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
2。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出示ppt: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二、初读课文
(一)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自由读书,要求正确流利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
简陋弘扬腰缠万贯解囊相助癌症保留穷困一贫如洗镭捐献
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
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3。结合句子读懂词语:
(1)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
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4。能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
2。分段段意
出示ppt:
第1—4自然段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1920年5月的一天采访居里夫人讲起,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七十五万法郎,这位夫人应该早已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原因是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
第5、6自然段讲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走、募捐购买一克镭的饯的经过以及数年以后美国公众再次向居里夫人捐赠一克锂的情况。
第7、8自然段揭示了居里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美好的内心世界。
四、引导质疑
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
(这三克镭她都做什么用了?第一克镭研究出来时她做什么?)
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二、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
1。过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准备时间(5分钟)。
3。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
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1)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ppt:
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2)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克镭的价格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我们一起来换算一下,合人民币多少?
生:(略)
师:那这一克镭可以为居里夫人换来什么?
生: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没有
师:那她有的只是
生:简陋的实验室
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师:(出示资料,最初研究出的一克镭的去向)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
(一)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
(二)体会重点句理解
1。出示ppt:
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1)读懂了什么?
(2)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3)用异常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4)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5)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6)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2。出示ppt:
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1)读懂了什么?
(2)读出居里夫人的无私
(3)读出居里夫人的忘我
(4)引出资料理解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出示资料:
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研制神州的科学家的阅读资料。
3。读读这些人的故事,你们发现了什么?
4。在这些醉心于事业的梦想者心里有的只是什么?
生:有的是人类科学的进步,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科学研究,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为人类造福,没有
(1)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
(大公无私、伟大)
(2)赞美的读
五、从三克镭的用处上体会伟大
六、对比体会伟大
第四自然段对那些冷漠的富商的描写是否可以不要,为什么?
七、归纳结论
现在你再来评价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八、布置作业
1.写感受
2.给课文换题目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册第四单元“能说会写”中口语交际的训练项目,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告诉学生身边的科学知识很多,我们了解和运用这些科学知识,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以科学常识为题,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学生体会到知识就在生活中。从生活中来,还要回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力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懂得生活中有许多知识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遵循科学办事。
2.举办科学常识小竞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在口语交际中的应对能力。
3.倡导学生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小竞赛,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的原理,使资源共享。
教学难点:
能清楚,明白地把自己知道的科学道理表达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
2、准备小红花若干朵。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学问,到处都有科学小知识,你们都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看谁最留心生活,懂得的最多。
二、自学导读,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要求。
三、组内交流合作,收集管理。
把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组内同学在一起合作学习,组长把同学提的问题收集整理,做好分工和发言(教师到同学中去,师生共同合作学习)
四、竞赛开始:
教师做评委
1.公布竞赛要求:
(1)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和整理的`科学小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对方回答出科学原理,说对得一朵小红花,说不对提问方说出道理并得一朵小红花,以此交换进行,哪组得花多,即获胜。
(2)评出个人单项奖,即“小博士奖”“表现突出奖”和“语言最具魅力奖”。
2.竞赛开始(同学回答问题时,教师做适当补充)
五、总结活动
1.宣布获胜小组。
2.评出个人单项奖。
3.学生谈收获。
4.教师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与老师都学到了许多我们生活中的学问,锻炼了同学的表达能力,也展示了我们小组合作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的生活,从中会有很多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深义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一天天长大的童年里,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有许多美好的梦想)是啊,我们在这个多梦的季节里,总喜欢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今天,我们来-起学习一首与童年有关的诗歌,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随着诗人的描绘而真实地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2.板书课题,朗读课题。(板书课题:多梦的季节)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听配乐诗歌朗读。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三、认知生字生词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记忆主字。
(1)指导书写。
"哼"的右下方,不要写成"子"。
"鹰"的里面上部是"惟",不要写成"佳"。
"默"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2)学生与小组同学间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标出诗句最后一个字的音节,看看它们的韵母有什么特点。
(押了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1)再次播放配乐诗歌朗读。
①学生轻声跟读。
②用笔画出朗读节奏,重音。
③教师范读。④领读。
⑤全班齐读,要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三、课堂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试着背诵诗歌。
2.学生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写小字
教学(后记)后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一分钟记忆竞赛、一分钟抄写竞赛。
二、交流平台
1、温故而知新。学完一单元后,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看看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收获展开讨论,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赏析佳句。
⑵
赏读美文。
⑶
研讨读书方法。
⑷
交流收获、体会。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⑴
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
尝试理解:
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⑶
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出示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
拓展积累。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⑴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⑶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⑷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⑸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
潮
5、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回顾·拓展一,回顾·拓展一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燃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燃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播入有关影片,然后然后,提出疑问:“海市蜃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初读时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不懂的词句,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可以自己的查字典、词典,可以根据课前查料进行交流,还可以展示搜集的图片。
三、精读课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海市蜃楼?(重点词句提问的方法自读课文)
如,抓住“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它却神秘地消失了”、“它忽又神秘地消失了”这些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神秘”思考:课文是怎样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感海市蜃楼的神秘?
2.抓住重点句子。
这不是做白日梦,也不是幻觉,而是敦煌的奇景——海市蜃楼!
思考:敦煌海市蜃楼的奇景在哪里?(鼓励学生自己提问、思考,并且乐于和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四、口头表达能力。
充分想像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并生动、形象地描述画面,如“沙漠驼铃”、“绿洲清泉”等。
板书设计:
18、海市蜃楼
神秘 蜃景
神秘 若隐若现 浮想联翩
神秘 消失 奇迹出现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力提高:
1.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2. 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
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
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2、学习第四段
(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气象科学的研究上?
2、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
2、点名读,你觉得读得最好的一部分来读
3、其他学生评议
4、教师提供一些情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5、指导背诵竺可桢步行上班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本中的作业 ,有困难的可以举手提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ai ei ui三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通过观察了解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2.会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方法,感受拼读音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复韵母,能准确地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有四位老朋友和我们做游戏来了。你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他们很淘气,已经躲在你们的位子里了,你们快快把它们找出来。
(学习之初,给学生创设了动手的机会。游戏的巧妙设计激发了学生主动复习的欲望。)
2.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老朋友是谁?a e i u 读卡片。
二、学习ai ei ui三个复韵母
今天,四个单韵母朋友要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知识。
(一)学习ai
1.课件演示:先出示a,同学齐读。之后i向a*拢。
(1)两个单韵母合在一起就叫复韵母。课件再次演示i向a*拢的过程。
(2)教师范读:先读a的音,然后舌头向第二个单韵母i滑动。
(3)同学练读:自由读接火车读同桌互读
2.同学观察ai在四线格中的位置,老师板书。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ai。(例:a和i是好朋友,它俩挨在了一起。)
4.现在我们给新朋友复韵母ai戴上帽子,看你还认识它吗?
板书:1i 2i 3i 4i
5.结合小组练习四声拼读,并试着用拼出的字音组词。(例:哀叫、挨打、白皑皑、癌症、矮小、妨碍、爱好)
(出现四声之后,就引导学生用四个声调组词,渗透了字和音的关系,同时这种实用性的体验也唤起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学习ei
1.出示实物杯子。这是什么?
2.自己慢读两遍杯子的杯字。出示杯的拼音b5i,请同学试着拼一拼,并找出b5i的韵母。
(此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课件演示:b5i去掉声母,出现复韵母ei。用我们刚才学习ai的方法,试着读出复韵母ei的读音。自由读指名带读检查读
4.板书ei。和同桌同学研究怎样记住它。
5.观察ei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并仔细观察声调的位置。板书:5i 6i 7i 8i
6.自由结合,帮ei找找它的声母朋友,并试着用拼出的音节组词。(例:飞机、北京、梅花、没有、雷雨、陪伴)
(三)学习ui
1.出示汉字水。谁认识这个字?给大家读一读。
2.课件演示:shu!去掉声母,出现复韵母ui。
3.同学自学:
(1)ui怎么读?怎么记?
(2)ui在四线格里的什么位置?
(3)ui的四声标在谁的头上?自己试着读一读。
(ai ei ui三个复韵母的读音方法,它们的占格位置都相同。在学习了两个韵母之后安排自学,此时学生已具备了这个能力。这无疑是给了学生一次实践和展示的机会。)
4.汇报自学情况。
三、课中休息。
四、学习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方法
1.出示音节:bai bei hei shui lai zai zui 同桌同学一起拼读。
2.课件演示:先出示复韵母ai,然后声母b向复韵母ai滑动。
3.巩固练习:
(1)做开火车游戏,接四声。bai fei hui zai mei tui gai wei ai kuai gei sui
(2)同桌同学做游戏,将声母与复韵母的卡片组成音节,自己加声调,俩人一起念出来。
(3)做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请同学戴上小猴子的头饰,到桃树上摘桃子。桃子背面是音节,哪只小猴子读对了,桃子就送给它。
(4)拼读儿歌。(选其中一首读一读)
猫(m1o )逮(d3i )老鼠
黑(h5i)猫(m1o)逮(d3i)个灰(hu9)老鼠,
灰(hu9)猫(m1o)逮(d3i)个黑(h5i)老鼠。
黑(h5i)猫(m1o)吃了灰(hu9)老(l3o)鼠,
灰(hu9)猫(m1o)吃了黑(h5i)老(l3o)鼠。
黑(h5i)猫(m1o)灰(hu9)猫(m1o)又(y^u)去逮(d3i)老(l3o)鼠。
xi3o h3i 4i m1 ma,du1n l2i ch2 yì b5i,
小海爱妈妈,端来茶一杯,
m1 ma 4i xi3o h3i ,1i zhe xi3o h3i shu@,
妈妈爱小海,挨着小海睡,
sh(i ti2n q0ng g8n ti2n ,m1 ma x9n l! zu@.
水甜情更甜,妈妈心里醉。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课前准备
1、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升国旗仪式录像。
2、教师导入:
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心灵对话: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
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
(1)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
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2) 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3)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 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1)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开火车快速认读。
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3)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
(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
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细读课文,互动探究
1、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
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收获,组长带领组员把大家的收获进行整理归纳。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我”为什么不接受老板的条件?
3、集体交流:
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品读,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其态度变化的原因──被“我”的爱国行为深深打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三、动情朗读,升华感悟
1、通过认真读课文,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
请学生畅所欲言。
2、带着对作者及面包店老板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组合: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请一组同学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议。
四、研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1、读了课文,同学们被“我”的爱国情感和中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感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2、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先写漂流过程:出发、遇险、来到小镇面包店;再写来到小镇后的情况:向老板求助,和老板谈交换面包的条件,拒绝用五星红旗交换,被老板救助) 。
五、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写一写自己读过课文的感想。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惊弓之鸟》是个成语故事,写了魏国大将不用箭拉下弓就射下大雁的故事,用惊弓之鸟来比喻受过惊吓的人,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全文结构严谨,语言生动、精炼。本文按结果和原因分为两段,教材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根据本班学生在思维、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根据年级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新词:羸、魏、射箭能手、孤单失群、愈合。2、提高理解句子跟句子间关系的能力。
3、理解更羸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给课文分段,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6、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与用法。
教学重点:理解更羸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难点: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与用法。
教学关键:抓住第6自然段,分析其中的动词,跟下文的教学紧密联系,引出朗读和表演练习。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谈话引入
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齐读课题、释题:《惊弓之鸟》。鸟,是指什么鸟?(大雁)
你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吗?
学习第一段
1、第一段主要写谁?他怎样射下了大雁?
追问:更羸是什么人?(比较句子: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和更羸是能手)哪个自然段?写更赢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分析句子:提问:“并”字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这个句子可以分成几层次?句中两个“直”各是什么意思?)
2、在射雁之前,魏王相信更羸能不用箭射下来吗?(不相信)
提问:哪些句子说明了魏王不相信?请同学们找出来读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更羸和魏王的对话)
句子训练:更羸说,果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学习第二段。
(一)、由问题引出第9自然段,出示句子。
提问: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惊弓之鸟?
引导学生沿着更羸的思维分析:
1、哪句话是写更羸看到和听到的?(观察到的现象)
2、第2句话写什么?(分析飞得慢和叫得惨的原因)
3、经过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练习: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
(二)、在更羸解释原因之前,魏王明白这个道理吗?(不明白,请同学们找出句子来读读。)
1、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用大吃一惊和奇怪的语气读读魏王说的话。
2、那么,更羸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慢条斯理、层层分析的语气)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总结全文。
(一)、师:联系课文说说“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人?
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故事里听过这种人吗?
练习:什么人就像惊弓之鸟一样怎么样?
师: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是不可取的。
作业:完成作业本。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