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16 12:13:1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总十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知识技能:

  1.学会“牌、湘、煌”等12个生字,理解“牌楼、金碧光辉、水天一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聚好的语段。

  3.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借助注音或字词词典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训练,感悟语言美和景物的特点。

  3.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标识,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

  感情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岳阳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 具:

  图片、或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金碧辉煌 回廊环绕 三层三檐 水天一色 碧波万顷

  一、导入

  读了这些词,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师:这就是江南第一楼的美丽景色。

  板书课题齐读:27、江南第一楼

  释题:“第一”是什么意思?

  师: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呢?它有何魅力,今天让我们走进岳阳楼,去饱览它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指名说中心句,板书:浩瀚的洞庭 壮美的楼阁 不朽的诗文 动人的传说

  3、齐读中心句,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可以加上关联词。 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浩瀚的洞庭、动人的传说。

  三、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岳阳楼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去看看,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品”字形,请学生画一画。

  1、楼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来说说?(壮美) 从哪些词你体会到了岳阳楼的壮美?(飞檐高高翘起)

  师: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庄重而精致。

  2、阳楼不仅外观壮美,更让世人惊叹的是它的内部结构,整座楼,没有一根钉子,一块砖。

  出示课件:

  3、指导读

  四、指导学生自由学课文

  师:老师带着你们欣赏了壮美的楼阁,走进岳阳楼的大门你会看到什么,老师想请一位小导游来为我们介绍。

  不朽的诗文:

  提到岳阳楼就会想起一个人——范仲淹,简介范仲淹: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虽然仕途坎坷,受到同僚的排挤,但他始终不改忧国忧民的初衷。北宋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重修岳阳楼,并请他的好友范仲淹写下千了古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文章气势磅礴,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体现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嵩高人格的文化积淀,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齐读,背诵

  师:《岳阳楼记》为岳阳楼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从此岳阳楼声名鹊起,名扬天下。

  4、历代文人骚客经过岳阳楼都会留下传世名句,唐代诗人刘禹锡登上岳阳楼面对浩瀚的洞庭湖写下了《望洞庭》

  指名读古诗,齐读

  浩瀚的.洞庭

  1、登上岳阳楼可以欣赏到什么美景呢?

  师:站在岳阳楼,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引读:楼四周回廊环绕,凭栏远眺——学生接读 洞庭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名读

  3、出示课件欣赏

  4、多美的洞庭湖我们再读读,配乐齐读。

  师:浩瀚的洞庭湖为岳阳楼披上了一件秀丽的外衣。

  动人的传说

  1、指名介绍动人的传说

  2、学习:翡翠似的小山,指君山

  齐读这一句

  3、哪几个词让你感动?

  4、指名读这个动人的传说。

  5、引导学生学习一个有关君山的传说。

  五、小结写作方法

  1、本文不但语言美,结构也美,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移步换景

  2、布置作业

  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六、总结

  欣赏了江南第一楼,你有什么感受?

  师:虽然我们远隔万水千山,但从此你对岳阳楼不再陌生,它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它就是——江南第一楼岳阳楼。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3、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借助工具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教学难点: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矛和盾的`集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2、学生根据以上问题,自学课文,并一起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五、拓展思考

  请你用别的例子来说明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

  六、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

  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课后反思: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读完全文,学生都能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乐趣”为主题,共五篇课文,有老舍的《养花》,有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有冰心的《山中杂记》,还有《爸爸带我去爬树》,和选自《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涉及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和自然之趣,蕴含着辛苦之乐、农家之乐、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群居之乐等多方面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体会自然之乐。

  教学目标

  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采用精读、品读或者是自读的方式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写出从童年趣事中得到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分配

  《养花》 2课时

  《古诗二首》 2课时

  《山中杂记》 1课时

  《爸爸带我去爬树》 1课时

  《美猴王》 1课时

  综合活动 3课时

  习作 3课时

  养花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将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将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构想

  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有事可做。学生在精读,深思,感悟的过程中,体会到老舍先生对花草的关切,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积淀,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的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花卉类的图片和相关文字介绍;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图片,指名做简要的介绍。

  2,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话想说的?(这些花真是太美了!我很喜欢这些美丽的花!我也想自己种出这么美的花!)

  3,有同学自己养过花的吗?你能和大家说说自己养花的过程和养花的感受吗?

  4,老舍先生因爱花而爱养花,养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就为我们介绍了他在养花过程中的真切感受。

  二,初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

  1,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一种读书方式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要读准生字的音。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可以将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画下来。

  2,学生按要求自渎,教师巡视。

  3,集体交流。

  (1)指名读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教师相机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指名说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因此,我只种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三,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请同学们速读1-2自然段,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2,默读课文,把能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找出来,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3,集体交流。

  4,齐读1-2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发音。

  2,指导生字的书写:载 循 秉 砸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把能体现作者爱花的语句抄下来,再读一读。

  板书设计

  爱花

  只养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

  养花的门道

  养花 养花有助于身心

  秉烛夜游

  养花的伤心事

  养花的乐趣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养花》,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作者养花的乐趣。回忆一下,谁还记得?(再次出示写有第7自然段的投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你是怎样理解“乐趣”一词的?

  (2)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给你带来过乐趣的?

  (3)谁能用乐趣说一句话?

  (4)齐读这句话。

  二,精读3-6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1,默读3-6自然段,根据填空题,一边读一边体会。(出示文字投影)

  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2,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教师在巡视中了解或指导。

  3,集体交流。

  (1)样话可以增长知识。从课文的第3自然段中可以看出来。如摸着了养花的一些门道.......

  (2)养花有益身心。作者的腿不好,不能久坐,他工作一会就去看看花,调节一下,有益身心。养花可以获得真理。作者虽然在养花中经常热汗直流,腰酸腿疼,但是在这过程中懂得了劳动才能创造生活,乐趣和世界。结合四年级的时候学过的《劳动最有滋味》一文,是劳动帮助作者一家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一切美好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3)养花让作者和友人一起分享快乐。约朋友来赏花,赠花与人,都使作者感到十分快乐。

  (4)养花使作者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花开得好作者一家都高兴,花开得不好作者就忧。菊秧被砸死后,作者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养花还使作者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了。

  4,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作者掌握了养花的门道,是为了天天照管它们,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进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三,感情练读课文。

  1,请大家带着自己刚才体会到的感情练读课文。

  2,指名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自然段。评议。

  四,练背课文最后一段。指名背。

  五,拓展阅读

  著 者 略 历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墓。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六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己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赶集》,《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骆驼祥子》,《火车集》,皆小说也。当继续再写八本,凑成二十本,可以搁笔矣。散碎文字,随写随扔;偶搜汇成集,如《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老牛破车》,亦不重视之。

  作业设计

  1,熟背自己喜欢的一部分。

  2,小练笔(出示文字投影)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养花

  乐 趣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 教材分析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培养孩子具有“让我来试试!”“我能行!”的自信心及主动探索、实践、创新的已成

  为当今的教育主流。

  本教材通过一个很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学生“面对难题

  ,只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敢于去试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的

  道理。故事中的小老鼠、小猴、小猫、小羊、小兔包括大象,这些形象的刻画来源于实际生活,可以说,就是身边老师、同学的翻版,学生会很自然地把自己溶入到故事中去,从而理解故事的含义。

  二 教学要求

  1 认真听故事,明白小猴、小猫、小老鼠是怎样搬鸡蛋的,理解小老鼠能成功的原因。

  2 培养孩子们自信、敢于实践的。

  3 看图根据提示学讲故事。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媒体使用

  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故事

  1展示课件(一)教师讲述: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所快乐学校

  聪明的大象是老师,他有很多学生,都有些谁呢?

  2画面相继出示小猴、小猫、小羊、小老鼠等动物。让学生自己看着画面自由说。

  3教师讲述:有一天,大象老师想考考他的学生,看谁能解决难题,获得成功。他出了个什么难题呢?

  4展示课件(二)放录音“大象用鼻子卷起......”

  5请学生复述:用上“高高的、完整的'”

  (二)想象说话

  1你们猜猜,是谁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自由想象,在小组内交流。)

  2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三)听说故事

  1听故事3-5段。交流:小猴、小猫是怎么搬鸡蛋的?他们成功了吗?展示课件(三)

  (1)合作交流。练说问句:谁再来试试?

  (2)反馈练习。

  指名说,板书:小猴 顶 跳 一歪一松 摔破

  小猫 抓 捧 跳 滑 打破

  (3)看着板书学讲故事。

  2听故事6-12段。过渡:那谁搬成功了?你们听。(放录音)

  (1)谁成功了?看图说说小老鼠是怎么搬的?

  练说问句:我们来试试行吗?(轻轻地但又很自信)

  (2)小老鼠为什么能成功?(动脑筋,想办法,敢于试一试

  (3)面对小老鼠的成功,他们的同学和老师是怎么说的呢?

  重点理解大象老师的话“谁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谁”在这个故事里指哪些小动物?怎样才能获得成功

  (四)练讲故事

  1出示故事各主要画面,请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情节讲一讲。

  ---------------------------

  2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上台连起来讲述。

  3评析、同桌互讲。

  (五)行为指导

  1在这些小动物中,你喜欢谁?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肯定小猴、小猫大胆实践的)

  2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鼓励学生像小老鼠学习,开动脑筋,也去大胆试一试。)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映照 燃烧 顿时 一碧如洗 赞美 脸庞 挺拔 热闹非凡

  2、听写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听写的句子提问: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

  2、听录音朗读2—5自然段,在你认为美的地方作上记号。

  3、组织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天空:

  (1)理解词语“一碧如洗”、“流云”等。

  (2)读“银灰”、“橘黄”、“血红”等词,照样子换个词语读一读。

  (3)读长句,进行换词换句练习。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_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就像____________。

  小河:

  (1)理解“清澈见底”,找出与“清澈”相关的词语。

  (2)结合所找词语读比喻句,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躺”在句中的作用。

  (3)把握语气,自读“小河”部分。

  原野:

  (1)理解“热闹非凡”,说说生活中哪些场景也可以用这个词。

  (2)原野上是怎样热闹非凡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写法。

  (3)找一找:生活在这里的人是用哪句话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的?认识“大豆摇铃千里金”。

  (4)想想说说: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捧出什么宝物来?

  4、小结:跟着作者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这时候你最想说什么?

  三、拓展阅读

1、小黑板出示20xx年4月8日《人民政协报》上的《“北大仓”可能变成“北大荒”》的资料。

  2、读一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课后作业

  选一选,写一写:

  1、课间的操场上热闹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日的大街上热闹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在以前呢,大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带领下总是能够很快地学会生字,并将生字认会,那么今天老师不参于大家的学习之中,小朋友们通过自学能否将本课的生字给消灭掉呢?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3、识字方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5)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三、写字指导。

  进行写字教学时,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继续学习本课,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提问。

  2、“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2、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日积月累

  积累自已对自已有帮助的词和句。

  四、实践活动

  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信息资料】

  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名画家的作品、学生给画配话的练习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

  (板书:画家牧童)

  2、齐读:

  你发现了什么?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

  (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

  (板书:大人,小孩,画画,放牛)

  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初步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在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回答交流。

  3、教师小结:

  大画家画了《斗牛图》后,小牧童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指出他的错误。大家都呆住了,然而,画家却把小牧童叫到跟前,虚心听取牧童的意见。

  4、认识画家:

  ⑴ 你了解戴嵩吗?

  ⑵ 从哪些句子看出他很著名?将句子画下来。

  ⑶ (课件出示句子)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教师范读、指名读。

  ⑷ 练习用一就说话。

  ⑸ 课件出示我知道中有关戴嵩的内容。

  5、过渡: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斗牛图》是怎样画的呢?

  三、对比感知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画家画画的句子。

  ⑴ 课件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突出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指名读,老师评,学生互评。

  (以评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

  ⑵ 边表演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⑶ 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2、思考:

  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⑴ 出示商人、教书先生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用称赞、赞扬的语气)

  范读,分角色读,指名读,师生互评。

  ⑵ 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图上还有些什么人,他们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3、谁的眼睛亮:课文里有三个词语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找找看?

  4、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⑴ 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⑵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练读牧童的话。

  ⑶ 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

  人们的表情怎样?又会说什么?

  ⑷ 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5、指导:

  像炸雷一样的声音怎么读?

  此时,人们有什么表现?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戴嵩的画错在哪里?

  谁能当一当小牧童帮大画家改改他的.画?

  老师与改画的学生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相机板书:谦虚、勇敢、实事求是)

  2、对比感悟:

  戴嵩和牧童有什么不同?

  3、小结:

  他们年龄不一样,地位不一样,生活不一样,,但是他们具有的优秀品质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那,课题这样写合适吗?

  (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4、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五、拓展延伸: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六、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向我们展示了大画家的谦虚、崇高与伟大,展示了小牧童的率真,敢于挑战权威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

  21、画家和牧童

  大人 小孩

  画画 放牛

  谦虚 勇敢、实事求是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仔细看图、认真思考、大胆练说的习惯。

  2、能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并能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把四幅图的内容用几句连贯的话说明白。

  3、懂得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学。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整体感知四幅图。

  (1)小朋友,你平时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来上学的呢?

  (2)如果起得迟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牛牛上学》,出示课题。

  (3)请你仔细地看图,想想这四幅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逐幅看图,说说每幅图各讲了什么?

  (1)图一:

  1. 说说“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晚上10点了,牛牛还在看电视。)

  2. 你怎么知道是晚上10点?(培养观察思考的'能力)A、钟面上指针的位置;B、与下图的联系。

  3. 比较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a) 晚上10点钟,牛牛在看电视。

  b) 晚上10点钟了,牛牛还在看电视。

  第二句好。加上了“了”和“还”,更进一步说明时间很迟了,本应睡觉了,可牛牛还没有睡。同时,也表达了对牛牛不满意的态度

  4.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来说好第一幅图的?A、用句式说话,B、图上画的时间是怎么看出来的?C、怎样说得更好。

  (2)图二:按以上方法说说图意。

  1. 你从哪里看出是早上8点?(窗外的太阳)

  2. 这幅图的时间和第一幅图的时间是同一天吗?

  3. 怎样说才能把你对牛牛不满的态度表达出来?(第二天早上已经8点钟了,牛牛还在睡觉。)

  (3)图三:

  1.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牛牛怎么做?(在上学路上,牛牛一边吃着烧饼,一边匆匆忙忙地向学校跑去。)

  2.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醒来,上学时间已经到了,他一骨碌从床上跳起来,已经来不及吃早饭了)

  3. 加上原因,把第三幅图的意思联起来说一说。

  (4)图四:

  1. 这是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 老师看见牛牛上学民主迟到了,会对他说什么?牛牛会怎样呢?(等牛牛赶到学校上课铃早就响过了。他低着头向老师”报告”后坐到位子上。老师走来问他,为什么迟到了。牛牛红着脸把头低了下来。)

  3. 连贯地说说四幅图的意思。

  a) 这四幅图都是讲谁的事?事情发生的地点有什么不同?(家里、路上、学校里)

  b) 牛牛什么时间在家里,路上的时间跟学校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c) 请把牛牛上学的事,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连起来说一说。(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后评议)

  4. 行为指导。

  如果牛牛是你的好朋友,你看到牛牛会怎样帮助他呢?(牛牛,你晚上看电视不要看得太晚,不要睡得太迟,否则第二天就起不来,就会迟到。)

  5. 小结学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①了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个性魅力。

  ②把握本文的主要情节,感受鲜明的语言特色。

  ③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鲜明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计】

  一、认识作者,导入课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口技》吧?想必你们也和我一样,对那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暗暗称奇吧?想不想再认识一位奇人呢?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冯骥才走进他的《俗世奇人》吧。

  二、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认真听一遍课文录音,认识一下这位奇人。

  1.听课文录音。

  2. 读准下列加点字:擅长 吃荤 绰号 难堪 褒贬 发蔫

  3. 回答下面问题,理清故事情节。

  ( )码头有个手艺高超的( )师傅,人称( )。一年的一天,他收了个徒弟( ),徒弟( )次跟师傅去干活,便由对师傅的( )变成佩服得( )。

  三、 细读课文,把握刷子李形象特征。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1.刷子李被称为奇人,他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2. 请用第二人称的方式说一句评价刷子李的话。

  四、品味语言。

  请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仿照句式:我喜欢_______因为__________

  五、体验与反思。

  读了《刷子李》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拓展练习。

  请用你那生花妙笔,为你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写一段话,并介绍给同学。要求:

  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②语言形象、生动。

  ③不超过二百字。

  七、教师结语。

  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手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幽默传神的语言、生动细腻的描写让人回味无穷,读这样的作品,就如夏日饮冰荼,爽口又爽心。

  值得深思的是,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呢?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章中,想必你已经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