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1-06-30 17:18:48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一、知识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学习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共分为四个步骤:

  1、深情地朗读;

  2、细腻地品读;

  3、优美地解读;

  4、丰富地联读。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探究*探究

  (一)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

  (二)这首《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结合诗的内容,写出“时”、“空”在文中的体现。

  (三)这首诗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在笔记本中抄下这些比喻句。

  (四)这首诗除了在整体上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在细节上也有许多细致精妙的地方。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这样的句式写话:“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能写几句写几句。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五)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炼,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一组的同学写第二节,二组的同学写第三节,三组的同学写第四节;写有余力的同学可全写)。

  [示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解读: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六)请你从古诗词中查找几句抒写乡愁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及题目。读一读,背下来。

  (七)把自己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在小组内探究交流。

  (八)比较赏析:请阅读席慕容的《乡愁》,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交流后面的问题。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席诗共用了哪三种意象表达乡愁?这三种意象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两首诗有何异同?

  (九)想象和联想是诗歌创作最基本的要素,请同学模仿《乡愁》以实写虚,以具体表现抽象概念的想象方式,就下面的句式作一下想象练习。

  乡愁是 (也可以写“友谊”“母爱”等。)

  (十)课外延伸:可以改写成散文,可以谱曲歌唱,有条件的还可以尝试用flash制成动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

  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示台

  一、课前准备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⑴ 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⑵ 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⑶ 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⑷ 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⑸ 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⑹ 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三、推介成果

  教师向相关少儿报刊推荐学生的习作与创意,抓住各级各类科技节发明创新大赛等时机推荐学生的突出成果。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发明家卢诺尔曼的故事。题目直接将降落伞称为空中花朵,就会使初读者产生好奇,甚至于引发他们的想像――满眼都是在空中飞舞的花朵。文章内容中卢诺尔曼与同伴的议论,非常生活化,而这些“不可思议”的念头的产生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所经常会有的现象,这些适合儿童口味的语言在他们眼里就是最生动有趣的语言。另外,描写卢诺尔曼试飞时的情景也会使读者历历在目,如:“他双手紧紧抓住降落伞的底绳……慢慢地安全降落在地上。”因而,文章仅从语言文字上就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在学生流连于文字之中时,老师再适时启发、诱导,本文一定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有益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以城市孩子居多,视野较开阔,富有想像力,搜集资料的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缺少探险的机会和胆量,因而在理解“从高处往下跳”时会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新出现的14个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试飞成功的故事。 3.受故事的启发,培养学生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4.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发挥自己的幻想和想像力,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卢诺尔曼和降落伞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 1.谈话:同学们,知道降落伞吗?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讲一讲有关降落伞的事情,好吗? 2.交流:先是四人小组之间的交流,再由各小组推荐部分学生与全班同学交流。 3.谈话:1)(肯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赞赏他们乐于学习的态度。) 2)提问:同学们,关于卢诺尔曼,你们还知道什么呢? [A、用课本但不唯课本,立足课本但不满足课本是我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体会。B、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资料的能力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C、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平台上展示他课外的学习成果,只会使他的心里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只会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发展。鉴于以上三点,组织学生交流资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观看录像,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对于卢诺尔曼,我们已经不陌生了,我们一起学习《空中花朵――降落伞》这一课,看看他是怎样发明降落伞的。 2.播放跳伞表演的录像,请学生欣赏。 3.提问:这段录像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多媒体出示文字:(课文第一自然段)“观看跳伞……特别美丽。”请学生回忆刚才看录像的情景,带着感情读好这句话。 5.谈话:是啊,当五颜六色的降落伞从空中缓缓飘落的时候,不就是盛开的花朵吗?请大家一起读一遍课题,(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在上段文字后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后两句话,并引导学生齐读。 [不用刻意提示文章的写法,只是在老师看似无意安排中,第一自然是下文故事的影子,这一事实已留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谈话:想知道这个故事吗?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 2.谈话交流,大家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回答) 3.谈话:(先对学生的读书效果给予评价),请学生再读课文,将文中不认识、不理解字词画出来,并想办法解决。 4.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全屏出示所有生字。 2)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3)自由发言,说一说“演、沉、闻、纵”等字的记忆方式。 4)交流对“不可思议”等词语的理解。 5.学生流利、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注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得更好。 [认识生字是读通课文的前提,但三年级学生应以自学为主,教师应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果为主,时间安排要适可而止。]

  (四)熟读课文,赏析人物特点 1.谈话:同学们,看到大家刚才读课文的神情,(根据班级孩子的实际表现,给学生以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感到许多同学挺喜欢卢诺尔曼这个人,是不是啊?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此时注意引导学生的发言,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熟悉,他的发言简单、笼统一些没关系。如:学生说:他爱幻想,他胆子大,他细心等,都可以。) 2.请学生找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读,用心想,自己到底喜欢卢诺尔曼的什么? 3.组织全班性交流。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我喜欢卢诺尔曼,因为他(……)” 请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先补充句子,再结合所选择的内容中的词句,具体讲喜欢卢诺尔曼的原因,最后朗读有关的课文。 (在学生赏析文章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评价,通过评价引起学生对发言者的重视,进一步激发后续发言者的兴趣。) (在学生赏析文章每一部分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充分地准备,一边做组织者,一边当听众,还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以引导。 如: A、关于卢诺尔曼爱幻想这一点,要注意学生是否抓住了“不可思议”这个词以及“要是……”等句子,否则,老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一些幻想,可以建议学生用“……像……就……”的句式把它们说出来,以便加深学生对卢诺尔曼的印象。 B、关于卢诺尔曼能不放弃向往这一点,要注意学生是否留意了时间的变化和他读书受到启发后的做法。否则,要引导学生理解“萦绕、启发、揣摩”等词。 C、关于卢诺尔曼大胆实践这一点,要注意学生是否看到了他勇敢试飞的一面,看到了他胆大心细的一面。否则,老师可范读或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闭目静听,手上还可模仿卢诺尔曼试飞时的动作,让学生从这些动词中去体会人物的品质。) 4.看板书小结:由于卢诺尔曼“爱幻想,有目标,能大胆实践”,(此处的板书内容会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有所调整。)所以他的幻想最终变成了现实。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赏析就是在欣赏中分析,在分析中欣赏,给小学生一些机会,他们就有可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提问:读了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谁能够像卢诺尔曼那样大胆地幻想,说说降落伞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用途外,还希望它做什么?(可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讨论,再在全班发言。)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5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以及现在绿风荡漾的青山图片,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 阅读,勾画。

  ② 同桌交流。

  ③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工具书等读准字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识字量。

  2、了解破折号在句子中的作用;能仿照课文,学习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音乐家以奇妙的方式。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给他人送去了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礼物,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4、背诵课文第3、4节或6、7、8节。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揭示课题:33、十年后的礼物(齐读)这件礼物和其他礼物有什么不同?谁能读出来?

  2、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质疑)

  预测问题:(1)十年后的礼物是什么?(2)谁送的礼物,送给谁?

  (3)为什么要送礼物?

  二、带着疑问,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指名交流“礼物”是什么?

  3、是谁送给谁的?出示葛利格简介:爱德华葛利格是挪威的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他把挪威的民间歌曲和舞曲融汇于自己的作品中,创作了大量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很受人们的推崇。

  4、你觉得这是一件怎样的礼物?如果你收到这样的礼物你感觉如何?

  三、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达格妮收到礼物心情是怎样的呢?

  (一)学习,朗读课文1—3节

  1、默读1-3节,划出能表达达格尼心情的句子

  2、交流出示,指导朗读

  (1)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能用一个词来表述她此刻的心情吗?板书:惊讶达格尼惊讶是因为什么?感情朗读

  (2)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有名的音乐家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而且将一支乐曲献给她呢?也用一个次来说板书:惊异是因为

  感情朗读

  (3)(出示)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

  板书:沉醉(这来自故乡的声音,使她的心为之沉醉)

  (4)哦!达格妮终于明白了,让我们跟随她的思绪回到十年前

  (二)学习4——5节

  1、指名读4、5节。

  十年前,音乐家给8岁的小达格尼的承诺是什么?

  2、过渡:八岁的达格妮得到许诺后,她一直期待着,在这期待过程中,她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

  出示:当她渐渐成长的时候……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

  ⑴轻声读,想想她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愉快、怀疑、失望】)

  ⑵和老师一起来都督这段话。引读:当她渐渐成长的时候,有时……随着时光的流逝,她开始怀疑了(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最后她失望了(即使他有这样的心吧,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

  3、这两节是回忆,这种回忆在写作上被称为插叙。

  4、想起十年前的偶然相遇,听着耳边动人的交响乐乐曲,达格尼-------眼泪流满了双颊……(出示句子:达格尼听完乐曲一句)

  (1)此时,我们又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达格尼的心情呢?板书:激动

  (2)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呢?读读第六节,同桌讨论

  理解这是最好的礼物一句,并指导朗读。

  (3)说话训练:她如此激动是因为像葛利格这样一个有名的音乐家,能够信守诺言,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为她这个普通的守林人的女儿创作了一首乐曲,并用让乐曲传遍四方的奇妙方式把礼物送到了她手中。

  (4)指导朗读

  她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

  5、达格尼的另外一种心情你们感受到了吗?(提示:最后两句话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板书:幸福

  6、师:是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大音乐家身身爱着达格尼,用乐曲捎来了对她的祝福,难怪音乐会结束后,这位十八岁的姑娘走到海边,面对大海高声说:(齐:“生活啊!我爱你——”)(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7、过渡:让我们随着美妙的乐曲,一起回味这珍贵的礼物。(齐读课文)

  四、总结、拓展.

  教学反思:

  此短文实在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其间记叙的是大音乐家爱德华用一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实践了十年前的诺言。达格妮听了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与幸福,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这礼物的确珍贵,作为大音乐家能对一个素不相识的8岁小姑娘如此信守诺言,还有什么比它更珍贵呢?

【【推荐】语文教案汇总六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语文教案汇总九篇

2.【推荐】语文教案汇总7篇

3.【推荐】语文教案汇总6篇

4.【推荐】语文教案汇总8篇

5.【推荐】语文教案汇总5篇

6.【推荐】语文教案汇总八篇

7.【推荐】语文教案汇总五篇

8.【推荐】语文教案汇总9篇

上一篇:语文教案
下一篇: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