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本课描述了中华第一龙的形貌,并进一步阐述了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龙文化渊源流长.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瑰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图片 导入
这是一些什么画?(看大屏幕)
哪位同学愿意来画画龙的图画?(愿意的同学来)
谁来说说含有龙的词语或者龙的传说或者故事?你愿意写到黑板上来吗?
听说过第一龙吗?中华第一龙是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第一龙
(齐读课题)读了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 以读促悟 自主学习
想想你如何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说说你读完课文懂得了什么。
1、遇到读不来的字,你怎么做?
(出示大屏幕)这些词语你全会读了吗?你是怎么学会的?
(教育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2、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自主学习.
(出示阅读提示)
(1)中华第一龙是什么样子的?
(2)龙的形象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3)龙形象的成因是什么?
(4)作者是哪些方面写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你还知道哪些与龙有关的资料?
3、学生自己读文,自主解决
4、小组交流
把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大家共享,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大家商议,也可请教老师.
5、交流汇报
学习第1段
比较: 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
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
理解 图腾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说说你的理解。
为什么把龙当为 图腾?
学习课文第3。4段
请自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大屏幕)
龙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读。
整段话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是什么?你能用因为‥‥‥所以‥‥‥” 改一改,使句子意思不变?(同桌讨论)
学习课文第5段
找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的句子。
学习课文第6段
齐读课文,体会与开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过渡:中华民族和龙结下了不解之缘,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
都是龙的传人。
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请你以“龙”为主题,设计作品。可以写一首诗歌、唱一支歌曲、设计一个纪念物、写一副对联‥‥‥ 可以独自创作,也可同伴合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词汇,积累成语。
2.了解同音字的“妙”。
3.认真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练写拟人句、排比句,加强想象、表达能力。
5.进行阅读欣赏,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6.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丰富学生词汇,积累成语。
2.认真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乐于表达,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
1.进行阅读欣赏,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2.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乐于表达,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田字格小黑板。
2.《帆的襟怀》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一)读故事,了解同音字之“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说说张三和李四的对联对得妙不妙?妙在哪儿?
2.学生自由汇报。
3.出示对联。
“两碟豆,一瓯油。”
“两蝶斗,一鸥游。”
“花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
4.师:音同字异的现象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有二十六个,声母有二十一个,韵母有三十五个,不同拼音的字有四百一十五个。但是,常用的汉字约三千个。1957版《新华字典》收入的汉字约一万一千多个。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大字典,收入的汉字几乎都在两三万个左右,字多音少,必然造成汉字中多音字和同音字的普遍存在。
(二)说同音字,再品对联,了解同音字之“趣”。
1.你们能说几组同音字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3.师:我国有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即利用同音字做成的谐趣绕口令对联,请看: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4.此联中谁和谁谐音?
(此联用“童子”谐“桐子”,“丫头”谐“鸭头”,“落”谐“乐”,“咸”谐“嫌”,妙趣天成,机智而幽默,应属巧对。)
(三)试作对联,巧用同音字之“谐”。
1.小组合作,能否利用黑板上的同音字也编一则一字联、二字联或三字联呢?
2.交流。
二、词语接龙。
1.朗读词语。
2.发现规律。(词语接龙)
3.师:这些词语什么意思,或有什么渊源?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3.学生交流汇报,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4.检查:教师说一个词语意思,请学生说出此词语。
5.词语接龙游戏:
教师起头或学生起头。
①毛手毛脚→脚踏实地→地老天荒→荒诞不经→经纬万端→端倪可察→察言观色→色若死灰→灰头土面→面有菜色
②道听途说→说长道短→短兵相接→接踵而至→至死不变→变本加厉→厉行节约→约定俗成→成仁取义→义无反顾
三、读读写写。
1.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引导想象。
3.出示第三句,与第二句进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补充第三句。
4.出示第四句,小组合作,进行补充。
5.把自己补充完整的'这段话,自由地读一读。
四、写字板。
1.出示六个字:凝、截、康、糙、激、爽。
2.说说,你们在哪几篇课文里见过它们?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指导书写。
“凝、糙、激”左中右结构,不要写得太宽。“凝”第十画的横撇与第十二画的横钩要区分清楚。
“康、截”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避免出现重心偏离现象。“康”左上包右下,里边的竖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最后一笔向右舒展。“截”右上包左下,戈字部的横就如同是肩膀,保持着整个字的平衡,被包围部分不能写得太松散,要紧凑一些。
“爽”要写得四平八稳,“大”字的横要横平,撇从田字格的竖中线开始,两组撇、点上下对齐。
(1)看清楚各字在田字格的占位后,动笔书写。
(2)作业展示,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阅读欣赏。
1.谈话引出: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我是苹果》,你觉得应该向苹果学些什么呢?(博大的胸怀、乐于奉献的精神)
2.揭示题目:今天,我们再来领略具有博大胸怀的“帆”的风采——《帆的襟怀》。
3.范读。
4.学习1-3节。
(1)师:说说,在阳光下、风浪中、暗礁旁的帆像什么?教师相机板书:
阳光下片片花瓣
风浪中一把匕首
暗礁旁坚定的旗帜
(2)轻声朗读这三小节,你喜欢帆吗?为什么?(美丽、无畏、坚定)
5.学习4-7节。
(1)组内朗读。
(2)读了这一部分,帆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句看出来的?
(3)出示句子:“帆没有嘲笑……也没有嫉妒……更没有望着巨轮的背影甩出一连串的攻击……”
(4)指导朗读,读这句话时,感情要一次比一次强烈。
(5)对照“帆”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的胸襟是怎样的?
6.朗诵比赛:给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进行比赛。赛后大家评议。
二、语文生活。
(一)谈话引趣。
师:本单元《永不放弃》一课中,蒙迪是怎么获得成功的?看到他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们是不是也产生了许多遐想,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说说你们的梦想。
学生畅谈各自的愿望和理想。
师: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放飞我们的梦想”主题演讲比赛。
(二)小组合作。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但不能多于8人,不能少于3人。
2.小组商量演讲题目以演讲、执笔、道具准备等的分工,要求人人必须有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演讲题目及分工情况。
(三)明确演讲要求。
师:我们要从今天的活动中,选拔出“小小演说家”和“最佳演说辞”,这就希望大家在组内要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不过,演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头要有称呼语,如: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结尾要有号召力。
2.演讲内容要具体、清楚、明白。
3.演讲时,语言要上口。尽量用口语和短句,少用书面语和长句。
(四)准备演讲。
1.小组讨论演讲提纲,由代表汇报演讲内容的构思,对有新意的演讲内容及时进行鼓励。
2.小组商量选定演讲人,大家各抒己见,完善丰富演讲内容,并由执笔人记录。
3.组内演讲,听者对演讲人的仪态、语气、动作、表情等进行评议,演讲者予以改进。
其间,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第三、四课时
一、演讲。
1.组内选派代表参加演讲活动。
2.大家进行评论。从演讲内容、演讲的准备及演讲者的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议。说说好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3.评出“小小演说家”,获此殊荣的小组所有成员均有奖励。
二、习作。
1.将组内演说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自己确定题目,写一篇习作。
2.教师巡回检查,二十分钟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3.大家评议,选出“最佳演说辞”。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捉虫、年轻力壮、危险、伤害、只好、枝条、干枯”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2----9段,正确体会感叹句和反问句所强调的不同语气。
3、明白大树枯死的原因,懂得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应该真心诚意欢迎别人批评,不然,变成大病,后悔就晚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啄木鸟和大树(大屏幕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生字新词。
1、计算机大屏幕呈现词语,认读。
(1)、指名(开火车)读,及时正音(点击出现音节)。
(2)、齐读。
2、多音字“干”口头组词。
大屏幕呈现:干gan( )
gan( )
3、计算机呈现练习:读拼音写字组成词语。
zhuo sen zhi si zhuang shang
()木鸟()林()病痛()年轻力()()害
zhu wei xian ku
()空()干()
(学生独立完成后计算机反馈时间和正确率。)
4、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大屏幕出现第一段和插图),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为什么说啄木鸟是森林里的医生?(呈现“因为…..所以…..”、“….. ,是因为…...”)。
(二)、学习第二段。
1、引入:有一天,啄木鸟又飞到林子里,你们看,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大屏幕呈现动画:啄木鸟在林子里飞来飞去,在一棵大树上捉虫,配有“笃笃笃“的声音。)
2、指名回答后大屏幕呈现第二段。问:这里的“捉虫”实际上就是什么意思?把“捉虫”换成“治病”,这句话怎么说?
(三)、学习3----8段。
1、引入:啄木鸟给大树治病时,它和大树之间说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大屏幕呈现动画并配有课文录音。)
2、啄木鸟和大树说了几次话?请小朋友自己再读读课文3---8段,找出啄木鸟说的话,用“——”划下来,找出大树说的话,用“——”划下来。
3、交流,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啄木鸟、大树说话时的语气是怎么样的?(同桌互读,讨论。)
4、讨论、交流。
(1)、第一次对话:
a、大树为什么“叫起来”?(看图想象大树会怎么痛。)指导读句子(指名读,评议,齐读,要读得响,读得快,连着说。)
b、啄木鸟为什么要啄大树呢?(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啄木鸟怎么样?指导读句子(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要读出啄木鸟亲切、耐心的语气。)
c、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2)、第二次对话:
a、从啄木鸟对大树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棵大树已经生病了,可大树自己知道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b、“我这样年轻力壮,身上哪会有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你换一种说法。(“我这样年轻力壮,身上不会有虫。”(看图理解“年轻力壮”)
c、这时,大树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它为什么“生气”?指导读句子。
d、面对生气的大树,啄木鸟怎么样?(指名读句子)
想象:小病不治,变成大病有什么危险?指导读句子。
(3)、第三次对话:
a、听了啄木鸟的话,大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上这棵大树的表情,说说它心里会怎么想?
b、大树觉得啄木鸟话太多了,没有耐心再听啄木鸟说话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不耐烦)指导读句子。
5、啄木鸟真心诚意地给大树治病,还耐心地跟它讲道理,可大树却生气,不耐烦了,这时,啄木鸟会怎么想?
是的,啄木鸟没有办法,它只好飞走了。(大屏幕呈现动画和字)指导读句子。
6、分角色读2----8段。
(四)、学习第9段。
1、大树最后怎么样了?请小朋友自学第9段(计算机呈现文字,点击“热区”能出现有关图像。)
2、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树最后怎么样了?
3、想想:大树为什么会枯死?(前后两幅图对照)
4、齐读第9段。
(五)、总结全文。
想象:这时,大树会怎么想?(互相讨论,各自写一写。)
(六)、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一棵大树上捉虫。
(2)、我这样(),身上()?
(3)、这棵树被虫子()。
2、选字填空:
(1)、捉 啄
花猫()住了一只大老鼠。
小鸡在草地里()小虫吃。
(2)、生 身
小妹妹()上穿着花衣裳。
王老师()病了,还是来给同学们上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爱家乡的感情。
3、积累语言并且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教学步骤:
1、和学生谈话,导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和风景。
板书课题: 海滨小城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海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城?
(1——3写了海滨;4——6写了小城)
3、提问:从整体上讲,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整洁……)
4、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海滨小城的美丽的?请你默读课文,把你感受到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句子划下来,然后读一读,试着读己的感受。
5、学习“海滨”这部分:
(1)学生汇报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教师相机帮助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2)理解:浩瀚 指导朗读:浩瀚的大海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板书:大海浩瀚天蔚蓝
(3)理解:镀 换词理解例如:涂 染 图片帮助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人们高兴的心情。板书:贝壳多彩 沙滩
船队归来 喧闹
6、教师“海滨”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从大海、天空、云朵、帆船、海鸥、贝壳以及船队的归来感受到了海滨景色的美丽,你有没有发现,作者是抓住了什么描写这些景物的?(颜色)
7、小练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天空 ( )的云朵
( )的帆船 ( )的军舰 ( )的朝阳
( )的鱼 ( )的虾和蟹 ( )的海螺
8、能不能把这些短语带到文中去读,读出海滨色彩斑斓的'美。
9、学习小城这部分:课文写了小城哪几个地方?(庭院 花园 街道)
学生汇报感受深的句子,教师相机帮助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10、出示图片,认识榕树、椰子树、芭蕉树、凤凰树,想象小城被红云笼罩的景象。体会“热闹”(花朵争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板书:庭院树木
11、想象填充句子:
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文字投影:
每逢休息的时候,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教师:这座小城充满了浓浓的祥和的气氛,人们生活在这里真是感到舒适和幸福。(出示图片,感受小城人情的美)
12、朗读(4——6)自然段,感受小城景美人更美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教案06-0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08-03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8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