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4年级教案

小学语文4年级教案

时间:2024-12-31 07:36:4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人教版4年级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人教版4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人教版4年级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4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二、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

  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三、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小学语文人教版4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在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4、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5、指导修改习作,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道理。

  2、通过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快乐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还应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揭示主题。

  二、指导习作,明确思路

  1、审题意,明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第30页内容,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3)推荐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聊话题,定选材。

  (1)过渡:同学们,这次习作我们要写一写家乡的环境,你想选择哪一方面来写?主要写什么?(板书:选择材料。)

  (2)学生交流准备写的内容。

  (3)小结:从大家的聊天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环境保护相当重视,对这次习作的要求很清楚,选材也很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习作来。

  3、理思路,学写法。

  选题一: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思路点拨:

  1、开头简单明了。

  先要仔细观察,看看周围环境怎样,是受到破坏,污染严重,还是受到保护,环境优美。开头简单介绍自己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场所及其大致情况。

  2、着重描写调查情况。

  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调查,把了解到的情况用笔记录下来,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进行说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类、比较,最后再确定出有针对性的描写内容。

  示例《学校周边环境对同学们学习和成长的影响》调查报告。我们可以针对学校周边的网吧、辅导班、书店等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并分类写出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

  3、结尾提出建议。

  既然已对周围环境作了清楚的调查,看到了现状,也了解了存在的问题,那么,结尾就要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列数字说明法:

  引用具体数据加以说明,能增强调查的可信度。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

  示例我从网上了解到:就保护听力而言,一般认为每天8小时在80分贝以下听力不会有损失,而在声级分别为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学习或工作30年,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调查,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在声级70分贝环境中,谈话感到困难。

  这段文字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噪音对人类的影响,而把这样一段材料写入习作中,让读者来认识噪音对人的危害就更有说服力了。

  选题二:想象几年后的'家乡环境的变化

  思路点拨:

  1、大胆想象。

  选取最能体现家乡面貌的一个方面,如家乡的绿化、家乡的小区建设、家门前的道路等都可以作为你习作的对象。任思绪飞扬,大胆想象,展望几年以后,家乡环境的巨大变化。

  2、表达具体。

  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如,可以选择令人感触最深的环境变化进行描写。写变化时不要面面俱到,只要从家乡的变化中选取一两个方面,加以具体地描写,以表现家乡崭新的面貌就可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3、畅谈感受。

  家乡的环境有如此大的变化,身为家乡一分子的你肯定感到特别自豪。把你的感受表露在习作中。话语不在于多,而在于真诚。

  前后对比法:

  描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对比进行描写。通过对比,能更好地把家乡变化后的“新”与“美”展现出来,以突出此次习作的“变化”这一主题。

  示例啊,真美!难道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qíqū)不平的泥路,现在已变成了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着花和树,小鸟在枝头歌唱,小蜜蜂在花间采蜜,彩蝶在翩(piān)翩起舞。

  作者将以前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泥路与现在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进行对比,一下子就突出了家乡的路变化之大。

  选题三:写环境调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思路点拨:

  1、开篇做好交代。

  因为是写事情,那自然免不了要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诸多要素。要让读者看个明白。

  2、突出趣味性。

  有趣就是好玩吗?当然不止。真正的“有趣”是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先回想一下当时哪些事情给自己的启发比较大?原因在哪儿?自己做了哪些让自己或别人感到有趣的事情?抓住“趣”点,把事情记录下来。

  3、谈内心感受。

  为了让读者能产生共鸣,在叙事时可以写写当时自己心里的感受,或者借助其他参与同学的表现,从侧面来烘托当时场面的有趣。

  4、细节描写法。

  对人物的动作、神情及语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的一种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可使事情的叙述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传神。

  示例只见弟弟瞪(dènɡ)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蚂蚱捉住了。蚂蚱拼命地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

  这段话对弟弟的动作、神态等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让人读着便可想象出当时趣味十足的情形。

  三、学生写作,尝试为文

  1、确定内容,编写提纲。

  2、交流提纲,互相评议。

  3、完善构思,动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很多同学都完成了本次习作,写出来的文章非常精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欣赏自己的作品吧!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次的习作要求。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上节课的板书设计。

  二、自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三、指读习作,评议修改

  1、选择不同习作内容,指名读,小组内评议。

  评议要点:(相机板书: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四、自主修改,展示习作

  1、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找出习作中最欣赏的一点,并给对方提一个意见。)

  2、佳作赏析: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五、誊写习作

  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进行誊写。

【小学语文4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13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7-15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7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11-13

小学语文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