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28 08:15:1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头饰。

  四、板书:

  14 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 用嘴巴 挖树坑

  小袋鼠 用皮口袋 运肥料

  小 象 用鼻子 浇水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讲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板书课题:14 三个小伙伴

  2、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

  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挖坑施肥培土浇水嘴巴鼻子拱就把

  2)指名读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

  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挂图,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小黑板先后出示下列词语:

  yě zhū dài shǔ xiàng

  小野猪小 袋 鼠 小 象

  指名读,齐读。

  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

  一同上山栽树还可以怎么说呢?

  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咱们来高高兴兴地读这句话。分组读,表演。

  指导写字

  1、指名读:同拉么把巴没有要

  2、根据笔顺集体书空。

  3、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左右结构的有:拉把没写时左窄右宽。没,右上不是“几”。

  上下结构的有:要上下部分写扁些,要紧凑。

  4、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练写。

  5、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第二到第三自然段,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4课课文,齐读题目,学习了它的生字,现在让我来看看小朋友的生字掌握情况。

  2、出示卡片:一同没有嘴巴就不要紧长鼻子怎么办手拉着手

  指名读,师生评议。

  新授

  1、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根据回答贴图片(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出示挂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它们怎么栽树呢?

  2、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指导读好这句话。

  这时谁第一个想出了办法?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板书:用嘴巴挖树坑

  出示: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指导读,指名读,齐读。喜欢小野猪的小朋友再读一遍,可边说边演,评议。

  3、树坑挖好了,第二个困难又来了,是什么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这时谁想出了办法?它怎么说、怎么做?板书:用皮口袋运肥料

  你喜欢小袋鼠吗?为什么?指导读。男女生赛读,评议。请喜欢小袋鼠的小朋友演一演。

  4、树坑挖好了,肥料也运来了,三个小伙伴就要栽树了,我们来看看它们接下去怎么做。指名生读第四自然段。

  什么叫培上泥土?指名做动作示范。

  5、没有水桶怎么浇水呢?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用长鼻子浇水

  出示三个小伙伴说的话:你们看,三个小伙伴都这么说,都那么积极主动,没一个偷懒的。指导读小象说的话。

  什么叫“吸足了水”?小伙伴在山上栽树,小象从山上跑到河边,一定很远,还要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容易呀!指导读第五自然段,小组比读,评议。你喜欢小象吗?为什么?演一演小象。

  6、小树终于栽好啦!出示挂图2,看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怎么写的?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读。

  7、三个小伙伴不仅使出自己最大的本领,还那么积极主动,相互配合,一同把树栽好,都很可爱。小朋友也很聪明,你们和小伙伴一起做事一定也能很顺利。指名带上头饰表演,评选“表演小能手”,发智慧果。

  8、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一起玩,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一起努力,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得到快乐。

  看图讲故事

  1、出示投影片

  2、小结:小熊生病住院后,小伙伴都带上礼物来看望它,关心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伙伴还应该怎样?希望大家以后也能成为好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板书:6、曹冲称象

  官员 曹冲(聪明)

  造大秤、宰 (曹冲秤象图)

  直摇头 曹操 点点头

语文教案 篇3

  〖要点阐释〗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压缩语段教案。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的提炼、概括、压缩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筛选和概括能力。压缩语段题目在高考中曾多次考到,如1992年,1993年、1996年和20xx年的高考题中就有这类题型。压缩语段的题目,特别体现思维的外化,也就是说,准确把握语段整体结构与内容语段是不可回避、不容轻视的基础。

  〖命题范围〗

  1.筛选中心句——筛选文中能够表明中心的语句。

  2.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导语或电报稿等。

  拟一句话新闻,要把握文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所谓关键信息,主要指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提炼时,要根据是否是读者最需要知道的内容,是否是目前最需要宣传的标准来考虑。

  新闻标题和导语在新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起着提挈全篇、浓缩文意的.作用。因此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

  拟写新闻标题,不但要突出主题,内容上也要扣住文段中心,而且还要使标题醒目,引人注意。因此,好的新闻标题,往往用词别具一格、结构工整,善于使用修辞方法等。

  新闻导语,是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它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这是新闻的特殊格式,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压缩语段教案》。

  电报稿是简洁的信,也是电报内容的高度浓缩,其特点是言简意明,要言不烦。

  3.对所给材料进行高度压缩概括。

  这有些和现代文阅读中“辨明和筛选重要信息”相似,它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文章或材料内涵,在准确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心。

  要注意概括和提炼语段的主要内容,适当注意语段首句、过渡句、尾句等,并要统观全段,进行压缩和概括。

  4.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

  下定义也属于压缩语段范围,它要求必须在整体理解基础之上加以概括。

  〖遵循原则〗

  1. 要点齐全。既然是压缩,必然会舍弃原语段中的一些内容,但是,必须把若干“要点”保留下来。这里的所谓“要点”,是根据题干的指令确定下来的语段中的部分信息。这些信息的有无以及是否齐全,将成为评分的重要依据。

  2. 字数达“标”。既然是压缩,必然会限定字数,超过这个限定是要扣分的。当然也不是字数越少越好,重要的是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将题干要求的全部要点“装”进去。试题所限定的字数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的字数设定的,有时甚至是字数不足就不能包容所有的要点。

语文教案 篇4

  俺会连

  这个活动布置四组练习,目的是复习汉语拼音、巩固学过的生字字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通过练习,发展同学的思维,培养同学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过程建议

  1、出示拼音卡片:z、zh、c、ch、s、sh、n、l,问:这些拼音娃娃都是俺们的朋友,你还认知他们吗?(指名认读,教师提示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出示生字,分四组认读,第一组:子、足、真、座、纸。第二组:春、唱、草、穿。第三组:是、伞、师、色、声。第四组:流、亮、南、暖。(注意:在读字的过程中要纠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尤其注意平翘舌音的读法。)

  3、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八名同学扮青蛙妈妈,头饰上写着八个字母,十八名同学扮小蝌蚪,头饰上写有十八个字。让小蝌蚪分别找到自身的妈妈。其它同学和老师当评委,看哪个青蛙家庭动作最快,评出“最佳青蛙之家”。

  4、打开书,自身观察,根据书上的例子连线。

  5、全班交流,一起订正。

  读读比比

  这个练习目的是比较形近字。通过认读和比较,发现汉字的奥妙,激发同学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同学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过程建议

  1、今天有六对双胞胎兄弟来俺们班做客,这六对双胞胎都是俺们以前认知的生字婴幼儿,俺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2、大屏幕出示六组生字。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象,你能区分他们吗?

  3、小组讨论上面三对“双胞胎”,先一对一对地比较,字的音、形、义有什么不同?再看这三对双胞胎有什么一起的特点?(都是后面的比前面的多一笔)

  4、汇报,重点突出字形的比较。

  5、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下面的三对双胞胎。(这三组都是独体字加了偏旁)

  俺会找

  此项活动目的是复习所学的偏旁。以游戏的方式让同学把带“氵、辶”的字分别找出来,让同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培养同学识字的愿望,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过程建议

  1、播放课件,(将书上的图画制成动画)。今天的天气真好,郊外的景色真美,看,小白兔在玩捉迷藏呢!在绿毯似的草地还上有这么多的红苹果呢!请你们仔细苹看看苹果上的字你认知吗?

  2、自由练读生字,假如有不认知的可以请教其它同学。

  3、点击课件,两个小朋友走进画面,挎着的小筐上面分别写着“氵、辶”。有两个小朋友,挎着小筐儿来采果子了,这果子可不是随便采的,你能帮他们吗?

  4、小组讨论:这两个小朋友该怎样采果子。

  5、汇报。(演示课件)

  6、你还认知其它的“氵、辶”的字吗?请你说一说。

  俺会读

  这项活动中的15个词语,有的是熟词,有的是熟字组成的新词。布置此项活动的目的是巩固识字和积累词语。

  过程建议

  1、在俺们中国汉字这个大家族里,成员可多了,你能认知多少呢?俺们已经学过不少汉字了,看看这些词语和你们成为朋友了吗?

  2、大屏幕出示词语,自由认读。有不会的字自身想方法解决。

  3、同桌互听互考,纠正字音。

  4、汇报。你想提醒大家在读这些词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平翘舌音,爷爷、俺们、她们、漂亮的词尾读轻声。)

  5、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读读说说

  此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同学学会句型“什么地方有什么”。在练习中感悟什么样的话是一句完整的话,在同学读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认知句子的结构。在替移默化中渗透句子的知识。在读读说说中培养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同学的语言。

  过程建议

  1、出示句子:俺家门口有一棵小树,指名读。问:这句话是说什么地方?有什么?

  2、概括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3、出示:江上有一座大桥。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4、出示:屋子里有____________。同座练说,再指名说。(指导用准量词)

  5、出示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练说。

  读读背背

  这项活动内容是一首古诗《画鸡》,要借助插图引导同学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教学中不用讲解诗意,在反复朗读、欣赏插图中大致领会意思就行了。

  过程建议

  1、出示图画,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现在俺们就来欣赏一首古诗《画鸡》,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画家、诗人唐寅。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3、自身试着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知的字可以请教其它同学。)

  4、四人一组互读互评。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能简单地说出来吗?

  7、看插图练习背诵。

  8、扮演。(可配上音乐)

  口语交际

  俺们的画

  这是同学入学后的第二次口语交际练习,内容是“俺们的画”,教材配有一幅插图,画面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激发同学交流展示自身作品的欲望。这个教学内容贴近同学的生活,所以同学能在熟悉的气氛中说出自身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在教学中要充沛尊重同学的独特感受,让同学充沛地展示自身,表示自身,发展同学的思维,训练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身的看法,善于向他人学习,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交际准备

  课前要求同学画一幅画,并把自身的画带到课堂上。

  组织过程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你想把自身的画展示给大家吗?(板书课题。)

  2、出示图画,问: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做什么?用你自身的话说一下这幅图。

  3、你们也想象他们那样,把自身的画介绍给大家吗?在小组内介绍自身的画。(说出自身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幅画,还可以讲讲画面上没有表示出来,但自身想表达的意思。介绍后其它同学评评,说说好在哪,哪里应该改进一下。教师也参与其中。)

  4、汇报,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同学的作品,作者介绍,集体评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同学的语言是否规范,指导同学自评和互评,鼓励同学充沛表示自身,大胆发言,能说出自身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画和有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肯定,激发同学的创新意识。)

  5、自由组合,看看、评评、议议他人的画,教师也做同学中的一员,及时给以指导,引导同学介绍、提问和评议。

  6、展览:小小图画展,把同学作品贴在墙上、黑板上,互相观看。

  7、评选小画家,评出你自身心目中的小画家,说说你为什么评他。(允许同学有不同的见解,尊重同学的独特体验,发展同学健康的个性。)

  8、作业:回家后把你的画和今天俺们班办画展的情况介绍给爸爸妈妈。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6个生字;认识并会写48个生字。

  2、通过看地图让学生感受祖国之辽阔,了解我们国家的各个地方和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的地理位置。

  4、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中国地图新疆地图民族分布地图)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感悟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赞美首都。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用14课时

  单元自备

  口语交际:我的家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单元口语交际夸家乡教案

  课前准备

  1、回家向父母、爷爷、奶奶及邻居了解他们小时候的吃、穿、住、行,想一想和今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家乡有哪些风景、物产和名胜古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重难点

  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培养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中国版图,认识家乡位置,理解“家乡”概念。

  我的`家乡位于辽阔的华北平原东部,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坦的田野,中国第二条大河——黄河就从这儿流入大海。

  春天,平坦的大地披上了绿装,果园里飘出阵阵花香,池塘的小荷露出尖尖角,小鱼在刚刚解冻的水里快活得游着。

  秋天、深绿色的棉田里泛起稠密的白花,果园里挂起火红的灯笼,生产路上农民伯伯运送着金黄的玉米棒,满载着他们丰收的喜悦笑得合不拢嘴……

  同学们,你爱不爱自己的家乡?想一想家乡的风景、特产和名胜古迹说说自己的家乡。

  二、自己想一想怎样按顺序夸夸自己的家乡美、或者家乡的新变化。

  三、分组说说自己的家乡,每组选一个最好的在全班说说。

  四、全班交流互评。

  五、把自己的家乡写一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7-23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荷花》教案09-24

语文树教案10-28

语文园地的教案12-25

语文阅读教案(精选)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