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3-12 09:09:3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教案汇总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学习要求,小学语文导学导练3——识字能力。

  1.识字数量要求

  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

  2.识字质量要求

  (1)会读。看到字形就能读准字音。

  (2)会解。能懂字的意思懂得字在词中的意思。

  (3)会写。能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4)会用。能用大部分学过的字组词,造句、说话、写话、作文。在语言环境中运用。

  3.识字能力要求

  识字能力,主要指独立识字。遇到一个生字,能做到以下三点:

  (1)独立识字音。会运用汉语拼音、准确,快速地准字音。

  (2)独立记字形。运用掌握的汉字及分析字形的方法,找出字形的难点,独立记住字形。

  (3)独立解字义。运用查字典的方法及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的方法,独立读懂字义。

  二、学习指导

  1.了解识字的意义

  识字是一个人学文化的开始,只有识了字,才能可能学词、学句、读段、写篇。可以说识字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奠基工程。

  儿童从小首先发展的'是口头语言,然后再发展书面语言。识字是由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与船。识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识字要建立音、形、义三因素的联系,是复杂的思维过程,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的规律使学习汉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摸式,利于智力发展。识了字,掌握了书面语言,就能更广泛接受信息。书面语言就成为了继续学习及认识的工具,视野会更开阔,对陶冶情感,培养品质,发展个性都会带来积极作用。

  2.学会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每个汉字,都应该包括音、形、义三个因素,这三者紧密不可分。学每个汉字也就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因此了解这三方面的识字知识与学习方法。

  (1)读准字音,注意同音字的比较。汉字有几万个,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而普通话的基本音节仅有400多个。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同音字,它既是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之处,也为学习带来困难,如“风、封、丰、疯、枫、峰、锋、蜂等字都读fēnɡ,但它们的字形与字义都不同,如乱用,就出现错别字,影响表情达意。

  同音字有两类:一类是音相同字形不同的字,如“工”与“公”,要结合词句从字义和字形上区别用法。一类是音相同形相近的字,如“密”与“蜜”,不仅要从字形上比较,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更要将它们放到语言环境中去辨析,如从“大象的四条腿像四根大柱子一样粗”来区别“像”与“象”。

  (2)多音字要掌握据词定音。一字多音也是汉字的一大特点。可以采用组词练习,如“数shù()()shǔ()()”、“喝hē()()hè()()”。可以将多音字编入一句分析,如“河面上漂(piāo)着一条漂(piào)亮的船。”“背(bèi)上背(bēi)孩子。”还有的可以根据词性区别,如“磨”mú(铅~,铜~儿,~子,~板,~具,~样)都是名词;mó(~擦,~蹭,~合,~炼,~灭,~损,~牙)都是动词。

  附部分多音字

  A部

  1.阿

  ①ā阿罗汉阿姨

  ②ē阿附阿胶

  2.挨

  ①āi挨个挨近

  ②ái挨打挨说

  3.拗

  ①ào拗口

  ②niǜ执拗

  B部

  1.扒

  ①bā扒开扒拉

  ②pá扒手扒草

  2.把

  ①bǎ把握把持把柄

  ②bà印把刀把话把儿

  3.蚌

  ①bàng蛤蚌

  ②b>>

语文教案 篇2

  如果你是小黄莺唱歌时要怎么做呢?一年级语文《小黄莺唱歌》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五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会讲故事。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头饰、奖励标志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询问学生喜欢小鸟吗,都知道有那些鸟,各有些什么特点,认为小黄莺唱的歌好听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出示课题 “小黄莺唱歌”。

  二、认识生字

  启发质疑:小黄莺是怎么唱歌的?发生了什么事等等。

  1、教师进行范读。

  2、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生字。

  3、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自己不认识或认不好的字。

  4、教师指名识字、正音(2——3名)。

  5、同桌用卡片检查识字、对全对的学生进行奖励,并说说不好认的字是怎样记住的。

  6、小老师进行检查。(检查时个别字可让学生组组词、或说句话。)

  三、初读课文

  1、师明确读文要求: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2、采用个别读、集体读、两人轮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读通畅,并及时进行评价。

  四、精读理解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指导学生精读体悟。

  1、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

  小黄莺第一次失败后的灰心丧气;妈妈亲切、和蔼、鼓励的话语;小黄莺经过努力后,又一次上台,表现出的轻松和欢快的心情等等。

  2、小组讨论小黄莺唱了几次歌,为什么最后能唱好?然后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当妈妈要小黄莺努力练歌时,它是怎么想的?从那以后,它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4、交流各小组联想内容。

  5、有感情朗读。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

  1、教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像。

  2、给学生一定时间,练习讲这个故事。

  3、指名讲,佩戴头饰。

  4、其他的同学自由发言,可以讲述自己的心情,想法,也可以自由提问,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二、讨论交流

  你有过小黄莺那样的经历吗?你想象那些胆怯的同学说些什么?

  三、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3、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5、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四、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有如下的考虑

  1、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出课题自然流畅。

  2、识字教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认字,和小伙伴既合作,又竞争,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认字主动性。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读的活动,同时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4、让学生知道自卑、怯懦带来的后果,感受树立自信,经过努力,获得成功之后的快乐。

  5、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意见。

  6、使学生在读悟中受到“做事要有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7、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讲故事的氛围,给讲故事者提供一个小小的舞台,激起学生的激情和欲望。同时要鼓励那些平时胆小胆怯的学生,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8、有机的将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利于学生理解。

  9、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教学过程衔接连贯,学生学习兴趣也很浓,教学效果也可以,但有的学困生在读课文时速度较慢,跟不上老师的学习速度,没有完全照顾到全体学生,以后我会从这个方面多下功夫,这样学习效果会更上一个台阶!

语文教案 篇3

  (我的发现)这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学习自主识字,并认识七个生字。

  (日积月累)这项活动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练习读、写基本功、巩固识字。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

  复习第一单元生字、课文。预习语文园地一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说说上面三行有何规律,下面两行有何规律?

  3、分男女生读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齐读词语

  b、出示“春天公园图”,用上词语说一段话。(师范说,指优等生说)

  2、我会写

  a、先自己读一读拼音,想想是什么句子。

  b、指名读句子。

  c、写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评比,谁写的句子又对又美。

  3、读读背背

  a、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b、四人小组赛读,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c、指名读,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

  d、齐读,注意不要唱读。

  e、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去读一读、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b、分组介绍:

  c、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 评选最佳展示员。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进行我的发现、读读背背的教学。

  3、 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让学生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 读读背背

  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让学生再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试着背背对子歌。

  三、 总结: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行我会填、趣味语文的教学。

  3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口头填空“匆匆地( )”“快活地( )”。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各人在书上填写。

  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绕口令比赛。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

  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

  各组选手进行比赛。

  评比后授奖

  三、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下一次比赛中再大显身手。

语文教案 篇5

  一、课题:散步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课文莫怀戚的《散步》是第五本单元中的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文章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

  文章通过描写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礼赞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可以说,这是一曲用文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全文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既有意在言外的大词小用也有散发着清新淡雅芬芳的精美对称句

  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三、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 诵读品味课文,领悟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4.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学生喜欢《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殊为难得而我的教学目标设想是希望通过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全面感受文本,感悟作品的语言美、人性美,并勾连生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最终将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导语设计:有一种最为简易而又永远时尚、永远流行的健身运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错的事儿——消化食物、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还能减肥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义就不仅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了——散步,还能增进家人之间的了解与和睦

  不过,如果散步中有了分歧,又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不但不能增进和睦,还会伤感情呢!今天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么解决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自然亲切,又非常浅显的问题式的导入,能够激发同学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预习检查:词语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嫩芽(nèn) 霎时(shà)水波lín lín(粼粼)分qí(歧)

  【自主学习】

  1.听课文配乐朗诵,思考: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节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结果如何? ⑥从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②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3.从课文中你读到了课文表现的是什么主题?

  ( (1)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2)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3)尊老爱幼的颂歌 )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听读、自读,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合作交流】

  学生再读课文,品评课文美点

  1.品内容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先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有没有读出感情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品语言 文中有不少语句是大致对称的,请你为它们划分节奏读读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提示: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和谐美满的亲情,且富于趣味

  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3.品写法

  本文叙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的是母亲所望见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

  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本环节设计意图: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新的见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亲情,领悟本文语言的美。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本课描写了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辽阔的草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孩子们通过欣赏,能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用他们五彩的画笔,绚丽的色彩,画祖国,画家乡。

  【教学思路】

  根据本课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

  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可以精读一段,明白学习方法后,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已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十二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沿海、山区、平原、草原、城市的`图片。 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提问:你的家乡在那儿?说说你的家乡是什么样。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

  二、初读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中介绍了那几个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

  三、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教师出示沿海图片,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小朋友在做什么?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⑴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⑵ 学生画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⑶ 学生自由朗读,认识生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捡、贝、壳。

  ⑷ 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了对大海的喜爱;

  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很多。

  3、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4、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看图:

  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那里?有什么景物?

  读文:

  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小组齐声表演读。

  解说:

  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图画。

  四、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学生在第四、五、六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自学。

  2、自学汇报:

  ⑴ 抢认生字:

  原、奔、密、匹、市、楼。

  ⑵ 解说员解说图画。

  ⑶ 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⑷ 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质疑。

  3、出示读读说说(P106),学生读句子、说句子。

  五、实践活动:

  画自己的家乡,介绍自己的家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生词,指导正确书写。

  2、教给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

  巩固本课生字生词,正确书写。本课要求写的字。

  〖教学难点

  写好本课要求写的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说话。

  二、指导认识书写本课的生字

  1、观察我会写中的生字,找到结构的规律。

  2、学生交流后汇报:

  我会写中的生字为独体字、上下和半包围结构的字:贝、爱、男、原。

  左右结构的字:虾、跑

  3、探寻书写规律:

  独体字、上下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在竖中线及横中线周围,书写紧凑。

  左右结构的字:左小右大。

  4、指导书写,教师随机指导。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涛涛──海边

  山山──山里

  平平──平原

  青青──草原

  京京──城市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1、本单元学习的小说单元,本课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日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2、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1、通过作业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课文不太熟悉,读得不够,对任务不够了解。

  2、通过本课学习,文中讲出了李京京的心声,同学们容易产生共鸣,效果比较好。

  3、学生对文章读得太少,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够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分析』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

  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分析』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

  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2、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5.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6.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教学重点:

  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二、回忆巩固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以考查的.形式进行)

  3.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并能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矛盾双方、故事的开端。

  2.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五、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1.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

  屠夫天晚回家,从遇狼到最后把狼杀掉,他当时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而狼当时的心态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选角色(四人小组,其中一人用客观叙述的语气旁白屠夫的行动)作形象表演。

  提示: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2.悟读:明主旨,谈感受。

  思考: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谈。学生畅谈之后,教师点评、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将此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语文教案 篇9

  一、复习巩固

  1、充分调动字、词卡。

  2、给“上、下”组词。

  3、动手用生字部件拼拼、读读。

  二、读词语、读短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短文,然后同桌对读,

  互相纠正读音。

  三、学习短文中的生字

  1、开火车读字、词卡,检查自读情况。

  2、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文中的'6个生字,老师适当指点。

  晚—日+免(兔)

  送—关,辶;学习新偏旁“辶”

  果—日+木

  笑—学习新偏旁“?”

  也—地-也

  四、朗读课文

  1、指导朗读短文,按照标点停顿,读好句的自然停顿。

  2、小组讨论:你觉得小红在家里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知道的?

  3、全班交流,重点体会,为什么爸爸、妈妈和我都笑了?

  4、你平时在家里也像小红一样吗?你做了哪些事?

  五、学写生字“土、个”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土”

  的笔画顺序。

  2、学生描、临后,练写。

  3、“个”上面是“人”,不是“入”,撇高捺低,两笔相接点在撇笔的头上,开口度大,竖居中,压在竖中线上,带针尖,不与“人”连接。

  4、学生描红练习练习,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六、布置作业

  1、读偏旁,找出有这个部首的字,连一连。

  sāndiǎnshuǐ报shìzìpáng

  氵灯礻

  tíshǒupang纸huǒzìpang

  扌沙火

  jiǎosīpang视

  纟

  2、读一读、连一连

  沙发报纸台灯电视

  bàozhǐshāfādiànshìtáidēng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切合文章联系实际感悟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父辈的坚韧,体悟父辈的艰辛与责任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

  1、检查预习,认清字词

  2、讲述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主要情节,理清思路)

  三、理解阅读

  问题探究(一)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小结)

  问题探究(二)说说父亲

  1、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说说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跳读、思考、讨论、交流)

  四、感悟阅读

  1、思考文章的标题能否用“父亲”或者“新屋”等来替换,原因何在

  2、你从文中读出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反复咀嚼文末句话,体味一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跳水》教案01-03

语文树教案10-28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经典]02-08

语文教案【经典】02-06

【经典】语文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