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3-12 08:14:24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六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技能:大胆写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情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要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实话实说。

  对策:引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大胆表达自己的烦恼,在探究、交流中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课前准备:投影片,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了解他们心中的烦恼。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心信(自信)犹然而生(油然而生)

  既使(即使)身怕(生怕)

  由其(尤其)在过(再过)

  只到(直到)守财权(奴)

  看见视(看电视)反夺(反驳)

  位子(位置)不会作(不会做)

  疲备(疲惫)全世(全市)

  同考(通考)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我平时写的不痛的,肯定本上扣了很多分数。

  2、那时爸爸上午脸色十分镇定像用过激将法一样。

  3、心理想要是考不好的话就不能去买肯得基了,我心里想要是这次考试靠的好就可以买肯德基了。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己的真情实感来。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夏庆玉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在学习上所遇到的烦恼,并希望家长和老师能给予帮助的急切的心情。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2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一名小学生跟随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企鹅岛上的见闻,文章主要介绍了南极大陆企鹅的大小、种类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小作者对企鹅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力求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并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般、厘”等生字,会写“企、鹅”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内容,了解企鹅岛上三种企鹅的特征,了解企鹅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

  3.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南极大陆企鹅的可爱,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企鹅挂图、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名字叫鹅不是鹅,爱在冰天雪地走,

  身上穿着黑大褂,胸前系着白围兜。

  2.投影企鹅图,谁能说说你对企鹅的印象?

  3.在南极大陆,有一个生活着成千上万只企鹅的岛,叫企鹅岛。你们愿意去看看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小作者登上企鹅岛,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在课文中勾画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新词。

  2.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有困难的'请同学或老师帮忙。

  3.与同学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企鹅哪些方面的情况。在有关的句子旁边作个记号。

  2.小组合作,读懂课文。

  提示方法:(1)说一说:企鹅的外形、种类等。

  (2)演一演:企鹅走路的样子。

  (3)画一画:画几只自己喜欢的企鹅,然后再作介绍。

  3.“多么有趣的企鹅呀!”你体会到了吗?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交流。

  4.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登上企鹅岛》教案》,

  多读几遍,并和大家交流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5.质疑。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认真写好生字。

  2.企鹅是海鸟中种类多、数量庞大的家族。企鹅分布的地区很广,生活适应能力很强,不仅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有企鹅,温暖的亚热带地区也生活着企鹅。除了课文介绍的三种企鹅,企鹅还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名字为什么叫“企鹅”?这些有趣的问题,或者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知识,请大家课后想办法找资料,并带回来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词。

  2.回忆上节课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企鹅的知识,和大家说一说。

  3.交流搜集到的图画或文字资料,大家共享。

  二、细读课文,加深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本段有几句话?(一句)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体会语言的简练准确。)

  在地图仪上找到南极大陆的位置。

  2.自荐读第二自然段。

  (1)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

  (2)读懂例句,照样子续写。

  例:尽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①读一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感知“尽管……可是……”的句子形式。

  ②照样子续写。

  尽管天气很冷,可是……

  ③有能力的同学再写一句。

  尽管……,可是……

  (3)读句子,体会感情。

  ①啊,原来是企鹅!

  ②我真想早点儿到企鹅岛上去看看。

  结合上下文,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惊喜、迫切的感情,把句子读好。

  4.四人小组合作,阅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填好表格。

  5.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还知道哪些企鹅,填好下面的表格,再与同学交流。

  三、总结全文,课后延伸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把有趣的企鹅介绍给邻居小朋友。

  2.在学习委员的组织下,在班中学习园地上设个“企鹅岛”,把你们画的有趣的企鹅贴上去,大家一起欣赏。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登上企鹅岛》教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法学法

  1、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句子,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童话的思想美、意境美,突破重点。

  2、“乐学”学法设计:参与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读准字音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树(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 。她四处寻访,问了( ) 、( ) 和( ) ,知道( ) 。于是,鸟儿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

  二、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鸟和树是好朋友呢?体会“天天”的含义

  三、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的四组对话。

  学生读书,用线画出对话的内容。

  四、品读对话,潜心感悟。

  1、学习第一组对话

  (1)指名读,体会与朋友分别时的心情。

  (2)同桌练读小鸟与大树的对话。要求读得有感情。

  (3)重点练习读“我明年一定回来”。

  (4)男女生合作读小鸟与大树的对话。

  2、学习后面三组对话

  (1)四人小组自主学习三组对话:分角色读、表演读。

  (2)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会怎样想?

  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其他同学评议,看看透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3.去掉提示语,再次练读

  4.找出鸟儿两次寻找树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五、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抓住两处“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让学生想象小鸟对大树说的话。

  六、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

  我想对小鸟说……

  我想对大树说……

  我想对伐木人说……

  我想对作者说……

  七、诵读课题,渲染气氛。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课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课题)。

  八、推荐课外阅读

  推荐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

  九、作业

  必做:完善课堂小练笔。

  选做:写《给小鸟的一封信》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读写“解数、颠簸”等字词。

  2、在读中感受北美大瀑布的特点,热爱自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3、揣摩精彩句段,学习运用恰当的比喻写景的方法。

  【知识链接】

  1、 尼亚加拉大瀑布简介: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尼亚加拉河仅长57公里,却从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河上横亘着一道石灰岩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骤然抖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经山羊岛分割成几个部分,如美国瀑布、新娘的面纱和马蹄瀑布。它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2、关于选文的一些说明:

  (1)本文在选入教材时,部分内容被删节,如前往观赏的人忍不住跳进瀑布去和有的人专门到那里自杀的段落,如非重点描写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内容。

  (2)作者在原文开篇便将此游记的格调定的很高:“写本前往结束自己生命的人终于获得了人生的力量,懂得了怎样赞美人生,谱写人生。那是一切名山大川应该给予人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查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顷刻( ) 解数( ) 颠簸( ) 黯淡( ) 绮丽( )

  急遽奔流( ) 栈桥( ) 挟着( ) 磅礴 ( )

  (2)在横线上抄写你认为还需要强调字形或值得积累的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画出关键词,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

  瀑布旁边——( )——( )——瀑布半中腰——栈桥

  (2)想一想题目“奔落的雪原”在文中指什么?作者写了哪几个瀑布?重点写的是哪一个瀑布?

  3、水是自然的灵魂,大自然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灵气,古往今来,咏水的诗句不计其数,请写出两句描写水的诗句。

  二、合作交流

  (一)预习反馈,感知瀑布

  1、教师指生给预习中的易错字音注音,听写重点字词(2人板写)。

  2、交流第2题,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初读收获。

  3、小组轮读课文(一组读一段),在听读中画出尼亚加拉大瀑布留给对你印象深刻的词句。

  (二)深入探究,研读瀑布

  1、结合相关描写,说说从文中你看到尼亚加拉大瀑布有什么特点?

  2、作者记录了这次北美观瀑的经历,多次写到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结合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了解,想想这些感受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作者为什么把尼亚加拉大瀑布比喻成奔落的雪原呢?找出文中把瀑布比喻成雪的语句,说说这样比喻的好处。

  2、你还知道哪些写水的名句?

  三、达标测评

  1、作者通过描写尼亚加拉大瀑布的 ,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2、妙笔生花,学习运用恰当的比喻写景:

  水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表现形式,大海小溪,冰霜雨雪各有魅力,请选择其中一个,运用比喻修辞写一两句话。

  宗璞《奔落的雪原》阅读练习及答案

  《奔落的雪原》课内阅读

  这时在关国瀑布下面和对岸加拿大一侧的山谷中,都有三三两两的黄衣人在行走。什么虾兵蟹将?我们问。原来可以通过隧道下去,到瀑布近身处看。在美国这一边的叫“风洞”。我们兴致勃勃地去了。穿上雨衣雨靴,也都成了虾兵蟹将。乘电梯从岩石中下去,走过隧道,到得洞口,洞外有栈桥,位置在关国瀑布和“新娘面纱”之间。水声轰鸣,比在船上时更强十倍!我们不管浪花飞舞,循栈桥向大瀑布走去,真走到它身旁了!离水流只有25英尺!这时仰面上看,急流自天而降,仿佛就浇在自己头上!

  却是奔跑着的活的浮雕。风挟着水蒙头盖脸而来,风和水都是硬的。这里不是水花水汽,简直是置身波涛中了。这奇异的站立着的波涛啊!“我们算是到过瀑布里面了。”一个西班牙人说。

  啊!崩落了还在奔跑的雪原!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

  我伸出手,想和瀑布巨人握一握。他却置之不理。又是一阵水浪浇来。“快走,请快走。”管理栈桥的人说,他的声音在雷鸣般的轰响中又消失了。

  我又伸出手来,抓住一捧水。水从指缝间漏出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姿却永不会从我的记忆里筛去。我会永远记住你的伟大精神,你的磅礴气势,你的力量,你的速度……我会永远记住你那如同崩落的雪原般的流水。

  1文段中加点的“虾兵蟹将”指什么?

  明确:这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瀑布给人的压迫感。

  2文段的结尾,作者写道:“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姿却永不会从我的记忆中筛去。”除了文中所写,还有哪些方面深深打动了作者?

  明确: 紧扣课文,言之成理即可。

  3“我又伸出手来,抓住一捧水。”试分析“抓”字的精妙之处。

  明确:“抓”字突出表现了作者想留住瀑布的急切心情。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由于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图找本课生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们,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

  二、结合图画、韵文,学习生字

  (一)学习韵文,识记“大”“小”。

  1.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字都能读出来。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两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板书:上、下;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汇报)

  预设:它们都是反义词。

  2.同学们,这是重大发现。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园风光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丽的田野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黄牛和猫、鸭子和鸟、苹果和大枣、杏子和桃。)

  3.学习韵文。

  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

  (1)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3)这个小韵文里第一、三小节藏着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

  (4)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

  (5)苹果和枣比呢?(学生比较后汇报)

  4.用“大”“小”练习说一句话。

  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飞机大,汽车小。

  5.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学习“多”“少”。

  1.(多媒体展示第二组图)请同学们观察第二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

  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加一加、记笔画等)

  3.用“多”“少”练习说一句话。

  如:我的铅笔多,他的铅笔少。

  这边的蘑菇多,那边的蘑菇少。

  4.像这样的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汇报拓展)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三、游戏形式,巩固识字

  反义词对对碰。

  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

  师:我说大。 生:我说小。

  师:我说多。 生:我说少。

  师:我说上。 生:我说下。

  师:我说里。 生:我说外。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1.过渡:同学们对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

  2.复习田字格的位置名称。(课件出示田字格)

  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3.学生根据儿歌找到田字格每一个小格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

  4.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小、少、牛、果、鸟。

  (1)少:①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

  撇: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

  ②书写“少”的笔顺。 《大小多少》优秀教学设计

  ③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

  ④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

  ⑤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2)小:复习笔画“竖钩”“点”。

  竖钩:①中锋下行;②提笔;③自右向左圆转;④顿笔;⑤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

  点: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到结尾微微顿笔,逆向收笔。

  (3)牛、果:竖在竖中线上。

  (4)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一下田字格各个部分的名称,可以帮助他们今后写字时更好地掌握汉字间架结构,明确每笔起始、结束位置,为今后规范书写奠定基础。而教师的范写,又可以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难度。

  教学反思

  以学生喜欢的摘星星游戏活动引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增高,且学得轻松愉快。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 了解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2、 欣赏传神生动的语言描写

  教学重点:

  1、探究人物性格

  2、掌握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第95回梗概: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司马懿指挥大军把马谡的军营围困在一座土山上,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频频失利。司马懿兵到西城,诸葛亮临危不惧,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

  第96回梗概: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然后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曹休准备进攻吴国,鄱阳太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自刎、断发之举骗取了曹休的信任,结果曹休中计大败。

  二、介绍作家作品。见《点津》167页。

  三、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

  四、分析人物形象。

  1、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2、作者写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法?

  五、作业。点津上习题。

  美文赏析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使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生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

  赏析:有人说,一味小心的人不能做大事,也只有小心的'人才能做大事。这句话看似矛盾,而实际上却讲出了事情的本质所在,这一点从诸葛亮的空城计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孔明一生谨慎,这次忽然用了极冒险的计策,似乎不合乎常理,而他就是用的这种不合常理迷惑了司马懿的推理。

  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

  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

  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

  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主要是马谡的三“笑”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一“笑”

  “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二“笑”

  “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三“笑”

  ……此一些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

  再就是间接描写:

  一是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二是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三是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笑反衬马谡的无能。)

  作者写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段?

  1、衬托手法:

  ①以司马懿的态度反衬:

  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②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

  “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2、直接描写:

  ①知人善任,小心谨慎:马谡熟读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谨慎,派王平协助马谡

  ②知彼知己,机智多谋: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查看布兵图样,知马谡无知;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

  ③勇于自责:街亭失守后说:“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④有情有义,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欢马谡,尽管马谡自缚来见,还是挥泪斩马谡,但答应替他抚养子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跳水》教案01-03

语文树教案10-28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经典]02-08

语文教案【经典】02-06

【经典】语文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