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22 14:13:3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⑴自读引语,重点引导读“小溪哗啦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

  ⑵让学生比较:哪一句更生动?

  ⑶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

  2、教学第二部分:

  ⑴学生反复、认真读三组句子。

  ⑵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答案。

  ⑶让学生写一写:读完每组第二句,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生动有趣?⑷交流读句子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有趣。

  3、教学第三部分:

  ⑴教师引导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写下来。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情感。

  ⑵学生读自己的文字,看是否有趣。

  ⑶师生评议,师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

  ⑴自由认读。

  ⑵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⑶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

  ⑷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

  2、积累:

  ⑴练习背诵。

  ⑵集体练读、练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⑴读这段话,指出出处——《烟台的海》。

  ⑵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练习:

  ⑴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⑵师小结。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⑴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参观访问,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⑵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指导。

  ⑴思考: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准备选择哪方面介绍?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

  ⑵学生讨论后写出导游词。

  ⑶分组分方面练习介绍。

  ⑷各组推荐出“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请几个同学演游客。

  3、评议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②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③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④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⑤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②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①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②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③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⑤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①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②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①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②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③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出示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特点,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能再说出几个与此特点类似的汉字。

  3、引导学生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

  教师出示几张可拆分部件的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分析例字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字十分有趣,分分合合可以变出很多字。今天,就让我们来做做拆字游戏。

  2、出示例字,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动手写写,你看到有几个汉字,就写几个。

  3、小组内展示并统计,看到了几个汉字。

  4、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小结:立、古、早、克、章、兄、儿、十、音、日、口。

  5、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哪些汉字也能拆分成不同的熟字。

  6、展示讨论,师生共同评议正误,并适机表扬、鼓励。

  7、教师出示部分已学过的汉字,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例:锦、鹂、嬉、崭、蹦。

  二、结合方法、体会识字

  1、学生思考:通过这种拆字方法,对我们学习汉字有哪些好处,并可举例说一说,全班同学共同思考、评议。

  2、教师出示几个生字,让学生观察思考。孬、冀、绺。

  三、复习巩固

  1、学生思考:通过游戏,我们认识了汉字的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ミ、光、军这三个部件,看能组成几个字,有的字没学过,看谁会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词汇量。

  2、能转换“把字句”为“被字句”,注意句意不变。

  3、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小花鹿》并背诵。增强学生想象力。

  教具准备

  “小花鹿”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我会接

  1、出示书本例题:父亲——亲人——人生。让学生观察:“词语接龙”的游戏规则:前一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是后一个词语的前一个字。

  2、根据例题往下接,例:人生——生日——日出——出生。全班同学共同思考,参与,对不正确的答案要及时纠正。

  3、从老师开始,用“看见”这个词,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个一个往下接,哪儿接不下去了,后一个帮忙接上。

  4、4个小组展开“夺红旗”比赛,同一个词语看哪一组接得又快又好。

  二、读读说说

  1、教师出示例句:太阳会把浅水洼里的水蒸干。浅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学生观察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判别正误,得出结论:两句的句意相同,但语序变化,“把”字改为“被”字。

  3、出示例句:他把小鱼扔进大海里。学生思考,结合上一道例题:太阳把┅┅蒸干。┅┅被太阳蒸干。把太阳蒸干的.对象提到句首。这一小题:把他扔进大海里的对象放在句首,“把”改为“被”,句子改为:小鱼被他扔进大海里。

  4、教师出示例句:小洁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学生找出动作执行者,被执行对象。试着说一说,变一变。

  5、学生自己找“把字句”并且自己说一说,改为“被字句”。看谁说得好,说不好的大家一同来帮助。

  三、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短文,不认识的字结合字音熟读。

  2、教学“淘、犄”引导学生结合“小发现”的方法来记忆字形。引导看图,理解“犄角”。

  3、学生说说本文讲的是什么?

  4、学生朗读,请一个同学来扮演小花鹿,戴上头饰,表现出快乐、淘气的样子,其他同学朗读(有条件的可配上儿童歌曲)。

  5、“会走路的小松树”指的是什么?朗读词组:美丽的森林、淘气的小花鹿,活泼的小山羊、蹦蹦跳跳的小白兔。

  6、用竞赛的办法,看谁先把短文背下来。看谁背得流利、通有感情。

  6、 动手画一画:会走路的小松树。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继续认识书信格式,了解回信的一般特点。

  4. 了解南极的一些知识,感受亲情,激发热爱科学、探索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

  南极来信

  读 信

  一遍又一遍 真高兴

  我 看合影

  最冷 积雪不化

  (介绍)南极 企鹅

  动物 胖乎乎

  海豹

  放心 条件好 温暖如春

  你

  好好听话 争取进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题

  1. 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想想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

  3. 置疑:爸爸在信里写了些什么呢?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画出生字新词。

  (3)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卡片抽读生字词,正音。

  (2) 指名分节读课文。

  (3) 说说个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4) 齐读课文。

  3. 老师简介回信的特点。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我和妈妈为什么特别想念爸爸?"四个月"说明了什么?爸爸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3. 用"特别"说话。

  4. 指导朗读。

  四. 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世界"的写法。

  五. 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词。

  2. 齐读课文第一段,说说写了什么。

  二.学习二至四段

  1. 轻声读第二段。想想着一段介绍了南极的什么。

  (1) 南极的气候怎么样?理解"积雪很厚"、"终年不化"的意思。指导朗读。

  (2) 南极主要有哪些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看图认识"企鹅"和"海豹",老师简介它们的一些习性和特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 天气这么冷,爸爸在哪儿的生活怎么样?自由读第三段。

  (1) 指导看图,简介中国南极考察站的情况。

  (2) 老师小结:国家关心……工作者以苦为乐。

  (3) 齐读课文第三段。

  3. 爸爸最后有什么希望?齐读。

  引导学生想象更大进步的具体内容。

  三.总结全文

  1. 齐读课文。

  2. 说说学了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

  四.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看拼音写汉字。(拼音略)

  世界 黄河 歌曲 动物

  事情 合影 争取 家务

  2. 读写词语。(课后第三题)

  3. 用"非常"、"争取"说话。

  二. 朗读课文

  1. 范读课文。

  想想爸爸回信写了些什么?

  2. 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 齐读课文。

  三. 作业

  抄写词语。(课后第三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①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②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③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教案06-0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朗读教案06-25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1-18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11-2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