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案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初步感知文章排比句式的语言魅力。
3、了解作者点面结合、用词精准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学生的文化底蕴。
2、积累优美语段,熟读成诵。
3、感知课文的写作方法与特色,能迁移运用。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2、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在祖国的西北,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一颗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
2、复习词语:这些词你能读正确吗?
断崖绝壁 举世闻名 神态各异 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3、读了这些词,你能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莫高窟哪三方面的内容?(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适时板书)
4、你抓住了课文的哪两句话?
(1)出示过渡句:莫高窟里不仅有精彩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前半句是第二小节的内容,后半句是第三小节的内容。
(2)出示: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师:抓住段落中提纲挈领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课文的层次。
过渡:作者又是如何突出彩塑的精彩绝伦、壁画的宏伟瑰丽呢?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深入探究
1、彩塑
(1)请一个同学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指名回答并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作者概括点明了彩塑的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彩塑有多少尊?(两千多尊)作者能面面俱到,一一写来吗?(不能)作者怎么写的?谁来读。
(2)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作者用了什么句式?让你感受到什么?
朗读指导并评价::把结构相同的短语进行排比,句式整齐,读来很有气势,增强了感染力,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彩塑的个性鲜明。板书:运用排比。
作者仿佛用摄像机给我们呈现了三个分镜头,(示图)展示出了菩萨的特点是——慈眉善目,天王的特点——威风凛凛,力士的特点——强壮勇猛,你看,作者用一个词就形象地表现出了一尊彩塑的特点,用词多么精准。(板书:用词精准)让我们读出彩塑各自的特点。
作者的三个分镜头可以说是一闪而过,是一个概括的面的描写,(板书: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彩塑得多,而且——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作者为了突出彩塑的特点,还对准一个独特壮观的卧佛拍了个特写镜头,引读第四句:有一尊卧佛长达——……
16米有多长,我们把他竖起来,一层楼有3米多,大概几层楼高?真是壮观,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寥寥数语就把卧佛的特点细致传神地描绘出来了,这是一个点的描写。(板书:点)
朗读指导并评价:让我们一起读出卧佛的特点。
(4)作者点面结合(板书:结合)去写这两千多尊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读三、四句)
由这两句不难想象到所有的这些彩塑都是精致巧妙,绝无仅有,这叫“精妙绝伦”。看到这儿,你会如何赞叹?(适时理解“啧啧赞叹”)你们称赞的到底是谁?(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师:作者最后自然地以游人的赞叹作为总结,齐读第二小节最后一句。
(5)出示: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神态安详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一连串精准的四字词语,才形象地突出了彩塑的特点。让我们把这些四字词语积累背诵下来。
(6)指导背诵:引导学生把积累的四字词语填入课文第二自然段中。
出示: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 ),( )。有( )的菩萨,有( )的天王,还有( )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 )。看到这一尊尊( )的彩塑,游人无不( )。
(7)示四幅相应的图,师引背。
师总结: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点面结合地来写,而且用词精准,从而突出了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2.壁画
(1)作者同样运用了这些写作方法,请大家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排比句,如何体现出“点面结合、用词精准“的特点,可以圈画批注。
(2)学生自读后交流第一句排比句式: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A 用了“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让你感受到什么?(不仅句式整齐,而且感受到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这样的壁画有多大的面积?(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我们的体育馆有100多个。真是宏伟瑰丽啊。读中体会。
B 作者选取了一些壁画,拍摄了一组分镜头,(示图)这是概括的“面”的描写。
C 出示:( )佛教故事
( )神佛形象
( )民间生活
( )自然风光
请学生把括号里的词语填好后,问:你体会到什么?(用词精准) 朗读体会。
引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在这些壁画中,飞天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作者浓墨重彩地来描写,这是一个“点”的描写。
◆出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A这句又用了什么排比句式?(有的……有的……)而且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列举了飞天的优美造型,课文一口气用了几个“有的”?你体会到什么?(飞天造型得多)还从哪里体会到?(成百上千、一个省略号)
朗读指导并评价:飞天的姿态万千,真让人身临其境,眼花缭乱啊。
B用词的精准又体现在哪里?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 )花篮,( )鲜花;有的怀( )琵琶,轻( )银弦;有的( )身子,自天而( );有的彩带( ),漫天( );有的( )双臂,翩翩( )……
请学生把括号里的词语填好后,问:你体会到什么?(动词的精准,突出了飞天的姿态万千、妩媚动人)
让我们图文结合,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欣赏飞天万千的姿态。(出示五幅飞天造型图)
过渡: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3)激发情感,朗读体会。
这么精美的文字值得我们积累背诵。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学生练背。
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 )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的壁画。壁画的内容( ),有( )佛教故事的,有( )神佛形象的,有( )民间生活的,还有( )自然风光的。壁画上的飞天,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
◆指名四个同学分句背。
◆示相应的图,师引背。
3.藏经洞
引读过渡: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像:它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交流,适时指导:请你再读这一句:“洞里曾藏有……”,从这个“曾”字读出来什么?(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如今都没有了;帝国主义的野蛮与无耻。)板书:曾经辉煌。
这数万多的珍贵文物都到哪里去了?(出示一段话,学生阅读)
敦煌遗书流散
藏经洞发现后,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纷纷来到敦煌,用骗取等手段,将敦煌遗书及壁画雕塑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外。
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圆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卷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一叠银圆换去了十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就这样,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4)是啊,我们多么希望历史能够改写,但历史毕竟已经成为历史。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小节。
三、总结提升。
1.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依然是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由此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时我们不由得赞叹道: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出示)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而我国著名作家作秋雨这样评价:
出示: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3、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最后一小节。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默写课文中描写飞天的语句。
2、学做小作家:运用这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如狮子林中的假山,云雾的变化等。写作方法指导:(指板书)可以运用排比句式,注意点面结合、用词精准。
3、盛大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阅读,了解莫高窟更多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口语交际与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把自己成长的体验融入到自己的中。
2、把事情写清楚,能写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选择最能表现“成长”这一主题的一、两件事情来写。
2、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成长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不怕不怕》
同学们,我们最近学习了一首好听的歌,今天让我们来表演给听课的老师看一看,也当做一下课前热身运动好吗?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通过教师的有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大家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鼓舞士气,为下面的习作指导做好情绪铺垫。
二、谈话激趣。
同学们,人们常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正在一天天长大,我们收获过成功的喜悦,经历过失败的磨练,生活中有笑有泪,有苦有甜。相信在你身上发生过许多让你记忆犹新的成长故事。引出课题:成长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引导,激发师生间的共鸣及同理心,确定主题。
三、新授。
1、(出示系列图片)打开记忆的开关,去寻找成长的足迹:瞧!那一张张奖状、一份份荣誉证书、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这一切的一切将永远保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今天,我们就来把你们心间流淌着的那一个个难忘的故事变成文字记录下来吧,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2、明确主题:把成长中最难忘(快乐、悲伤、逗笑……)的事写下来,注意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围绕“成长”,把过程、感受写清楚、具体。说真话、心里话,表达己的真情实感。
3、指导选材:通过上一堂口语交际课的学习,你准备写一个什么成长故事呢?(学生述说,师归纳出示课件)
4、小组交流提要、打算。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故事,激发学生习作热情,让学生享受教学的愉悦。
5、引路,学习写法。重点指导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做到有趣、生动、吸引人。
设计意图]引路,为学生的习作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学生从中获得的'智慧,酝酿的情趣,打开的思路。又把有效的指导融入在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情感表达上,慢慢地从生活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
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这里要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内容,或亲生经历的事情,提起笔,不受任何限制,说出来,写下来,而最关键的要说真话、吐真情,写真情,表达自己的情感。真正实现习作“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体现语文学科“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实质。
五、展示,朗读分享。
设计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要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感。可以是欣赏自己,也可以是欣赏同学;可以欣赏全文或比较出彩的一个段落,也可以欣赏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
六、:还没写完的我们在课后完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评、修改。
设计意图: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课标》要求习作教学“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话题,抓住特点写己的特色。
板书 我们在长大
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设计意图:此板书简单明了,把整堂指导课有点睛之用。
语文教案 篇4
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有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tuǒ)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zhuì)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广玉兰的叶片富有光泽。好像涂了层蜡,再配上有着铁锈色短柔毛的叶背和那微呈波状的边缘,使人觉得另有一番情趣。密集油亮的绿叶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有了它的衬托,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了。
语文教案 篇5
探究目标:
1、识字教学中,了解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积极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
2、认识14个生字,学会“工”等8个字。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的必要性。
探究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探究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吗?里面都有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导入:有个小朋友叫单单,她想叫我们去参观她的小天地,你们想去吗?
二、揭题,认识“的”。
1.学生读课题。
2.解释“的”的意思。
3.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用多种方法认读。
三、指导看图,结合识字。
1.师:单单告诉我,她很勇敢,自己一个人睡觉,我们去看看她的房间里有些什么呢?(出示挂图)
2.学生自由发言,出示生字卡片。
3.各种形式读。(小组读,齐读,开火车读等)
4.去掉拼音认读并组词。
5.教师指挂图上的物品,学生说词语。
四、结合生活识字。
1.小朋友,课余时间,周末时间,你们都做些什么呢?
2.单单的课余生活可有意义了,我们看她都干了些什么呢?(看挂图,说词语)
讲故事、写字、画画、做手工、看书读报
3.学生自由读。跟老师读。
4.找出要写的字,圈出来。
5.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6.反馈。比赛认读。
五:游戏激趣,巩固认识。
小鸭子回家(学生分组游戏):字宝宝们给小鸭回家的路设了障碍,会认一个字就解出一个障碍,前进一段路。哪组最快认完字,那一组就胜利了。
第二课时
探究目标:
1、继续巩固识字,认清字行。
2、学习写“工”等8个字。
3、总结延伸,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课余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探究准备:
各种活动图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并组词。(黑板上画两棵苹果树,每个苹果里贴一个字)
(1)指名上来摘苹果,要会读会组词:
(2)还要教全班小朋友读记。两点做到的`小朋友才能把苹果摘下放进“筐”里。
2.以“贴邮票”的方式,进行认字组词练习。
3.出示本课的生词卡,再次认读。
二、总结延伸
1.想一想,单单告诉我们她经常参加哪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呢?(指名反馈)
2.出示图,问: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什么活动?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作用呢?
3.说说,还有哪些活动,对我们有帮助呢?(学生自己发挥)
4.教师总结,激励学生多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锻炼身体,增长才干。
三、指导写书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要求生认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强调部分字的笔画,书写并示范,特别是“笔”“读”“画”等。
4.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5.选出美观及不足的字,让生评选。
6.学生再练习。(教师注意提醒坐姿,握姿)
四、拓展训练
今天回家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两件有益的活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精选】08-3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精选)08-09
语文教案(经典)12-23
[精选]语文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