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语文教案合集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庇米约旱姆绞阶灾餮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蓖ü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蜂鸟的特点以及它为什么能够“克”老鹰,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绷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
4蓖ü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绷私夥淠竦奶氐悖知道它能克老鹰的原因。
2绷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教学难点理解蜂鸟为什么能“克”老鹰。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老鹰、蜂鸟的图片或介绍蜂鸟的影碟;蜂鸟的档案卡。
学生:阅读有关动物的书籍,收集有关鹰和蜂鸟的图片、文字资料;预习课文,勾出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笔航裉欤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它在动物世界里可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出示图片:鹰——空中霸王你印象中的鹰有哪些特点?
2苯裉欤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空中霸王”的克星(板书)。生齐读课文题目。现在请把“克星”换一个词,意思不变。(可换:敌人、对手)
二、质疑
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或者你想知道点什么?预设:为什么说鹰是“空中霸王”?鹰的克星是谁?为什么能够“克”老鹰?(板书问题)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贝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敝该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3苯淌Τ鍪旧词卡片和一些短语,让学生认读,检查生字识记情况。“飘然翱翔的老秃鹰”、“见什么逮什么”、“兀立自若的大兀鹰”、“庞大”、“大拇指”、“性格凶悍好斗”、“惧怕”、“突如其来的侵袭”、“厮杀”、“翅膀和躯干”、“快速敏捷”、“肌肉非常结实”、“歼击机”
4逼攵量挝摹
四、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解决了哪些问题?从哪里知道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1毖习第1段。
① 找出能说明鹰是“空中霸王”的句子,指导朗读。
② 文中有两个词,写出了鹰在飞翔时和站立时的“霸气”,找出来,想想该怎样读。飘然翱翔:体现了鹰飞翔的平稳与自在。兀立自若:体现了鹰站立时的威武、傲慢、目空一切。
③ 给这一段分层次,想想每一层讲了什么。
2毖习第2段。
①看一段关于蜂鸟的录像,回答:蜂鸟是什么样的`?(贴上蜂鸟图)板书“体形娇小、羽毛艳丽、嘴尖而锋利”。
②你从“娇小玲珑”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读第2段,读出蜂鸟的娇小可爱。(指名读——齐读)
3毖习第3、4、5段。
①勾画出写蜂鸟攻击鹰的句子。
②指导朗读勾画出的句子,读出蜂鸟的勇猛,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
凶悍好斗(联系下文“奋不顾身地向鹰猛攻”理解。)
奋不顾身(联系上文“它们不但不惧怕鹰这个庞然大物”理解。)
敏捷(联系下文“它可以向前飞,也可以倒退飞,甚至还可以在空中翻滚盘旋”理解。)
遍体鳞伤(联系上文“鹰被蜂鸟刺中后,还来不及还击,蜂鸟已快速飞开,又从别的方向发起了攻击”理解。)
③小结:蜂鸟是靠哪些“法宝”来“克”鹰的?尖而锋利的嘴、凶猛而有力的攻击、快速而灵活的飞行。
④下面我们来帮这“空中霸王”的克星填写一份小档案。(小组合作完成。)姓名性格特征体形特征外貌特点羽毛嘴飞行特点
五、课外延伸
小小的蜂鸟却能“克”老鹰,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你还知道动物世界中的哪些故事?
六、巩固
识字、写字课文中这些生字不但要求大家会认,还要会写。(出示生字。)
1毕胂胗心男┓椒ɡ醇亲≌庑┳郑书写时该注意什么。(小组交流。)
2庇谜庑┳挚谕纷榇省
3背写生字、新词。
七、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背诵喜欢的段落。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泪品的独具匠心,感受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晋祠的山和树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板书晋祠
1、师述:是啊!晋祠座落在我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的悬瓮山麓中,是一大片古建筑群。有近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美景如画,在苍都的树林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古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晋祠的美丽,常常地吸引作家梁衡,他游览了晋祠之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这篇《美丽的晋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领略晋祠的美丽。
2、齐读课题
①同学们晋祠的“祠”是平翘音,来大家再读一遍,而且祠是“示字旁”,这儿只有一点,大家用手写一写。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练。
2、分词出示生字词,大家刚才把课文很认真地读了一遍,读准读顺吗?现存老师来检查一下。
草木萧疏拾级登山周柏唐槐虬枝弯曲老妪负水偃卧草蔓荫护
3、师述:现在,请你们再一次读读课文,找到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指名回答
②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③齐读这一自然段
④老师板书:在山、在树、在水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晋祠的美在山,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晋祠的山美在哪,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
①生:巍巍的长长的
生: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晋祠的山这两个特点?
生:从这个拥字体会到:这个字既准确地表达出山与晋祠之问的地理关系——晋祠在群山怀抱之中,又巧妙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对晋祠的“呵护”写得充满温情,谁来读读,传递出这脉脉温情。
再指名读这一句
②师过渡:刚才你们读的这一句话写出了山的形美,晋祠的山不仅形美,而且色彩也很美,出示课件,看这两句多工整啊!作者用对偶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晋祠山西幅绚丽的画面。
谁来读读这两句,男女生配合读
师评价:真美,真让人感
师述:同学们,通读你们读,让我感到晋祠的春、秋天太美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晋祠山春、秋的景色展开想象,描绘一下夏、冬之景呢?
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述:因此作者说“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谁还能通过自己的读表达这种情感。
③师述:是啊!作者在这一段抓住了晋祠山巍巍的、高高的,四时景色皆宜的特点,写出了晋祠山的美,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
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师过渡:晋祠的美不仅在山,而且在树。
2、指各读第4自然段。
思考:晋祠的树美在哪?有什么特点?
3、学生概括:古老苍劲,还有什么特点(造型奇特)
你们能用不仅……而且……来说说晋祠树的特点呢?
(1)说到古老苍劲,我们不得找到作者写到的两棵树,它们就是:周柏唐槐。
(2)我们反从他们的名字上,周柏,唐槐就见它们的古老。那么我们再来读读描写他们的句子吧!(指名学生读)(出示课件)
(3)大家自由读这两句话,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晋祠树的古老苍劲。
学生抓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老干粗大、虬枝盘曲”等体会
指导朗读,读出苍劲有力
(4)体会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A先看看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姿态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唐槐的古老苍劲)这是这两棵树的相同点
B作者在描写周柏、唐槐同样古老苍劲时,还写出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读读句子,这两棵树还有着怎样的.不同
师小结:周柏还有稀疏的特点,而唐槐则是茂密的美
教师小结:课文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出了周柏、唐槐古老苍劲,又各具疏朗,浓密的特点,可谓是匠心独运。男生、女生合作读,体会一下作者这独具的匠心。
晋祠的树,不仅周柏、唐槐具有古老苍的特点,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树,元不显出苍动的风骨。
(5)前面我们说晋祠,树不仅美在古老苍劲,还以造型奇特见长,现在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造型奇特这个特点的呢?
默写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晋祠的树造型奇特的句子。
谁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指名读。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有的偃如老妪负水,低下去的树像一位老婆之背着很重的水,被压弯了腰,有的挺拔的树,像一位壮士屹立在天地之间托起了天,你们看这树的形状奇特,说说晋祠的树有哪吸哪些奇特的造型吗?有的弯如虹桥,有的大如巨伞,像这样形状其特的还不止一棵、两棵呢?
你能发挥一下你的想像,仿照这两句说说,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是——生答(不一而足)
师述:这其中造型最为奇特,当数晋祠圣母殿前的左扭柏,这就是左扭柏,来我们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比较一下把红颜色的句子换成括号里的字好吗?品味一下,作者的语言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与学生一起作者的用词准确细致)
师评价:作者就是这样细致而准确、生动,多角度的观察地写出左扭柏高大,左扭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五)总结:
漫步在晋祠中,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满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配乐齐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在古老苍劲,造型奇特的古树荫护下晋祠的美丽。
板书:
美丽的晋祠
在山,巍巍的,高高的,拥
在树,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在水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5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联系的发生有很多种,你觉得最普遍的是哪种?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话的发明。
3、板书课题:《电话的发明》(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偶、沃、舍、艰、检、效、导、端、另、应、悦、启、配、拆、硫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偶然、肥沃、农舍、艰苦、检验、效果、导线、
一端、另一端、反应、悦耳、启发、器配、拆掉、硫酸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①齐读第1自然段。
②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3)在小组中学习:
①指名接读课文2——8自然段。
②在小组中接读2——8自然段,讨论: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③指名说说。
④齐读2——8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自由说说: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②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通讯
热爱科学
电话的发明
勇于探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偶、艰、检、效、导、另、悦、启、配、拆”11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出示11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偶、沃、舍、艰、检、效、导、端、另、应、悦、启、配、拆、硫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偶然、肥沃、农舍、艰苦、检验、效果、导线、
一端、另一端、反应、悦耳、启发、器配、拆掉、硫酸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偶、艰、检、效、导、另、悦、启、配、拆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偶然、检验、悦耳、启发、欣喜若狂、()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1、通讯
电话的发明
五、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筝、鼠”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折、纸”等8个生字,会写“纸船、松果”等9个词语。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读懂故事内容。
2、继续学习默读,对如何交朋友有所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房子、风筝、纸船
教学过程
一、猜读生字,导入新课
1、Ppt出示图片:纸船,猜一猜,读什么?指导书写:纸
2、ppt出示图片:风筝,猜一猜,读什么?你怎么猜出来的?“筝”读轻声,怎么记住筝?
3、出示课文图片:风筝高高飘扬在蓝天上,纸船悠闲地漂流在水中,多么美的一幅画面呀!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纸船和风筝,一起书写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步感知,识记生字
1、第一遍默读:试着不出声,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第二遍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画出,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哪儿?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三、随文识字,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段
1、小朋友们刚才读得非常认真,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熊和松鼠也为大家感到高兴。(松鼠和小熊)出示图片。简笔画:老师边板画边描述:松鼠和小熊住在这美丽的山林里,这里有蓝蓝的天,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茂密的树林,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这是松鼠和小熊的家,谁愿意上来把他们的家贴在合适的位置?
2、贴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第一段)
3、你真会读书。你来读读第一段: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4、看图猜读“鼠”,并组词。
(二)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教师手指板画)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虽然距离很遥远,但是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默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2、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生: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你说得真简洁,那纸船和风筝是怎样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呢?)
3、出示句子:
A、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B、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4、漂、飘的教学。出示句子:A、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B、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1)都是piao,什么地方不一样呢?生答:漂是三点水,飘是风字旁。
(2)谁能把他们贴到黑板上合适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贴?(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
(3)小结:原来,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比一比,谁能把这两个飘字送回家。
(4)出示选字填空。
飘漂
(1)天空中()来几朵白云,挡住了太阳公公。
(2)美丽的花瓣落在水中,顺水()走了。
5、纸船和风筝是友谊的使者,将松鼠和小熊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当小熊收到纸船这份礼物时,乐成啥样子了?(出示图画,观察小熊的眼睛、动作、神态等,很开心,很高兴。)课文里有一个词语形容了小熊现在的样子,就是——乐坏了。
6、你来找一找课文里说小熊乐坏了的这一段,自己来读一读。出示第三段: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识记:祝
(1)自读,想想:小熊为什么乐坏了?(生:小熊收到了纸船。生:小熊收到了松果、纸条。生:小熊收到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2)这可不是一般的礼物。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亲自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纸条上的'话是他自己想的;“祝你快乐!”这句祝福的话还是小松鼠亲自写的,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
(3)朗读指导:你能不能读出小熊乐坏了?注:重读“乐坏了”;收到别人祝福是很开心的事,我们要大声读出祝福语,再来试试看!男生读。让我们快乐地再来读读这一段。
7、小熊收到礼物和祝福乐坏了,那松鼠呢?(也乐坏了)出示第五自然段: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识记生字:抓、幸
(1)他为什么也乐坏了呢?交流:生:松鼠收到风筝生:收到草莓生:收到了祝福语。生:松鼠送给小熊礼物,小熊也回送给他礼物,他也乐坏了。生:松鼠的付出有了回报,交到了朋友,他也乐坏了。
(2)是啊,松鼠在送出礼物和祝福的同时也收到了礼物和祝福,还交到了小熊这个好朋友,他得到的快乐比小熊还要多呢!
(3)指导朗读:那你能读出松鼠“也乐坏了”的心情吗?男女生分段读。
(三)学习7——11自然段
过渡:是呀,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给他们带来多少快乐呀。(忧伤的音乐响起,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第七自然段)出示句子: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小熊和松鼠此刻的心情怎么样?(难过)
2、出示8、9自然段,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这两个自然段:
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也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3、可是读了这两段我不明白,明明他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他们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4、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他们吵架了,但心里还是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出示10段: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里。读句子,识记:愿
5、最后,他们和好了吗?齐读11自然段: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纸船,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识记:哭、取
四、拓展阅读,延伸升华
1、就这样纸船和风筝在山顶和山脚又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松鼠和小熊又成为了好朋友。可是,有这么一对好朋友,他们因为不真诚的相待,最后他们的友谊告吹了,他们是谁呢?请打开主题丛书二118页,快读一读《狐狸和鹤》吧。
2、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
A、练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B、猜一猜文中生字的读音,说说你怎么猜到的?
C、读了这个小故事,结合刚才学习的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宽容,互相谅解,要互相谦让。)
2、说得真好。所以我们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宽容、友善,这样才能换取真挚的友谊。
板书设计:
纸船和风筝
小熊收到纸船、松果、友谊
松鼠收到风筝、草莓、友谊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从小要尊敬长辈,关心老人。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病、做、给、讲、故、事、听;认识“病字旁”,会根据偏旁写字。
3.初步学会听写句子,会用“我给谁做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认识“病字旁”,会用“我给谁做什么”的句式说话。
2.教育学生要学会尊敬长辈,关心老人。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揭示课题,图文结合,学习生字“病”、做”。学习课文第一、二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新课。
出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小朋友,你知道课文讲了谁呀?(奶奶)奶奶怎么样呀?(奶奶笑了)奶奶为什么会笑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解决这个问题。
二、放课文录音,要求小朋友仔细听,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布置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1、读读带有音节的'字,看清生字的字形。
2、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在每句话后面用“/”做上记号。
四、边观察画面,边学习课文第一、二句。
1、打开投影仪。
提问:小朋友,图上画着哪些人?(图上画着奶奶和冬冬奶奶怎么会躺在床上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学习生字“病”,认识病字旁。
①出示生字卡片:病。教学“病”,结合教学“病”字旁,带学生书空“病”字旁,告诉学生“病”是半包围结构,看课本上书写笔顺书空。
②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两遍。注意里边是“丙”,不是“两”。
3、指导读一。二句,帮助学生理解“病了”就是“生病了”。
4、奶奶生病了,妈妈又不在家,冬冬就来学做妈妈,照顾奶奶。出示生字卡片:做。教学“做”。
①帮助学生分析字形。
②扩词帮助理解意思“做工作、做好事、做个好学生”。
③指导书写。
5、指导朗读第一、二句,注意读好“我”,读出“我”会照顾奶奶的自豪的语气。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6、小结:课文的第一、二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在课堂作业本上抄写“病”和“做”各三个。
2、在课堂作业本上书写“病”的笔画笔顺。
六、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检查,继续学习课文,学习五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
2、出示卡片:bìnɡ zì pánɡ,指名板演,并说说哪个字是病字旁?
3、指导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结合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1、谈话导人: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冬冬的奶奶生病了,可是妈妈不在家,冬冬很乖,她就学着妈妈的样子照顾奶奶,那么,冬冬是怎样学做妈妈的呢?
2、打开投影仪,用投影覆盖片分别出示倒开水、拿苹果和讲故事。并出示旬式:我给奶奶做什么。让学生练习说话。(我给奶奶倒开水。我给奶奶拿苹果。我给奶奶讲故事。)让学生看图反复练说。
3、发散性练习说话:我给。
4、那么,课文里边是怎么写冬冬照顾奶奶的?指名学生读第3句话,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指导朗读。
5、读第4句话,说说这句话又告诉我们什么?理解“还”,使学生知道,因为前面已经讲了两件事了,给奶奶倒开水和拿苹果,又讲了故事给奶奶听,所以用了“还”。指导朗读。
6、奶奶后来怎么样了?齐读最后一句。
①讨论:奶奶为什么笑了?(结合插图)
②指导朗读。
奶奶/笑了。
③想象说话。
妈妈回来了,会怎么说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练说。)
7、学习生字:给、讲、故、事、听。
三、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出示7个生字的卡片,认读,开火车读。
2、齐读课文。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给、讲、故、事,听。重点指导“重”。
2、在作业本上写出讲、事的笔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练习,深化导行,进行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给“事、听、讲”口头组词。
3、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二、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2、齐读课文并配上动作。
3、想象说话,冬冬把奶奶照顾得那么好,妈妈回来了,会怎么说呀?
三、深化导行
1、冬冬虽然年纪小,却非常懂事。她在妈妈不在家的情况下,把奶奶照顾得好好的,奶奶开心地笑了。小朋友,你觉得冬冬是个怎样的孩子?
出示卡片,齐读。
zūn ìnɡ zhǎnɡ bèi ɡuān xīn lǎ 人
2、学了课文,你准备怎样向冬冬学习?(启发学生用“我给谁做什么”的句式说)
3、练习《课堂作业》第5题。
四、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2、4两题。
板书:
奶奶笑了
倒开水
我给奶奶 拿苹果
讲故事
zūn ìnɡ zhǎnɡ bèi ɡuān xīn lǎ 人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教案06-0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08-03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8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