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理解积累词语“失魂落魄”,分清“魂、魄”两字的字形。
2、能体会“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和“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两句话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积累这两句句子。
3、能读懂文中几处省略号背后所蕴含的人物的情感,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重之情。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1、阅读老师提供的材料——初步了解梁晓声其人。
2、理解“失魂落魄”的意思,分清“魂、魄”两字的字形。
3、想一想,作者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 反馈预习,揭示课题,补充资料了解中国六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情况。
1、 交流对梁晓声的了解。
2、 揭示课题, 初步了解梁晓声对自己母亲的情感。
4、补充资料,了解中国六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情况。
六十年代初期,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多数工人的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
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的街道小厂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摘自梁晓声的《母亲》
二、 从文章表达形式的`特点出发整体切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1、反馈预习情况,指导区分“魂、魄”的字形,理解词义。
出示: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齐读)
l 一起写一写“魂、魄”两个字,记住字形。
l 反馈“失魂落魄”的意思。
2、抓住文章表达上使用了很多省略号的特点,提示学习方法。
三、深入学习课文1——31节,体会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1、分角色朗读1——31小节,想想这部分主要写什么。
2、交流板书。
3、联系环境描写、对母亲行为的描绘体会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作者在写这部分内容时,多处运用了省略号。
(1) 第一组: “妈……”
“妈……
(以此指导联系环境描写体会省略号便是的是声音的拉长,延续,让读者体会到的是这里的环境很恶劣,噪声太大。)
(2)第二、三组:
l 思考为什么我说回答妈妈的问话是吞吞吐吐的?体会一下,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情感。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一下)
l 交流、适时评点,引导体会文中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母亲行为有强烈的感染力,把作者那一刹那的震惊生动地表现出来。并有感情朗读句子。
l 体会此时此刻我的心情——
(一时间百感交集,自责、内疚、难过、痛心全融会在这省略号中了。)
4、 感受这次“要钱买书”经历对“我”的震动。
a) 引读:
b) 那一刻我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说说“我第一次:……”
5、联系前文内容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中省略的内容说出来。
四、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含义,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这份“深情”。
1、引读第二部分的内容。
2、引导运用前文环境描写和对母亲行为描写的语句体会“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含义,
语文教案 篇2
复习目标:
1、巩固第八单元的生字词。
2、整理错乱的句子,练习用“重阳”“兴高采烈”和第24课成语造句。
3、能理解成语意思,会填空。
4、学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6、会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2、同桌互批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4、齐读。
二、整理错乱的句子
1、出示句子:
()有一次,一条小金鱼游到我的身边。
()文文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
()我常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
()它尾巴一摇就游跑了,可我差一点掉进水池里。
()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2、说说看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做。
3、指名说。
4、师总结:先读一读,了解大意。再根据其中的联系,找出句子的前后顺序。一般的都有是按时间或地方的顺序来写的。整理好了后,一定要再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
5、按上述方法,练习做。
6、指名交流。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A过三个月的锻炼,小明的身体。
B堂课,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难忘的印象。
C特别喜欢踢足球和排球。
D园里的花很美丽极了!
E与这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F架上各种各样的.摆着图书。
G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H爱迪生试制电灯,不知多少次做了实验。
T我在公园里看到奇异的一种花草。
J我断定这个好主意可能是聪聪想出来的。
2、复习我们学过哪些形式的病句。
3、修改。
4 全班校对,同桌互批。
5 师重点指导易错的题目。
6 生对调订正。
7、师批改。
四、造句。
1、出示词语:“重阳”“兴高采烈”和第24课成语造句
2、说说各成语的大概意思,造句时应该注意什么。
3、试着用造句
4、师生共同评议。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教师检查
六、阅读分析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丢沙包”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活动。操场的西墙边,这一组,那一组,玩得多带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他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又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他们蹦啊跳啊,玩得多么欢畅!
1、给短文加个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惊慌( ) 讨厌( )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4、文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_____,写“他”的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找四个)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清记叙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不断的提高学生修养。
二、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四、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出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通课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文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4、读出疑问,能够把文中一些不能理解的词句圈画出来,以便于课堂上讨论解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不错,读书给予我们知识,而知识又富予我们内涵。而读到好的文章,就犹如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读书生活。(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
冰心,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作品集:诗集《繁星》和《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有散文集《再寄小读者》、小说集《超人》、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等。
爱的哲学:童心、母爱、自然美。
三、检查预习
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正音释意:
斩黄巾笸箩水浒传消遣天罡地煞朦朦胧胧
气愤填胸(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惨惨戚戚不能自已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四、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课文,按照接龙的方式,每个学生读一段,一共是15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对方朗读时的失误与不足。
2、思考:
冰心介绍了自己读了哪些书?分别是什么时候读的?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二)
1、请同学指出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说出作者都读了哪些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聊斋志异》《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
这些内容体现了_____哪一中心思想?多读书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自1986年。
4、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以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多读书。享受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欢乐。
六、 作业。
1。抄写本文的字词。
2。整理出三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写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并写上日期。
3。查找并阅读介绍作家冰心的文字或者是冰心的作品,下节课请同学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介绍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2、导入课文:
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时的感受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加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
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画出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进行概括,同桌为一组,可以讨论,: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一中心?———读书好
2、重点思考:
问题:本文作者讲了很多读书的好处,那么请同学将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上一节课的感受,概括归纳读书好的“好”字都体现在哪几方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同桌为一组,3分钟的讨论时间。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能激发读者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精神享受。
读者可以随着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的遭遇有所感触,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比如A《三国演义》先是听得“津津有味”,“含泪上床”3段;哭了...又哭了...5段;
B《水浒传》...气愤填胸!7段;
C《声声慢》“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D《红楼梦》起初的感受是....,中年以后、、、、、,
这些都使读者获得了一个精神层面的享受,使读者的感情更加丰富。
②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段,作者并没有读过柳和李贺的文章,那么文章受到表扬也是因为文章功底好。
③读书能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开拓视野:
A七岁时开始读《三国》,一知半解....居然懂了,————自身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B《三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水浒传》当时的历史状况,《红》中朝代家庭的兴旺盛衰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所包含的道理,这些都是作者通过读书获得的。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11段,读书使人更聪明,更善于思考。
3、作者还提到了“读好书”,那么在冰心眼里,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请同学快速浏览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真情实感,引起共鸣的,语言质朴浅显的,哪怕篇幅不长,也能够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
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
读好书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
借助书本中的道理,
能够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提高自身修养,更好的立足社会。
三、提高升华。
1、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文的顺序,指出文章中总结性的语句。
教师辅导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2、请同学们思考,“书”为谁而读?
是为家长?老师?不明确。我们来回顾一下从古至今的人们是为了谁,或者说的为了什么而读书?
我国古代文人是为了光宗耀祖,升官发财而读书,有“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的说法,当然,也有有节操的仁人志士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伟大的周恩来总理,12、3岁时,从小就有高尚的情操,目标远大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么新世纪的我们应当为什么读书呢?请同学们谈谈。
为祖国,为社会,为自己的未来,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同学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远大的目标,那么我们读书才会有动力。
四,作业布置。
《忆读书》学完了,但是我们的读书之路才刚开始。学完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做有用的人。那么又对你有什么启发呢?是否有自己一直想读却没有读的书呢?写一篇日记。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真听,认真看,认真完成
知识、技能目标
学习燕、菜等15个生字,了解声调的标法,拼读音节
过程、方法目标
1、练习上下文猜字;
2、熟读课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冬瓜、茄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笑吗?大家笑一下,好吗?燕子妈妈也和小朋友一样喜欢笑,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范读
2、生自读(不懂的字猜一猜,查字表,或请教他人。)
3、认读生字词
A找生字:一生上前找,把找到的字贴到黑板上,并领读。
B记生字:怎样才能很快,很准确地记住这些字呢?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指名分段读课文。
5、同桌互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讨论学文
1、小燕子到菜园里去观察到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板书)
2、小组讨论:你觉得小燕子认真观察吗?为什么
指导三次观察的朗读。
3、全班交流:怎么做才是认真观察呢?
A反复观察
B仔细观察
四、延伸
出示西红柿和黄瓜,观察他们的异同点。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瓜、皮
1、说说笔顺,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2、你觉得要怎样写才好看?左耳刀重点指导
其他字的笔顺你知道吗?
3、同桌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4、生描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反馈评议
板书设计:
燕子妈妈笑了
学会观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自我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阅读的乐趣,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自己制作贺年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元旦马上来到了,有人为我们送来了新年礼物,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贺年片”)领读题目,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小组讨论)根据指名回答在题目上板书:贺年片是什么样子的?是谁送的,为什么送?
点评:根据学生过年的经验,很快猜出是贺年片,又通过提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乐于提问的能力。同时引入正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有创意的问题,你们说我们应该到哪去找答案呢?(指名回答)师:对到课文中,在找答案之前,老师提个小小的读书建议,(出示读书建议)A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找出生字、新词,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住它们。
2、开展“对对碰”游戏,主动识字。
(1)请同学们把生字卡片中认识的字摆在桌子上,自由认读两遍。
(2)全班进行“对对碰”。(指名说:“我认识了碧,请大家和我对对碰,然后用碧字组词。”师板书:碧绿)
点评:用此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
(3)读词,找不理解的词语。碧绿、祝愿、呼唤、翅膀、嘱咐、迎着、希望、智慧。反复读后提问,哪些词语不理解怎么办?通过读课文去理解好吗?
点评:用商量的口气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让学生随文识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然后用游戏检查,都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通过读词找不理解的词语,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三)读好课文,感悟品味。
1、师范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通过生的回答,展示课件图。
2、同桌互相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好,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读出来,说一说读明白了什么?
点评:师的范读,要读出神韵,读出气魄,再让同桌互读互比,找最喜欢的段落,突出朗读教学和读中感悟。
3、根据学生的`喜爱,分节读文感悟。
(1)师:有那么多同学喜欢读第一节,请这些同学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好吗?(几人齐读,评议读的怎么样?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师出示课件绿色贺年片,板书:森林———祝愿———茁壮成长)
(2)全班齐读这一段,我们理解了课题提出的什么问题?(学生汇报样子是树叶、森林送的,对我们的祝愿。)
师:森林这样厚爱我们,我们一起来感受绿色的贺年片所带给我们的温馨和祝福吧!(生看课件文字读课文。)
(3)分组按以上的方法共同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出示自学建议,贺年片的样子,谁送的,为什么送?)
(4)各小组交流后,全班订正,师板书。
(5)最后齐读课文,读出喜爱之情。
(四)互送自制贺卡表示祝福。
师:同学们请你拿出自制的贺年片,你想送给谁?表达你对你好朋友的什么祝福?请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送给你的好朋友。
点评:通过读文,学生能回答出课题提出的三个问题,证明读中能感悟,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范读、自读找喜欢的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感受阅读的乐趣。通过互送贺卡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亲情和集体的温暖。
(五)写字教学。
师:贺年片做得很美,希望贺年片上的字要写得更漂亮,你们认为这课哪个字最难写,找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1、出示生字:贺、绿、森、祝、船、迎、闪、希、望。
2、重点指导:船、绿、望、迎。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比鲜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感悟课文蕴涵的道理。
3、被累“清晰可见”、“活蹦乱跳”、“仔细观察”等词语,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和词语,读懂齐白石观察和刻苦学习的句子。
教学难点
明白“只有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卡片,齐白石的画像、作品等。
学生: 收集齐白石的故事和其他画家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画家
1、老师讲故事。
2、学生听后感受。
3、揭示课题。
齐白石能成为画家,和他小时候刻苦画画分不开。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了解齐白石小时候是怎样学画虾的。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认读生字词语。
三、讨论问题,品读交流
1、齐白石小时候是怎样画虾的.?(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齐白石“迷上了画虾”,读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并交流。
⑵ 反复朗读句子,勾画动作描写的系列词语,体会齐白石对画虾的浓厚兴趣和刻苦练习画虾的精神。
⑶ 引导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体会用上“腾地”、“仔细”的好处。
⑷ 小组内合作读相关句段,想象齐白石平时刻苦画虾的情景,读出自己的感悟。
2、 图文对照,说说齐白石画的虾有多好。(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勾画出来: “他画的虾……”
⑵ 自由练习读好这段话,表现出虾的鲜活及对虾的喜爱。
⑶谈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透明、清晰可见、活蹦乱跳。
⑷为齐白石爷爷的画配上解说。
四、总结提问
读一读儿歌,说说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五、练习写字
齐白石爷爷仔细观察,刻苦学习,成为了画虾名家,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练习,也能成为学习的小能手。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写字注意事项; 教师重点指导、范写个别字,学生练习描红、书写。
2、交流展评: 选择最优的书写展示给全班欣赏。
六、拓展延伸
把自己收集的书画家学书画以及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画虾
薄而透明
仔细观察 清晰可见
活蹦乱跳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二、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二、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上网了解作者汤显祖简介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这里有一个网站,介绍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演示
二、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三、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几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
2 学习写人物语言时注意把说话人动作、神情作适当描写的表达方法。展开想象,把第3节写具体。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通过学习,了解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是一个大智大勇的著名科学家,懂得只有掌握科学知识,具备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人才会有力量,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才能为国为民作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
2 学习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认识到他是一个大智大勇、善于运用科学的人。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 出示课题:齐读
2 检查预习:课文写了什么情况下,谁用什么办法智烧敌舰?结果怎样?(交流、总结)
相机出示词语:
乘虚而入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欣喜若狂
说明:检查预习,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并通过长期训练让学生懂得预习时的要做到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逐步形成能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加以概括的能力。
二整体入手,认识人物
1 自由读课文,划出人们评价阿基米德的语句。
2 交流、出示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3 出示关于阿基米德的资料,初步感受他的“智”。
说明:通过初读课文,寻找有关对阿基米德评价的句子及相关资料的补充,认识阿基米德并初步感受他的“智”。这既是文眼,也是教学的切入口。
三学习故事,了解人物
(一)学习课文第2、3节,感受情况危急,感受人物智慧
1 读文,理解“乘虚而入”:理解“虚”意思;根据关键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读文理解课文中“虚”的意思。
指导读句:希腊这个国家很小,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牺牲了,留下的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2 罗马人乘虚而入,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希腊人陷入险境,他们(惊惶失措)
3 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惊惶失措;明白希腊人惊惶失措的.原因
(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4 联系上下文写话:
大家急得惊惶失措:老人_______(动作),喃喃祷告:“___________________”;妇女____________(神情)说:“________________ ”;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篇课文是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应该让学生运用第三、四单元学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如先理解词语中关键词再理解词语的意思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文章内容。这两节的学习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品词读句能够了解战争背景,希腊人民惊惶失措。希腊人民的表现也从侧面烘托了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设计语言文字训练就深化了学生对此的理解。
(二)学习课文第4——8节,深入了解人物智慧
1 师述:当人们惊惶失措,希腊危在旦夕之时,阿基米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找出相关语句
2 相机出示第4、6、7节
(1)多角度引读第四节,体会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2)指导朗读第六节,抓住词语“一字儿排开、集中对准、布帆”感受阿基米德的观察入微和指挥若定;抓住“焦头烂额”一词,通过它与“乘虚而入”一词的对比,感受罗马士兵落荒而逃的惨状,加深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
(4)朗读第七节,整理板书,体会“欣喜若狂”的意思,再次深化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 学习第8节
(1)默读,明白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科学原理。
(2)读句子(阿基米德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讨论:你同意阿基米德的说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说明:通过多角度朗读,复述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滋味,说出个性化体验,体会到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四总结概括,深化认识
1 出示课文,引读
2 学了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把对他的评价用几句话写下来:
3 交流,总结
说明:通过引读,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在课文里多走几个回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08-25
语文教案08-25
语文教案08-27
语文教案08-24
语文教案08-26
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08-29
语文教案08-29
语文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