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a、、e,配有一幅图画。
图中,一个小女孩在唱歌,她张大嘴巴发的声音“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一只公鸡正在打鸣,公鸡打鸣的声音“喔”提示的音。一只鹅在水上游,“鹅”提示e的音,鹅在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调符号和a、、e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a、、e的书写格式及笔画笔顺。
a、、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e的发音及a、、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要求
1学会a、、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e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三、教学准备
配合学习a、、e发音的录音带;a、、e及带声调a、、e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a、、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二)认识声调符号,学习掌握a、、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a、、e的发音方法和韵母带调一口呼是重点。
(二)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1、给同学们读一个小故事,喜欢吗?教师先读一个带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注音读物了,以后学习查字典、学习普通话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读儿歌:
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3、看图讲故事(依据课本插图教师编讲),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指导书写四个生字“拦、坝、宇、宙”。学会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词语的意思。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练习仿照课文的句式向银河提问。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用多种途径了解字词的含义,仿照课文向银河提问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4课——《问银河》。
2、上节课,小朋友已经初步读通了这篇课文,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小朋友还认识吗?开小火车朗读词语。
清澈宽广驾驶南来北往
雄伟宽阔需要宇宙飞船
3、真不错,小朋友把词语都掌握了。
二、回忆脉络
1、课文中两位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坐在草地上仰望星空,看着那由星星组成的白色的光带,那就是——“银河”。看着看着,那原本挂在天上的银河,似乎就变成了家乡的小河,变成了奔腾的长江,小朋友不禁向它提出了许多问题。打开书本132页,回忆上节课所学,两位小朋友提了哪四问?
2、交流,板书:(四问)
河水河道河面上游
三、精读课文(1—4)
(一)第一自然段
1、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讲一讲,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2、预设:我的眼前出现了清澈的河水,里面有水草,有鱼儿在游来游去。
(1)出示句子: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鱼儿和水草吗?
你怎么连河底的鱼儿和水草都能看得清呢?(因为河水很清澈。)
(2)你能给“清澈”换个词吗?(干净)
(3)是呀,这清凌凌的河水可真干净,都能把水底小鱼们游来游去的样子都看清楚了,你能读出这种感觉来吗?
(读短语:清澈的河水。指名读、齐读。)
(4)清澈的河水里有快乐的鱼儿和碧绿的水草,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3、预设:我还看到小朋友在清澈的.河水里戏水。
(1)出示句子:有戏水的小朋友吗?
哦,你想不想一起去戏水啊?到了这么清澈的小河里,你还想做些什么呢?(泼水、游泳)
(2)能在清澈的河水里嬉戏玩耍,多美妙,多快乐呀!那就带着高兴、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4、银河里有鱼儿和水草,有戏水的小朋友吗?谁来问一问银河?
预设评价
①恩,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看到了那清澈的河水!
②脑海中有画面,读来就更有味道了,
③老师听出来,你的心中充满了好奇!
④你问的多亲切呀,像在跟银河打招呼呢!
5、女同学,你们一起来亲切地问一问吧!
大家一起来,问出心中的好奇吧!
6、多有礼貌的两个小朋友呀,他们先与银河打招呼,再向它清澈的河水发问,一连问了两个问题,我们不看书本,再来问一问。(齐背)
7、在这两个小朋友的想象中,这天上的银河好像变成了家乡的小河。那在你们的想象中,这清澈的河水里还可能有什么?谁也来问问银河?
①出示: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___________吗?有____________吗?
②交流:你充满了向往!/多好奇呀!/你问的真贴切!
(鼓励学生带上形容词来说。)
预设:快乐的小鱼、活泼的小虾、大大的荷叶、美丽的荷花……
(二)第二自然段
过渡:大家说的真好,看来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1、大家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你有哪里读不明白的,可以作上问号标记。
2、这个自然段问了银河的哪里?(出示:河道)
(1)出示图片,像这样能让船只行驶的河流,就叫河道。(读词)
(2)这样的河道可真宽呀!出示:宽阔的河道。指名读读这个词。
我们还可以说宽阔的——马路
3、这宽阔的河道里都有什么?
▲南来北往的客轮
(1)客轮有谁见过吗?图片展示。
(2)“南来北往”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还学过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来来往往)
(3)你能读出客轮的多吗?指名读词语“南来北往的客轮”。
▲伸着“大鼻子”的货船
(1)你们见过“大鼻子”货船吗?既然客船是载游客的,那货船就是运货物的,它怎么会像人一样有“大鼻子”呢?
(2)图片展示。哦,原来这是为了减少航行阻力,提高船速的特别设计。
(3)你能读出货船的特别吗?指名读词语“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大鼻子”多有趣呀。谁再来读读?
▲航标灯
(1)白天有船只来来往往,到了晚上它们还要航行,这就需要能在海中照明的——航标灯来指明方向了。
(2)图片展示。看,航标灯就是给客轮和货船引路的。
4、不懂的地方都弄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段。指名读句子。
5、我们多想知道这银河像不像长江一样啊,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心中那个大大的问号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第三、四自然段
1、这两个小朋友还问了哪些问题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标上问号。
2、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了银河哪里?(出示:河面)
(2)与刚才的河道相比,河面显得更——?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读读这个词语。(宽广的河面)预设评价:一眼望不到头。
(3)你还见过宽广的——?(宽广的天空、宽广的草原)
(4)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让大家一起来帮忙!
预设
雄伟的斜拉桥
①你见过“斜拉桥”吗?图片展示。中间桥墩上有许多的斜缆将长长的桥面拉起来。多长、多大呀,难怪要称它为“雄伟的斜拉桥”了。
②你能用你的朗读,让其他小朋友感受到斜拉桥的气势么?(指名读词语“雄伟的斜拉桥”)
③那些气势特别大的事物我们可以用上“雄伟”二字。你能来说几个吗?(图示:雄伟的万里长城、雄伟的山峰、雄伟的城楼。)
牛郎织女
①这两个小朋友怎么还会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②课前小朋友们了解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故事里王母娘娘用簪子画了一条银河,他们看到银河就想到故事了。
(5)疑惑都解决了,让我们想象斜拉桥的雄伟,带着对牛郎织女的祝愿,一起读好第三自然段。
3、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了银河哪里?(出示:上游)
(2)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预设
拦河大坝
①这个词可不简单,里面有两个生字,谁来读读它?指名读。
②仔细看看“拦”,能做做动作吗?请一生演示。以后碰到不理解的词语,试着分析分析它的字形,你就明白了。
③图片展示。在河流的上游筑起的堤坝,将河水拦住,就是——拦河大坝。它是一种水利枢纽工程,架在大河大江上可以防洪、蓄水。
④泥土筑成的大水坝,好像卫士般挡住了滔滔的洪水。坝,水坝的坝。
葛洲坝
①刚才有小朋友说,想看看葛洲坝水力发电站是什么样子的?图片展示。刚才我们讲到拦河大坝,其中葛洲坝就是具有典型性的拦河大坝。它可以利用水力发电,目前是我国第二大的水力发电站,能发电147亿度呢!
(3)是呀,葛洲坝水力发电站的威力这么大,这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一起读好第四自然段。
(四)小结
1、学到这里。我们已经把文中的小朋友问的问题学完了。我们发现文中的小朋友是按河水——河道——河面——上游(指板书读一读)的顺序来发问的。
2、这样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就能使文章很有条理,在以后的写话中我们也可以学着用一用!
3、把它们连起来读,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呢!我们一起读读一到四自然段。
四、拓展升华(第5自然段)
1、(课件:银河图)文中的小朋友问了银河好多好多问题,当你们看着美丽迷人的银河时,你们又想问银河什么呢?用上这个句式。(学生交流)
提示
银河呀,在你弯曲的河岸边,有()?
银河呀,在你深深的河底,有()?
银河呀,在你(),有()?
2、是呀,你们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银河。(出示第五自然段)既然对银河这么好奇,那你们有什么心愿呢?(总有一天,我要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到你那儿去作客呢!)
3、小朋友们,老师告诉你们,现在要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去太空已经不是难事了,给你介绍几位了不起的人物,(课件出示杨利伟(神五)、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神七)、刘旺、刘洋(神九)图片)这些都是搭乘着神舟号成功飞上太空的中国宇航员,其中还有一位女宇航员呢!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个小朋友的太空梦也都能变成现实,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说——总有一天……(板贴:探索宇宙)
五、生字指导
1、复习旧知
登上天空后,我们的星星好朋友来找我们做游戏了,要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游戏:我为星星找名字。)
2、教学新知
宇宙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书本描红。
习字册练写四个生字。拦、坝、宇、宙。
六、作业
1、背诵24课。
2、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银河的吗?像课文那样写下来。
板书设计:
问银河
河水
河道探索
河面宇宙
上游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3
A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的情感体会及对自然的态度,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初步树立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长的意识,《大海》教学设计。
方式:采用师生对话,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带一些有关大海的图片。
1、“你见过大海吗?”
2、“你听过有关大海的故事吗?”
3、“大海美不美?”
4、“大海里有什么?”
5、“珊瑚是什么颜色?哪些是海鱼?……”
6、“你可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图片吗?”
B识字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是否认识本单元的.要求认读的27个字,及新学的单人旁与三点水的名称及意义。
方式:1、采用生字卡抽读的形式;
2、采用在句中找出老师所读的字;
如:老师出示“我们爱科学”这句话,要学生找出“科”字。
3、“亻、氵”的名称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C写字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是否会与本单元要求掌握的13个生字,及笔画“提、横钩、弯钩、撇点”。
方式:“我又学会了不少字”,老师念一个,学生写一个,比一比,看谁写得最漂亮。
学生写完后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写得好的,给自己画上5朵小红花,写得一般的,画上3朵小红花,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大海》教学设计》。
D词、语、句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的一些句式的学习情况。
方式:1、你会照着老师的样子说吗?
师:走来走去。
生:想来想去……
师:听不见
生:看不清、飞不高……
2、请问:你家住在哪里?
学校在哪里。
你在的哪里?(前面、后面……)
3、有,你会说一句话吗?
E阅读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背诵《我家住在大海边》的情况,及对《浪娃娃》理解情况。
方式:1、你会背《我家住在大海边》这一课吗?
2、读了《浪娃娃》这一课,你可以说说大海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F口语交际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听故事时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方式:教师准备一盒磁带——《海水为什么是咸的》,让学生听故事。听完后,让学生说说几个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附:试卷
一、口答问题:
1、你见过大海吗?
2、你听过有关大海的故事吗?
3、大海美不美?
4、大海里有什么?
5、珊瑚是什么颜色?哪些是海鱼……?
6、你可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图片吗?
二、我又学会了不少生字!
---------------------------
老师评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认识两个偏旁“辶”“忄”。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资料
1、课件准备“资料城”模块,学生朗读。
2、学生阅读。
3、学生汇报。
七、说话训练,评价交流。
1、资源准备:课件中的说话训练材料。
2、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表达,教师评价。(鼓励为主)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九、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5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还记得是哪5个吗?(aneninunün)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最后一课,在这课中我们要学习4个后鼻韵母,在发音上有一定的难度,比比谁学得最好。
板书:14angengingong
二、学习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ying
(一)学习韵母ang的音形
1.出示书中第一幅图,问: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yáng。
3.教师示范读yáng,学生随读。
4.教师范读ang,学生随读ang。
5.师讲发音方法:发ang音时,先摆好a的口形,发a,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往软腭,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声音响,气流强,手指按着鼻梁有些颤动。
6.学生读中体会,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母的音。
7.在学生读准ang的基础上再读读yáng这个音节。
8.请同学们观察ang是由哪三个字母组成的?
出示卡片:
三个字母依次出现:先出示a,再出示n,a和n组成的字母念什么?最后出示g,合起来就是ang。
注:教师可以做一个由后面向前面翻动的纸片,让a变为e、i、o,使复韵母随之变为ang、ing、ong便于后面字母的学习。
(二)学习韵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图,说说图的内容。
2.出示音节dē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dēng。
3.教师在音节中提出e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
4.师讲发音方法:以韵母e的口形开始,气流从鼻腔中流出。教师范读eng,学生练习体会。
5.请同学读dēng来巩固eng的发音。
6.记忆eng的形:eng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翻动卡片,使ang变成eng,只从后边向前翻动e纸片,ng不用动,即成为eng字母。使学生可以比较出字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学习韵母i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音节yìng。
1.出示书中第三幅图:
2.出示图下整体认读音节ying,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说说和前2幅图下面的音节读法有什么不同?
3.告诉学生yīng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应整体记忆。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ing,学生随读。教师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5.记忆ing的形:怎么记住它的形呀?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翻动纸片使eng变成ing。
6.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字母的读音。
(四)学习韵母ong的音形
1.出示图,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zhō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3.教师提出o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4.记忆ong的形:说说ong与前边字母有什么不同?
教师翻动卡片使ing变成ong。
三、书写韵母ang、eng、ing、ong。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韵母。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还不够好。
3.教师强调3个字母要靠拢,不要写成ang。
四、小结
照着板书把本节课的内容读一读就可以了。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准确地拼读声母和韵母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
2.正确规范地书写shānyáng两个音节。
教学重点:
1.拼读声母与韵母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
2.书写shānyáng两个音节。
教学难点:
1.本课的三拼音节。
2.按格式书写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4个后鼻韵母的读音。
2.读4幅图下面的音节。
二、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
1.板书出示音节:
2.自己试着练习拼读,拼不准的音节问周围小伙伴。
3.指名拼读练习,教师要照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学习看图拼读三拼音节
1.出示四幅图和图下音节
q—i—āng→qiāngch—u—áng→chuángx—i—óng→xióngx—i—àng→xiàng
2.观察图画,四幅图分别画了什么?
3.对照下面的音节自己试着读一读。
4.指名读,教师纠正,学生读错时教师要进行范读指导,可采取比较读音的方法进行区别:ch—áng(“长”音),ch—u—áng(“床”音)。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有介母和无介母拼音的'结果不一样。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重点听听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拼读。
6.指名读,比比谁读得准确。
四、抄写shānyáng的音节
1.让学生回忆第10课抄写音节的格式。
2.学生说说shānyáng音节怎样占格,教师范写。
3.学生照着板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凡是姿势正确的学生在本上盖一朵小红花以表鼓励。
五、读儿歌
1.读读红色的复韵母,巩固本课韵母的读音。
2.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儿歌,给学生充足的拼读时间,读不准的音节用小问号作上标记。
3.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帮助解疑。
4.在同学们帮助拼读音节后,再自己练习读。
5.指名读。
6.齐读儿歌。
六、小结
从开学到现在所有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我们学完了,老师希望你们能借助这些汉语拼音读一些注音的儿童读物,这样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帮助我们识字,同时促进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附: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6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师:又到快乐读书屋的时间了。
生:(拍手)你快乐,我快乐,大家读书真快乐。
你来、我来,大家来,请你快来读书屋。
出示快乐读书屋图标
师:今天,我们在读书屋中能体验到哪些快乐呢?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水果呢?
生:石榴。
出示“石榴”的词语卡片。
师:跟老师一起读(石榴)。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石榴有什么不同?
生:有一个石榴是闭着嘴的,有一个石榴是张着嘴的。
师:张着嘴的石榴像不像人张开嘴笑呀?
生: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石榴”的诗歌。
板书课题,先板书拼音、再板书生字。
过渡:石榴娃娃什么时候“笑”呢?是谁让它笑的呢?读过课文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二、指导阅读
1、看拼音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看拼音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看汉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看着汉字把课文读给自己听一听,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3、同桌互读互听
师:我们已经读过两遍课文了,现在你们愿不愿意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一听?生:愿意。
师:听的同学要认真帮同学纠正错误,同时把你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师:刚才帮助同学纠正错误的同学请举一下手,有没有自己发现读错的同学。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读的很认真,老师这有几个字想考考大家。
出示生字(他、们、己、巴)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个字?如果你认为他读对了就请你给他鼓鼓掌跟着读一读。
4、指名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这篇诗歌读给同学听一听?
师:请大家认真听,边听边思考:为什么秋风亲了亲石榴娃娃的脸颊后,石榴娃娃就露出一排排小小的红牙呢?
师:这位同学读的声音响亮,还很流利,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鼓励他。
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欣赏石榴树、石榴花、石榴)
师: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这棵就是石榴树,上面红色的就是石榴。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棵石榴树美吗?生:美。
师:上面结的石榴什么样?生:上面结的石榴又大又圆。
师:你用的词很准确很形象,大家鼓励他。
师:这幅图上画的是石榴花,石榴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师:你能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奖励你一颗“勇敢星”。
5、细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6行,同学看一看这篇课文有几句话呢?
生:这篇课文一共有两句话。
师:请同学们象老师这样在每一句话的前面标出序号。
(1)出示第一句话
①、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石榴园里的景色?这时石榴娃娃的嘴巴是怎样的?
生:这句话描写的是夏天石榴园里的景色。
师:你读书真细心,老师奖励你一颗“细心观察星”。请同学们鼓励他。
生:这时石榴娃娃的嘴巴是闭着的。
师:你也能认真的找到答案,也奖励你一颗“细心观察星”。
出示课件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夏天的时候石榴是什么样的,这时石榴没有成熟,所以是绿色的。
②、指名试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
③、学生试读,评议
师:现在我们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
④、教师指导在试读
师:刚才他把“许多”、“漫长”、“闭着”这些词读的比较重,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⑤、小小擂台赛、赛读
师: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小小擂台赛,我们每个小组请出一名同学参加。其余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当评委。
师:下面请小评委评一评哪位同学读的好,请说明原因。
(2)出示第二句话
①、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石榴园里的景色?这时石榴娃娃的嘴巴是怎样的?
生:这句话描写的是秋天石榴园里的景色。
师:他回答的很好,大家鼓励他。
生:秋天石榴娃娃的嘴巴是张开的。
师:你说的真好,老师给你鼓鼓掌。
出示课件师:这些就是秋天的石榴,你认为他们可爱吗?生:可爱。
师:石榴红红的,很可爱,所以作者把石榴称作娃娃。
②、指名试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试着读一读这话?
师:大家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谁来到石榴娃娃的身边石榴娃娃才露出小红牙的?石榴娃娃的'小红牙是什么?
生:秋风吹来,石榴娃娃才露出小红牙的。
生:石榴娃娃的小红牙是石榴籽儿。
出示课件
师:一阵秋风轻轻的吹过,石榴裂开了就像我们人笑了露出小牙。
③、学生试读,评议
师:你喜欢石榴娃娃吗?请你试着读一读这句话。
师:现在我们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
④、教师指导在试读
师:刚才他把“高兴”、“亲了亲”、“小小”这些词读的比较重,“轻轻”读的很轻。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⑤、小小擂台赛、赛读
师:这次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哪个小组愿意先朗读?
师:同学们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
生:很好。
师:老师认为第一小组读的声音响亮,应该得“响亮星”第二小组读的很流利,所以奖励你们组“朗读流利星”。第三小组读的很有感情,得“最佳朗读奖”。有同学们能互相配合,所以每个小组都是最棒的。
三)回到整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师里来了几位客人,我们把这首诗歌当作一份礼物读给客人听好吗?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
三、拓展延伸,练习说话
师:秋风亲了亲石榴娃娃的脸颊,石榴娃娃就笑了,露出一排排小小的红牙。秋风还会亲谁的脸颊呢?
出示课件,引导说话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回家以后让爸爸妈妈带你到市场看一看,秋天还有哪些水果,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一说,明天到学校来说给同学、老师听一听好吗?
生:好。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在“快乐读书屋”中过的快乐吗?
生:快乐。
生:(拍手)你快乐,我快乐,大家读书真快乐。
你来、我来,大家来,下次再来读书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7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教学准备:
教师:“首”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首”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读一读,记一记”词语的PPT。
学生:每人一套“首”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和有关的音节拼读。
1、 PPT出示有关字词:
zònɡ——zhōnɡ niú—lín quán——jiǎo
粽子中国牛羊邻居全是腿脚
两头尖无声采莲树叶
出示任务:正确拼读和认读红色的字以及它组成的词语。
2、反馈指导:指名拼读或认读读,相机指导。齐拼读或认读。
3、小结:同学们,三拼音拼读是难点,我们要多练习,边音“l”和鼻音“n”以及翘舌音和平舌音我们要注意区分和读准。“尖”“无”“采”“树”字宝宝是以前学习会认读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完课文,它们就要求会正确书写了。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背诵已学习的古诗。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过一些古诗了,谁还记得其中的一首呢?能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指名背诵;《春晓》在指名背诵后齐背诵。
追问:《春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的?(预设:写的是春天时候的景色。)
2、板题,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关于古诗的课文,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12古诗二首(“首”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课题目,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要求我们学习多少首古诗呢?(预设:学习两首古诗。)对了,从课题,我们了解到要学习两首古诗。那么,这两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或者景色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就能够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那么,将会它们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宝宝的读音。
2、反馈指导:
(1)指名分别朗读,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会认读的字下面点上圆点。
(2)每一首朗读完毕,学生就读错的会认读的字评议和纠正,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首古诗。
(三)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继续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小结读准课文活动情况后)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出示任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2、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预设:三拼音的:泉、角;平舌音的:踪;翘舌音的:首、柔;边音的:流、露;后鼻韵母的:萍。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①指名一人朗读一首评议一首的朗读。(一首指名两、三人)
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③评价完一首,齐朗读一首。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四)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在它们的下面画上横线(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注:有些字在课文中是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不要硬找朋友,可留待口头组词找朋友。)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首、首、首,二首的首”。齐读,自由读。
3、“踪、迹、浮、泉、流、爱、柔、荷、露、角”口头组词。
(1)(贴出要求口头组词的会认读字的字卡<不注音>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或齐读)一、两遍。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初步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
四、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歌大意。
(一)尝试质疑。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有哪些词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的下面写个问号,待会儿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2、反馈指导。
预设:池:池塘的意思。白莲:在诗句里指的是莲蓬。不解:不知道,不会的意思。惜:爱,爱惜的意思。晴柔:晴天里温柔的风光的意思。照水:映照在水面上的意思
(二)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池上》。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同学们,阅读要思考,有不懂的、不理解的,要提出来想办法弄清楚、弄明白。善于思考,学会提问,你的阅读能力就会一天比一天强。让我们打开课本67页,开始学习第一首古诗吧。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预设:题目是在池塘上的意思。)
导语:对了“池上”是在池塘上的意思。诗人在夏日的池塘上看到了什么,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
(2)简介白居易(具体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池上》的大意。
(1)导语:那么,诗人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幅怎样的池塘上的画面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PPT示《池上》插图)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观察PPT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个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个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PPT示说话句式)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要求: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①诗句:第一、二行。猜的意思:一个小男孩偷偷采摘了莲蓬,撑着小艇回家去。(注: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②诗句:第三、四行。猜的意思: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踪迹,一道浮萍漾开的水路把他的踪迹告诉了别人了。
(3)感知小男孩形象。
①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读懂了《池上》的大意。(复述诗歌大意后)原来诗人在夏日的池塘上看到的是这么一件事情。
出示任务:那么,你从诗人讲述的这件事情中,觉得这个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行诗句中感觉到的?用波浪线画出这行诗句。
②反馈指导。
预设:1、顽皮的孩子;诗句:偷采白莲回。2、可爱的孩子;不解藏踪迹。
(4)尝试背诵。
①导语:(小结小孩形象后)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池上》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哦。
②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PPT示图画)。
(5)小结:(复述诗歌的大意和小孩形象后)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整首诗歌大意,是一个好方法。接着,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学习《小池》好吗?
(三)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池上》。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好的。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预设:题目是小的池塘的意思。)
导语:对了“小池”是小的池塘的意思。诗人看到的是一个夏日小池塘的什么,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杨万里。
(2)简介杨万里(具体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池上》的大意。
(1)导语:那么,诗人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幅怎样的池塘上的画面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PPT示《池上》插图)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观察PPT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个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个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PPT示说话句式)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要求: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①诗句:第一行。猜的意思:泉眼没有声音地好像爱惜它的泉水,流淌着一道细小的流水
②诗句:第二行。猜的意思: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③诗句:第三、四行,猜的意思: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3)尝试背诵。
①导语:(复述诗歌的大意后)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夏日小池塘的景色啊!你们能把这首诗歌也背诵下了吗?同样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哦。
②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PPT示图画)。
(四)小结:(两首诗歌的主题和学习方法,略)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课后“读一读,记一记”学习。
1、导语:学习完课文,但是我们还要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学习。这些词语,我们在学习会认读的字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现在我们要把它们记下来。
2、看书,自由读一读,记一记。
3、同桌相互玩“我说你接”游戏,检查能否熟记。(一人说要求组成词语的字,另一人说出所组的词语,如:泉——泉水,清泉。)
4、师生一起玩“我说你接”游戏进行评价检测,要求能接上的同学站起说词语。(注意关注起立较慢的学生,让他单独再玩以检测。)
七、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知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上下结构:首、采、爱、尖、角;左中右结构:树;独体字:无。
2、指导“采”“爱”的书写。(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仔细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提示两个字“爪字头”的异同(“爱”的“爪”比“采”的稍扁,撇也稍平)。
(2)分别范写“采”“爱”,提示:提示“爪”的不同;“采”强调横的位置,以及撇捺要舒展;“爱”的“友”藏秃宝盖里,竖撇长、舒展,捺也要长和舒展。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首”“尖”“角”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首”“尖”“角”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首”“尖”“角”,提示:“首”长横稍斜,“自”里两横右不到边。“尖”上下几乎一样大,下稍大一点点;“大”的撇捺尽头几乎在同一平面,捺稍低一点点。“角”上“刀字头”的撇要出“用”一点点,横撇的撇要到“用”的竖位置;“用”两短横两边不能碰,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4、指导“树”的书写。
(1)仔细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范写“树”,提示:两边等高,“又”小,在中间;“木”“又”捺变点;“又”横撇插到“木”点下,长点穿到“寸”点下。
(3)学生分别分组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5、指导“无”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无”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无”,分别提示各笔画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八、会写字书写练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凵(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⑴ 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⑵ 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⑶ 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⑷ 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⑸ 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⑴ 总体学法:
① 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 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 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⑵ 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⑶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⑷ 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
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⑸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⑹ 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⑴ 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⑵ 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花──鸟 山──水 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⑴ 自己练习背诵。
⑵ 同桌互背。
⑶ 指名背诵。
【板书】
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9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重点难点]
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设计流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2、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边看边想:白云和蓝天,禾苗和土地,小鸟和树林,鱼儿和大海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和地球有什么联系?
二、揭示课题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1)愿当小老师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自己会读的生字词。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再评出读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
自由朗读,读后想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请教。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你要请教的'问题。
4、再现插图,想想:
(1)蓝天是谁的家?土地是谁的家?
树林是谁的家?大海是谁的家?
(2)它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5、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
四、练习背诵,积累词语
1、听课文录音,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背诵,看谁背得好。(不丢字、不添字、背诵流利.)
3、会背诵了,就把课后题中的小鸟涂上颜色。
五、练习,拓展思维
1、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再填空。
2、小组交流,检查订正。
3、你还知道有什么是谁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庄稼的家……)
六、指导书写
指导写“云”字时,要告诉学生:“云”字的第三笔是撇折,这是新学习的笔画。
七、扩词,积累运用
土:泥土土地沙土土壤
大:大方大人大小大家
云:白云乌云云雾云海
(2)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3)你从这课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填在花篮里。
(4)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⒈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3个部件。
⒉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口、耳、目、牙、舌、鼻的作用,初步具有保护器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3个部件。
教学难点: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口、耳、目、牙、舌、鼻的作用,初步具有保护器官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可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五官,引入新课
⒈猜谜语,引入新课。
⒉指导看图,说说口、耳、目、牙、舌、鼻各有什么作用。
二借助拼音,自主读词,读句,认识生字
⒈检查掌握生字读音的情况,开火车,竞赛读。
⒉用生字口头组词。
三反复朗读词语、句子,进一步了解各个器官的用途
⒈体会“说”、“听”、“视”、“咬”、“尝”、“闻”这几个表示不同动作的词。
⒉以自由说话的'形式,联系生活实际讲讲各个器官的作用。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⒈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教师出示“目”卡片,学生用手指眼睛,齐读“目”。用同样的方法里复习口、耳、牙、舌、鼻。
⒉出示田字格,教师示范生字,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8个生字的书写结构。
⒊学生描红书写,老师巡视。
⒋把自己想写的字在田字格练一练。
五扩展活动
⒈让学生上台介绍五官的作用。
⒉说说自己是如何保护各个器官的。
板书:
保护器官
kǒu yá tā shé mù
口 牙 它 舌 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有一定的感情。
2、通过朗读、讨论、填空等方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知道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 (引出课题《好孩子》)。
2、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好孩子?他们好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
1、出示(带拼音):着急,淋湿,蹦着跳着,急忙,心疼,哗哗哗,嘭嘭嘭,蹬蹬蹬
2、出示象声词连线题。
3、检查课文段落。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齐读第一段,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天下大雨、奶奶很着急)
2、出示:京京带着伞,不要紧。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了。(指导读出奶奶奶奶着急的'心情。)出示:
小玲——淋湿?京京——不会淋湿?
四、学习课文(第2——4段)
1、奶奶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自由读一读。(第2——4段)
2、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小玲没有淋湿)奶奶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3、出示:小玲——淋湿?——没淋湿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奶奶的奇怪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时,我们就要走进故事里面去,他们着急,我们也着急,他们开心,我们也笑眯眯的,这样读课文多有趣呀!
6、口头填空:小玲没带伞,()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个好孩子。板书:小梅
五、学习课文(5——7段)
1、那么京京回家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自由读(5——7段)。
2、填空:带了伞的京京,把伞借给了(),自己却(),奶奶夸()是个好孩子。板书:京京
3、句式练习:
出示:小玲没带伞,()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带了伞的京京,把伞借给了(),自己却(),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齐读两句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3、奶奶为什么夸京京是个好孩子?
4、分角色朗读。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5、出示第7段,及彩图,理解“一边……、一边…、、”,请两位学生表演,感悟两个动作同时做,练习说话。
六、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
在生活中,你是个好孩子吗?
我帮妈妈( )
我帮爸爸( )
我帮(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初步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认识“竖钩、竖折”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双耳朵”,能对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4、能工整、正确地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习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课前准备:
教学插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实物锦缎、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认识1个偏旁“双耳朵”,能对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3、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学习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一)猜谜导入
画时圆,写时方,是什么东西?(日、太阳)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我们今天学一篇关于太阳的课文——《阳光》。
1、认识“阳”字,认识偏旁“双耳朵”
2、给“阳”字找朋友。简单理解“阳光”。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你喜欢阳光吗?为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
2、听教师范读,你认为小作者对阳光的感受是什么?
3、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拼拼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朗读反馈
1)文中哪个字或哪句句子你觉得读起来有困难?(“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课文第2自然段的3个长句朗读较困难,注意停顿。)
2)教师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3)指名分段朗读(教师说明段落)
4)师生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声音是否响亮,教师指导的重点词句是否读好了)
5、全班齐读,再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阳光像金子,洒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看,阳光洒到了哪里?(出示阳光照亮大地的图片)。
2、田野、高山、小河分别在哪呢?请小朋友来找一找。(找对了,请该生在边上贴上词语卡片,并带着其他小朋友读一读。)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问题:○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教师点拨: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的,很宝贵)
(阳光也是金黄色的,也是闪闪发亮的,也非常宝贵,所以说阳光像金子。)
教师小结:因为阳光和金子颜色很像,都很宝贵,所以作者说“阳光像金子。”那你说,太阳像什么呢?(完成随堂练习第4题)
○“洒”是什么意思?(借助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4、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1自然段,一起再来感受阳光的宝贵。
5、当太阳洒遍大地的时候,大地上的一切便开始有了生机与活力,到底有什么变化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轻轻地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大地有了什么变化?(田里的禾苗更绿了;山上的小树更高了;小河像长长的锦缎了。)
6、质疑:对这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
预设问题:○“更”是什么意思?(在原有基础上再进一步)
○为什么说:“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利用实物锦缎和水面波光粼粼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锦缎和水面都相当平滑,而且都能反射太阳光,看起来非常亮)
7、小朋友们再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
8、现在,你对阳光又有了怎样的感受?(阳光很宝贵,它能使植物生长。)
9、课文最后说“阳光像金子,但比金子更宝贵。”这是为什么呢?(阳光能使植物生长,能使小朋友们长高,可是金子不能,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四、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样?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这个环节,通过一个假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认识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进一步理解文中的“阳光像金子,但比金子更宝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能工整、正确地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认识“竖钩、竖折”两种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难点:
能工整、正确地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认识“竖钩、竖折”两种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习过程:
一、读文识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8课——(生接)阳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2、课文会读了,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你认识了吗?根据课后生字条,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抽读生字卡片(带拼音,朗读时强调前后鼻音及平翘舌音)
4、同桌指读生字(一个指,一个读,互换角色再读)
5、双轨火车认读生字——单轨火车认读生字
6、小朋友们生字宝宝都会认了,可是你们能牢牢地记住吗?
四人小组讨论: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7、交流反馈:
加一加:阝+日=阳
亻+象+像
日+十=早
扌+立=拉
辶+井=进
日+辰=晨
整体识记:金、野、更、面、长、谁
8、生字宝宝还想考考小朋友,和其他的字组成词语,你还认识吗?
9、出示:
阳光 好像 金子
田野 更好 面条
早晨 早上 长长的
晨读 拉面 拉开
进来 进入 进出
谁的 谁家
10、自读——指名读,读对了带大家读——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11、生字宝宝还想来考考大家,你能把生字宝宝放上气球吗?(完成随堂练习第2题)
12、让这些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二、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这篇课文会读了一点也不厉害,会背了才了不起呢!比比哪些小朋友最先把课文背出来!
2、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这篇课文第2自然段最难了,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边读边记。
2)教师引背第2自然段(田里的禾苗——(生接);山上的小树——(生接);河面闪着阳光——(生接))
3)请你自己读一读,背一背。
4)指名背诵
5)你能加上动作,一边表演一边背诵吗?
6)一起边表演边背诵
3、读读其他自然段,试着背一背
1)课文其他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请你自己读一读,背一背。
2)指名分段背诵
3)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动作背一背。
4、分小组表演背诵(两个小组背诵,两个小组表演,然后换过来)
三、拓展练习
1、读一读,找朋友
1)出示:
早、星、晨、春、香、阳、晚
2)自读——指名读——一齐读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都带有偏旁“日”)
4)你能给这些字找朋友吗?
2、说出其他带“日”的字吗?(晶、朝、昔、音、晒等)
四、指导书写
1、出示“也”、“长”、“山”、“出”四个生字,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每个字的笔顺和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出”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
2、学生书空四个生字,巩固笔顺,认识笔画“竖钩、竖折”。
注意:“长”的第一笔是“ノ”;“山”的第一笔是“ㄧ”。
4、跟着老师书写一个字,然后自己看着格式描一描,写一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完成随堂练习第1题)
5、展评写得好的字。(学生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学习写得好的地方)
五、巩固生字(课件出示)
“快乐大转盘”,指针指到哪个字,学生就读哪个字
板书设计:
阳光
阳光 好像 金子 阝+日=阳
田野 更好 面条 亻+象+像
早晨 早上 长长的 日+十=早
晨读 拉面 拉开 扌+立=拉
进来 进入 进出 辶+井=进
谁的 谁家 日+辰=晨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3
一、画图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很特别的画。
师:(简笔画画出文字画——配古乐)。
师:是不是和我们平时见过的画不一样?
生:(自言自语)有点儿像画又有点儿不像。
生:像我们学过的一些象形字。
师:对,它就是一幅文字画,里面藏着许多字,现在聪明的你能猜出哪些字呢?(生观察思考后纷纷举手)
生:我猜出了石、舟、木。
师:你看得很仔细。
生:我猜出了日、水、鸟……
师:真了不起,一下子猜出了那么多。
师:是不是很有意思?其实,这就是书上练习7的内容。
(板:练习7)
请小朋友快速把书打开,翻到122页,先读读要求,再把相应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评:寥寥几笔,一幅文字画便跃上黑板,直观形象。这样做,一是为激趣,其次是唤起学生对已学象形字的回忆。“让学生随意猜字”形数而神不散,“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二、写字练习
生:(学生自行读要求后,把字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
师:(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写字姿势,相机表扬)
张莹小朋友写字姿势真漂亮,给你加一颗星。(在书上打星)
(学生练写完毕,出示一学生练习于实物投影上)
师:让我们看看这位小朋友的练习,你觉得他写得怎样?
生:字写得很好,注意了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师:有没有意见?
生:……(一时看不出)
师:(指田字格中的字“鸟”,再指图上的图像)这是鸟,但你看图,它最像什么鸟?
出示“燕子”剪纸相对应。
生:(恍然大悟)是燕子。
师:对,这里更准确的应该填“燕”。(纠正)。
(再出示一位学生练习,生生评价)
【评:“猜——读——写”的教学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象形字的整体识记,又较好地落实了教学任务。“燕”的教学环节,形象有效,独具匠心。课堂上的随机点拨和适时表扬,折射出教者良好的调控能力和可嘉的教育理念。】
三、想像绘画
师:我们小朋友都很了不起,居然把这么多字都猜对、写对了。不过,我们的祖先更了不起,因为是他
们把在自然中的事物用画图的方法记下来,才慢慢变成了今天的字。
(指黑板)你看,这简简单单的几笔,就画出了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如果要你把这幅文字画变成一
幅美丽的风景画,你行吗?
生:(兴致高昂)行!我行!
师:你想怎么画呢?
生:我想给树木添上绿色的叶子。
生:我想画圆圆的红红的太阳。
生:我画的太阳要和他不一样,我想画光芒四射的太阳。
生:我还想画清清的河水,河里有鱼在游来游去。
(磅生思维活跃,纷纷举手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
师:嘘。我们不说了,就请你快速拿出画笔和纸,把自己想到的画下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比比谁画
得最漂亮,最有特色。
(学生绘画——配轻松舒缓的民乐,师巡视指导,适当的鼓励表扬)
师:你画得真大胆!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十分钟后学生基本画完)
师:这短短的十多分钟,小朋友边想边画,画得那么认真、投入。老师呢,边走边看,真好像去美丽的
大自然走了一回,现在就请你带着自己的画去找好朋友,把画介绍给好朋友听。
【评:“课堂即生活”,教者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想象、体验、创造。学生的画与生活相谐相融,又充满童真童趣。鼓励学生用儿童的生活、儿童的视角去诠释自然,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整合能力。】
四、介绍作品
(生互相交流补充,有学生找老师交流,师热情参与)。
(师拿一位小朋友的画上实物投影演示)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陆晨雅小朋友的画。怎么样?
生:(发出赞叹声)真漂亮!
师:陆晨雅,就请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好吗?
生:我在天上画了一个圆圆的太阳,下面是高高的山,河里有小鱼在游,岸边还有几块大石头。
师:你看,我们陆晨雅的介绍方位词用得多准:天上、下面、河里、岸边。让我们更加清楚这些景物所在的位置。真的很不错,老师帮你把画贴在黑板上。
(贴画)
师:谁还愿意把画介绍给小朋友听的?
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画)我的画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小鸟飞,云儿飘,鱼儿游,船儿在水里
扑突扑突地开。
师:太阳升,小鸟飞,云儿飘,鱼儿游。这些词用得多准,而且说船儿开,还用了个像声词“扑突扑突。
模仿了声音,真了不起。
师:(把画贴在黑板上,鼓励学生自愿路上台介绍)
生:(争先恐后上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画,介绍自己的画)
生:我画的是一座高山,上面种了很多树。太阳在天空中笑。
师:(打断,奇怪地问)太阳的光芒怎么是弯曲的?
生:这个太阳刚从烫发店里回来,所以光芒是卷的。
(下面一片笑声、掌声)
师:你的想像力真丰富!
(另一学生介绍)
生:我画的是早晨,太阳姐姐放出了五彩的光芒,一个小朋友去爬山。爬到山顶,在亭子里休息。他
看山下的小河里有个渔夫在划船……
师:你真有创意,把这幅画编成了一个动听的故事。
【评:“画画”除了其本身的教育功能外,还在于介绍与交流作品(表达),这是语文课的基本特质。课堂上,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并不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而是力求达到心灵的`交流、情感的碰撞。更难能可贵的是,课堂上没有矫揉造作,有的是师生相比,谐恢相融。】
五、拓展延伸
师:(指黑板)你看我们祖先的象形字写出了自然的美,小朋友的画笔画出了大自然的美,刚才的介
绍又说出了大自然的美。其实不仅仅是这些象形字,我们祖国还有好多好多的字都是从大自然中得来的。老师这儿有个小口袋,里面藏着许多象形字卡片。(展示)你们着漂亮吗?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都那么出色,老师呢,每人送一张,回家后小伙伴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猜猜,究竟是什么字。
【总评:这堂课,教者凭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学领悟力,较好地落实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也较准确地理解和演绎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课堂上,既体现了语文、美术、音乐的和谐整合,又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合作。整堂课,采用了“猜一写一画一说”的教学流程,由浅入深,较好地把握了语文课姓“语”的基本特质;同时,由课内合作学习到课外拓展延伸,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似在感悟文字。启发想像及练习扎实等方面尚有欠缺,但对于接受“新课程”才几个月的青年教师来讲,这样的教学已属不易。】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4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
1、看图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图画。小朋友们赶快瞪大你的小眼睛课件出示图片“池塘”图片
问:你看到什么了?
2、揭题“小池”
(1)读题,注意读好“池”是翘舌音
(2)随机识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池”字?
3、课题拓展:你喜欢这个小池吗?为什么?
4、引导再次读题:那咱们就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读课题
二、欣赏图画,引学古诗(1、2两行)
1、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小池的水可能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猜想完毕后,课件展示“细小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
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个池塘的水是从这个泉眼里(课件指着泉眼)流出来的。练读“泉眼”
2、请仔细观察观察,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1)同桌讨论
(2)个别汇报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细细听听,有声音吗?(引出无声)
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样子?(引出惜细流)
3、教学生字“惜”
(1)指名读
(2)谁能给他找找好朋友
(3)看看图,读读诗,是谁舍不得谁呀?
4、引导朗读第一行
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语气读读吗?
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
过渡:读得那么好,你瞧,太阳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阳光表扬你们了。(课件展示柔和的阳光)
5、出示“晴柔”引导读准“柔”字
6、课件展示“树阴”
(1)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习生字“阴”
(2)树阴在哪儿呢?对呀,它都映到水面上了!
学习生字“照”(注意翘舌音),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7、出示第二行古诗
(1)个别读
(2)学习生字“爱”
①个别读
②你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③在这里,是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阳光?
(3)那你就带上高兴的心情,喜欢的语气读读吧!
三、出示古诗,绘图体会(3、4两行)
1、出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自由读读这两句古诗(读正确)
(2)指句读
(3)电脑老师范读,请小朋友们在头脑中想象画图
(4)指名反馈
2、组织学生看诗画图(可以独立完成,也可找几个小伙伴合作完成)
3、组织评画,在评议中随机教学生字“露”“立”
“露”:(1)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2)你能给它找朋友吗?
(3)借图体会意思“长出来了、冒出来了”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2)指名表演:谁会做做“立”的动作?
(3)引导书写:仔细看看,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
范写描红自由练习
四、情感诵读,内化意境
1、引导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读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牵引示范)
(4)再次个别朗读(尝试品读)
(5)同桌互读(扩大朗读训练面)
(6)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2、组织背诵
五、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池塘了除了有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嫩嫩的荷叶,可爱的小蜻蜓,还会有什么?
2、换位体验,说话训练
你就是只可爱的小晴蜓,你就是条活泼的小鱼儿,你就是这嫩嫩的荷叶……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
3、多可爱的小池!多美的小池呀!难怪大诗人杨万里看到后会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古诗
引读“杨万里”
4、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来感谢一下杨叔叔齐读古诗
板书设计:
小池(杨万里)
泉眼
惜
树阴
爱
小荷
露
蜻蜓
立
《小池》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二册里的一首古诗。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么情趣盎然的画面,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这份热爱之心,以及古诗用词的精妙(尤其是“惜、爱、露、立”),都是比较难体会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古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愿?就成了重中之重。在设计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新理念:
1、听、说、读、写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归纳起来,无非四个字“听说读写”。同时,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真实反映和体现,这四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引导学生听电脑老师诵读,教师示范朗读古诗,让他们感受古诗的韵味;组织学生讨论这泉水可能会从哪里来?这个池塘里还会有什么?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说些什么?……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大胆地猜,大胆地说,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把古诗的意境体会的有滋有味,把诗人的情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引领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诵读古诗,俗话说“好诗不厌百回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最后带领学生把“立”字写得端端正正,像立正一样有精神。不知不觉中,就把“听说读写”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了。
2、教师、学生、编者、作者融为一体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文本的对话,是一场无声无形的对话。阅读教
学则是教师、学生、编者、作者间的对话,在这,我们称之为“四方对话”。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树立“阅读合群”“阅读交友”的理念,俗话说“读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在设计中,教师逐步引领学生品词琢句,体会作者的情,编者的意,与诗中的及诗外的景物为伴,用心交流。
3、古诗的体会、生字的教学融为一体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本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理解生字。课堂中,我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生字教学的处理。如“惜”字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看图引出“惜”,再组织学生读准字音、找朋友学会“惜”,最后再引导学生看图读诗,体会“惜”。又如“立”字的教学,首先引导结合图画换词体会,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做动作,最后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立”字,写得像你们刚才站得一样有精神。相信,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会体会的更精,语感会更强。
4、图画阅读、文字阅读融为一体
中国阅读教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曾说:我们已经走进了“读图时代”,画面阅读正与文字阅读互竞雄长,它们共同开辟出一条“全脑阅读”的新路。我们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从文字中读出图画来,从图画中看出文字来。本着追求这一理念,于是,我在这节课中做了大胆的尝试。由欣赏图画,逐步引入学习古诗(1、2两行),再由赏读古诗(3、4两行),引导学生头脑画图、手工画图,体会重点词(露、立)的意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田字格上方的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上海广播电视塔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名字,那么,他真正引人注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东方明珠。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这座塔是个啥模样呢?
2、看录象,此刻,如果你站在它的脚下,抬头仰望,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板书:高)书上哪一节是来写塔的“高”呢?
3、全节没有一个“高”字,你从哪里知道塔很高?
4、不用“高”字,也能表现出高,真了不起!如果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高”,那更了不起东方明珠不但高,而且美。(板书:美)
5、自上而下,十一个圆球,宛如十一颗明珠,镶嵌在黄浦江畔。尤其到了夜晚,这儿就更迷人了。
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第三节的第一句话,其中哪些词写出了塔的.美?“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作对比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你能将这一句读得像图片一样令人陶醉吗?夜晚的东方明珠塔上灯火辉煌,它就像是一颗璀璨的夜明珠,闪着夺目的光彩,真是美不胜收!此时此刻,人们忍不住要赞美它: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
3、将第三小节连起来读一下,读出你的赞美之情。
四、小结:上海广播电视塔不但高,而且美,宛如明珠镶嵌在祖国的东部,世界的东方,称它为“东方明珠”,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让我们用包含深情的朗读,一起去美丽的“东方明珠”神游一番吧!
五、学习生字“方”、“巨”个别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读第二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顶天立地“像个巨人”,又高又的人试读。
(五光十色、灯都亮了、非常好看)看图片。
试读。配乐朗读。
1、“小老师”上台,先领读字音,再通过电脑演示字的笔顺,最后组词。
2、方,正方形、方块、方便巨,巨人、巨大。
3、跟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方、巨”。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05-23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案01-06
【精选】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1-28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an en教案06-02
小学一年级语文《梅花》教案11-01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案07-15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19
(精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06-08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05-24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