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香雪海”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进行默读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的提示边默读边思考,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进行默读训练,依据提示边默读,边思考。
三、教学难点:理解“香雪海”名称的`由来;理解写蜜蜂和花雨都是为了突出“香雪海”。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香雪海“指什么?
2、你觉得香雪海怎样么样?谁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它。
(二)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生各自挑选一节,进行自学。
出示要求:(1)默读思考:哪些句子写了香雪海的美?
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小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重点:△第二节理解无锡梅园为什么被称为“香雪海“?
△第三节理解为什么要写蜜蜂?
△第四节理解为什么要写“花雨“?
(三) 朗读全文,进行总结
1、配乐朗读。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 延伸拓展,交流信息
交流学生收集的有关梅花的信息。
板书设计
香 雪 海
(味)香 (色)白 (量)多
蜜蜂 多、忙———————————
花雨 花瓣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服务人类的远大理想。
2、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激光的信息资料,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对激光知识的了解,并能够与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3、了解作者运用了数字、举例、比较、比喻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激光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运用了数字、举例、比较、比喻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激光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课
1、板书课题:奇异的激光。
谈话:你对激光都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交流)
老师这儿有一组激光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激光图片)
相信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对激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
1、过渡:请大家翻开书,小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过渡: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自学了生字,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的情况。(出示课件:词语、多音字)检查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3、导语:刚才大家读了课文,你对激光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4、学生交流,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教师板书)
三、潜心学文,品读词句意味
1、过渡:在这三部分内容中一定有你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任选其中的一部分,用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可以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语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学生自学,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2、导语:把你对最喜欢的那部分内容的感受和体会,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交流。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3、集体汇报交流:指名让学生交流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读一读划出的相关语句,并谈一谈对这写语句的理解。
“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打个比方说,我们如果用眼睛对着电灯看,就会感到刺眼;如果看太阳的话,就会有暂时目眩感觉;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课件出示)
(1)这段话用了对比和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激光是最亮的光的。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当你用眼睛看太阳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抓住“目眩”)
随机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结语:看太阳都会“目眩”,激光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体会,指名试读这段话)
教师范读,全班读。
学生交流、补充,揭示利用激光的这个特点可以用在军事上,做激光枪和激光炮等。(板书:军事)
(2)过渡:激光不仅是“最亮的光”,它还是“最快的刀”和“最准的尺”,有喜欢这两部分内容的同学吗?谁想来谈一谈你的体会?
(学生任选其一,交流体会。)
(3)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地读相关的句子来充分体会激光是“最快的刀”是“最准的尺”以及利用激光这两方面的特点可以用在医学和测量等方面。(板书:医学、测量)
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去理解,再带着体会去读。
(指名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4)教师结语:通过刚才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了激光是目前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和“最准的尺”,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在军事、医学和测量等许多方面,所以“激光”真是一种“奇异”的光啊!
四、拓展延伸,充实文本内涵
1、过渡:激光的用途远不止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激光的身影,你们想一想,都可以在哪些地方见到它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导语:关于激光,课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部分关于激光的资料,全班学生阅览。
五、教师结语,激发学生情感
其实,激光的用途还有更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开发和研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在咱们班中有同学在研究激光这一科学领域中传出佳音。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收集有关激光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明白铁棒磨成针的道理,明白得不论做啥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就一定能做好。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止字旁,能读准多音字“朝”的字音,懂得“铁棒、诗人、艰苦、进步、更加、工夫、不论、决心、从此、刻苦”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仿照“谁正在啥地点赶啥”的例句,把句子写完整。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第二段中的两句话:“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肯下苦工夫。”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要求懂得的词语较抽象,学生懂得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感知词义,或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懂得词义。
教学预备:
CAI、生字卡片、一根铁棒、一根针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懂得课题的意思。
2、学习、懂得第1、7自然段,教学生字:铁、棒、磨、针、诗、困。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针、铁棒。问:这是啥?说说针和铁棒的模样。
2、问:特别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3、揭示课题2 铁棒磨成针读题,标题里的生字想个方法记住它。
教学:铁:金字旁,为啥用金字旁?与“秩”比较。
棒:书空右边的“奉”,组词。与“捧“比较。
磨:半包围结构,广字旁,书空。
针:与“叶”比较,为啥也是金字旁?
二、自学课文,懂得大意。
1、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课文共有几段?讲了谁,啥时候的故事?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
正音:诗、更、决、此
3、卡片认读字词。
4、训练朗读句子
(1)能!一定能!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
(2)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
5、说说课文讲了李白小时侯的啥故事。
三、学习第1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找到书上写李白的一段读一读。
2、指名读。考虑: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学习后你明白了那些事情?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懂得“大诗人、唐朝”懂得多音字“朝”的不同读音和意思。朝:朝霞zhao(早上),唐朝chao(朝代)。唐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朝代,距今1000多年,唐朝除了许多驰名的诗人,李白一定是其中感觉驰名的诗人。“诗人”是指专门写诗,并有一定成就的人。为啥用个“大”呢?
教学:唐:半包围结构,书空里面的笔顺。共10画。
诗: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与“持、等”比较。
指名读第二句。问:这个地点的“他”是指谁?“读书进步不快”指啥?文书们李白读书进步不快?懂得“贪玩、艰苦。”
教学:困,用“捆”来记。[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啥艰苦?你是怎么样对待的?
4、读第1自然段。小结:李白小时侯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小孩。他后来纠正了吗?你是从哪一段明白的?
这部分能够放到第二课时去
四、学习第7段。
1、齐读第7段,李白如何会成为著名的大诗人?他回如何刻苦学习?
2、认读“从此”,李白是从啥事情中明白要刻苦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指导“棒、磨、诗”,接着学生抄写生字。
2、自由读课文。(机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学习懂得2-6段,重点懂得“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的道理。
2、学习生字:更、加、功、夫,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2、比一比,再组词。
因( ) 工( ) 比( ) 轮( )
困( ) 功( ) 此( ) 论( )
3、说说李白小时侯不同的表现,他是从啥事中明白应当刻苦学习的呢?
二、学习2-6段。[改为学习2-7段]
1、自由读2-6段,划出李白和头儿娘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和头儿娘的话。
问:课文中两次出现“惊奇”,感到惊奇的是谁?他为啥感到惊奇?
(1)看到头儿娘在磨铁棒,不明白为啥。(不明白)
(2)听说头儿娘要用铁棒做针。(不可思议,不可能。)
3、用惊奇的语气读一读李白的'问话。
自由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4、头儿娘是再如何答复的呢?
为啥头儿娘说了“能”后,还要说“一定能”,而且用了两个感叹号?引读“只要工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啥是“工夫深”?
用干脆、坚决的语气读第5段。
教学:更:去偏旁记,与“便”比较。
加:组词。
功:力字旁,工的横改成提。
夫:编顺口溜。
5、听了头儿娘的话,李白明白了啥道理?找到读读第6段。[指导朗读]
指名答复,有啥不明白的地点,请学生释疑。
教学:论:换偏旁记,与“轮”比较,组词。
此:认识止字旁,书空笔顺。
6、从此以后,李白怎么样?以读代讲。
“从此”到底是从啥时候起?
三、分角色读课文。
1、自由读预备。
2、男女分角色读李白和头儿娘的对话。
3、决定喜欢的角色读读。
四、作业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更、功、此”,学生写3个。
2、完成《课堂作业》的第4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学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后,明白得不论做啥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事情就会做好,学习也会进步。
3、能用“谁看见谁在啥地点干啥”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词语。
2、完成课作第2题。
(1)李白是我国唐朝(chao zhao)的一位大诗人。
(2)春季,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chao zhao)。
3、看拼音写词语。
tie bang shi ren kun nan ke ku geng jia
( ) ( ) ( ) ( ) ( )
gong fu bu lun cong ci
( ) ( ) ( )
二、总结课文,进一步明白此课文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1、齐读全文,李白的两次问话应当读出惊奇的语气。头儿娘的话读得干脆、坚决。
2、启发想象: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来的学习中,他遇到艰苦会如何想,如何做?
3、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课文中的道理,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在学习上假如遇到艰苦应当如何做?
4、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指导。
1、出示例句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完整。在说的基础上写句子。
(谁正在哪里干啥)
2、完成其余作业。
板书:
铁棒磨成针
有决心
做事情 成功
下苦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认识十五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乐趣。
教学难点:
感受卡罗尔随着小猫来来去去而起伏变化的心情,触摸她喜爱小猫的童心,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伙伴,揭示课题。
1.出示小女孩图片:图中的小伙伴名字叫——卡罗尔
板书:卡罗尔
2.亲切地喊喊小女孩的名字——卡罗尔。
识字:读准“卡”“罗”“尔”。说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中的哪个字?(如:罗汉果、卡车、偶尔……)
3.卡罗尔十分喜欢小猫,想有一只属于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有没有得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个故事。
4.补完课题,齐读——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一)轻声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软垫 绒线团 舒适 橱柜 厨房 抽屉
滑稽 糊涂 多余 端出 一碟 点心 免费
待在家里 黑白相间 滴滴答答(多音字带拼音)
(1)同桌互读,正音。(2)开火车读。(3)齐读。
2.交流识字方法:介绍自己最得意的识字方法。
可以用这些方法识字:
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丢了小尾巴——免。
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
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 厨。
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三、分层默读,交流体会。
(一)介绍默读。
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板:默读 )什么叫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
(二)第一次默读。
1.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全班交流,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
(三)第二次默读。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出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想想有趣在哪里。
3.全班交流,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看谁说得
有趣,读得有趣!
主要是以下几段,可随机出示:
▲不一会儿,门铃又响了,进来一位叔叔,真滑稽,他的每个衣袋里都有一只小猫。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第7小节)
(1)说说什么地方最有趣,也可以读出来。
可以引导学生:小猫把叔叔的口袋当成什么了?(温暖的小床、免费旅行……)
(2)展示课文插图,师小结:瞧这些可爱的小猫,它们会跑去做些什么呢?
(3)多么滑稽啊!齐读这一小节,重点读好“扑扑地、一个个、一……就……”
▲打这以后,门铃一直响个不停,好多小猫都来了,什么样的都有。(第9小节)
(1)说说会有怎样的小猫来到卡罗尔家?(可引导学生从小猫颜色、大小、神态等各方面展开想象。)
(2)想象说话:好多小猫都来了,什么样的都有。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晚上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衣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第10小节)
(1)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让自己发笑的地方。
可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小猫在抽屉里、衣柜里干什么?谁会
被门后的小猫吓到,吓成什么样?小猫还会干些什么有趣的事?
(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第10小节。(读出有趣)
▲爸爸从自己的每只拖鞋里都捉出一只小猫来。
(1)自由交流感悟。(2)齐读。
过渡:小猫那么有趣,那么顽皮可爱,所以卡罗尔非常喜欢小猫。
(四)第三次默读。
1.从那里可以看出卡罗尔喜欢小猫?边读边用“~~”画下来。
2.四人小组交流:读读找出来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3.全班汇报。
▲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
▲卡罗尔端出一碟牛奶,还有一碟点心。她又把旧的软垫放在一
个篮子里,就待在家里等起小猫来。
▲小猫喵喵叫着,卡罗尔说:“别难过,我会照顾你的。”卡罗尔
让小猫喝牛奶,吃点心,还让它玩绒线团。
▲卡罗尔很伤心,整整一天,她都在和小猫告别。
▲卡罗尔眼泪都流出来了。屋里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冷冷清清的,
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
▲卡罗尔高兴地叫了起来:“啊!是伯洛!”
▲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
……
4.读读这些句子,体会卡罗尔心情的变化。
板书:一直想要期待 终于有了 高兴 伤心 惊喜
(五)总结全文,提出希望: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关注周围环境,学会和谐相处。
四、作业。(允许学生选择1—2项)
1.学习写广告。
小猫的得失直接影响着卡罗尔的心情,卡罗尔多么喜欢小猫啊!而小猫的得失都是通过“登广告”,广告的作用可真大。你想要什么小动物吗?让我们也来试一试。
2.说说默读的方法,建议用默读的方法课外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3.自己觉得有趣的句段把它积累到本子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②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2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揭题,板书课题、作者。
2、师:你们在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有没有猜想过山的那边是什么?为什么?
猜一猜老师希望山的那边是什么,为什么?
山的那边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希望,这是因为大家所讲的城市、大海、草原等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已经成为了一种理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王家新,看看在这个从湖北的大山中走出来的诗人的笔下,山的那边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前要求学生讲讲朗读的几点要求,然后尽量读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2、组织各种形式的朗读,点评、指导。
3、教师配乐范读,师生有感情地配乐齐读。
4、我们已经读了那么多遍,你们明白王家新要说什么了吗?
5、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板书:山海
困难理想
②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可从不同角度)
板书:时间童年时期长大以后。
事情渴望“海”追寻“海”。
心理向往和困惑感悟和信念。
方式与妈妈的对话与读者的对话。
③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那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注意:回答时要采用“我认为(词)用得好,好在”的句式;
或“我认为(句子)写得好,好在”的句式。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3、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4、在讨论中结合学生的理解再次穿插朗读指导,准确把握重音、停顿等。
5、试背。
四、体验与反思
1、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五、总结
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你们的面前正横亘着很多座高山,但只要坚持不懈,山重水复后必能柳暗花明。
最后,我为同学们朗诵一下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山高路远》作为这节课的尾声,让好诗伴你健康成长!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
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唤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六、布置作业
1、根据自身实际抄写词语,准备听写。
2、选择喜欢的诗句背下来,有能力的背诵全诗。
3、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读习作要求,读后说说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缩写(不超过400字) 减少篇幅,适当改写 保留重点内容,删减次要内容。
二、习作指导
1、出示提纲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⑴ 《小英雄雨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小英雄的什么品质?
⑵ 简要列出文章的结构和详略,然后根据此提纲边读课文,边划划记,逐段删留。
⑶ 整理成文,检查文章是否详略得当,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是课文的重点;雨来游泳本领怎么高超,怎么从鬼子眼皮下逃走是次要的,可一笔带过。
2、投影出示文章结构(列提纲) 主要内容: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中心:表现小英雄雨来的崇高精神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结构: ⑴ 雨来游泳 ⑵ 上夜校念书 ⑶ 掩护李大叔(重点) ⑷ 跟鬼子斗争(重点) ⑸ 河沿上的枪声 ⑹ 雨来没有死。
三、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学生互评,然后读一篇范文,并点评缩写《小英雄雨来》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的芦花村住着小英雄雨来。雨来在还乡河练就了过硬的仰浮本领。 秋天,雨来被送去上夜校,他跟着老师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一个人在家。忽然,交通员李大叔闯了进来,雨来赶忙把他藏到缸底下的洞里。 十几把雪亮的刺刀对准了雨来,鬼子用尽各种方法盘问雨来,但雨来一口咬定没有看见人。敌人毫无办法,把雨来拉出来去枪毙。几声枪响,芦花村的人们异常难过,可是谁也没有料到,雨来没有死。原来在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备,扎到河里,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评析】 文章详细地记叙了小英雄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的经过,这是原文的重点。作文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故事干练完整,不失原意,完全符合本次习作要求。
四、写成文章。
【板书设计】 缩写《小英雄雨来》 减少篇幅,适当改写。 保留重点内容,删减次要内容。 不超过400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店主说的那句话的含义,懂得真情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道理。
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分析人物的情感世界。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难点
1.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理解店主说的那句话的含义,懂得真情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挂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直奔“真情”。
师:人的感情是丰富的,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正是因为有了“情”才更加的真实、动人、默契。你知道人与人之间有哪些情感吗?
(亲情、友情、爱情……)
师:父爱母爱,深沉似海。朋友在你成功时的鞭策,失败时的慰藉,这都是真情。真,源于内心。
让学生回忆自己身边有关“真情”的小故事。
小结:漫步在大街上,路人投以微笑,便内心温暖,接着便回以同样的微笑。陌生人举手之劳的帮助都会让你感动好一阵,因为这都是真情的流露,没有任何的其他用心。真情总是让人备受感动。今天我们将学习这样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真情无价》。
二、揭示课题,展开质疑。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2.指导读题,并根据题目设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怎样读好课题呢?请听老师说,大家读。
师:真情无价要突出真情怎么读?
真情无价要突出无价怎么读?
师:根据题目的朗读,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以确立研读主题。
(1)谁对谁的真情?(板书:小女孩、店主、姐姐)
小女孩、店主、姐姐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2)是什么使他们三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那条蓝宝石项链价值多少?什么是无价的?(板书:货真价实——无价)
引导学生思考,货真价实与无价之间的关联。
三、初读课文,讲述情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能告诉老师这篇短文讲了件什么事?
3.刚才的同学把故事讲得比较具体。故事的情节由三个部分构成,以项链为线索,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板书:买项链送项链退项链
四、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1.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课文,感受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体会那一个个场景里人物的内心。
2.哪儿打动了你?你多读读,想一想,你读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读书)
五、合作读书,激发兴趣。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作相关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组织交流,谈谈各自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地研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很深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想办法进行深入地理解。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认真感悟,合作交流。)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指名学生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并用“小心翼翼”说一句话。
橱窗项链手帕小心翼翼
2.学生观察要求书写的7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橱”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了左中右结构。
“链”注意走之儿的写法。
“蹦”注意右边要对齐。
3.指导书写会写字。
第二课时
一、围绕问题,自读感知。
师:这节课,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可以边读边想,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巡回指导。
二、精读感悟,品析人物。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想,同学们书读好了,两个问题也肯定会迎刃而解的!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两个问题。
1.小女孩的真情表现在哪里?指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1)读第一自然段,强调“贴”“出神”。指导学生想象这个画面,从中感受到小女孩的可爱。
(2)“你能把它包装得漂亮点吗?”(单纯)
(3)理解“小心翼翼”“得意洋洋”(心细、天真)
师:小心翼翼?(边说边板书“小心翼翼”,并在旁边打了一个大问号。)大家再练练这句怎么读。
师:得意洋洋?(又在“得意洋洋”旁打了个更大的问号,启发学生交流对这个词的感受。)
学生自发地讨论,教师等待学生发言。
(4)“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姐姐……”从自言自语中感受姐妹之间的真情。小女孩的真情是什么?
师:你也说得很有道理。自由练练,把这段对话读好。
(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然后交流你读到些什么。)
2.店主的真情表现在哪里?指名学生读,并指导概括。
(1)“拿着吧,小心点儿。”看出店主对这份真情的呵护。
(2)读“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你能体会到什么?
师:正是小女孩的真诚,打动了店主,店主所说的这句话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去感受去重温这份无价的真情。
同学们,我们感受到姐妹纯真的亲情,感受到店主的善良与慷慨。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流露。真情它是世界上任何财富都无法与之媲美的。这种真情是——(在课题“无价”下圈点)
3.姐姐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从妹妹的语言和店主的对话中去发现和感悟姐姐的高尚品质。
三、归纳总结,倾吐感受。
1.是什么让他们的心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说得多好哇。是真情让我们受到感染。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去目睹这感人的一幕,为小女孩,为姐姐,为店主感动。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抒发内心的情感。
师:对于姐姐,那串蓝宝石项链,那份浓浓的亲情让她难忘;对于小女孩,那串蓝宝石项链,让她感觉自己回报了姐姐的爱,这让她难忘;对于店主,那串蓝宝石项链,帮助他人带来的幸福同样让他难忘。对于在座的你呢,也一定难忘吧!想说点什么?
4.再次朗读。
师: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已被这个故事感动,被这份人间最质朴的真情所感动。请你再次读读这句话“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用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5.小结。
师:在我们生活的路途中,总有些令人感动却不易让人发现的琐事,让我们活得更仔细一些,让那些值得感动,值得流泪的故事时时敲打我们,鼓励我们,感动我们,世界会因为更多的爱而精彩!
四、真情交流,情感升华。
1.让学生说说对“真情无价”的理解。
2.让学生说说自己搜集的关于真情的故事。
(搜集的故事可以是身边的、报纸上的、电视里的……引导学生多角度地介绍。)
小结:真情是几句鼓励的话语,当一个人屡屡失败放弃希望时,真情是搀扶;当人跌倒竭尽全力还站不稳时,真情是扶持;当人突遭厄运时……真情无处不在。“赠人鲜花,手有余香”,人人都真心以对,世界将是多么美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荷花》教案09-24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