题,然后说说读后的发现或想法。
2. 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 学生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 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验心情,展开辩论
1. 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回到作者的童年。
2. 指名读课文第1~14段,然后集体评议,并在评议的过程中指导朗读和渗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请学生用两个词分别概括当巴德听了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之后的心情,并说明理由。老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并相机指导朗读。
4. 讨论:如果你是巴德的父母,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讨论中引导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对巴德的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评价孩子有所体会。
四、抓关键词,品读明理
1. 老师描述第15段的内容,过渡到第16~17段的学习。
2. 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写成年后的巴德回顾当年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时的心情,请速读课文第16和17段,找出这个词。老师板书“庆幸”。
3. 看到这个词,爱动脑筋的你会提出哪些问题来深入理解课文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庆幸是什么意思?巴德庆幸什么?为什么会感到庆幸?
4. 学生各自默读第16~17段,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并在书上作旁批。学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5. 老师组织全班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老师在组织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进行深入理解;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品读。
五、联系生活,交流体会
1. 学了课文之后,你对赞扬和批评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对赞扬和批评你的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2. 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可以模仿书上的句子写,也可以自己写。
六、自学生字,正确书写
1. 师:课文中的生字,你准备怎样记住它们而不读错写错?
2. 学生练习书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领略《牧童》一诗的意境,欣赏《舟过安仁》的童趣。
2、会流利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且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扩写古诗。
3、感受童年的绚烂与快乐。
教学准备:投影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切入新课
1、读读以下诗句,你有什么发现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
2、在这些诗句里,我们发现了许多性情各不相同的儿童,有懂事的,有贪玩的,有聪明的,也有悠闲自在和淘气调皮的,他们各自在忙什么呢?
3、质疑引入,学习新课。
二、学习《牧童》,领悟诗意
1、初读古诗,了解内容
①指名读一读吕岩即吕洞宾的诗,指出易错字“蓑(suō)”的读音与写法。
②再读古诗,你能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填一填、说一说吗?
在一个()的地方,耳边似乎回荡着()。当()的时候,一个牧童到外面()了。
③再读这首诗,你感受到这是一个()的牧童呢?为什么?从哪句诗哪个字最能领略他的悠闲与惬意?
2、品读古诗,走进诗境
围绕“卧”,品味“卧”。
①卧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六七里”:虚指,原野地方很大很广阔,一望无边。
“铺”:结合诗句理解扩词(铺展、铺开、平铺、铺设、铺天盖地……)
看到辽阔的原野上到处是绿意葱茏的草,在我们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听一听,你听到了()的笛声?(悠扬的、时断时续的、远处飘来的、忽隐忽现的)
理解“三四声”:虚指,形容笛声时断时续。
这笛声是谁逗弄出来的呢?你能猜出来吗?
②卧在一个怎样的时候?
黄昏后:绚丽的晚霞渐渐消失了,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夜空……
归来:牛羊入圈,该空闲了,无忧无虑了。
饱饭:吃了妈妈做的丰盛的晚饭,舒服、惬意、心满意足。
③品味“卧”的美妙。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
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
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有有;
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有,有,还有,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④轻轻地读一读诗歌。
这真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卧房,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清清的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温柔的抚摸,耳边还传来青蛙、流水、蛐蛐、蟋蟀的歌声,此时此刻,躺卧在草地上的'牧童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如果睡着了,梦里又会梦见什么呢?
是呀,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真是一个()的牧童?
3、吟诵诗歌,领略意境
看到眼前这位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牧童,谁也不忍心去打扰他美丽的遐想。轻轻地诵读诗歌。
眼前的一切,在诗人吕洞宾看来,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牧童休憩园,牧童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指名读诗。
一碧千里的草地,柔和的清风,皎洁的明月,在这种境界里,既想躺下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又想低吟一首美妙的小诗。低吟诗歌。
(配乐背诵)闭上眼,让这一切的诗情画意融入我们的脑海,伴着这轻风明月,轻轻地,低低地背一背,送给这位牧童一首催眠曲吧!
4、过渡下文。
此时此刻,牧童虽然没有玩耍的小伙伴,可是在清风明月的草坡上照样怡然自得,让人羡慕。他享受到了只属于他独自一人的恬静与快乐。如果两个小孩子在一起,那情况又会怎样?只是收篙停棹呆呆地坐船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