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共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初步体会黄山奇石的“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想象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我们看这三幅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呀?选择其中的一块石头想一想、说一说。
2.同学们想得好,说得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描述的是安徽省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起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三、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巨:共4画,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竖折。
“闪”是门字旁,半包围结构。
四、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起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五、指导书写。
南”:“冂”里面的不是“羊”,而是比“羊”少一横。
“部”:左面的“立”下面的横要收一收,不要太长,右边的“阝”是先写横撇斜勾,再写竖。
“巨”:第二笔是横折,最后一笔是竖折。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恩难忘。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
第一课 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带着"是一件什么事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的"这一问题自读课文。读文时字字入目,读准字音。 3.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姥姥 念叨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卡片正音。 念叨 炊烟 茂盛 邻近 娓娓动听 歇脚 往事 心田 滋润 身临其境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是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他先把这首诗念一 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第2一7自然段):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第8一9自然段):"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姥 lao( ) 炊 chui ( ) 歇xie ( )nao( ) cui ( ) xi ( )
2·填字成词。 身( )其境 ( )人入胜 ( )生难忘 ( )( )动听 教( )之恩 戛然而( )
3.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那年")
(3)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4)用陈述语气读这一段。
2·细读第二段(第2一7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阅读思考,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① 第2自然段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流露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17岁就开始教书",足见出道 早,经验足;"口才、文笔都很好",说明他能说会写,才学出众)
②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田老师先给二年级 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 再绐一年级上课)
③他为学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他把《一去二三里》这苜诗编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娓娓动听"是什玄意思?(形容田老师说得生动,使人爱听)
④故事与小诗有什么关系?对于刚人学的孩子来说,这故事有意思吗(故事巧妙地把小诗的诗句意思串连讲解出来。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教育他们要爱护花草)
⑤从哪儿看出"我"听得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
从柳宗元导入,让介绍他所知道的柳宗元,引出课文。
柳宗元(773-819)字字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世称柳河东。21岁中进士后,做过蓝田尉。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唐朝散文家、诗人,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他主张废弃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俪文体,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其散文与韩愈散文齐名,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而并称“韩柳”。代表作是《小石潭记》《捕蛇者说》。所作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视学生了解作补充)
二、解题
《八愚诗》诗已亡佚。
(我们曾学过王羲之《兰亭集序》,启发学生回忆、发言,以旧带新。)
“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这种“序”也叫“书序”。
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会,也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八愚诗》写的序,说明作诗的缘由。“八愚”的总根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诗序》命名。只是,当年柳氏写的《八愚诗》早已佚失,而这篇序却一直传诵。除了篇末一句,这篇序也可以作为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一例来看待。它和柳宗元创作的《永州八记》一样,借山水来抒发胸中的抑郁,把叙事,议论,抒情糅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变,吞吐万端,是柳宗元在永州的刻意之作。(视学生了解作补充)
三、诵读课文,疏通文字。
四、分析理解课文
出示投影: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文章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作者为何以“愚”名之?
(3)作者是真“愚”吗?为什么?
出示投影:
本文写作背景
公元805年,就是顺宗李诵永贞元年,王叔文、王?、柳宗元等人入主朝廷,发动了一场革新运动,把矛头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之事。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这场运动只维持了146天,便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下去。结果顺宗李诵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李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逼死了王丕,柳宗元也是因此被贬到永州做司马的。柳宗元到了永州,为了排遣他淤积在心中的愤懑不平,写了一组寄情于山水的诗。已经佚失的《八愚诗》及《愚溪诗序》就是此时所写。
3.多看。即多看书,广泛阅读,①养成每天看书、看报的习惯。除了读文科书籍外,理科书籍也是很好的阅读材料。②要求每位同学在高中阶段应读五本以上的中外名著,具体书目见附录。③假节日、周末多看好的电视、电影节目,如《焦点访谈》、《中国新闻》、《子午书简》、《考古中国》等等,看完后应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力求每看完节目都能有所感想。
4.多读。即多朗读、诵读,凡课内外的'优美散文、诗歌都应该大声诵读。要求每天能提前30分钟起床,每周一、三、五起床后读语文,每周二、四、六起床后读;每周二、四、六早读时间读语文,一、三、五早读时间读。
5.多背。①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及诗歌都应该会背,课内要求背诵的现代文也应该会背诵;②除课内文章外,课外如有优美的散文、诗歌都应在熟读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会背诵;
6.多记。①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应该准备专门的笔记本来做课堂笔记;②准备一本笔记本专门记课外阅读的笔记,凡课外阅读中碰到自己认为是好的语段都应该记在笔记本上。要求每天要记2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要定时检查。③勤练字,每周要临摹两张钢笔字,每位同学都应该准备专门的钢笔字的临摹本。
7.多写。即勤练笔,勤思考,养成写作的习惯。应按老师每学期所列的写作纲目每周写。应养成自己修改的习惯。要勇于把自己的给同学看。
8.多观察。观察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平时要注意能做到“五官开放”,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都应该注意观察,用心观察,要学会用语言转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9.多思考。是语言的核心,语言是的物质外壳,两者互为表里 高中物理,缺一不可。每位同学都应该尽量从多种角度煅炼自己的,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要学会深入、全面地、动态地思考问题。
高一学习方法 教你四招“全身心学习法”
上课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成了很多和头疼的问题。晨报-易思“在线学法导师”针对注意力分散的不同原因,推出四大招教你全身心投入,时刻保持巅峰状态。
[学习篇]课上问题决不拖到课后
课前不,上课听不懂,容易走神;课前充分,自我感觉全懂了,容易分心。对前者,课前做好,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不懂,学会带着问题去,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对后者,不妨认真听听讲课,检验是真的全都懂了,还是只懂了个大概。此外,有经验的授课时往往强调难懂、易出错的地方,或用顺口溜等概括。上几分钟的点拨,往往胜过学生课后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摸索,要充分利用资源,做到课上问题决不拖到课后。
[篇]我是一个注意力很集中的人
学习时心里烦躁容易分心 高三,越紧越不易集中注意力。此时先别忙着学习,停下来慢慢自我放松。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闭眼,自然呼吸,然后做3到5次深呼吸,同时配合握拳、咬牙、绷紧全身肌肉,把注意力集中在双脚上,默念“我的脚越来越沉重了”,体验从脚到全身的沉重感。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随时进入放松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学习中。此外,学生平时可制作自我肯定清单。用“我上课的时候能迅速集中注意力!”等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语言,写出自己在不同场合集中注意力的表现。并在每天起床后、临睡前用肯定有力地语气大声朗读,进行自我暗示;也可以把声音录下来,经常聆听。
[环境篇]人乱我不乱,境乱心不乱
有学生抱怨,上课时老喜欢转笔、做作业时总会不自觉地动来动去,不知不觉就走神。学生要学会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整理好书桌再看书,把零食、耳塞等容易引起分心的东西放到视野之外,或者选择干扰少的场合看书。此外,也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在有干扰环境中集中注意力的,努力就能做到“人乱我不乱,境乱心不乱。”
[生活篇]合理休息保持充沛精力
有些学生为了多学习,中午、课间都不休息,晚上还要开夜车,结果第二天上课昏昏欲睡。其实只有身体好,学习时精力才会充沛。学生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不熬夜。每周保持锻炼身体10-12小时。此外,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注意学生膳食合理搭配,特别是注意早餐营养,多吃鸡蛋、牛奶和水果,培养学生不偏食和挑食的习惯。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同学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
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
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俺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一、自学(同学自身想方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干读懂这个故事呢?同学联系以前的经验自身想方法。
(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他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二、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同学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
蛇是翘舌音。
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师生角色互换让同学在主动参与和胜利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读文(举一反三,让同学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考虑: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⑴ 出示句子: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俺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俺。
通过比较朗读,同学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⑵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同学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
同学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四、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同学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同学带头饰分角色扮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五、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同学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同学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二、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同学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
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
(同学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三、扮演(童话扮演不只协助同学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同学进行发明性扮演。
(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扮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规范:
扮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四、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同学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写“变、条”两个字,同学互相评价打等级,假如不满意可重新申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写“钞、票、炫、橱、菲、揪、瞬、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奖、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3.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写“钞、票、炫、橱、菲、揪、瞬、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奖、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写“钞、票、炫、橱、菲、揪、瞬、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奖、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当你做错了事,犯了某种错误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讲的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在别人的帮助下承认和改正错误的故事。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理解词义
(1)炫耀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夸耀)
(2)价格不菲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价格昂贵?。
(3)诱惑什么意思?文中说谁诱惑了谁?
(4)焦灼什么意思?(着急)
(5)懊悔什么意思?近义词是什么?(后悔)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5、试着给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家境贫寒的库伯一时经不住诱惑,捡起了同学丢在课桌下的十美元钞票。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讲库伯走出教室后就后悔了。
第三部分(第4—9自然段)讲丹尼斯的爸爸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库伯用特别的方式承认了错误,将十美元钞票还给了丹尼斯。
第四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多年以后,库伯也成了一名警察,由于他勇敢正直,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获得了总部的嘉奖。
按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讲童年的库伯在教室里捡起了同学丢在课桌下的十美元钞票,是丹尼斯的爸爸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库伯用特别的方式承认了错误,将十美元钞票还给了丹尼斯。
第二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多年以后,库伯也成了一名警察,获得了总部的嘉奖,在颁奖会上库伯将小太阳还给了颁奖的丹尼斯的爸爸。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同桌互读
2、小组分段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库伯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2、读第2、3自然段,画出描写库伯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库伯是小偷吗?为什么?
(1)库伯在什么情况下犯了错误?
(2)丹尼斯的爸爸是如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的.?
(3)有感情地读课文。
3、库伯没来得及改正错误,事情被发现了,丹尼斯的爸爸来到学校,班上
的同学们是怎样议论的,库伯是什么表现?
4、如果此时你是库伯,你会怎么办?
5、丹尼斯的爸爸向同学说了些什么。他采取了一个什么办法,结果怎样。此时丹尼斯的爸爸是如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的?
6、此时如果你是库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这样的做法,你会怎么想?
7、事情解决了,库伯把钱还了回去,通过这件事你认为库伯是个什么样的
孩子?(诚实、知错就改)
三、读后交流
先进行小组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读句子,给加点的部分换个词语。
1、最后,库伯决定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钞票还回去。
2、警察父亲也只是淡然一笑。
四、拓展活动
演课本剧。
五、巩固练习
1.读生字卡片,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抄写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
六、作业:
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语文教案 篇6
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
板书:
20、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舒服过冬 又冷又饿
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
《蚂蚁和蝈蝈》说课稿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本课是第二课时,我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为主要教学形式,采取看看、说说、读读、演演等多种手段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主动地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努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1、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比如夏天蚂蚁辛勤地搬粮食,蝈蝈自由自在地玩乐;冬天蚂蚁们在洞里安然过冬,蝈蝈们又冷又饿,下场悲惨等等,都以图片示之,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使每个孩子都有评价他人和被评价的权利。“哪一句或者哪个词读得最有感情?”“你觉得还有哪个词要读得有感情?带领大家读读这个词好吗?”或赞赏或提出异议。这样不仅能刺激孩子的读书欲,而且极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落到了实处。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1、课始,我就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读书有目的,有收获。
2、理解“神气”“神气不起来”等词,让学生表演,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留下鲜明印象。
3、由于我采用倒叙方式,先学习结果(第三节),再学习原因(第一、二节),我估计学生难以一下子进入文本,深入感悟,所以我先让学生看图说话“蚂蚁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___________。蝈蝈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个个___________。”把图意说清楚、说完整,这样容易进入文本、理解文本(第三节),还不局限于文本的语言,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探求拓展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本篇的.情境适合学生发展想象。
如:教学第二节时,提问: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故事的结局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通过提问:第二年的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对结局再创想象。
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相异而丰富。突出了的主题,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抓住典型语言,用正确的句式规范学生的语言进行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地说、准确地说、生动地说,使语言积累与知识巩固、情感体验相得益彰。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善学,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精选】08-3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精选)08-09
语文教案(经典)12-23
[精选]语文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