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司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目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心
【教学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2、生字卡。
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教学时间】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
播放多媒体: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进入那美妙的世界中。
2、齐读课题,你有什么想问得吗?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巨人是个怎样的人?巨人的花园里发生什么事了?花园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揭题:
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ǔn第三声,不要读成rǔn,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
预习,画出能体现花园特点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二、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三、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
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⑴ 第6自然段:
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① 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② 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
⑵ 第7自然段:
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② 体会“与此同时”。
③ 朗读本段。
⑶ 第8、9自然段:
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① 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② 讨论: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⑴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唤来春天的,( )
⑵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四、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⑴ 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⑵ 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⑶ 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⑷ 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本课小结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在这里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七、布置作业
1、语言积累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2、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重话、演童话的比赛。
3、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依据
语文s版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小猫刮胡子》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一只小花猫学着主人的样子,把自己的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结果,晚上在追捕老鼠时撞得鼻青脸肿的,猫妈妈的一席话使小花猫再也不刮胡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不同的角度起着不同的作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开动脑筋,千万不能盲目地模拟和跟从别人的道理。为了较好地实践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我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处理好自己的角色,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空间,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放在巩固生字的理解和精读课文上,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的同时,倡导合作、对话、共享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明白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处理事情时一定要开动脑筋,千万不能盲目地模拟和跟从别人的道理,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在文中、图中理解“狡猾、耐心、头破血流、鼻青脸肿”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理解重点句:“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让学生知道猫胡子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自制卡片搞小竞赛学习生字词。
2、利用课件片段与插图学文明理。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设疑、自读、讨论、释疑的办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明白“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处理事情时一定要开动脑筋,千万不能盲目地模拟和跟从别人”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
1、理解:“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并明白课文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以物喻人,以事喻理。
六、教具预备
课件、自制小动物图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指导复述。
师:(出示小花猫图片)“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了关于一只小花猫的什么故事吗?”(讲了小花猫学着主人的样子刮了胡子,晚上去捉老鼠撞得鼻青脸肿,以后就再也不刮胡子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复述。(要求学生说出完整的一句话)
师:“说得真好,表示你们都很认真听课了。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第11课《小猫刮胡子》。”(板贴小花猫图片,并板书课题)
(二)在寓教于乐中积累和运用词语。(复习生字词)
师:(出示小花猫图片)“听,小花猫说,要大家跟他一起去捉老鼠。”(出示老鼠词卡)“比一比,谁是捉老鼠的高手,好不好?”
教师逐一出示老鼠词卡:狡猾、耐心、头破血流、刮胡子、鼻青脸肿、干干净净、追捕、肥皂、脑袋、镜子。指名比赛读,读对的全班跟着齐读,并把老鼠词卡奖给读对的同学。
(在复习生字词的同时,让学生学习积累词语。)
(三)复习课文内容,指导看图说话。(复习课文1-3自然段)
1、复习前3自然段的内容:(出示课文第一张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吗?”(画的是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刮胡子。)
板书:一眨不眨地看着
2、你觉得图片中的这只小猫是只怎样的小猫呢?(好奇、可爱、调皮、爱美……)
3、用你喜欢的语气朗读课文1---3自然段。
(四)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学生读、说、感悟。(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
1、设疑:“这只可爱的小花猫等主人刮完胡子走了后,他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一起去瞧一瞧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8自然段)
2、(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文字)“谁能在这个自然段中用“———”划出小花猫怎么想的句子,用“~~~”划出小花猫怎么做的句子。”(边读边划)
3、检查汇报,指名划答案。
4、分组讨论并交流。(教师提示:讨论两字都是言字旁,一定要开口说话才叫讨论交流。)
(1)小花猫看了主人刮胡子后,想什么?做什么呢?
(2)理解“老长老长”,练习口头说话。(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话)
(3)细读细节描写,想象说话。
小花猫怎样刮胡子的,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说一说吗?(动动手,模拟小猫刮胡子。)
(出示课文没胡子小猫图)胡
子刮干净了,小猫满足吗?照照镜子,它会说些什么呢?(作照镜子状想象说话)
板书:刮得干干净净
5、(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文字)“到了晚上,这只漂亮的小花猫要去捉老鼠了,去看看他捉到老鼠了吗?”
(1)找出小猫捉老鼠的句子。理解“狡猾”,指导读句子。
(2)老鼠没捉到,小猫又碰到什么事?找出句子自读一遍。理解“鼻青脸肿”,指导用“疼”的语气(板书:撞得鼻青脸肿)
(3)指名练读句子。
师:好可怜的小花猫哟,你们说要是他妈妈看见了,心里会是什么感觉?
(心疼、担心、生气……)
6、(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文字):那猫妈妈会说些什么呢?能找出猫妈妈说的话吗?(学生边读边划)
(1)找猫妈妈的话,用双横线划出来。
(2)指名学生选择多角度朗读:“能专心疼、或是担心、或是生气的语气读读猫妈妈说的话吗?”(教师随机指导,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指名汇报)
(4)讨论“小猫刮胡子对吗?他错在哪里?”
①借助“尺子”说明猫胡子的作用。
②假设:假如没了胡子怎么办?
③补充小知识:猫身体的器官与捉老鼠本领的联系。
(5)明理:猫的胡子作用可大呢!不应该学主人刮胡子,不能别人做什么就学什么。那么,生活、学习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呢?(学生举例汇报)
教师结合汇报并板书:做事要动脑,不要盲目学人
(学生齐读,默记板书道理)
(6)指导用“耐心”的语气齐读第7自然段。
7、猫妈妈的话我们是听明白了,小花猫听明白了吗?(齐读第8自然段)
小组内讨论、交流:那么小花猫该对妈妈说些什么,才能让妈妈放心呢?才会成为一只真正的捉老鼠高手呢?请用“我想对妈妈说……”开头,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指名汇报)
(五)、总结表扬,布置作业。
师:真是一群懂事的好孩子。这个有趣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在这节课中都表现得很好,给自己热烈的掌声表扬一下吧!(师生鼓掌)
师:课后回去把这有趣的故事多读几遍,再把他讲给家里人听,好吗?
(如有时间,要指名检查学生诵读喜欢的句子、段落,指导有感情朗读。)
八、板书:
小猫刮胡子
(有胡子的小猫图)(没胡子的小猫图)(受伤的小猫图)
一眨不眨地看着刮得干干净净撞得鼻青脸肿
“胡子好比一把尺子”
做事要动脑,不要盲目学人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巩固生字的理解和精读课文上,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的同时,倡导合作、对话、共享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明白“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处理事情一定要开动脑筋,千万不能盲目地模拟和跟从别人的道理”。
首先让学生进入游戏中,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读词语,然后在读词语中学会运用,并学会了积累词语。其次,我注重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学生去朗读,动手找划,讨论汇报,动手模拟,创设情境说话,最后把重点放在感悟猫妈妈那席话中,让学生从多角度朗读感悟,或心疼,或担心,或生气的语气读读猫妈妈的话。通过学生的多角度的朗读明白猫妈妈说的话。然后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理解、朗读和喜好的差异,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切入口,要求学生想想该对妈妈说些什么?才能让妈妈放心?才会成为一只真正的捉老鼠高手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这一教学过程,我几乎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讲解,仅仅引导学生读懂猫妈妈的话为重点,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由阅读、自我体验、自主创造,同时,很好地练习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这也是一种可贵的独特体验。
而且整节课中,我都用儿童化的语言,去亲近学生,鼓励学生,给予学生许多人文的关怀,使得课堂气氛更宽松,更和谐。读句子。
语文教案 篇3
一、提问激趣导入:
1、了解英语TheGreatWall的含义,提问:单词Great、Wall分别为何意,(伟大的、墙)这个词组真正的意思是什么?(长城)从而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2、为什么外国人称长城为伟大的墙?(播放长城风光的短片)
3、欣赏了《万里长城》风光片,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长、壮观)
二、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味长城
1、那课文里是怎么赞美长城的呢?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学生讨论学习的方法:(自由小声读)
讨论学习: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②、划出描写长城气魄雄伟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③、试着读出长城气魄雄伟的气势来。
(找到以后,可以同桌或前后互相交流交流。)
交流(一)
(1)、同学们,有谁找到了描写长城气魄雄伟的句子?(生说“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板书:像一条龙
作者这是从哪里看长城的?板书:远看
(2)、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出长城的长呢?(比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读出有关句子。
师: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龙而不是其他呢?(龙的形态长而弯,样子很威武)
师:同学们,看课文插图,长城在崇山竣岭之间蜿蜒盘旋,多像一条长龙啊!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课文把长城比作长龙,写出了它雄伟的气势,谁来读?(指名读)
3、在这一段中,作者还采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呢?(列数字)“一万三千里”(结合地图理解其长。)是的,这个数字让我们知道了长城的具体长度,从地图上我们知道山海关在河北省和辽宁省的交汇处,而嘉峪关在甘肃省,这中间经过了11个城市,从这里我们就能感受到长城非常的——长(生说)
生带着惊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完这段话,让我们闭上双眼,展开想象:长城东到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这条巨龙舞动着一万三千多里长的身躯,在蓝天下飞腾,在大地上起舞,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
师:是啊,这样一座绵延万里的长城真是气魄雄伟,怎能不称之为伟大的奇迹呢?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好吗?(配乐齐读第一段。)
交流(二)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气势雄伟,那么走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板书:高大坚固),这是在哪里看长城的?板书:近看。请你读出相关句子。重点来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以及五六匹马的宽度相当于有多宽从而理解长城的坚固。(结合城墙图片理解)
2、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插图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并出示课件与之对照,请一名学生做小导游介绍长城的构造及巧妙设计。(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说得太好了!这种设计,在当时有效地抵御了外族的入侵,在世界上更是独一无二的,此时你又想说点什么呢?(生自由说)
3、师:是啊,这种独特的构造,巧妙的设计,(师生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巧妙过渡,感情升华
1、过渡:假如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此时此刻你能联想到了谁?(指名说:古代劳动人民)
(出示课件)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从“很自然的”体会到什么。(好处:使句子更加连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可真不容易呀,(课件出示,学生朗读)。试想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读,层层深入。如:是呀,那时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靠的就是他们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工程多么艰辛,靠的就是他们那……;无论环境多么残酷,山势多么险峻,靠的就是他们那……;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他们就是靠着……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3、难怪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感慨(课件展示,齐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劳动人民···”体会“多少”、“才”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建造长城不容易,饱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师: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长城,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去,怎能不流血流汗?而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结构(指图片)更好地抵御外来侵略,这不正是他们智慧的体现吗?来,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无限的敬佩之情再读:(课件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过渡)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用上两组关联词说说为什么长城气魄雄伟,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因为长城不但长和高大坚固,而且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所以说长城真是气魄雄伟,是世界历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课件出示外国友人的`评价。
如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长城的雄姿和壮美,他们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游览了长城后欣然题词,她说(师生同读):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美国总统克林顿游览完了长城后欣然题词,他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
同学们,听着这些外国元首送给长城的题词,你想对长城说些什么呢?请你把它写下来吧。(写完后展示)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面对长城,自豪地说——(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挺起胸膛,自豪地对我们伟大的民族说——(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挥起臂膀,自豪地对全世界人民说——(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六、拓展延伸
师:其实关于长城的资料、故事传说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上就不能一一分享了,所以请大家在课后完成,相信同学们通过这些途径,你会对长城有更深刻的了解,你会为长城感到骄傲,更会为我们的民族感到自豪!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②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③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②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二、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二)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三)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④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认读新词,适时理解“绿草如茵”的意思。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的双手劳动创造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朗读。
2、懂得青蛙没有读掉泥塘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知道劳动的辛苦。
2、想象青蛙的所想、所为,填补文中空白,续编故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生词卡、CAI等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品读课文1——2自然段。(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设境诱情,回忆导入。
1、(出示烂泥塘图),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知道了这个烂泥塘让青蛙吃了不少的苦头,现在青蛙想把它卖掉,听,青蛙正在高声叫卖呢!我们也来帮帮它叫卖吧!(出示“卖泥塘哟,卖泥塘!”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2、过渡导入:你们的.吆喝声可真响亮,相信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能听得见的,那么有小动物来买泥塘吗?买了没有?为什么?带着这些课前大家特别想知道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在课文的3—8自然段中来寻找答案吧!
二、入情入境,探究原因。
1、生自由地大声读课文3—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找画对应的词句,初步了解文意。
2、展示初读效果:
分别请学生回答问题“哪些动物来买泥塘?结果如何?”师适时板书:老牛没草走了。
野鸭水太少飞走了。
3、细品3—8自然段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老牛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吧!
(一)品读3、4自然段。
(1)指名读3、4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勾画对应的词句。
(2)依学生回答,出示老牛说的第一句话,师引导:谁能用你的朗读声告诉大家,在水坑坑里打滚是件挺舒服的事?
指名读,师评,突出“挺舒服、嗯”等词,后再指生读、齐读。
过渡:不过,老牛还是有点不满意,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3)依生回答,出示老牛说的第二句话,指名读,读出不满。
①想:泥塘周围没有草会给老牛带来哪些后果呢?(生想象说话,如:没草吃,饿肚子……)
小结:难怪老牛不满意呢!
②再指生读这一句,后齐读。
③男女生赛读老牛说的话。
(4)师小结:所以老牛——(生接读:没有卖泥塘,走了。)
过渡:听了老牛的话,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泥塘肯定能卖出去,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二)品读第6自然段
CAI出示青蛙辛勤劳动的画面,师动情导语:草籽播撒下去了,青蛙经常给草籽施肥、浇水,在青蛙的辛勤劳动下,泥塘周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指生想象说话,适时出示绿地毯似的草地。
师:同学们,课本上用一个四个字的词来形容这绿地毯似的草地,是哪个词呀?
(2)生找、说词,适时出示:绿草如茵,理解词义,生齐读生词。
过渡:快把泥塘边有这么美的草地的好消息告诉小伙伴们吧!
出示:“到了春天,泥塘周围绿草如茵。”
(3)指生读,评读,再指生读,后齐读。
生想像说话:此时,青蛙会怎么想?(预设:泥塘一定能卖出去……)
过渡:想到这里,青蛙又高兴地大声吆喝起来——
出示:“卖泥塘哟,卖泥塘!”生齐读
(三)品读7—8自然段
过渡:青蛙这响亮的吆喝声又把谁吸引来了,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1)生自由读7、8自然段,分别依问题勾画文中的词句。
(2)依学生的回答出示野鸭说的话,指名读,后思考、回答:水太少了,会给野鸭带来哪些不便?
师小结:难怪野鸭有点不满意,你能读出野鸭的心情吗?
①指名读,评议,再指生读,后齐读。
②师生合作,读第8小节:
师:所以野鸭——(生接读:没有买泥塘,也飞走了。)
(3)男、女生分读7、8自然段。
4、分角色表演课文3—8自然段。
三、拓展想象说话。
1、青蛙听了野鸭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出示:青蛙想:——————-,于是————。
生自由想象,自思自说,后展示。
2、森林里的动物可多了,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呢?它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出示:1、一只小鸟飞来了,它——————,说:“——————”。
2、————————来了,它————————。
3、——————————,————————————。
四、识写“城、站、服、采”四个生字。
过渡:孩子们,你们真是太会想象了,想出了那么多的好办法,帮助小青蛙把泥塘越变越美丽,小青蛙为了答谢你们,送给了你们精美的礼物(出示精美的礼物),不过,你们也要像小青蛙那样,付出你们的劳动,用你们的智慧记住这四个生字宝宝才能得到它,有信心吗?
1、出示“城、站、服、采”四个生字,生齐读。
2、仔细观察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3、观察各字占格特点,师范写难写字“城、站”,生仿写。
4、生继续描红练字,师巡视纠偏。
五、总结、升华。
(CAI出示,烂泥塘和环境有所改善的泥塘),看烂泥塘在小青蛙的辛勤劳动下变样了,可是现在它还是没有卖出去。你们已经给小青蛙出了那么多金点子,泥塘最终卖出去了没有呢?我们将在第21课里找到答案。
板书
20青蛙卖泥塘(上)
老牛没草走了
烂
野鸭水太少飞走了
语文教案 篇6
[预习提示]
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橄、榄、绺、濡、挣、挪、履、董、酬)。
2. 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乞、丐、臂、袖、慷、慨、怔、屑、革、迁、)。
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慷慨、鄙夷、施舍) 。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大意及自己的初步感悟。
5.想想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什么?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3、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老妇人为什么说“搬不搬对乞丐来说不一样”。
2.了解文章中的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课件1)
(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记住。)
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文章分为了几部分来写的?小组讨论。
2﹑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独臂乞丐来老妇人家乞讨,老妇人让他搬砖才肯给他钱,他很生气,后来在老妇人的带动下,他搬完了砖,并留下了自己擦脏的白毛巾作纪念。
第二部分(第9----12自然段)写双臂乞丐宁可不要施舍也不肯搬砖,以及老妇人与孩子的对话,点明妇人坚持让乞丐搬砖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3----21自然段)写独臂乞丐成功后,谢赠老妇人,老妇人不接受这种赠送。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认真学习了生字词语,初步感受了这个给人以启示的故事,独臂乞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课堂检测]
1﹑抄写字词。
2﹑给下列字注音。
橄、榄、绺、濡、挣、挪、履、董、酬
3﹑加偏旁成新字再组词。
辟( ) 正( )
( ) ( )
由( ) 肖( )
( ) ( )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写下来。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板书:为了他的尊严) 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他” 是指乞丐。
你见过生活中的乞丐是什么样子的? (自由说)
过渡: 看得出来,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生活!生活中的乞丐形形色色,课文又是怎样描写乞丐的?
二、默读课文,整体回顾
1. 默读课文,勾出文中描写乞丐样子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课件2)
2. 指名汇报读 (前: 可怜; 后 :气度不凡)
3. 再读感受,乞丐前后形象的巨大变化(读出对比,读出理解)
过渡:是什么事让这个可怜的乞丐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指名汇报)相机板书: 妇人 劳动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 体会独臂乞丐劳动的辛苦
师:搬砖对于我们健全的人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对于只有一只手臂的人来说也会这样容易吗?
① 找出文中描写乞丐搬砖的句段,读一读 ,与同桌交流交流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生找重点词句,朗读并感受)
② 指名汇报(读乞丐劳动的情景,课件3出示内容 )
③ 朗读体会独臂乞丐搬砖的艰辛
(个别读——同学赛读——再读感受——亲身体验(搬砖)——齐读体会)
过渡:如此辛苦的劳动,值得吗?
2. 体悟独臂乞丐的所得
① 师:这位乞丐,他最初希望从女主人这里得到什么?(施舍)通过搬砖的劳动,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 (指名理解)
据答板书:找回 尊严
② 说说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小结:独臂乞丐通过艰苦的劳动不仅得到了应得的报酬,更重要的.是他还找回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过渡:然而,对于搬砖这样的平常小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做法和看法。
3. 自读9-12自然段,比较学习
① 自由读9-12自然段,找一找,对搬砖这件事,还有哪些人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和看法。
② 指名汇报(课件4)
双手健全乞丐的做法:(设想他的将来)
其他乞丐的做法:
孩子的不解:
母亲的看法:
③相机指导妇人的话及孩子的不解
(课件5出示)“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齐读——同桌读——再齐读)
师: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自己思考后跟左右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搬,可以获得报酬,找回尊严;不搬,只能等待施舍,失去尊严)
小结:独臂乞丐通过艰苦的劳动找回了尊严,双手健全的乞丐却只想不劳而获,也许永远只能做乞丐。不同的做法,就这样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课件6出示:)
不劳而获得到的是施舍,靠劳动挣来的是报酬,只有劳动才能找回尊严。(齐读)
过渡:明白了这个道理的独臂乞丐后来成功了,他回来报答他的恩人,但妇人却拒绝了。
4.分角色朗读13-21自然段,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① 同桌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13-2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 指名汇报。
小结:这位可敬的老妇人,不仅尊重乞丐,帮助乞丐找回自己的尊严,而且同样要求自己用双手创造未来,不愿接受别人的馈赠。
5.品读回味:
(1)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
(小结:“妇人的孩子”代表了慷慨施舍乞丐的人,他们不懂得与其向乞丐施舍,不如唤起他们的尊严; “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那些能干活而不肯干活的人.宁可低三下四乞讨的丧失自尊的人。)
(2) 这篇文章中有好几个人物,让你最感动的是谁?为什么?
6.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师:对于课题中提到的“他”,你还是认为仅仅指乞丐吗?(我认为他不仅指的是乞丐,也指了妇人,更是指我们不愿失去尊严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可以说用劳动创造自己的未来,不仅是为了他的尊严,也是为了妇人自己的尊严,更是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尊严。
[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课记叙的是 的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2)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 ,实际上他得到了 。
2、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
“妇人的孩子”代表了 ; “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 。
3、制作书签。
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尊严的格言或者你学完课文后想说的话写在这张小小的书签上,自己留存或赠送给你的朋友,相互勉励,经常提醒我们不忘维护尊严。
[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搬砖挣钱
妇 人 乞丐
找回尊严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升国旗》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首小诗只有一节,六行,三句,25个字,却简洁形象地交代了国旗的有关知识。诗歌短小精悍,有叙述,有描写,有抒情,凝练地传达了国旗的知识,形象地表达了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感悟,就必须充分地读。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熟读精思,才能真正地感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语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在读中了解国旗,热爱国旗。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美,使学生乐读、爱读。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认识“升”、“旗“等7个字。学写“升”、“国”等8个字。学习偏旁“口、”。
3、了解国旗,懂得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偏旁“口”,会写“升、国”等8个字。
(二)难点:
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五、教具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国旗的资料
2、生字卡片,升国旗的录像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每周一的早晨,我们全校师生都要到操场上举行什么活动?谁来说说升国旗时的情景?那么,升国旗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1、汇的了课前收集的资料,享受成功的快乐。
(1)小组内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汇总资料
(3)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它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2、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读音。
4、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哪组又快又准,就可得到优秀奖。
(三)朗读感悟,激发情感。
1、朗读争冠。采用指名读,分句读,小组合作读,男女生接读等方式,读出诗的韵律美。
2、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情境诵读。出示升国旗课件,学生以立正、敬礼的姿态诵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快乐识字。
1、认识新偏旁,教师讲解名称,学生练写。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可以讲故事,编顺口溜,猜谜语,组词,联系生活等。
3、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4、做猜字游戏。
生在前面,可做出动作,或用语言描述,其余生猜。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过升国旗,要以用几句话描述,也可用笔画一画,并给画起个名字,小组内交流。
(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立正
升国旗
热爱国旗
敬礼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两种阅读方法——略读和精读。
2.过程与方法
师讲述略读的意义,重点介绍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把握略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教学重点
把握略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把握
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再来把握两种读书方法。
2.板书:精读与略读。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精读?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段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词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2)什么是略读?
略读就是大略到读。
三、在读课文,着重学习“略读”部分
1.为什么还需要具备略读能力呢?
(“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论说得清楚明白。
2.略读有什么作用?出要害词句。
(“通过略读,可以……从而……获得……”。)
3.怎样进行略读呢?小组讨论。
4.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1)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
(2)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略读。
(3)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
(4)怎样做才取得略读的.最佳效果?
四、小结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文内容谈。
2.从好词佳句方面谈。
五、小组学习,指导读书。
1.用略读的方法阅读12课后面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
2.再用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阅读时可圈圈画画。
3.相互交流。
六、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七、作业
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一篇课外文章或一本课外读物。
板书设计
12.精读和略读
精读
和
略读
结合起来
读书效果最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荷花》教案09-24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