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三段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儿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四至七段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知道故事说明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以读为本,读中讨论交流、读中帮忙找原因、读中实验,从而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读中悟,悟中读,用他们自己的独特方式去体验感悟文章寓意所在,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个道理。
预设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3、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初步理解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坐井观天》板书:13、坐井观天
2、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你们读了这个题目,读懂了什么?(观—看)
3、那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在文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并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住它的'样子;看到喜欢的词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看谁把课文读得最正确、通顺。
2、再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想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A指名带音节读生字。
B指名不带音节读生字。
C说说记忆的好办法。
D给这些生字宝宝找找朋友。
(2)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小鸟和青蛙争论天到底有多大。)
板书小鸟青蛙天有多大?(田字格中范写,记住“蛙”,学生练写。)
过渡: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怎么会和小鸟发生争论呢?请小朋友找一找,是怎么回事。
三、学习第1小节
1、指名读:明白了什么?请你边说边在图上指一指给同桌看。(结合插图理解“井沿”,并拓展“沿”,比如桌沿、边沿等)
2、请你边读边找青蛙和小鸟的动作。看谁圈得最快!(板书:坐落)引导体会“落”。
3、引导:是啊,你看,第一段就是要告诉你青蛙和小鸟的位置不同,看谁能把这个消息准确地告诉同桌。互相读一读,对对话。
过渡:我们来看看坐在井底的青蛙和停在井沿上的小鸟是怎么对话的?
四、学习第一次对话
1、自由读,找找他们对了几次话,用不同的标记划出他们的话。
2、学习第一次对话。
(1)请两个小朋友读读2、3小节。
(2)你知道了什么?(“一百多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说明天无边无际,大得很;“渴”方法同上)谁试试读读这句话,读出天很大很大的感觉。
(3)当时青蛙觉得怎么样,表情怎么样?谁来当青蛙也奇怪地问问小鸟呢?
(4)同桌对话
过渡语:小朋友们都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写字指导
1、出示:信、沿、抬、际、错、蛙(已写过)
2、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左右结构)该注意什么呢?
3、写字。每个字写1个或2个。
4、评议,指导
板书:
13、坐井观天
小鸟落
天有多大?
青蛙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引读1-3节
2、语境复习生字词:青蛙坐在(),小鸟在()的天上飞,它落在()上,青蛙()看见了小鸟,它们争论了起来。
3、过渡:他们为了什么争论起来呢?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4、5小节
1、青蛙和小鸟各有各的看法。说说,有哪两个不同的看法?(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板书)
2、是啊,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这些话都是大话。(出示课件)你知道什么是大话吗?
3、是啊,他们看法不同,争论起来肯定很激烈是吧?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读青蛙说的话,一个读小鸟说的话,你们也试着争论一下!(出示课件)
4、请两位小朋友读,一个当小鸟,一个当青蛙,大家听听他俩的争论。
5、学生评议,谁读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6、全班小朋友来学习青蛙和小鸟争论一下天有多大。注意,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这次看哪边读得好。
三、感悟找原因(学习6、7小节)
(一)给小鸟找原因
1、这回,我们更清楚了它们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那你认为谁的看法是对的?(小鸟)
2、小鸟对了,那青蛙的看法肯定是——错的。青蛙为什么会说错呢?小鸟为什么会说对呢?我们一起来帮小鸟和青蛙找找原因。先请小朋友读读小鸟说的话,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小鸟为什么会说对!
3、谁来帮小鸟找找说对的原因?根据小朋友的看法,老师总结一下,小鸟说的对是因为它飞的地方多,见多识广。诶,它都见过什么呢?请你看看(出示课件)
4、小鸟都飞过哪些地方,见到了什么?
5、学生反馈
6、小结:是啊,小鸟飞过了这么多地方,都不知道天的边在哪里,这就是——无边无际。(拓展说话,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的?)
(二)给青蛙找找毛病
1、那青蛙为什么错了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也可以做做实验,再读读青蛙说的话,想想它的话错在哪?做实验,把书卷成筒看看天……(出示课件)
2、老师从你们的话里知道了,坐在井底的青蛙被井壁挡住了视线。你还能从青蛙说话的表情和他的话里,再帮青蛙找一找它还有什么错吗?
3、小朋友们真聪明。从你们这儿,小青蛙就知道了,它因为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有多大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弄错了。
(三)帮青蛙治病
1、青蛙这么孤陋寡闻,什么都不知道,你能当当医生,帮青蛙治治病吗?你可以给它开个药方,或者给它提提增长见识的建议好吗?
2、你瞧,小鸟带着小青蛙去环游世界了,哇,小青蛙都看到了什么?它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呀!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四、感悟再读
1、同桌小朋友再读读,一个当见多识广的小鸟,一个当见识少又自以为是的小青蛙。这回你一定能读得更好!
2、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对读)。
3、上节课,老师讲过,这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除了告诉我们青蛙作在井里看天之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小朋友再动动脑筋,想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要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4、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多用耳朵去听,多用心去感受,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会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
五、写字
1、出示:(还、答)注意什么?练写、同桌互评
2、出示:小鸟青蛙朋友坐井观天
看见井沿抬头无边无际
4、学生抄写,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板书:13、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见多识广
×青蛙只有井口大自以为是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教学重点、难点
1、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林则徐自题联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生说下联:壁立千仞,无
欲则刚。这幅对联16个字,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3段,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三、学习第二段
思考:作者按照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段有5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
究。第一层(开头2句)是总述。
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
“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
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
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第二层谈互谅。第一句话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要的角度说明
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
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
理的方法。
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
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
这一段四个并列的层次之间,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四个层次的顺序,也安排得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四、探究活动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如果你
觉得你周围的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关键性语句,对这些人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对生活中具体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认识文章的现实意义,加深对主旨的理解。要有独特的见解,不求统一。
2、搜集有关宽容的名言、故事等
小组合作、交流
有关宽容的名言,如下:
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孔子家语》
②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毛泽东
③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法国)笛卡儿
④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⑤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⑦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 渲
⑧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 (俄罗斯)斯宾诺莎
五、小结
本文通过有力的透彻分析,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
怎么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探究练习二
3、练习册P、59 1、 2、 5、
语文教案 篇3
一、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儿吗?
生:(齐答)香港。
师:对,是香港。
(简介香港)香港地处我国南方珠江海口的东侧,1842年被英国侵占。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到我们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介绍香港这个城市。(板书课题:东方之珠)
师:(解释题意)珠指的是珍珠的意思,你们见过珍珠是什么样的吗?
生:见过。它是乳白色的。
生:它是圆润的,光滑的,非常美丽。
生:它也很值钱,比较贵重。
师: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的珍
珠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录象,看完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看录像感知香港的美丽。)
师:录象看完了,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香港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和感受呢?
出示句式:香港
生:香港真美丽啊!
生:香港真漂亮!
生:香港真是繁华啊!
生:香港我爱您!
师:录像中的香港可真是美丽啊,同学们说得也非常好。想不想再看一遍录像啊?
生:(齐答)想。
师:这次我们在看的时候啊,老师希望大家看完后能说说录像中向我们介绍了香港哪些地方好吗?
生:(齐答)好。
(师生共同再次观看录像)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录像看完了,请同学们说说介绍了香港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
生:介绍了香港的沙滩、海洋剧场、街市商店。
(师板书:沙滩 海洋剧场 街市)
师:说得真不错,看得真是仔细。刚刚同学们在录像中看到的景色,在课文中都有介绍。老师想请同学们从这三个地方中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色来认真地读一读,准备带我们去那里游玩一番,好不好?看哪个小导游介绍得最好,最称职!
(学生自读课文)
三、 精读感悟、深化理解
师:小导游们都准备好了吧?下面我们开始吧。先请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香港的地理位置。
生:香港在祖国的南边,靠着大海。
生:香港是个港口城市,是祖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生:老师,什么是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问得真好,哪个小导游能帮他解释一下呢?
生:香港在祖国的南边,每天都有船和飞机通向世界各地,就像一个大门,所以叫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说得真棒!让我们齐读第一小节。
(齐读第一小节)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香港,哪个小导游想率先给我们介绍一处美景呢?
生:老师我想带大家去海滩玩。
生:老师我想带大家去海洋公园。
生:我也想把海洋公园介绍给大家。
师:看来小导游们还真是积极地做了准备,那么我先去海洋公园吧,想介绍海洋公园的小朋友站起来,人还真多,谁来介绍呢?说说你们为什么喜欢海洋公园?
生: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师:什么叫举世闻名?
生:就是很多人都知道,全世界有名。
生:很著名,很出名的意思。
师:说得都对,那么那儿什么最著名呢?
(板书:著名的海洋公园)
生:那儿最吸引人的是海狮和海豚的精彩表演。
师:什么叫精彩?谁来联系课文说说。
生:表演得很丰富,很好看。
生:海狮和海豚的表演非常得出色。
师:我想请一位小导游结合录像介绍一下海狮和海豚的表演如何精彩?(放这段录像)
生:它们有的顶着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生:海狮和海豚的表演可精彩了,它们有的顶着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还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们不适被逗得开怀大笑。
师:介绍得非常棒,那么你们根据他们的介绍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海狮和海豚的表演非常精彩,很好看。
生:我从课文中出现了四个有的知道了了海狮和海豚的表演非常丰富,确实很精彩。
师:这个同学非常会读课文,从四个有的知道了它们表演的精彩,那么你们能用有的造句吗?
生:自习课上同学们有的看书,有的写作业,还有的画画,大家都很认真。
生:体育课上同学们有的跳皮筋,有的踢毽子,有的追跑打闹,还有的打羽毛球,大家玩得都很开心。
师:说得不错。小导游们把海狮和海豚的精彩表演介绍给了大家,大家也观看了录像,那么想一想如果你是游客你看了如此精彩的节目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我感到很高兴。
生:我感到很快乐,我会开怀大笑的。
师:高兴、快乐的心情让我们看了表演开怀大笑,谁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呢?
(指导朗读)
师:我们兴致勃勃地玩过了海洋公园,下面去哪玩呢?
生:我想把沙滩介绍给大家。
生:我也是。
师:那好吧,我们去沙滩玩。哪位同学说说为什么想去沙滩啊?
生:因为浅水湾的沙滩特别迷人。
生:因为那儿有大海,有沙,我们城市里没有。
师:谁来说说浅水湾沙滩如何迷人,怎样吸引了你?
(板书:迷人的沙滩)
生:我读了课文知道了那儿的沙滩浪平沙细,阳光和煦,所以我特别想去玩。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和煦吗?
生:阳光和煦就是说阳光很暖和,照在身上很舒服。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还有什么吸引着你们呢?
生:我从课文中知道了那儿的沙滩是金色的,而且海风吹得很轻柔,所以我想去看看。
生:我从没有听过浪涛声,课文中说浅水湾的浪涛很好听我想去听一听。
师:原来浅水湾的沙滩有这么多优美的风景吸引着同学们,那我们再来看看录像感受一下她的迷人。
(观看这段录像)
师:看了录像,你们能想象出漫步在金色的沙滩,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动听的浪涛声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我想应该很轻松。
生:我感到特别的快乐,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生:我觉得所有的人都很高兴。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成长,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成长,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谈话。
一个暑假过去了,你的暑假生活过得怎样呢?《快乐的暑假》这首诗描绘了学生们怎样的暑假生活呢?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检查自学效果。
①会认的字
锁 suo 憧chong憬 jing 泼 po率 shui
②词语
严肃 真切 绽开
无拘无束 欢腾跳跃
三、朗读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引导交流。
说说你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你希望怎样度过自己的寒、暑假?
3、展示:以自己最好的水平把这首诗朗诵听。
第二课时
一、配乐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自由读。
2、小组读
3、班内读。
二、巩固练习
1、填合适的'词语
无拘无束的( )
四处飞溅的( )
放下学生的( )
( )的画面
( )的笑脸
( )的笑声
2、仿写词语蹦蹦跳跳( )
无拘无束( )
3、连线。
悦耳的 欢乐
丰收的 歌声
漂亮的 小鸟
觅食的 贝壳
培养 态度
指挥 习惯
开展 战斗
端正 活动
补充资料:
憧憬:向往。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绽开:裂开。本课形容脸上露出了笑容。
率真:直爽而诚恳。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妈妈,不要阻拦》、《童年游戏》。《妈妈,不要阻拦》是诗歌,这首诗在孩子渴望长大的呼喊中,告诉家长孩子们的成长需要自立自强。这两篇课文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生活的乐趣。
板书:
4快乐的暑假
第一节:找回童年的自我。
第二节:我们暑假的具体描绘。
第三节:我们的美好心愿。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本课记述了在作者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模仿老天下雨”给树苗浇水,促使树苗“拼命扎根”,以长成大树。作者由种树联系到做人,借树的成长喻人的成长,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成才的道理。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明理,在举例中体验,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种树人说的两段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领悟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3.认识本课“侥、租、秧、汲”4个生字;会写“旱、萎”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感悟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
2.小黑板。
3.布置学生查阅桃花心木这一树种的有关资料,适当了解种树和树木生长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交流释题巧导入
1.师生谈话,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2.(出示课文挂图)老师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通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利用工具书、小组内互助或者请教老师解决。
2.指名读一读,初读时遇到的难懂的语句,并初步说说读懂了什么?
3.交流汇报读书收获,主要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序,理清文章层次。
4.教师。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充分接触课文,读懂句子,感知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层次。]
三、品读感受晓内容
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育苗人奇怪举动的语句。
2.带着疑惑的语气读给同桌听。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常规思维下我们怎样浇水育苗?(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4.创设情境,引书。
看到育苗人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心中有许多疑惑,你心里有哪些猜想呢?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老师什么?
5贝着你此时的疑惑,再读一读描写育苗人举动的语句。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不解与疑惑,在反复读书中加深体会,在指导朗读中加深感悟。]
四、研读感悟明道理
1.默读种树人的话,仔细品味。
2.小组内以小记者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这一部分内容,然后在全班交流。
3.重点研读,交流汇报。
小黑板出示以下问题:
(1)“种树不像种菜或种稻子……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在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后试着用“之所以……是因为……”这一语言形式回答小记者的提问。
(我之所以不确定地给树苗浇水,是因为我在模仿天上下雨,锻炼树苗的根系在不确定供水的环境中寻找水源、扎根生长的能力。)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也是一吹就倒了。”弄懂种树人这种说法的作用。试着仿说一段话,体会一下从相反的角度来说明问题。
(3)文中哪句话是作者由种树人的话产生的联想,他由什么想到了什么?
(4)你怎样理解“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禁得住生命的考验”这句话的意思?请举一例来说服大家。
(5)试用一组关联词将这句话联起来说说。
(6)“我听了种树人关于种树的话之后,每天走过桃花心木苗圃时,内心总会有某些东西被触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带点的词?
(7)文中哪句话验证了“种树人种树理论”的正确性?“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拟人)试用此法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从育苗人的话中明白的道理。读出“我”的感悟。
[本环节在引导学生交流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加深对文中种树人话语所揭示道理的理解。]
五、美读拓展升情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己不同的感受。
2.假如你就是这些“桃花心木”中的一棵,请把想对育苗人说的话写
来。
第2课时
一、背诵种树人说的话
1毖生自由背一背。
2彼狄凰当乘械那厦拧@鲜可以作适当的引导。
(1)这两段话是从正、反的角度说明了种树人浇水育苗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记忆两段话的内容。
(2)抓住两段话中的关联词语背诵。
如第1段话中的“不像、所以、只是、如果、但是”;第2段话中的“如果、就会、一旦、也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根据种树人说的每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背诵得更快。
3毕奘北乘校看谁背得快。(没有背熟的可以课下再完成)
二、学习本课生字
1.多种形式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并用“租、萎、规、汲”组词。理解字义,为正确用字做准备。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按结构分类。
3.对难字、易错的字进行指导。
“汲”共6笔,第5笔是“及”;“圃”里面的点画不要丢掉。
4.学生练写。
三、积累词语
自选词语写下来。
四、拓展阅读
指《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意想不到的灾害》《丑石》两文章。围绕文前提示谈认识。
五、推荐作业(任选其一)
1.学习运用联想借事喻理的特点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借事喻理或借物喻人合理。
2.写一读后感。
板书设计:
10桃花心木
(树苗)——→(人)
无规律地浇水不确定中谋生
联想
种树——→育人环境造就人
语文教案 篇6
课前准备
1.生字、词的幻灯片。
2.每个小组准备白纸一张,用于课后考虑题一。
第一课时
↘导入
板书课题:新型玻璃
我相信同学们都见过玻璃,而今天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介绍几种我们从没有见过的玻璃。
“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型玻璃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新型玻璃“新”在哪里?有多少种新型玻璃?等等)
↘初读课文,自主预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通顺连贯。
2.自学生字:
a.同学自学生字,注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b.出示生字、词的幻灯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同桌互读、指名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推荐、解答。
认读:盗窃、嫌疑、夹丝、粘、噪音、废水、平安无恙、藕断丝连
重点理解平安无恙:平安,安平稳稳地,没有受害等词语。
3.巩固练习。
以组词的形式来作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
比一比,再组词。
型( )费( )付( )
形( )废( )寸( )
占( )绸( )阻( )浅( )
粘( )调( )祖( )践( )
4.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达到了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音。
如:特殊(shū)、仍(rān)然、即(jí)使、调(tiáo)节、处(chǔ)理、奇迹(jì)
↘探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课文,考虑:这篇课文写了几种新型玻璃?
2.推荐:在全班推荐自身的读书体会。(课文共写了5种新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复习、巩固、听写8个生字
第二课时
↘回忆、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窜进了陈设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盗窃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和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几种新型玻璃?
↘精读课文
1.认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
默读第1自然段。考虑: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特点:自动报警作用:防盗
理解: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玻璃的特点才有它自动报警防盗的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盗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2.读课文,仿照第一自然段独立考虑其他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填在书上)
3.小组进行推荐。
每个小组发一张表格,组内同学互相推荐,一起设计表格、填写表格。
4.全班汇报,老师板书。
5.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它们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我们把自身了解到的内容说一说,请你用自述的方法。(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就是自身介绍自身)。
小组互相说,全班推荐。
6.探读课文,归纳说明方法:
课文清晰地给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作者在介绍时使用了几种说明方法?
↘明确要求,拓展练习
1.现在我们都是小小科学家,今天我们也来发明一种新型玻璃。请你仍然用“自述”的方法说一说。
想一想,你设计的新型玻璃可以用在哪?请你用上“可以……可以……也可以……”
2.分组推荐自身的设计方案。
3.每组推荐一个最佳方案在全班汇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天地》教案10-28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跳水》教案01-03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