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
教学重点:
1、学会复韵母ie、üe和特殊韵母er的音形,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区别韵母ie、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的用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i和yi、ü和yu。
(1)让学生读
读。
(2)说说它们分别代表的是什么?
2、出示
(1)让学生读
读。
(2)说说ü上两点省略规则
3、我们学习几个复韵母了?按顺序说
说。
今天我们再学习2个复韵母和
个特殊韵母,谁有信心能学好!真棒!
板书:12ieüeer
二、利用插图学习复韵母ie、üe和er的音形及er的四声
1、学习ie、üe、er的音形
(1)出示3幅插图
问:你们能不能利用这3幅插图自己学习ie、üe、er的音形呀?
(2)请同学说说自己的学习过程。
(3)教师适当地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方法。纠正后教师范读,学生随读体会,指名读,开火车读。
(4)教师讲解:er这个韵母不同于其它韵母,我们知道每
个韵母都可以和声母做朋友组成音节,可是,er是个小淘气,它和谁也不团结,只能自己独立成音节了。
2、学习er的四声
(1)板书:ērérěrèr
(2)自己试着读
读。
(3)借助平时口语中的发音读准四声。
(4)选择其中的声调进行组词,帮助巩固发音。
三、指导书写ie、üe、er
1、说说ie、üe、er3个复韵母的组成。
2、它们在书写时应占什么格?
3、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三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教师提醒学生两个字母要写紧凑。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不太好,全班进行评改。
5、修改自己书写的字母,同桌同学互查是否书写正确规范。
四、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e和yue
1、复习ie、üe的'读音。
2、师讲:ie和üe是声母,不能独立成音节,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呢?教师板书:ye、yue。
3、比较韵母ie、üe与整体认读音节ye、yue在字形上有什么变化?
(韵母ie的左侧是i,整体认读ye的左边是y)
4、启发学生想
想,音节yue中的小点为什么没有了呢?引导学生复习两点省略规则。提醒学生小ü有礼貌,见了大y就摘帽。
5、运用多种形式读准韵母ie、üe和整体认读ye、yue的音。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目标:
1、积累词语,学以致用。
2体会句子,说明事物时,明白要注意用语准确,选择恰当的句式。
3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让学生在思想和认识上受到启迪。
4了解学习毛笔书法的意义,了解习字姿势要领和选帖、临帖的注意事项。
重难点:积累词语,学以致用。
课时数: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学生反复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知词语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2、想想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词语。
二、第二题。
1、学生反复读。
2、比较两句话的区别。
3、教师归纳小结。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让学生把两句话读通读顺。
2、让学生对照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3、熟读成诵。
四、第四题
1、让学生熟读短文,了解短文每一段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读了短文后了解到哪些知识。
3、建议学生在课余练练毛笔书法,培养兴趣特长。
口语交际“与校长对话”
目标要求:1留心生活,善于发现的主人翁精神。
2锻炼学生直面校长,直陈感受,直述问题和建议的自信和勇气,提高与人对话的能力。
课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以班级名义给校长写一封言辞恳切的邀请函。学生整理归类对学校的'建议。
一、小主持人隆重介绍校长,致欢迎辞。
二、校长讲话。
三、学生就自己在校学习生活的感受、学校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安全卫生,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四、校长回复学生提问。
五、评价小结
六、主持人总结,欢送校长。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
瘦削、眉毛、慈善、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瘦()、鞋()
眉()、慈()、宿()
3、抄写词语。
攀登、傍晚、伴随、气喘吁吁
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
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文中哪些语句写了,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请读读有关语句,细细地体会。
3、出示: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⑴这段话着重描写了人物的什么?
⑵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⑶你能把这样一位干炼的老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⑷谁来试试?
4、这位老人是谁呢?
板书:扫路人
三、精读第三段。
1、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人物的对话。
2、请自由轻读,说说读后的感受、体会。
⑴老人每天一级一级地扫石阶、多辛苦啊!
⑵“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老人的这句话,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可以看出老人与山的感情很深。
⑶第7节的第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眼中的天游峰顶天立地,它用具体的数字告诉人们天游峰的石阶之多。
⑷文章的第1段已告诉我们天游峰的石阶又窄又陡又险,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又一次告诉我们,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天游峰的险。
⑸“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倒抽了一口冷气。”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游客攀登之难,以及老人每天扫石阶的顽强,写出了作者对老人的敬意。
⑹“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这段话是写老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绘,从最后一个反问句可以知道老人一辈子也不想离开大山。
⑺“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句话表达了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⑻这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为的语句把一个自信、豁达的老人呈现在我们面前。
⑼“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写出了对老人的尊敬之情,作者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了。
注:学生在讲述体会、感受时,要充分让他们朗读课文,要有感情地投入地读,或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磁带,或教者范读,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读好书的兴趣,在讲解人物外貌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
3、指名分角色朗读。
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一位老人呢?
(自信、爽朗)
⑵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人的什么感情?
(崇敬、仰慕)
⑶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佳句。
这篇文章你们喜欢不喜欢读?请大家再读一遍,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有感情地赏读佳句。
⑴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⑵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⑶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⑷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文章描写了天游峰的险峻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劳,歌颂了老人的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⑴课文第3、8小节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请认真读一读。
⑵学习文中这一方法练说一个你熟悉的同学。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附板书: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游客
天游峰:九百多级石梯、望而却步
(险峰)、半途而返
扫上山
扫路人:每天一级级、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大潮壮观的语句,交流研讨。再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去体会。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的壮
教学难点:了解大潮的成因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大潮来时的壮观场面。
2。:多么奇特的景观啊,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钱塘江,一起来感受大潮的成因吧!
二、走进钱塘江,感受大潮的壮观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7自然段。
2。技影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的?(形态、声音)
(2)课文怎样写大潮的声音、形态的变化?
①指名读课文第3,5、6自然段。
②出示句子:出示自制课件
潮头像一道白虹,白花簇簇,喷雪滚玉;又如咆哮的银龙,以排山倒海之浪涛的轰响越来越大,开初如林涛滚滚,接着便似虎啸狮吼,
a。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话,说说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由远及近)
b。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潮来时,情景十分壮观)
c。这两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斗
(比喻。作者这些有色有声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越猛)
三、探究大潮的成因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7~11自然段。
2。讨论:这样独有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1)指名读课文第9、10自然段,勾画出有关语句。
(2)播放钱塘江潮头飞扬的`图片。
(3)学生结合课前有关资料讨论、交流。
①是因为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相互有吸引力,地球上的海水就会被
②是因为钱塘江人口处,江身小,江口大,像只大喇叭。
因为有这样独特的条件,所以形成了这样独有的奇观,所以称大潮为…。
四、全文
1。播放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画面。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先写大潮的壮观,再写大潮的成因呢?
3。技影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进行观潮"现场直播。。
五、课堂
学完了课文,把自己的收获一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
2、积累12个词语及2句句子。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学习积累表示颜色的词。
4、培养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学习积累表示颜色的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观看录像。(南极风光)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仔细看,听清电影里介绍的是什么地方?(南极)
2、学生字“极”。
3、南极在地球的最南端,那里终年冰雪覆盖,非常寒冷,因此很少有生物能在那里生存,可是,有一种动物却常年生活在那里,猜猜它是谁?(媒示企鹅)
4、学生字“企”。
5、揭示课题:11、小企鹅和妈妈
(说明: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他们又对周围事物显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因此,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在兴趣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多媒体借助现代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在本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进入冰天雪地的南极并与小企鹅为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愉快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课文讲了小企鹅和妈妈之间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齐来看画面,听录音吧!
你能学着录音,自个儿轻声读读这篇课文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学习生字“肚”、“柔”、“软”、“藏”。
2、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课文3-9小节。
妞妞藏在妈妈的褶皮底下都有些耐不住了,瞧,它正探出头来
好奇地看着这世界,它看到了些什么?
1、请小朋友看投影,读读课文3-9小节,注意读准带点的字,读完后小组自学这几节中的生字。
媒示生字:欣、赏、惊、赞、叹、颜、晃、闯
2、大组交流汇报。
a.课文中哪个句子用到了“欣赏”这个词语?
出示句子:小企鹅第一次高兴地欣赏这银色的世界。
指导朗读:互相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b.小企鹅妞妞第一次高兴地欣赏着怎样的世界?(银色)
课文中“银色”指的`是什么?
你还见到过什么东西也是银色的?找出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除了课文中这些表示颜色的词外,你还能再找几个吗?
c.我们的世界就是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的颜色,才会变得如此美丽,小企鹅惊奇地赞叹道。
出示句子:小企鹅惊奇地赞叹:“这世界真美丽!”
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3、游戏巩固。
(说明:识字是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主动而有效地
识字。如:猜字谜(闯马儿跑进门)加部首、换部首编儿歌,分析字形等,老师则起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作用。)
三、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1、齐读课文。
2、小企鹅和妈妈的故事真美呀!小朋友,你喜欢吗?请你挑一节你喜欢的朗诵给大家听,或者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演一演小企鹅和妈妈,也可以把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3、交流汇报。
(说明:本课主要由对话组成,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教学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通过让学生多朗读,多模仿,多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四、练习说话,拓展延伸
1、渐渐地,小企鹅长大了,有一天,她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出去闯闯,看见这世界。”妈妈答应了小企鹅的请求,那它会看到些什么呢?
2、学习《我会说》一书中的例子。
3、小组讨论。
4、交流汇报。
(说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无论是朗读、讨论、表演,都采取各种形式合作的学习方法,而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既是学生知识点的反馈,又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提供了一次机会。)
五、布置作业
读读《北极回来的小雪人》中的《小企鹅和爸爸》一文,学会其中的生字。
(说明:让学生课外阅读短文,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教案说明:
《小企鹅和妈妈》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结合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他们又对周围事物显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因此,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在兴趣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多媒体借助现代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在《小企鹅和妈妈》一课中,我让学生一开始便进入冰天雪地的南极并与小企鹅为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愉快学习。
二、抓住特点,主动识字
识字是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主动而有效地识字。如:猜字谜(闯马儿跑进门)加部首、换部首编儿歌,分析字形等,老师则起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作用。
三、淡化分析,以读为本
本课主要由对话组成,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通过让学生多朗读,多模仿,多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四、自主合作,积极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无论是朗读、讨论、表演,都采取各种形式合作的学习方法,而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既是学生知识点的反馈,又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提供了一次机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活化石的写法。
4、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使学生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活化石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什么叫活化石吗?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指名按自然段读。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4、反馈识字效果: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5、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分小组读:做到正确、流利。
2、按自然段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以小组为单位,先按自然段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准备介绍一种动物,以解说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并配合图片加以讲解。
5、小组汇报:介绍几种活化石。
6、全班评价:评选最佳解说员。
三、实践活动。
分小组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并且制成卡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2-1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