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通过多角度的对话,体会童话中所蕴含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人文精神。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播放媒体课件)欢快的音乐声中,一只美丽的小鸟围着一棵大树,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跳舞,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
师:看了这一幕,你感受到什么?
生:这只美丽的小鸟和它的树朋友之间,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师:看了这一幕,你感受到什么?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板书课题,齐读。
师:好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读后会有哪些收获?
师:谁能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
生:树为什么要锯掉?
生:我的收获是知道了树和鸟是一对好朋友。
生:我发现了它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
、、、、、、
师:老师发现你们真的很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接触就有那么大的收获,那么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是以什么为主的?
生:是以对话为主的?
师:对了,它是以对话为主的,现在就请你们再次的读一读课文,数一数一共有几组对话?
生:有四组。
师:哪四组?谁来数一数?
生: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师随机板书)
师:那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同学们,冬天快要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了,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大树对小鸟说:(生齐读)再见了,明年请你再回来,让我听你的歌声吧。
师:鸟儿说:(生齐读)好啊,你等着吧。
师: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鸟,你要走了,你的心情怎样?
生:难过。
师:为什么?
生:要失去朋友,离开朋友了。
生:舍不得。
师:是啊,离开朋友时的心情一定会难过,会舍不得,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小鸟和大树的对话,体会朋友那种离别时的不舍。(生读)
师:它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期望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它着急的找了又找,问了又问,那你们想知道它找到了谁?又是怎么问的吗?
师: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练习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一个角色练一练。
师:(出示二组)谁来读这一组?(指名读)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都觉得好吗?有意见可以提出来。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更焦急一些。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再活泼一些。
师:活泼?哦,你觉得情感上要再焦急一点,是吗?
生:我觉得树根应该读得悲伤一点,因为树根和树它们俩个是命运相连的,就等于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死去了,它们应该是悲痛的。
师:从同学们的意见中,我们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把握,是这个意思吗?
师:好,现在我们就重点练读小鸟问的三句话,这样吧,你们先看着屏幕练一练,感觉一下,体会一下,该怎么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读大树无限深情,谁被这份真情感动了呢?
师:这样吧,下面我来做一回小鸟,寻找它的好朋友,同学们准备好,它飞到谁的身边,谁就要做它的配角回答它的问题,明白吗?在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
师:小鸟,你找到朋友的大树了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此时此刻,你看到这只没有找到朋友的小鸟,你的心情怎么样?你心里又怎么样?
生:我的心里非常着急。
生:非常紧张。
生:我为小鸟而感到悲伤。
生:我感到伤心。
师:是啊,看到这只可怜的小鸟,我们真的感到非常伤心,同学们,那你们是不是也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呢?你是怎么呼唤的?谁来说一说?
生:大树,你在哪?
生:大树,难道你忘记了咱俩的约定了吗?我还要给你唱歌呢......
师:真好,同学们,小鸟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的和课文倾心的.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们又有新问题了吗?
生: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呢?
师:你的问题提的太好了,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一年前,小鸟和树是好朋友,然而,到了第二年春天,小鸟却看不到大树,所以他看着灯火仿佛看到了大树的身影,就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去年的歌。
生:我认为它是歌颂大树,因为它的灯光照亮了别人。
师:你说的真好,不过老是想问问同学们,小鸟为什么深情的看着灯火呢?
生:因为他对大树的友情很深,而现在,火柴就要燃尽了,大树的生命快要到尽头了,所以他深情地看着灯火,很不舍。
师:是啊,一年过去了,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么不伤心呢,它是在用目光和大树交流感情。
师: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地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之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
(屏幕播放友情卡信纸图和音乐)
师:好,那就赶紧为大树写上几句深情的话吧。(生自由写,师巡视)
生:我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小鸟,我想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们虽然都身在他乡,但是我们的心是紧紧相连的,我们永远是的朋友。
师:你写出了大树的心里话,还有吗?
生:啊,亲爱的小鸟,多日不见,你过得怎么样?虽然我们今生不能相见,但是这一生能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也觉得死而无憾了。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这是大树的肺腑之言,你们说出了大树的心里话,大树它就是这样来表达对小鸟的情感的,但是作为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你想对谁说?
(出示课件,任选其一)
对大树:
对伐木人:
对树根:
对小鸟:
对作者:
师:刚才老师听了你们真诚肺腑的话,真得很感动,这个小小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你们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小鸟和树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读几段文字请大家认真听,体会一下我们身边的鸟和树的故事。
(出示课件)
师: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真正的朋友是离别后的牵挂,是彼此间的珍爱,是有诺必践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诺贝尔晚年将自己的巨额资产用于捐助祖国医学事业和设立诺贝尔奖的辉煌业绩,歌颂了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文章首先概要介绍了诺贝尔一生的发明创造和拥有的巨额资产,接着以主要篇幅叙写了诺贝尔晚年的心愿和业绩,最后简要说明了诺贝尔奖对人类科学与文明事业的巨大贡献。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诺贝尔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是通过诺贝尔晚年的业绩,体会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学习目标
1、比鲜侗究7个生字。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摹
3、倍炼课文,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
4 、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按阅读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然后展开讨论。要鼓励学生独立钻研,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作出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能会提出下面两方面问题。
第一方面:
①诺贝尔晚年的心愿是什么?
(“必须将这笔巨款做出有意义的安排。”)
②这个心愿是怎样实现的?
(捐助祖国医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金。)
③为什么要设立诺贝尔奖?
(“我生于瑞典,长在俄国,在美、法接受知识的启蒙,曾到过德国养病,如今在意大利安度晚年。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理想,享受幸福是人类的权利。我的财产不仅要献给我的祖国,还要献给世界。”)
④诺贝尔晚年对自己巨额财产的安排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
(反映了诺贝尔爱科学、爱祖国、爱人类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第二方面:
①“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②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写诺贝尔的?
(这两个问题实质是一回事。“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晚年把自己的巨额资产用来捐助祖国医学事业,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对世界和平、科学事业的发展、文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人。课文也正是通过这两件事来写诺贝尔的。)
③这两件事有怎样的联系?
问题③,学生是根据阅读提示提出的,这个问题在理解上有些难度。可先让学生自己谈,教师再作指点。
这两件事是密切联系的。第一件事表现了诺贝尔热爱科学,为了科学而不惜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件事则表现了诺贝尔对全世界、全人类的强烈的爱。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的`基础,第二件事是诺贝尔思想感情的进一步发展,是诺贝尔无私奉献精神的升华。诺贝尔一生辉煌,第二件事是诺贝尔“最后的辉煌”,使诺贝尔的名字留芳百世,万古垂青。
1.无论学生按怎样的思路提出问题,都应加以鼓励。从对所提问题的讨论中能说出表现诺贝尔辉煌的两件事,并从中领悟到诺贝尔爱祖国、爱人类、爱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就行了,就说明学生读懂了课文。
2.朗读课文时,要体会诺贝尔对巨额资产的安排作出决定前后的不同心态和感情。晚年的诺贝尔既要忍受疾病的折磨,又要忍受亲人逝去的痛苦;既依恋着自己的事业,又意识到自己所剩的日子不多了。要理解这个时候诺贝尔内心的痛苦、郁闷和矛盾,读3、4自然段时,声音要低沉缓慢。当诺贝尔对自己的巨额资产作出最有意义的安排后,心情格外愉快,“感到无比幸福和轻松”,因此读倒数第2、3自然段时,要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感。朗读诺贝尔遗嘱的文字,要读得庄重、严肃,字字清晰,句句深沉。
3.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崎岖:形容道路凹凸弯曲不平坦。文中指在科学事业上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失败。
辗转:文中指诺贝尔由于疾病折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安稳入睡。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自己身后事的嘱咐。文中指诺贝尔晚年以书面形式写下的对自己巨额资产所作的安排。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诺贝尔的资料读一读,加深对诺贝尔的了解。
四、参考资料
诺贝尔奖金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的遗产设立的奖金。根据他的遗嘱规定,将其遗产一部分共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每年约20万美元)分设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种奖金。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金。1901年开始,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评定各类奖金的机构为:物理、化学、经济学奖金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物或医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加罗林医学外科学研究院评定;文学奖金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金由挪威议会所选出的五人委员会评定。读读背背
这里选取的是清代纳兰性德的一首词《长相思》。词作者叙写了自己赴边关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词分上下两阕,即两段。上阕写行程艰辛,下阕写夜不成梦。
词的具体内容大概是这样: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榆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篷点点灯光。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教学时不必作过细的解释,疏通句意,初知内容即可。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好这首词。词作押韵和谐,上下阕结构一致,琅琅上口,好读好背。朗读时要突出韵脚:程、程、行、灯;更、更、成、声。这样就显得和谐悦耳、响亮动听。同时要处理好节奏,如,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下阕后两句节拍与此同。教师可先范读,再让学生练读,要求达到熟读成诵,人人背会这首词。
参考资料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的发明及的演变过程,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把“笔的演变”介绍清楚。
4、在了解“笔的演变”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改进一种笔,能够把未来的笔介绍清楚,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能够把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第三、四课时
一、能说会道:
我们日常与朋友沟通是通过口头的.语言传递来完成的,口语的表达是需要反复训练的,下面我们就进行口语的表达的训练,看看谁口齿最清楚,最能说会道。
(1)将课前搜集的关于笔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出示课件:笔的发明及演变的过程。
(3)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一种笔介绍给他听:注意把笔的结构、质地、发明及演变的过程说清楚。(可以采用“笔的自述”、“笔的对话”等拟人化的方法表演。)
(4)指名汇报,集体评议修改,看谁说的好,演的棒。
(5)回家后讲给家长或邻居听,请家长或邻居评议。
二、笔下生辉:
平时喜欢写作的同学,现在是你大展才华的好时机,看谁写的文章最出色。
(1)你最喜欢哪种笔?你了解它吗?(可以从它的外形、质地、结构、功能和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去思考。)
(2)小组内交流:展开合理的想像,未来的笔会是什么样子,会具备哪些新的功能。
(3)打好腹稿,写出初稿。
(4)班内交流,集体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5)自己修改初稿,读给学习伙伴听,征求意见。
(6)把你们习作读给家长听。
三、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着手,抓住了课文的主要意思,让学生心中有数,围绕着中心句去提问题。然后确定一条主线——哪些句子让人感受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呢?相机让学生动笔画画找出来的`相关语句,接着让学生汇报阅读情况:
①、二十世纪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②、我们的祖先有哪些幻想,都实现了吗?
③、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大大改观了?在这个基础上回应全文,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等同学们都感受到20世纪前后的变化之大后,让他们谈谈体会。最后领悟作者举事例、作比较、围绕中心句去写的表达方法。
感到不够满意的是学生读得少,形式单调。虽然重点突出了,难点解决了,但这是篇说明文,比较枯燥。加上有很多家长来听,为了空气流通,我没采用辅助工具——多媒体。所以感觉课题气氛有点闷。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科生字9个,能读准多音字“藏”,理解新词11个,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2.认识按事情发展顺序组词成段,初步学会理清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3.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解它的顺序。
难点: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几块矿石标本。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藏”。
2.按要求写出近义词。
3.认识课文第2、3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写成的段,初步学习这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二、听课文录音。
1、过渡。课文讲谁和谁在什么地方捉迷藏呢?请大家听一听课文的录音。
2、提出任务。
(1)准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谁和谁在什么地方捉迷藏这样一件事。
(2)话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简介李四光。
1、按2(1)提示的句式说说课文的内容。
2、简介地质学家李四光。(参看《教学参考书》有关内容。)
四、学习课文生字。
(1)读准多音字。见《作业本》第1题。
(2)把下面的生字和它的读音用线连起来。
diāndiǎnjiànzhàn
掂溅
(1)组词,再读一读。
①迷:()失()路()信捉()藏
②质:地()物()()量品()
③致:()敬一()专心()志
(2)组词读所有的生字。
五、学习课文第2、3段。
1、梳理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段。
(2)哪几段写了李四光和女儿玲玲捉迷藏的事?
2、学习第2段。
(1)自读这一段,给句子编序号。
(2)指名按句接读,请大家注意句子的顺序。
(3)把下面的句子按课文内容重新排列。
玲玲藏在大树后面,等爸爸来找。
玲玲见爸爸没来找,就只好走出来找爸爸。
玲玲和爸爸玩捉迷藏,玩得很高兴。
(4)认识按事情发展为顺序写的段。
①了解什么叫“事情发展”,即事情开始时的情况和后来的情况不一样了。也就是发生了变化,这就叫“事情发展”了。
②体会“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发生的情况写在前面,后发生的情况写在后面,这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如,课文的第2段。
(5)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组句而成的段的阅读方法。
①看“学习提示”上的学法指导。
②根据上面(3)的排列句子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课文后第1题。
3、学习课文第3段。
(1)自读这一段,思考:这段话是不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再读课文,说说这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师生对读。(老师提示顺序,生读课文。)
六、作业
1、抄写词语。见《作业本》第2题。
2、给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见《作业本》第3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第2、3段,回顾单元训练目标。
2、学习课文第1段,进一步了解李四光,学习李四光热爱科学、研究科学的精神。
3、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字词。
2、各自准备听写。
3、听写课后第3题词语。
二、复习第2段。
1、读第2段,思考句子排列的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整句成段,见《作业本》第6题。
3、说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成的段该怎样学。
三、进一步学习第3段。
读这一段,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李四光研究石头专心致志?用“——”划出来。
1、读用——划出的句子。
2、从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3、理解词语,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4、看课文插图,说说李四光专心致志研究石头的情况。
5、讨论。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的段该怎样学?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6、师生对读课文。(方法同前)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过渡。正因为李四光对研究石头这样专心,所以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学生说)地质学家。
2、读第1段。
3、说说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
(1)李四光爷爷了不起,本事很大。
(2)李四光爷爷能在地质学上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与他的刻苦研究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专注、刻苦的研究精神。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四、回顾全文,整体把握。
1、读全文,主义第2、3段的句子排列顺序,思考:课文主要写谁?
2、讨论思考题。明确课文主要是写李四光的。
3、写李四光的什么事?给正确的说法打。(见课本P77,选择题)。
4、在课本P76,第4*的提示下,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说明了第1段中哪句话的意思?
五、作业。
1、读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4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在充分朗读古诗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走进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5个字,会写2个字。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节教学内容为一首五言诗,共20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识记生字,体会意境。
教学准备
字卡、小黑板
教师活动设计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师:在唐代有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白居易,传说他刚生下来就会说话,而且还认识“之、无”二字,五六岁便懂得声韵,十五岁时便可以作诗作赋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遗爱寺。
全班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体会意境
1、师范读正音。
2、师逐句领读。
3、生试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全班齐读古诗。
5、指名读古诗,集体订正。
6、想象画面
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古诗,在你们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指名回答,适时启发)
7、体会意境、朗读古诗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来到了这鸟语花香的美景之中,禁不住大声地吟诵起来……
三、识记生字
1、去掉熟字,留下生字。
师: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生字吗?
(1)全班齐读生字。
(2)男女生读生字。
(3)分小组读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指名读生字。
2、记忆字型、重点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把生字记住了,真了不起。你有什么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土+寸=寺
生2:猜字谜:双手举玉打一字
……
3、游戏巩固生字:说位置读生字
4、出示课后读一读词语
领读、齐读、小老师读、分小组读
师:同学们生字记得这么好,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字写漂亮。
四、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讲清位置
(1)师:“寺”字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
(2)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师桌间巡视
要求:姿势端正,书写工整。注意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4、集体评议
展示优秀的字。
5、书写“爱”字方法同上
五、思维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大师人白居易的.诗,相信同学们和老师一样都特别喜欢他的诗,课后就请你收集他的诗作,读给你的小伙伴们听一听。
教学回顾
大多数学生能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熟记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