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进行语文天地的练习。
学生学习过程:
1.连一连,抄音节。
(1)学生各自认读词语。
(2)学生各自拼读音节。
(3)将词语与想应的音节连线。
(4)将音节抄写到拼音练习本上。 (教师巡视,对写的好的及时进行表扬)
2.仿照样子填空。
(1)各自认读词语。
(2)仿照例子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合理即可,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3)集体交流,看谁填得最好!
3.听故事《好吃的帽子》。
(1)教师讲《好吃的'帽子》的故事。(2遍)
(2)学生思考:
第一遍: a.这个故事里都出现了谁? b.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c.最后怎样了?
第二遍: 为什么小松鼠的帽子没了,它还特别快乐? 4.看图讲故事。 (1)认真观察图画,回答: a.这是在哪里? b.画面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2)你还能从图画中看出什么?了解到什么? (对有发现力和想象力的同学给予奖励) (3)将你看到的和想到的组合起来,组成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吧! (学生分组交流,想象) (4)集体交流。 (讲得好的小朋友奖励最棒)
一.板书设计:
二.布置作业: 1.将你今天听的故事和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觉得学习语文快乐吗?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父亲不怕辛苦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2懂得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
3自学生字和新词,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体会它的作用。
2、学习从课文内容理会思想的方法。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都去过素质教育基地,在那里,我们很多同学都尝试了种白菜,挖红薯。也许你们认为很好玩,可是你们要知道,你们仅仅只干了十来分钟,其间的艰辛你们并没有尝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父亲的菜园》,体会种菜的辛劳。
2、板书课题。
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们喜欢的读书方法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找工具书解决;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读。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自学,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1)出示生字课件,认读、组词、注意写法。
狰狞炒伺蚯蚓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父亲不怕艰难险阻,开垦自己的.菜园,在付出艰辛劳动之后,终于使一块贫瘠的荒地变成了翡翠似的菜园。)
板书:贫瘠的荒地翡翠似的菜园。
品读感悟:明确目标,体会思想。
三、合作交流
1、读阅读提示,看看有几个要求。
2、结合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内学习,要求每位同学都发表自己的意见。
3汇报学习情况。
(1)学生汇报,各小组成员补充。
(2)老师出示多媒体:(朗读下列句子)
1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3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锄头冲进了暴雨中……
4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5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从这些淳朴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那坚持不懈,面对困难毫不气馁的精神以及作为一位父亲的责任心是多么的强)
四、板书: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1、出示多媒体:说说你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理解
2、没有了新鲜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
(2)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上。
(二)、感受父亲的智慧
1、学生理解:要想种菜,对土地有什么要求吗?(肥沃)
2、学生找出父亲把土地变肥沃的办法。
巩固延伸:
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学反思]
语言文字是工具,不练难以深刻理解,不练难以熟练运用。但是,有些教师迷醉于“花样翻新”、“多多益善”,于是便大搞题海战术,孩子上起课来“真没劲”。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因课设练,拓展探究。一句话,就是要把训练练在点子上,练到孩子的心里去。
本篇为略读课文,应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本设计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重点结合“父亲”在开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引导学生来畅谈读后的感受。
对课文题目《父亲的菜园》,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作者所以将这块菜园命名为“父亲的”而不是“我们的”“我家的”,正是因为这块土地是父亲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荒蛮多石,暴雨冲土,贫瘠无肥)进行抗争,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才拥有了这块“翡翠般的菜园”。
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在对父亲一言一行的描写中,都表现出了这位普通农民勤劳朴实,执著自信的品质。父亲创造的不仅仅是荒凉中奇迹,而且是顽强意志与不懈努力的胜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站上网阅读,进行网络学习。
2、通过阅读网页上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
3、通过网络学习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摘抄的习惯,并乐于与别人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共同进步。
4、教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外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自己的日记、采蜜集。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野。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新朋友,新老师。当然我们少年儿童应该选择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站,进行网络阅读,这个网站就是“童网”
2、师:有谁知道童网的网址呀?(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可以直接告诉给学生) 随生回答师生一起进入童网。
3、师;现在我们来到了小豆豆之家,请同学们看一看,小豆豆之家里都有哪些板块呢?
4、生自己观看网页,发现有:小脚印、天天日记、同伴之间、科学迷宫、休闲天地、智利快餐、语文乐园、爸爸妈妈请进来。这些板块。
5、师;每一个板块都有我们喜欢的内容,我们先来进入“天天日记”去看一看吧!
6、点击“天天日记”,“斗嘴儿”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则小日记“斗嘴儿”。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在日记中你都读到了什么?
7、师:是呀,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我们都要记下来,写入自己的日记,积累起来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平时你都写过哪些成功的日记,拿出自己的日记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最得意的一篇日记。
二、进入“好听的歌”
1、师:欣赏完了日记,让我们一起走进“好听的歌”,读一读这首《跳绳歌》,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从儿歌中读到的,感悟到的)
2、师:把我们课下玩的游戏编成儿歌,多有创意呀,让我们一起拍手学唱这首儿歌,好吗?
3、学生拍手唱儿歌。
三、进入“语文乐园”
1、师:学会了好听的儿歌,让我们再到“语文乐园”走一走,看一看那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好礼物。
2、学生自己阅读摘抄板中的内容,说一说“”安静“宁静”的区别。
3、师:平时你有没有摘抄的好习惯呢?拿出自己的“采蜜集”看一看你都摘抄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与你的小组同学分享。
四、自由阅读
1、师:刚才,我们光顾了“小豆豆之家”的这么多好地方,相信你的收获一定很多。你还想光顾那个板块,请自己选择吧。
2、学生自己选择板块自由阅读,把自己的收获记下来。
五、扩展延伸 课下阅读童网中自己喜欢的板块,选自己喜欢的记下来,与全班同学交流。
六、课下作业 利用业余时间,上适合少年儿童的网站,查资料,找图片,做网络学习的小主人。准备网络学习交流会。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安徒生公园》主要向人们介绍了座落在欧登赛的安徒生公园的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后,借助网络或书籍等查找、搜集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
教师学生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故乡,教师不是很熟悉。只能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而学生对于欧登赛这个地方更为陌生,只能通过课文的介绍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们对他的怀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自主识字。
(2)通过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徒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民对他的怀念。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民对他的怀念。可以通过读课文的方式解决。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材料,必要时教师要补充。
教具使用:
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分组分段读课文
(二)、三读课文,品味感悟
1、带问题读课文
(1)、你认为欧登赛美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标出来。
(2)、小公园有哪些事物与安徒生有联系?找到体会。
2、学生自由交流
3、读了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4、自由阐述
(三)、拓展延伸,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
2、整理资料
3、代表反馈
(四)、总结
安徒生创作的不朽童话,为他的祖国赢得了荣誉,世界各国有一百多种不同的语言都有它的译本,并且做成各种不同的图画书出版,他是丹麦人的骄傲。为了纪念安徒生,丹麦的人民和政府,在安徒生七十岁生日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政厅前,为他塑造了一尊雕像,而在他一百岁诞辰的时候,在他的家乡欧登赛,对他的故居进行改造,成立了一座安徒生博物馆和安徒生公园。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设立了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五)、作业
整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事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句子意思,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质疑激趣
1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有一天,一位科学家来到一所学校,许多小朋友都惊喜地围住了他,向他问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位科学家都做了回答,小朋友们听了可崇敬他啦。这时,科学家也向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许多小朋友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于是都抢着回答,但都不正确。这时,有个聪明的小朋友通过自身动手,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2设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认读字词,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呀,都在课文里呢。带着你们的问号去读读课文吧,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学读后,老师用课件出示勾画的生字让同学对照。)
2请把你已经会认的字大声地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或夸夸他,或帮帮他。
3我们一块儿来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吧,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容易读错的多读几遍。)
4小组合作学习。
由小组长带领组词,找形近字,用自身最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5教师:同学们都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了吗瞧,他们又回到了课文里。没关系,有它们帮助,我们读课文就更容易了。谁愿意来试一试
(抽读。)
6小朋友们自由地轻声地读课文,看看自身能读懂些什么。
7同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重点探究,品读体会
1再读课文,考虑科学家提出的是什么问题。
抽读——评议——范读——齐读
2细读课文,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有些什么答案围绕“议论纷纷”指导朗读,他们的答案是怎么得来的让同学联系第1自然段和课文题目考虑。
3玛丽亚做了什么她为什么生气(同学找出文中相关内容,反复阅读后,老师再作提问。)“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意思是什么(同学和老师可以亲自做一做。)
4科学家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反复读科学家说的话,讨论科学家在回答玛丽亚的问题时为什么哈哈大笑。
5玛丽亚明白了什么
6学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拓展
1在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这样的事吗讲一讲。
2读课文,誊写自身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设计
科学家的问题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得出结论
(为什么) 〖 (动手试) 〖 (只有……才干)
语文教案 篇6
①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②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题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③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 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 奋斗
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②“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④“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⑤“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体验与反思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作业
①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②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一、魔力游戏──观察生米粒
1.同学们,你在吃饭的时候,都见到过哪些主食?
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它就与常吃的主食有关。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袋生米。)
3.对,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观察这小小的米粒。(板书课题)
4.平常,你或许没有留意过它们。今天,我就请大家仔细地观察这小米粒。我把它放在了小组长的书箱里,把它拿出来,前后四人一起来观察。
5. 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
教师预设的问题有:这小小的米粒如同什么一般大小?每个小米粒上面都有一个缺口,那个缺口就像什么呢?你看看它们的身上是否有花纹?它是白颜色的,能不能说的具体一点?用手使劲地捏一捏,能改变它的形状吗?把鼻尖凑近它,闻见了什么气味?把它含在嘴里,什么味道?把鼻尖凑近它,闻见了什么气味?再把它含在嘴里,说说是什么味道的?(教师板书:大小、形状、颜色、软硬、气味、味道)
6.在观察中,有哪些好帮手帮助你获取发现呢?(板画:眼、鼻、口、手)
7.这些好帮手帮你获得了有关小米粒的哪些特点呢?
8.小声地把这些发现连贯地说一说,给你1分钟时间,自己练习。指名说。
二、魔力游戏──观察熟米饭
1.研究完生米,你们再来看看这个小袋里装有什么?(熟米)
每当在家的时候,你是否留意爸爸、妈妈是怎样把它们蒸熟的呢?
2.用你的好帮手再来细致地观察一下熟米,看看有什么发现?每组的小组长从书箱里拿出那袋熟米,把它倒在小盘子里。再来观察。
3.哪个小组来汇报?
你们选派一位代表,来谈谈你们小组的发现吧。再请组内和组外成员补充。
教师预设的问题有:熟米胖了起来,你知道它为什么胖了起来吗?米上的缺口,已经看不清了。米身上的花纹还有吗?它的颜色也变了,如果说生米穿着一身乳白色的衣服,那熟米就穿着……鼻尖凑近它,闻到了什么?熟米都粘在了一起,就像……
三、我的魔力习作
1.这节课上,同学们观察了生米和熟米之后,有了太多太多的发现。想想你在这次探索与发现中又有了什么体会。
2.我开始在想:同学们用自己的小帮手去发现(板书:发现),又用自己的大脑这个大帮手去想象,在发现与思考中,产生了独特的感受(板书:感受)。现在就请大家用笔具体地叙述自己的发现(板书:具体),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板书:真实)。写发现时,可以参照大小、形状、颜色、软硬、气味,还有味道,也可以写其它方面的特点。回家后,把它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好不好?
板书:
讲 评 课
【教学过程】
一、提出目标,明确任务
1.常言说得好,“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文章不厌百遍改”。因此,对于我们自己写好的文章,一定要及时地修改。今天,我们就来评改昨天的习作。(板书:习作评改)
2.请大家回想一下,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板书:具体地叙述发现,真实地表达感受。)
二、自由朗读,体悟写法
1.拿出自己的习作,读一读,把写自己发现的句子找出来。
2.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教师预设的问题有:小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写生米特点的部分,小作者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描写熟米的部分中,小作者又是围绕着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在你们完成习作时,我发现了有一位同学不是这样叙述的,我们来听一听。请穆为铮读一读叙述自己发现的部分。
预设的问题的有:听出来了吗?他是怎么写的?你喜欢哪一种?
4.喜欢哪一种方法,就采用哪一种,这就叫不拘一格地叙述自己的发现。
三、品读赏析,体验成功
1.很多同学的作文纸上都有红红的波浪线,这是告诉你,你写的`句子十分的精彩,愿意把你写的精彩句子和我们一起分享吗?
2.你们最喜欢谁写的句子?那好,我们请他们再读一读,说说它妙在何处?
3.我还搜集了几位小伙伴写的精彩的句子,想再听听吗?听完之后,还要请你来点评。(使用投影)
四、边读边想,读中修改
1.我的电脑里还有两位小伙伴的句子,写得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使用投影)
2.你能再读读,帮助他们修改修改吗?
五、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你们可真是修改的高手,下面请你们这些修改文章的高手来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吧。看看习作中的发现是否写得具体,感受是否真实,句子是否通顺。
2.你在修改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可以向你的同桌请教,如果你已经修改完了,把你修改后的习作读给你的同伴听,请你的同伴说说,习作妙在何处,还有哪些美中不足之处。
3.谁愿意读一读自己完美的习作?
六、作业
请将修改后的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习作本上。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自读课文,应借助教材表现的人物个性来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精神,并由学生根据行文的思路及人物的个性,探讨主人公的特殊所在。设计注重于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在讨论、分析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与情感。
2.能力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激发学生对人物个性描写产生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本文平实而简练的语言,体会一个优秀的神奇任务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外貌、言行,突出人物个性。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学生对于教师形象都有一定认识,因此,这位富有个性的人物能够引起学生极大地兴趣。
五、教学方法
1.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基础知识及有关文学常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对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通过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认识人物的兴趣。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1、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尖嘴缩腮,金睛火眼,手举金棒,声响如钟,金棒身毛随心应变,刀枪斧剑无法伤身。” 这个人物是谁,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孙悟空”)
写人要突出人物的个性,形象才鲜明、生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汪曾祺写的名篇《金岳霖先生》。(板书课题)
2、展示目标
3、看课文左上角的这幅人物雕像,这就是金岳霖先生。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一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然后找出来?
明确:“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2、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下面6个问题提示思考:
(1)金先生有何奇特的外貌?
(2)金先生有何奇特的行为举止?
(3)金先生有何独特的教学风格?
(4)金先生与学生对逻辑学专业的见解有何不同?
(5)金先生对友情有何独特表现?
(6)金先生的业余生活是怎样度过? (讨论小结)
明确:
①奇特的外貌——样子有点怪。(板书)
讲课时戴帽,帽沿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②奇特的行为举止——不拘小节、童心未泯。(板书)
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说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③独特的教学风格——兴之所至,自由随意(板书)
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④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觉得好玩(板书)
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要他作“小说和哲学”的讲座,他得出结论是:小说与哲学二者没有关系。
⑤对友情独特的珍惜——重于情深于情。(板书)
林国达因游泳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林的生日。
⑥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有赤子之心(板书)
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平板三轮车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3、“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作分析。
明确:
(1)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其情也特别的深特别的纯粹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伟大。第十段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中国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重于情深于情。《世说新语》上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如果这个我辈能囊括一些人的话,金先生算一个吧,我们也就算最下不及情的那一类吧。
(2)金先生重情不仅是对林徽因对其他人也是如此。文中还有一个细节体现了金岳霖先生重情,是那个地方?
明确:在第五段中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在讲座时停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捉跳蚤把玩,也是一个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的人,让我们用什么话来评介他呢!也许我们无从说起,那么还是用汪曾祺的文字来概括吧!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先生特点的那句话?
明确: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4、通过以上有关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
5、这种冲淡隽永同时还体现在字里行间,使本文的语言呈现什么特色?
明确:本文语言平实而有韵味,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样自然而然少做作,文字简练,不事夸张,只求辞达而已,但却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人物形象特征,逐步理解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问题引导:总结本文采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形象?
明确:
1、漫画式的笔法(板书)
如第二段中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
2、语言平实简练(板书)
如第九段中金先生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的描写。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课堂检测,见导学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下一课导学案。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有趣
①奇特的外貌——样子有点怪。
②奇特的行为举止——不拘小节、童心未泯。
③独特的教学风格——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④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觉得好玩。
⑤对友情独特的珍惜——重于情深于情。
⑥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有赤子之心。
写作手法
1、漫画式的笔法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本课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领悟“妙不可言、稀疏、空旷、白腴、优雅”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语言文字理解“鸟是树的花朵”,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朗读中体会文本,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想象世界,经验世界,情感世界,与文本深入对话,更深刻理解树与鸟之间浑然一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你最喜欢什么花呢?为什么?板书:花朵
学生自由作答。
师:花儿用自己的美丽装点了自然,让大自然更加生机勃勃,五彩斑斓。
补充板书:鸟是树的
看到这个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生:为什么说鸟是树的花朵?鸟是树的怎样的花朵?鸟怎么会成了树的花朵?
下面让我们带着思考一起走进这篇散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指名读文。随机指导。
包含生字的随文指导。
重点指导:瞬 蹈 婉
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课文,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师:是啊,这小小的鸟儿在冬天,如若落在那干枯的树杈上,总让我们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作者说的多好:鸟是树的花朵。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鸟儿又是怎样的花朵呢?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谈。默读,勾画,批注。再体会着读一读。
学生阅读思考。
师: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
第二课时
一、咬文嚼字,深入研读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谁来谈谈,在作者眼里,为什么说鸟是树的花朵?又是怎样的花朵?
预设1:(第2段).从第二段“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满树的.花朵”。
师追问:你读到了什么?(鸟就像是树的花朵)
怎么读到的?(我从“五颜六色”读到的,因为鸟儿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真的就像是花朵盛开在树枝上。)
师:多么与众不同的花朵呀!读出这种美来。
生2:我从“满树的花朵”想到鸟儿落在干枯的树枝上,就像树枝上真的开满了花一样,让树不再单调,变得美丽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此时此刻,我仿佛真的看到那美丽的鸟儿,在冬天盛开在落光了叶子的树上,幻化成美丽的花朵。这又是怎样的花朵呢?
千姿百态的花朵。
师:为什么呢?(因为鸟儿各不相同,样子不同,大小不同,真是千姿百态。)让我们感受一下这千姿百态的花朵吧。学生朗读。
预设2:(第三段)
“仿佛早春的玉兰花,开得白腴而优雅。”“瞬间.装点”
生:白鸽落在这干枯的树枝上,就像早春开放的玉兰花一样。让这冬天的树,无比灿烂。
师:用你的声音读出这种灿烂。生读
多么美丽的花朵,多么绚烂的花朵,多么灵性的花朵,这孤单的大树,因为有了它们的陪伴,一定不再孤单。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这棵树,你想对鸟儿说点什么呢?
生:“再歇一歇吧。我就是你的家。”“谢谢你们来陪伴我。”“尽情地唱吧,跳吧,我的孩子们。”
师:善良的大树,温柔的母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盛开的花吧!指名读,自读。
师:作者抓住了鸟儿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冬日盛开在枯树上的美丽图画,乌鸦.八哥霎那间让树焕发出无限生机,白鸽如那绽放的玉兰花,给人以温暖和希望,麻雀更让这冬天的树活力四射,真是冬日里一道迷人的风景。
预设3:(第5段)
“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显得柔和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使树枝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抓住“弹性.凝滞”等关键词,来理解鸟儿为大树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生:鸟儿来到树上,连冬天的风都变得柔和而富有弹性。
师:冬天的风,你怎么形容?
寒冷.刺骨.凛冽
为什么此时的风则是柔和而富有弹性呢?
生:此时此刻,鸟儿的跳跃,让人们倍感冬日的生机勃勃,所以似乎连风也变得柔和。生读。
师:此时此刻,大树看着这小小生灵的舞蹈与歌唱,又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快乐.幸福.温暖。生读文。
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内心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师:让我们的心灵一起和她们起舞吧!自读。
师:鸟是树的花朵,树是鸟儿赖以生存的家园,鸟儿只有在这里,才会如孩子般尽情.欢快地歌唱.舞蹈,多么美丽.和谐的一幅画卷。作者抓住了鸟儿的动作,和自己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走进了冬天的树,走进了冬天里一幅自然天成的画。
齐读。
预设4:(第6段)
“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师: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生:赞同,因为鸟儿从春到夏一直陪伴着树,在冬天更为树增添了生机。因此鸟儿比真实的花朵更美。
你从哪里读到的?
生:“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开到冬吗?”鸟儿这朵花从春开到冬,是朵百开不败的花。生读。
生:赞同。这朵花会在树枝之间飞来飞去,比真的花朵更美。
师:你认为是朵?
生:会飞的花朵。(生读)
师:飞动的鸟如同一朵会飞的花,好美啊!
生:赞同。这朵朵花儿还能唱出美妙的歌曲。是朵会唱歌的花。(生读)
师:多么美丽的花朵,能歌能舞,简直是花中仙子,真令人羡慕!
指名读。
预设5:(第8段)
“鸟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唱歌。”“树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生:我从鸟从来就是树的花朵这句话,读到鸟儿就如树上的花朵一般,只是它隐藏在树上,所以人们从未曾注意,鸟是被人遗忘的花朵。
生读。
生: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是鸟让自然界充满无限生机,它才是真正的花朵。 生读。
师:是啊,鸟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色彩,于是春天,我们吟诵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夏天,我们感受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秋天,我们在“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中走过。而冬天因为鸟儿变得如此生动,于是有人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鸟儿歌唱
用它们镶满梦幻的脸
向着大地上的树木
袒露着心语和爱
有谁曾告诉我
十二月的瓦蓝色天空
缺乏一种春天的等待呢
这歌声中倏地绽放的羽翼
映衬着冬季阳光
多么地自由和浪漫
一如栖落枝桠的花朵
把一个季节充分点亮
让我们一起和树木感谢这一年四季的鸟儿,齐读第9段。
二、拓展延伸,发现生活。
作者把鸟想象成树的花朵,使冬天寂寞的树有了一番别致的景象。你也有过类似的想象吗?写在小本本上。
三、作业
1、背诵全文。
2、将你生活中的想象记录下来,写在小本本上。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跳水》教案01-03
语文树教案10-28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经典]02-08
语文教案【经典】02-06
【经典】语文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