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2、给课文列提纲,进行有条理地叙述事情的训练。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小姑娘的优秀品质。
2、理解伯父语言的意义。
三、教具:
教学挂图、录音带。
四、教学时间:
建议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2、读课文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三段
1、读第二段,以小姑娘卖柚子的语言和表现为重点,联系有关内容设计提问。在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把第二段分成三层,逐层进行学习。
①读第一层(第3—12自然段),思考:小姑娘是怎样向伯父介绍自己的柚子的?(引导学生抓住小姑娘“一毛钱”、“其实里面肉不多”、“有点苦”这些语句,弄清小姑娘是怎样卖柚子的。)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卖柚子的呢?(把“不是柚子上市的旺季,一筐筐黄澄澄的柚子摆在街道两旁”、“卖的人在吆喝”和“我们东瞧瞧、西看看,不知买谁的好”、“指着小姑娘的柚子问”这几种情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姑娘是在市场上的柚子很多,竞争又非常激烈,而伯父在精挑细选之后又恰恰相中了小姑娘柚子的情况下这样卖柚子的。)再思考:你觉得这个卖柚子的小姑娘怎么样?(使学生认识到小姑娘诚实的品德。)读小姑娘介绍柚子的有关语句,体会她诚实的品质。
②第二层(第13—22自然段)抓住小姑娘劝阻伯父的话,联系上下文,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可以先思考:得知客人要买自己的柚子,小姑娘是什么态度?(少买一点儿吧。)接着思考:小姑娘是在了解到什么情况下让客人少买一点儿的呢?(把伯父“我买十个”、“我住在圣地亚哥……离这一万多里呢”这些语言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小姑娘是在了解到伯父买苦柚子的数量多,带柚子路途远的情况下劝伯父少买一点的。)小姑娘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朗读第20自然段小姑娘的.话,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原因。)最后思考:你觉得小姑娘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姑娘不仅诚实,而且善良的美好品质。)指导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读伯父拉着小姑娘的手连声说的话,深入体会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③读第三层(第23—27自然段),可以抓住小姑娘“说什么也不肯要”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先思考:从哪些语句看出小姑娘说什么也不肯要?(联系“把100元钱还给伯父”、“飞快消失在人流中”这些语句,理解小姑娘不肯要的态度是那样坚决。)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也不肯要的呢?(引导学生理解小姑娘是在伯父把100元钱塞到她手里,并祝她幸福的情况下,说什么也不肯要的。)再思考:学到这里,你对小姑娘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不接受别人的馈赠。)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层意思,深入体会小姑娘坚决不肯要的态度和伯父被小姑娘感动后的激动心情。
2、读第三段,先理解伯父赞叹的那段话所表达的意思(赞美小姑娘品德高尚)。再进一步理解苦柚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善良、不接受别人馈赠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品质,小姑娘能把这些品质集于一身,品德无比高尚。指导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朗读这段课文,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认识。
2、培养在朗读中品味探究散文意蕴的能力。
3、培养生命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骄奢( ) 清吟( ) 荫庇( ) 枭鸟( )
芳馨( ) 云翳( ) 巉岩( ) 朔风( )
2、走近冰心。
3、认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4、请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做上标记,并反复朗读,力求声情并茂。
5、认真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⑴ 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⑵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⑶ 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⑷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冰心老人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呢?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你认为妙在哪里?请谈谈你的认识。
三、圈点批注,品味赏析
1、圈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读,感受冰心老人语言的魅力,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2、小组合作:
组内交流所批注的句子或段落并进行朗读,推荐一名成员展示合作成果。
四、巩固创新,加深体验
冰心老人认为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树,那么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请用一个比喻句诠释你对生命的理解。
五、课后链接,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命的本质
①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③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④面对着这样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变的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物理、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也不停。
⑤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办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也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
⑥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⑦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字,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是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1、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⑴ 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应当是: 。
⑵ 如果用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回答,应当是: 。
⑶ 如果用你自己的话回答,可以概括为(不超过30字)
2、仔细阅读第④段,回答问题。
⑴ 为什么说“只有用火的舞蹈”来形容这群残疾人的生活才恰如其分?
⑵ 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仿例造句。(字数不要求与例句相等)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造句:生命像 。
4、第⑥段中说“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⑴ 联系全文,说说两种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各自具体的内容。
一种是: 。
一种是: 。
⑵ “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果真是“上苍”“有意安排”的吗?说说你的理解。
5、下列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他们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中,作者特意加上“在夜幕之后”这一修饰成分,说明“那些残疾人”身残志坚,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夜生活。
B、第⑤段开头“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赞美残疾人的音乐嘹亮、动听。
C、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不但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并且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行。
D、对“残疾人”和“小姑娘”,作者开始都生有怜悯之情,后来发现这种怜悯是多余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怜悯。
E、本文作者先写残疾人,再写小姑娘,最后引发对整个人类生命史的思考,由点到面,从而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普遍意义。
语文教案 篇3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过程建议:我会认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
交通
支招
一支笔
九龙坡
龙头
巨龙
龙舟
要求
请求
凡人
凡是
平凡
利用
利益
有利
我会写: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二、日积月累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
过程建议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2、拓展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
轻声:庄稼高粱葡萄
一声:黄澄澄红彤彤)
三、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
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
4、讨论具体事宜。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总结评议,提出建议。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在本组教学开始就引导学生平时进行动手、动脑,创作关于秋天的作品,积累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的内容是学生自制的书签、贺卡、图画、诗歌等都是有关秋天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可让学生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布置一个展示角或课上展出并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意识。
语文教案 篇4
【方案一】
教学角度:巧读课文,提供专题,引导进行探究性阅读。
主要教学步骤:
1.利用多媒体赏画面,形象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2.听读、配乐齐读,整体把握文意。
3.自选喜爱的语段,配以相应画面,竞读、评比。
4.齐读课文前的导语,明确学习点:探究本文写作技巧的“多样性”。
5.学生自结小组,自选专题:
①《苏州园林》结构的多样性;
②《苏州园林》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③《苏州园林》句子的多样性(描述句与概括句夹杂,长句与短句相间、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并用等);
④《苏州园林》用词的多样性(关联词的连用、动词的活用、限制语的巧用、近义词的对用等);
⑤《苏州园林》修辞手法的多样性;
⑥《苏州园林》说明方法的多样性。
6.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情况,各小组选派负责人宣读结果。
7.教师总结,评选活动最佳小组,布置任选专题写赏析文。
【方案二】
教学角度:有目的地筛选、整理信息,培养分析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简介作者,导入课文。
2速读全文,依次检索:①介绍苏州园林线索的词;②总括苏州园林特征的句;③分说苏州园林特征的段;④分说各段的中心句。
3.理清顺序,梳理信息,写一段话:评析《苏州园林》的`构思美。
4.点读、齐读第三至九段,第二次检索:①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的语句;②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的语句。
5.分析整理,写一段话:赏析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6.自由读第五段,读后检索:总说句、拟人句、对偶句、议论句、极富情趣的词句。
7.归纳品析,写一段话:例说《苏州园林》的语言美。
8.学生念读写话内容,师生评议,畅谈学习收获。
语文教案 篇5
课文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体会古代志土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2.学习设喻说理的方法。
3.了解“修、私、书、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孰……与……”“此所谓……”两种句式。
4.能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点
l.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
2.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
三、学法指津
(一)研读步骤
1.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不长,要反复朗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并突出“私我”“畏我”“有求于我”三句话。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读时应注意这一点。第三段要读得层次分明,威王政令部分要突出“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三语;叙进谏情形部分,要突出“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三语。第四段叙纳谏结果,“皆朝于齐”要重读。末句是史家的评论,当用赞美的语气读。
2.自行翻译,不一定要笔译,把弄不清楚的问题作好记录,请教同学或老师。
3.逐段自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他认真地思索这个问题,举一反三,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他见威王后,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区分情况,给予奖赏。第四段:纳谏的效果。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二)问题探究
l.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要点:“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要点: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需说多余的话。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要点: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要点: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能力训练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昳(yì)丽 时时而间(jiān)进 臣妾(qiè)
B.窥(kuī)镜 期(jī)年 皆朝(cháo)于齐
C.弗(fú)如 孰(shú)与 数(shuò)月之后
D.朝(zhāo)服 衣冠(guàn)谤(bàng)讥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用法一致的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自以为不如
3.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语,指出其用法,并解释。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朝服衣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下面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忌不自信。
C.何以哉?
D.徐公何能及君也!
5.解释下面各组词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徐公来,孰视之( )
②能讥谤于市朝( )
皆朝于齐( )
6.选择下列各句的正确解释:
① 暮寝而思之
A.晚上睡着了,仍然在考虑这件事
B.晚上睡着了,仍然在想念徐公
C.晚上躺着考虑这件事
D.晚上躺着想念徐公
② 时时而间进
A.有时间或有人提意见
B.有时悄悄地有人提意见
C.经常间或有人提意见
D.经常悄悄地有人提意见
③虽欲言,无可进者
A.虽然想进言,但是没有可以进言的了
B,虽然想进言,但是无法进言了
C.即使想进言,也没有进言了
D.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以进言的了
7.默写:
①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 , ; , ; , 。
②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
8.下面的短文节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读后回答问题。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日:“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①给下面两句话中的加横线的词注音:
甲: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乙: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
②下面四句话中加点字不同义的一项是:( )
夜书,火不明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③下面这句话有四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王大说,国以治。
A.燕王大声说,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
B.燕王大声说,国家已经治理好了。
C.燕王很高兴,国家因此也治理好了。
D.燕王很高兴,就用这种方式治理国家。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狼贪虎视)
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 )
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
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豺狼成性)
10、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 )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们所熟悉的“画皮” 就是出自《聊斋志异》中。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准字音。
缀 窘 苫 弛 眈 瞑 隧 黠
(二)读懂字词、句子。
段1:写屠户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止:通“只” ;缀:紧跟。
段2:写屠户惧狼。这是故事的发展。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
从:跟从。并驱:一起追赶 。
思考下面问题:
1、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内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对付狼?(把骨头扔给狼。)
3、用这样的方法对付狼,体现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迁就安抚。)
4、“复投之”又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妥协退让。)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什么本质?(贪婪凶残。)
段3:写屠户御狼。故事进一步发展。表现屠户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窘:危急。顾:回头看。薪:柴草。 苫:盖上。弛:放下。敌:攻击。
段4:写屠户杀狼。高潮结局。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少时:一会儿。 去:离开。 暇:空闲。 洞:钻洞。
隧:钻洞 股:大腿。 盖:原来。 暴:突然。
思考下面问题: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户“弛担持刀”准备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 ?(不甘罢休、耍弄阴谋。)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阴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这两只狼除贪婪外,还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狡诈阴险。再狡诈阴险,还是被屠户杀死了。)
段5:评论部分:点明故事主题。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几何:多少。
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对狼的态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
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矛盾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以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智”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 (狡猾、狡诈。)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 ”、“复投之 ”、“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结语: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类的对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止增笑耳 ”。这样说来,动物们又如何算计过人类呢?因此,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类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类必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水牛为什么怕农人,水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语文教案 篇7
单元重点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了解社会人生。
《藤野先生》侧重于讲述在自己陷入困境中时,师长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教育学生要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的母亲》侧重于讲述自己年幼时候受到母亲的做人的教育。教育学生只有宽厚待人才能赢得别人尊敬的道理。《我的第一本书》侧重讲述的是自己年幼时候的一段读书的经历,父亲和生活给我的难忘记忆。告诉学生人生的际遇是不同的,要珍惜你所拥有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刻画的是伟人的肖像,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了人生世界观变化的一段经历。《再塑生命》讲述的是凯勒从黑暗世界中走向光明的经过,引领她的'莎莉文老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侧重要告诉学生的是走过逆境固然需要自己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努力,但也不能忽略一个好的老师。
设计重点:
1、主问题的引领(寻找主问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
3、多角度阅读
第1课藤野先生
教学设想:
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引出学生对藤野先生的了解,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可以直接由人生经历导入: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令人难忘的经历,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温暖,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通苦,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奋斗的乐趣。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也有过这样的时候,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看看在鲁迅先生的记忆中难忘的人和事。
可以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引出。
也可以由名人尊师的故事导入。
二、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
2、感受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感激、敬仰、怀念……
三、跟踪阅读
为什么鲁迅对先生会有这样深厚的感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藤野先生的为人、鲁迅当时的处境等问题。
1、藤野先生是一个的老师。(要求在填写形容词的同时能结合课文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分析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
——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为我改正解剖图。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带出有关藤野先生的其他事情,
——对我不学医的叹息,送我照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精选)语文教案12-31
语文阅读教案01-01
语文《氓》教案03-12
(经典)语文教案10-22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