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5-25 13:50:20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①生字新词。

  ②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A案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③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③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④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⑤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②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③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阅读《白鹅》,认识白、鹅、河、乐、热五个字。

  2、学习韵母e,掌握其字形,读音及写法;会读带四声的e。

  3、继续学习四声的读法。

  教学准备:

  e及带四声的e的卡片,生字卡片,四线格。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

  1、谈话导入:你去过池塘边吗?你看到过白鹅戏水的情景吗?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2、出示书上图画:让我们一边欣赏美丽的图画,一边学习这首好听的的儿歌吧。

  3、出示儿歌,读熟

  (1)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基础试读。

  (2)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给同学们读一读。

  (3)找会读的同学再指名读,领读。

  (4)说说快快乐乐和亲亲热热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表演一下。

  (5)自己练习

  (6)开火车读

  4、在读儿歌的基础上,认识五个字

  (1)在儿歌中认字

  (2)用同桌合作学习的方法认字(同桌互相检查,如有不会的就教教他)

  (3)读生字卡

  (4)认词语

  二、学习韵母e

  1、读准音

  (1)老师写上鹅、河、乐、热四个字的音节e用红笔

  (2)让学生反复地慢读这四个音节,体会e的读音。

  (3)学生认读(如果学生读不准,师示范读音)

  (4)学生练读

  2、记忆字形

  借助图中白鹅戏水图或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e的字形,看谁的方法最好。(白鹅戏水eee,水中倒影eee)。

  3、继续学习四声

  (1)读带声调的韵母e(按序,变序)

  (2)读儿歌中自己认识的字,体会声调,并说出它是几声。

  4、写韵母e

  (1)e的家在哪?(中格)

  (2)师指导书写

  (3)生书空,练习设

  计意图

  从学生感兴趣的图画入手,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儿歌中美丽的画面。

  在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在记忆字形的同时,让学生逐步学会听别人的记忆方法,说自己的做法

  教师巡视,应多作示范,注意个别指导,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语文教案 篇3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槐乡的孩子

  教学要求

  ⒈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

  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2、 捅马蜂窝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 ;“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 ) 去( ) 荒( ) 交( )

  绑( ) 怯( ) 慌( ) 胶( )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谈话法

  以思促悟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默读课文)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板书设计:

  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教学反思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战象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顺势再巩固侧面描写)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内容重点体会: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学生读文)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回答,评议)

  3、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长课文短教的范例,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但在教学时我则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这一重要环节的实施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不一定只是谈感悟再朗读,可以读代讲,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

  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难点:

  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

  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在当今世界的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霍金了,他不但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演说辞《宇宙的未来》(板书课题)。

  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会肃然起敬,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想像。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宇宙的猜测和探索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如屈原在《天问》里就发出了一系列的探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中国古代的宇宙学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西方有日心说、地心说等。然而直到20世纪诞生现代宇宙学,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以"宇宙的未来"这样玄而又玄的话题在剑桥大学作讲演,对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示呢?

  2.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在讲演的开头,作者就指出,预言将来是非常困难的,预言宇宙的将来尤其困难。虽然如此,科学家对此仍然满怀信心。

  课文第2段,作者却话题一转,考察起预言的历史。提及预言,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古代的巫术。女巫用"毒药或火山溢出的气体"把自己"弄得精神恍惚",不过是为了增加一点儿神秘色彩,"而真正的技巧在于解释"。近代宗教预言也是这样,不断用新的解释来掩饰预言的失败,如"首先要数出获救者名单"等。那么,科学家的预言是不是也像古代的预言家一样是一时的"骗术"呢?作者指出,"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比如对天气预报、对"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以及对大脑的工作机制等,都还缺乏准确的判断。但是,"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还是可以预言的。

  宇宙中的局部运动也许会出现混沌状态,但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宇宙正在高速膨胀,其他星系正在飞速离我们远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明了宇宙的膨胀大体上"是平滑的而非混沌的",因为如果宇宙的膨胀率和平均密度不均匀,来自宇宙各个方向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就不会如此一致。"这表明,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宇宙中星系之间的距离在增大,但是星系之间的引力吸引有可能降低膨胀率。"如果宇宙的密度大于某个临界值,引力吸引将最终使膨胀停止并使宇宙开始重新收缩。宇宙就会坍缩到一个大挤压。""大挤压"和"大爆炸"前的状态相似,"具有无限密度"","物理定律在这种状态下失效"。

  这样,预言宇宙的未来,"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

  2、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

  3、把握文章主旨“人因有思想而伟大”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帕斯卡尔

  (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成果卓著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哲学家、散文大师和宗教圣徒似的人物。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从之一。

  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主要著作是《给外省人》和《思想录》,前者常常被看做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

  帕斯卡尔有言:“我们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指引人的力量在于他的心灵。

  读《帕斯卡尔思想录》,是一次走进大师的心灵之旅,能帮助人从精神的噩梦中苏醒。

  二、关于《思想录》

  《思想录》集中了帕斯卡尔对于人生和宗教等问题的沉思与感悟,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著作。本文节选自《思想录》的第六编“哲学家”,侧重于对思想之价值的体认。

  世界上最伟大的随笔经典,畅销四百年,被译成几乎所有文字。帕斯卡尔以其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复阐述了人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两个极限之间的对立悖反,论证了人既崇高伟大又十分软弱无力这一悖论,天才地揭示了人因思想而伟大这一动人主题。

  三、课文理解

  1、阅读课文,先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比作是苇草。所不同的是人能够思想。

  2、理解第1节“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帕斯卡尔的一个核心观点)

  说明人的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3、读第2、3节,作者为什么把人比作是苇草呢?

  帕斯卡尔先把人放在阔大浩瀚的宇宙背只能在风中无力摇晃的苇草作喻,形象写出人本身的脆弱、渺小,在大自然中是不堪一击的,这是人悲剧性的一面。

  “然而…… 一无所知”是什么关系的复句,主要表达什么意思?因果复句

  人是高贵的,因为他有思想。

  4、第2节理解

  作者更看到人脆弱表象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人又是高贵的,比能毁灭他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他有思想。宇宙的阔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这里,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主要标志。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他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于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5、阅读第3节,文中的“它”指代什么?“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又该怎样理解?“它”指代人的思想。

  首先从空间上看,人相对于整个宇宙是渺小的,其次,从时间看,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

  “无法填充”是指这种空间上的渺小和时间上的短暂都是人无法改变的命运。

  6、为什么说“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也正因为空间上人相对于整个宇宙是渺小的,其次,从时间看,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想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的使命。作者更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能努力思考,人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失却了人成为人的起码的条件。

  概括第2、3段主要写什么?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7、谈谈你对第4段的理解。

  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人,即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个显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知的邪恶,而人又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些邪恶。

  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名之,也可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的罪恶都是借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8、阅读5-7节,为什么说“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

  因为思想伟大、独立、自由,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出奇的缺点”指什么?思想中的邪恶、欲念等。

  第5、6、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

  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1)使人由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2)使人高于万物,超越一切对手,成为万物灵长。(3)使人拥有尊严,形成了人的伟大。

  思想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注,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9、第9段为什么“认识自己是可悲的,认识自己之所以可悲却是伟大的”?

  (1)因为人是渺小的,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认识自己是可悲的”。

  (2)人又是有思想的,所以“认识自己之所以可悲却是伟大的”。

  第8、9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比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帕斯卡尔可以说是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疾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了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浮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觉察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人的伟大和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10、第10段 “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

  与“可悲”“伟大”有何关系?以“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我们没有感觉就不会可悲;一栋破房子就不会可悲。只有人才会可悲。

  人的伟大——我们对于人的灵魂具有一种如此伟大的观念,以致我们不能忍受它受人蔑视,或不受别的灵魂尊敬;而人的全部的幸福就在于这种尊敬。

  人的最大的卑鄙就是追求光荣,然而这一点本身又正是他的优异性的最大的标志,因为无论他在世上享有多少东西,享有多少健康和最大的安适,但假如他不是受人尊敬,他就不会满足。他把人的理智尊崇得那么伟大,以致无论他在世上享有多大的优势,但假如他并没有在别人的理智中也占有优势地位,他就不会惬意的。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位,无论什么都不能转移他的这种愿望;而这就是人心之中最不可磨灭的品质。

  而那些最鄙视人并把人等同于禽兽的人们,他们也还是愿望着被人羡慕与信仰的,于是他们就由于自己本身的情操而自相矛盾了;他们的天性来得比一切都更加有力,他们的天性之使他们信服人的伟大要比理智之使他们信服人的卑鄙更加有力得多。

  人的伟大——人的伟大是那样地显而易见,甚至于从他的可悲里也可以得出这一点来。因为在动物是天性的东西,我们于人则称之为可悲;由此我们便可以认识到,人的天性现在既然有似于动物的天性,那末他就是从一种为他自己一度所固有的更美好的天性里面堕落下来的。

  因为,若不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有谁会由于自己不是国王就觉得自己不幸呢?人们会觉得保罗哀米利乌斯不再任执政官就不幸了吗?正相反,所有的人都觉得他已经担任过了执政官乃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情况就是不得永远担任执政官。然而人们觉得柏修斯不再作国王却是如此之不幸,——因为他的情况就是永远要作国王,——以致人们对于他居然能活下去感到惊异。谁会由于自己只有一张嘴而觉得自己不幸呢?谁又会由于自己只有一只眼睛而不觉得自己不幸呢?我们也许从不曾听说过由于没有三只眼睛便感到难过的,可是若连一只眼睛都没有,那就怎么也无法慰藉了。

  11、本文想表达什么?你读完本文有何感想?

  确立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蕴含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四、帕斯卡尔的苇草(读后感)

  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很脆弱的东西,但却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帕斯卡尔思想录》里最精彩的观点。

  帕斯卡尔发现的不是人的渺小,他发现的是人的高贵。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思想,遇见鬼神,鬼神畏惧你;遇见高山,高山就给你让路;遇见河流,河流会给你铺桥;遇见天空,天空会给你翅膀。思想的力量是无人能挡的。

  苏格拉底赤足走在冰天雪地里,思想让他忘记什么是耻辱和刑罚,被捕之后,他拒绝弟子的营救,从容面对死亡。孔子怀着远大的抱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然而他的呼号却无人理睬。叔本华和尼采生前也把自己献给了哲学,死的时候却十分寂寞。

  其实那些能够在苦难与困顿的时代不放弃思想的人,都是真正的大思想者。在他们死后,他们的思想大都征服了后世的人。然而,他们的思想魅力不在于生前死后的进攻和征服,而在于拯救。苏格拉底的思想拯救了古希腊青年,孔子的思想拯救了儒家社会,叔本华的思想拯救了战乱后迷茫的一代,尼采用思想拯救了弱者的灵魂。

  弘忍在把衣钵传给慧能之前,对慧能说:“你是个贫贱的粗人,如何悟佛?”慧能答道:“人分南北,佛无分南北。”弘忍语塞,终授其衣钵。思想如佛,不分南北,不论贵贱。慧能一生贫贱,靠着高贵的思想,赢得了生前身后人们的喝彩与尊重。

  有思想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你有思想,思想就会带你去飞翔。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得有多远。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9篇05-07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汇编6篇02-01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汇编6篇01-27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汇编8篇01-23

语文教案范文汇编8篇05-19

语文教案范文汇编7篇03-14

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03-11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02-03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7篇01-25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