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旋律特色,掌握3、5、6三音。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完整演唱小学课文《草原上》。
2、唱准3、5、6三音的音高,并进行创编。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
3、初步听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把握节奏、情绪,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
完整演唱小学课文《草原上》
四、教学难点
以3、5、6为基础音的旋律创编
五、教学准备:
琴、光盘、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三角铁、响板等)头巾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情境想象,导入主题
1、教师以语言及身体语言导入
……——揭示“草原”图画,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教师表演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2、揭示课题,简单介绍蒙古民族的风俗
师:我们这是到了什么地方啊?——出示地图
(三)学习歌曲小学课文《草原上》
1、学习歌谱
(1)聆听歌曲,模唱曲调——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
师……用“LA”来演唱歌谱。
(2)教学3、5、6的唱名,掌握音高
师:“听到同学们动听的歌声,草原上的牧羊人们也想一显身手,……。——(黑板上两个大圆圈)
……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
2、有节奏地念歌曲词
(1)教师按照节奏念歌词边做动作,学生聆听
师……出示歌词
(2)学生跟着老师念歌词,老师注意把握节奏
师:“同学们愿意一起念念吗?”(教师带领学生边念,边做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听音乐,按乐句填词入曲
师……
(2)完整地演唱全曲
4、艺术处理
(1)师:……生回答)
……钢琴伴奏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歌曲
(2)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
B、实践练习
师:……
C、再唱歌曲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歌曲
(四)课外延伸,创作表现
1、听赏《我是草原小牧民》
……
2、分小组合作创编
师……(生回答)
2、请部分小组表演两段音乐
(五)课堂小结
师:……
在饱览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热情的牧民们一起唱歌一起舞蹈之后,我们的内蒙古之行也即将结束,老师也要和同学们告别了!今天是音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我想,以后我一唱起蒙古民歌、一跳起蒙古舞,就会想起可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呢?
谢谢,最后……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通过多角度的对话,体会童话中所蕴含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人文精神。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播放媒体课件)欢快的音乐声中,一只美丽的小鸟围着一棵大树,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跳舞,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
师:看了这一幕,你感受到什么?
生:这只美丽的小鸟和它的树朋友之间,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师:看了这一幕,你感受到什么?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板书课题,齐读。
师:好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读后会有哪些收获?
师:谁能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
生:树为什么要锯掉?
生:我的收获是知道了树和鸟是一对好朋友。
生:我发现了它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
、、、、、、
师:老师发现你们真的很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接触就有那么大的收获,那么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是以什么为主的.?
生:是以对话为主的?
师:对了,它是以对话为主的,现在就请你们再次的读一读课文,数一数一共有几组对话?
生:有四组。
师:哪四组?谁来数一数?
生: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师随机板书)
师:那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同学们,冬天快要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了,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大树对小鸟说:(生齐读)再见了,明年请你再回来,让我听你的歌声吧。
师:鸟儿说:(生齐读)好啊,你等着吧。
师: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鸟,你要走了,你的心情怎样?
生:难过。
师:为什么?
生:要失去朋友,离开朋友了。
生:舍不得。
师:是啊,离开朋友时的心情一定会难过,会舍不得,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小鸟和大树的对话,体会朋友那种离别时的不舍。(生读)
师:它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期望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它着急的找了又找,问了又问,那你们想知道它找到了谁?又是怎么问的吗?
师: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练习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一个角色练一练。
师:(出示二组)谁来读这一组?(指名读)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都觉得好吗?有意见可以提出来。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更焦急一些。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再活泼一些。
师:活泼?哦,你觉得情感上要再焦急一点,是吗?
生:我觉得树根应该读得悲伤一点,因为树根和树它们俩个是命运相连的,就等于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死去了,它们应该是悲痛的。
师:从同学们的意见中,我们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把握,是这个意思吗?
师:好,现在我们就重点练读小鸟问的三句话,这样吧,你们先看着屏幕练一练,感觉一下,体会一下,该怎么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读大树无限深情,谁被这份真情感动了呢?
师:这样吧,下面我来做一回小鸟,寻找它的好朋友,同学们准备好,它飞到谁的身边,谁就要做它的配角回答它的问题,明白吗?在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
师:小鸟,你找到朋友的大树了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此时此刻,你看到这只没有找到朋友的小鸟,你的心情怎么样?你心里又怎么样?
生:我的心里非常着急。
生:非常紧张。
生:我为小鸟而感到悲伤。
生:我感到伤心。
师:是啊,看到这只可怜的小鸟,我们真的感到非常伤心,同学们,那你们是不是也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呢?你是怎么呼唤的?谁来说一说?
生:大树,你在哪?
生:大树,难道你忘记了咱俩的约定了吗?我还要给你唱歌呢......
师:真好,同学们,小鸟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的和课文倾心的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们又有新问题了吗?
生: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呢?
师:你的问题提的太好了,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一年前,小鸟和树是好朋友,然而,到了第二年春天,小鸟却看不到大树,所以他看着灯火仿佛看到了大树的身影,就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去年的歌。
生:我认为它是歌颂大树,因为它的灯光照亮了别人。
师:你说的真好,不过老是想问问同学们,小鸟为什么深情的看着灯火呢?
生:因为他对大树的友情很深,而现在,火柴就要燃尽了,大树的生命快要到尽头了,所以他深情地看着灯火,很不舍。
师:是啊,一年过去了,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么不伤心呢,它是在用目光和大树交流感情。
师: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地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之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
(屏幕播放友情卡信纸图和音乐)
师:好,那就赶紧为大树写上几句深情的话吧。(生自由写,师巡视)
生:我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小鸟,我想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们虽然都身在他乡,但是我们的心是紧紧相连的,我们永远是的朋友。
师:你写出了大树的心里话,还有吗?
生:啊,亲爱的小鸟,多日不见,你过得怎么样?虽然我们今生不能相见,但是这一生能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也觉得死而无憾了。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这是大树的肺腑之言,你们说出了大树的心里话,大树它就是这样来表达对小鸟的情感的,但是作为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你想对谁说?
(出示课件,任选其一)
对大树:
对伐木人:
对树根:
对小鸟:
对作者:
师:刚才老师听了你们真诚肺腑的话,真得很感动,这个小小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你们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小鸟和树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读几段文字请大家认真听,体会一下我们身边的鸟和树的故事。
(出示课件)
师: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真正的朋友是离别后的牵挂,是彼此间的珍爱,是有诺必践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散文。
(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4)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义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拼读音节,自由读课文。
提要求:现在请你一边看图,一边读旁边的文字,不认识的字自己拼读音节,凭借拼音初步读懂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检查初读情况。
l.从读生字新词。
2.分段朗读课文。
3.小组交流: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什么。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班内交流:我知道了什么?
(1)王二小是儿童团员。
(2)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2.理解词语:
常常、放哨、一边……一边……
(常常:经常、总是、不止一次的意思。放哨:站岗或巡逻,在本课指监视敌情,及时向八路军和乡亲们报告消息。一边……一边……:两件事同时做,这里指王二小同时又放牛又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3.观察第一幅图。(王二小正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4.教师小结:
文章第一段是讲第一幅图的内容的,共有两句话,讲儿童团员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5.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帮助八路军站岗放哨。
二、图文对照,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投影片)。仔细观察,了解第二幅图的内容。
提示:图上都有些什么人?(敌人,日本鬼子。)他们来干什么?(“扫荡”)他们要王二小干什么?(带路。)从图上能看出敌人的表情怎样?(很凶狠)。
(2)找出讲第二幅图内容的句子,指名读,自由读。
(3)理解课文。
提问: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①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②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正给八路军放哨。)
理解词语:扫荡、山口
扫荡:抗日战争时期,敌人派兵到他们认为有八路军的地方去打八路军。实际上常常借此机会杀害老百姓,抢东西,烧房子,无怨不作。给“扫荡”加了引号,指明这是引用敌人的.话。山口:出入山经过的地方。
(4)小结:第二个自然段讲第二幅图的内容,共有两句话,讲敌人“扫荡”迷了路,指明王二小带路。
(5)指导朗读。注意读准“有一天”的“一”滚“yì”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第三幅图。
提示:①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画的是哪句话的场面?(图上有敌人拔刀的凶狠样子和王二小大声喊话的形象,画的是“突然,四面八万响起了枪声”那句话的场面。)
②敌人听到四面八万响起的枪声,他们怎么做的?(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王二小。)
(2)找出与第三幅图相关的段落(第三、四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
(3)熟读理解第三、四段课文。
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①第三段讲了什么?(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②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
“装着顺从”:“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为了让敌人相信自己,这样才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消灭掉。这个重点词语体现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
③“埋伏圈”:指周围有八路军埋伏的一块地方。
④“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是八路军放枪的声音,是说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⑤“上了当”:上当就是受骗,敌人以为王二小真的给带路,实际上是把他们带进了埋伏圈。
⑤王二小是为什么牺牲的?他是个怎样的人?(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4)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这句话要读出喜悦的语气。“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当了。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前一句要读得稍快,急促,读出八路军向敌人进攻的“高兴心清”。最后半句“就杀害了……王二小”要读得低沉,表达沉痛、惋惜的心情。“就”后面稍顿,表示不忍说出后果。
3.图文对照,学习第五段。
(1)看图。提示:①图上画了些什么人在干什么?他们的神态怎样?②想象出他们在喊什么?
(2)借助拼音,自由读第五段。
(3)熟读,理解第五段。
着重提示理解如下问题。
①战斗结果怎样?(消灭了全部敌人。)
②“正在这时候”指哪个时候?(正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正在这个时候,是指上段而说的,指敌人杀害王二小的时候。)
③课文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为什么用“冲”字而不用“跑”字?你觉得这个“冲”字用得怎样?(“冲”写出八路军既勇敢又迅速,势不可挡的气势,用得非常恰当。)
(4)小结:第五段是讲第四幅图的,写八路军冲下山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5)齐读第五段。指导重音、停顿。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三、整体回顾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四、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激发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文。
2.认读生字新词。
二、自学本课生字。
跟同桌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哪个字不好记,找出来问问同学或老师。
三、班内交流,重点指导。
员:下半部分是“贝”,不是“见”。
常:上面是“ ”,中间“口”,下面是“巾”。
军:上下结构,上面是“ ”,下面的笔顺是: 。
四、指导书写。
“常、路”的笔画多,要写得紧凑些。“路”左半部“ ”(足字旁),右边的上半部是“ ”(折文)不是“攵”(反文旁)。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
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朗诵表演《轻轻地》。问:小朋友还记得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吗?一起朗诵。
2、出示课题。谈话:大家这么爱护小草,又是怎样对待树木的,齐读课题。
3、启发学生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穿、暖、冷、伞、热”。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朗读。
(1)认识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教师通过范读或领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语。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顿。
5、齐读课文。
(三)、认记生字
1复习“木、日、 、穴”4个偏旁。(指名认读)
2指导认识“ 、 、 、 、 ”5个新偏旁。
3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不、开”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不、开”的笔顺,按笔顺先描写,再独立写两个。
2、展评:学生自查字纠。
五、作业布置: 把“不、开”每个字
六、板书设计: 不、开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2、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做“开火车”游戏,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听写生字“不、开”。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2、讨论第二段。
(1)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启发想象: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
(5)指导朗读,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习第三段。
(1)看图说话。出示“枝繁叶茂的小树”图,指导学生观察。问: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2)讨论过渡: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那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的?
(3)四人小组自读第三段。看图体会爷爷和“我“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4、朗读全文。指名分段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生字“四、五”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认识“四”中的新笔画“竖弯”,知道“五”的`第二笔“竖”
要斜一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笔画笔顺,先描红再独立写。
3、展评:学生自查自纠。
(四)、扩展活动
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五、作业布置: 把“四、五”每个字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 四、五
七、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四、五”
2、朗读课文比赛。
(二)、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组: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指名读,并用这些词组练习说话。
(2)出示“ 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语,完成词语搭配。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暖和的( )。问:还有什么是暖和的?
四人小组补充完成“绿色的( )。漂亮的( )。雪白的( )”
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组练习说话。
(3)扩展练习。
完成词语搭配:清清的 高大的
弯弯的 可爱的
四人小组练说“什么样的什么”形式的词组。
四人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在全班表演。
3、开展“小记者采访“的活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挑选几名“小记者“在班中自由采访,教师巡视点拨。
挑选几对在班中展示采访过程,引导学生评价。
(三)、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各两个。
—( ) 人—( )
—( ) 父—( )
—( )
2、写出反义词。
冷—( ) 关(guan)—( )
3、组词。
爷( ) 棵( ) 穿( )
爸( ) 课( ) 窗( )
五、作业布置: 练习说话:人与自然。
六、板书设计:和谐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