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范文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
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 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3.激情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课后小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 .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
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难点:
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珍珠鸟图片)简介珍珠鸟,这节课我们跟随冯骥才先生的文字走进《珍珠鸟》这一课,看看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二、出示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本课生字,查字典学习。
2.再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再次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先学环节:
四、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学习。
后教环节:
出示“竹笼、一卷干草、垂蔓蒙盖”三组词语。
讲解: wàn(名词) juǎn(动词)
蔓 卷
Màn(动词) juàn (名词)
1.在练习本上书写本课生字。
2. wàn( ) juǎn( ) long( )
蔓 卷 笼
Màn( ) juàn ( ) lǒng( )
板书设计:
珍 珠 鸟
wàn(名词) juǎn(动词)
蔓 卷
Màn(动词) juàn (名词)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把你最感兴趣的桥的特点和样子介绍给大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4、这篇课文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
5、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的段意是什么?1,大家知道造桥的材料很多:木头、石头、钢铁等。2-5写了玻璃桥,纸桥,盐桥的特点和样子。6,写了这些用特殊材料作成的桥可真奇妙啊。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5、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6、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材料可以造桥呢?(根据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发言)是呀,多么神气呀!玻璃、纸张、盐都可以造桥,用这些特殊的材料造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想看看吗?
7、出示各种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桥的图片和资料,共同欣赏,并谈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2-5)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5、小组讨论,看到这些奇妙的桥,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6、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样子的句子。
7、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谈谈你的体会。(小组内先谈,推荐代表发言)
8、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我们人类真是伟大,可以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让人想不到的事情总是发生了。玻璃可以造桥,纸可以造桥,连盐也可以造桥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全班齐读本段。
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说说这些桥的奇妙之处。
五、总结
这篇课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玻璃可以造桥,纸可以造桥,连盐也可以造桥。
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感受?围绕科学的神气和学生热爱科学这些主题进行发言。
六、作业
1、回答问题;为什么说这些桥是奇妙的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收集一些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桥的资料或图片。
七、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桥
玻璃桥
晶莹透亮
纸桥
强度很高
奇妙
盐桥
万丈长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3、体会到北京的美,从而建立起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看图:
⑴ 课文中有几幅图,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⑵ 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本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⑵ 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楚中央、前面和中间的方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⑵ 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⑶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⑵ 结合课文和图画理解生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学生读后,教师提问:
哪里最美?我们要爱什么?
⑵ 讨论:
在这一自然段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七、课堂练习
刚才小导游们在网站中,查询到了很多有关北京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请小导游把你们在网站中看到的、听到向游客们介绍,好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天地》教案10-28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跳水》教案01-03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