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汇总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
难点:正确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妈妈,我们都是在妈妈的呵护下慢慢地长大的。你能说说妈妈关心你的事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3、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交代学习任务。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会认字要让学生自己去记,让学生(或师)适时总结识字方法。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1)看学生是否读正确。
(2)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3)学生汇报、认读生字、新词。
(4)自主识字。读课文、读后评价。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2)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2、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3、4小节描写狐狸妈妈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重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对母爱伟大的崇敬,想象一下童话中的画面,再重温一下课文《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五、设置悬念:
文中的结尾写到:小狐狸一直没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儿去了?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妈妈去了哪?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这个问题……(宣布下课)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讨论。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理解母爱的伟大。指导朗读,感悟亲情!指名朗读,溶入文中情境。
板书设计:
7.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原因:
小狐狸肚子饿
经过:找吃的,喊起来,没回来
母爱的伟大
结果:小狐狸见到树思亲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15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独体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前两天,同学们在学生字的时候,老师发现大家很聪明,有的生字不用教,很快就记住了。像洋芽(板书),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学会这些字的吗? 在我国的汉字中,有很多这类字。它们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其中的奥秘,掌握这个决窍,能学会更多的字。
二、揭示课题读下面的字,并组一个词语。 马 木 虫 下 土 或 牙 鸟 巴 户 方 门
三、出示每一组字词句
1.指名读独体字女马,再齐读。
2.认一认女组词识记。
3.教学妈(妈妈)。注意后一个妈读轻声。指句领读,读准生字和词语。 说说:妈妈的妈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这两个部分各表示什么?(女字旁表示妈妈是女的,即字义;马表示妈的读音。)马和妈的读音有差别吗? 读第一组字词句。记住女、妈两个字。 句子里还有要求学会的字,我们放在下节课学习。
四、出示第二组字词句。
1.读一读,认识寸是一种长度单位,用手比示它的长度。说明很短小。村子是农民聚集居住地方。
2.说说村子的村怎样记。
3.读读第二组字词句。注意村子的子读轻声。
4.小结。 总结每组字的'学习步骤:先认一认独体字,再想一想合体字跟两个独体字的联系,最后读一读词和句子,记住合体字(形声字)的意思和用法。(用小黑板出示学习步骤,提示学法。)
五、用以上方法自学其余6组字
六、检查自学情况
按教材顺序,一组一组进行。 重点指导最后一组:
(1)认识耳,用组词了解字义(耳朵、耳机)。
(2)认识闻,耳表示闻的意思,即听到。门和闻读音相近,表示字音。
2.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做法:
(1)把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字卡发给学生;
(2)拿合体字卡片的一位同学上台呼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相关独体字卡片的两位同学上台答应:你的朋友这里。按顺序站好。
(3)依序领读、组词。
七、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4个独体字(女、寸、父、耳)的笔顺与写法。
女:第三横长些,做偏旁时横不出头。
父:先撇后捺,做偏旁时写扁些。
八、课堂练习:抄写这节课学的12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读拼音写词。(略) 先各自在作业 本上写出( )里的字,再集体订正。
二、自学生字新词
根据书后生字表和词语表列出的生字和词语,进行自学。(在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了解需帮助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认读生字新词。(注意粗体字的读音) 长城 雄伟 母亲 鱼缸 电脑 小可 乌鸦 一束 北边 盖
3.朗读句子。 重点指导长句子中的适当停顿。如: 我每天都观察鱼缸里的小虾。
四、识字写字指导
指导。
母:指导笔顺,笔画书写。口头组词训练(母鸡、祖母、父母)。
北:指导笔顺,笔画书写。口头组词训练(北边、北京、北风 )。
乌:与鸟区分字形。乌,黑的意思。没有点,好像眼被蒙住了,黑乎乎的一片。
2.写一写。课后练习2剩下的字。提示学生认真观察范字。
五、巩固练习
1.朗读句子(先指句读,再齐读。)
2.用生字组词语。(完成课后练习3)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
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思路:
前二十分钟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兴趣,熟读课文;
2.学生质疑,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分两步走;
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
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
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
四十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概括)重点词语,理清线索复述故事内容,发展能力;
2.重点解读“苏武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苏武的爱国精神与力量,受到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抓住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
突然 翻脸 宁死不受辱 抽刀自尽
派人 翻脸 怒目圆睁 痛骂叛逆
——读词
——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
——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
——几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鼓励并指导读。
——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
2.生练习抓重点词语,复述苏武牧羊的内容。
1)学生读课文,摘抄词语(提示格式),告诉学生苏武的表现的词语可以不止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讨论确定重点词语,表扬优点。
参考:又生一计 心坚如铁 毫不动摇 忍受折磨
生死置之度外 盼望回国
3)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
4)交流复述,评价鼓励为主。(学生讲到“心生一计”要学生将“计”讲明等,注意连贯,但不能简单读书)
二、重点读懂“苏武牧羊”,受到感染,发展语言。
1.教师导语引入:匈奴王十分狡猾,先说苏武参与内乱威逼苏武,不成;后用劝降利诱苏武依然不成;最后又生毒计……(激情一点)
2.你知道荒漠是怎样的?学生想象说话,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介绍文中“荒漠”的情况,突出该处气候恶劣,人很难在那里生存……那么苏武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
3.出示第五小节。
4.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认真读,体会,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读,教师巡导)
5.交流:
——苏武以旌节为伴,(两处),体会到什么?
——句子:苏武顽强地忍受……取暖
——幻灯突出来(换色)
——感情朗读
——想象他还遭遇了哪些折磨?
——联系“旌节”,练习朗读。
——最后一句:——出示插图,观察大雁,理解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
——理解苏武的内心;联系“毒计”体会苏武的痛苦与顽强。
——朗读句子
——整体朗读第五节。
三、(机动)情景练笔
1.过渡:教师朗读最后一节。
2.穿插一副回国的插图,看图观察。
3.苏武的内心在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迎接队伍中的一个,你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选择一个写几句话。
4.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8
小学语文《秋天》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