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小学语文古诗教案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故事录音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一则谜语,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想像月亮都想什么)
二、揭题,范读古诗。
1.初步读通古诗,理解文章大意。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幼儿跟读。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2.注释,作者简介
3.古诗意思
4.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5.背诵古诗。
四、活动延伸
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2
活动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理解诗句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小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很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
好,那我们就去小池边玩一玩。让小朋友说一说小池是什么意思(小小的池塘)。
二、出示挂图
出示小池景色的挂图,观看图画,初读古诗。
这幅画美吗?说一说你在这幅画里看到的什么?(荷叶、荷花、水、大树、蜻蜓)
三、学习古诗
1、出示古诗及课件。下面我们来看看宋代诗人杨万里是怎样写小池中这美丽的景色的。
2、听录音范读。
3、向小朋友介绍诗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写作背景。
4、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读。
5、找一找古诗中认识的字,指导读古诗的语气,要抑扬顿挫,有诗的韵味。
6、小朋友齐读古诗。
7、指名读古诗,读的好的给与鼓励。
8、请小朋友根据画面试着背诵古诗。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赏析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是水乡泽国,莲的生长极为普遍。每到夏历7、8月份,莲子成熟了,姑娘们划着小船,穿行在碧荷万倾之间,一边唱歌,一边采莲。这首采莲歌正艺术地再现了姑娘们的劳动场面。
头两句描写了姑娘们远望见水面上片片碧绿的荷叶相连,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喜悦,以至于禁不住发出了热情的赞叹。可在这里是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说是江南到处生长着莲,这真是采莲的好地方。何是多么的意思,田田形容高高挺起而连成一片,莲叶何田田即莲叶多么田田!这是对荷叶极度赞美的语气。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不由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是的,有这样温润碧绿的叶子,就一定有夏日里开的那样热烈的荷花;而今,姑娘采摘的莲蓬,也一定各个硕大,掰开它,莲子也一定颗颗硕圆,姑娘们兴高采烈的情绪自然洋溢在字里行间。
第三句写姑娘们在采摘莲蓬的时候,一定会发现水面下的另一翻美景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间在描写鱼儿在一片片莲叶掩映下游来游去,宛如在做一场游戏一般,戏字写出了鱼儿一会儿悠然游过来一会又再游过去的情态。这表面上描写的是水中美丽的鱼儿,其实是采用了《诗经》的`比的艺术手法,也是在写采莲人。试想,姑娘们划着小船在莲叶之间穿行着,相互追逐着,嬉戏着,不正如鱼儿在莲叶间游来游去么?她们划船技术之娴熟,船行之快捷,她们的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不正似水中的鱼儿美丽自由么?
后四句采用了《诗经》的重叠的形式来描写。在同样的句子中,只改变了东西南北四个字,反复咏唱,描写出鱼儿久久不去,围绕着莲叶到处游动的动人画面。因为这首诗是汉乐府相和歌辞,即一人唱众人和,所以,这四句就是众人和的歌辞,而对鱼儿欢乐嬉戏的反复咏唱,正表现出采莲时的热闹情景,使人感觉到姑娘们的愉快情怀。
读罢此文,闭上双眼,让我们用心灵去感悟这首诗的意境吧:在蓝天下,在夏秋间,清澈见鱼的湖水,映着碧绿的荷叶,也许再有迟开的荷花,姑娘们的美丽的衣裳和们花朵般的张张笑脸;她们欢笑着,嬉戏着,一边划着小船,一边采摘莲蓬,一边唱着采莲歌;还有,如果我们一个深呼吸,似乎可以闻到一缕缕清香,那一定是莲蓬、荷叶的香气在弥漫这是一首多么动人的江南采莲曲,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江南画卷!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3
活动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韵律美。
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描绘的美丽场景进行描述。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活动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图片
教学过程
1、沟通文本与生活,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生自由说如生1: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生2: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青蛙醒了。)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
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欢快的歌。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美妙的诗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
释题:分别让幼儿用组词方式解释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农村居住。
2、立体的交响乐
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画面、音乐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的交响乐,为幼儿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3、听师范读古诗,整体感知
4、我能找
下面的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最象村、童、堤、散、归。
5、理解词句,深入感知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下诗中美丽的画面。同桌互相为一组,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你是通过哪句话知道的。
6、预设
(1)、儿童散学归来早(课件播放:钟声、孩子们的喊叫声)听,听到了什么?(放学了,放风筝了)师:村里的孩子们多高兴啊!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第三句。(指名读,强调归来早这三个字要重读,早字带拖腔)
(2)、忙趁东风放纸鸢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放风筝吗?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把风筝放上天的?(生叙述放风筝的过程)师:谁愿意上来表演放风筝?(学生上台表演)师:看,他的风筝上天啦!这是我们想怎么读忙趁东风放纸鸢请试试。(学生试读)师:快看,我们的风筝风得多高啊!快快找找你的风筝在哪?找到了吗?
(3)、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学生看课件自由说。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4)、草长莺飞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7、随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
善于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在关键处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信息。
师:早春二月,鸟语花香,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读一边想,你的脑海里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好像看见了,放学的钟声响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生:我仿佛看见了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风筝。
师: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活动延伸
放飞想象,发散思维。注重拓宽教学内容
师出示课件,展示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拓展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4
活动准备
板书;古诗中景象图片一幅;素材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春色。
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给小朋友讲家里来客人的故事,并教育幼儿学会招待客人,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在草房子门前你们看见了什么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画上有一位大诗人王维,他的'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走了,大诗人王维非常想念他。)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
5、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教师讲解诗的大意: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呀你能不能回归?)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
6、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教师朗诵第一遍。小朋友你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山中送别)
7、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教师播放课件).
8、听教师朗诵看图片,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9、教师指导幼儿读古诗的方法,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
10、老师可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幼儿分组朗诵等。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
把今天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5
活动准备
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目标
能正确熟读古诗。
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过程
一、入场
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
欣赏古诗朗诵。(播放课件)教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清明》这首古诗诵读了一遍,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播放古诗背景)幼儿跟着教师诵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第三句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四、朗诵古诗
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教师:你们读得真好听。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
学习明字。
教师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师: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教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明)(六)结束活动:欣赏歌曲《清明》。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活动延伸
学习歌曲《清明》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6
活动准备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理解、欣赏古诗,学习古诗。
活动过程
1.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
2.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教师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
(2)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引导语: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
(4)听指令,做游戏。
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诵读古诗感兴趣。
2、尝试理解古诗的内容。
3、在熟悉练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诵读。
4、学习创编古诗的动作。
5、了解清明的节气及习俗。
活动准备
flash动画、板书、乐曲《平湖秋月》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感受诗的意境。
2、教师范读古诗。(今天老师带来的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教师讲故事(结合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在清明节前后,细雨纷纷不断地下着,路上的`行人心中很不舒服,难受,就急匆匆忙忙地赶路回家。这时候有一位叔叔就问一个放牛的小朋友,你知道哪里有卖酒的地方吗?这个小朋友用手指着杏花村,告诉这位叔叔,那个叫杏花村的地方有卖酒的。
4、逐字逐句讲解古诗
5、创编动作,加深记忆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教师引导幼儿做动作用手慢慢的做下雨的动作,从高处慢慢的往低处。)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引导幼儿作为走路的人,在路上下着雨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么样的?那么你会怎么样?)(急匆匆的赶路回家)
第三句借问酒家和处有。(引导幼儿做出喝酒的动作。)
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请幼儿来扮演牧童,请幼儿做出用手指着前面的动作。)
6、找一找古诗中认识的字,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标注出来。手指点读教材中的古诗《清明》。
7、游戏回音壁,随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8、观看flash、集体跟读
请幼儿边观看古诗课件,边跟读,边做动作
9、配乐,根据动作,集体背诵古诗。
请幼儿边做动作,边背诵。
10、教师鼓励幼儿自编动作帮助记忆。
活动延伸
了解清明节相关常识:清明是一种节气,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8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长歌行》,了解诗句的意思,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知道时间的宝贵;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使幼儿学习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诵《长歌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画,激趣导入
1、欣赏flash动画《时间像小马车》。
2、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时间就像小马车,一直向前跑,永远不回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时间的古诗《长歌行》。
二、初读古诗
(一)初读古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你认识它们吗?快叫叫它们的名字。
2、在读古诗中认识生字。
3、检测:叫字游戏。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过渡:生字认识了,相信大家读起课文来会更轻松。
(一)再读古诗
1、教师范读(注意停顿)
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自己练读指名读评价男女生比赛读
(二)理解诗意
过渡:大家读得真好!老师想奖励大家一个故事。
1、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一天,他看见别人在读书,心里很羡慕。于是他请老师教他读书。可是没过几天,他觉得读书太累了,就不学了。他又看见别人在唱歌,他也去学唱歌,可是没过几天,他觉得唱歌太辛苦,又不学了。后来,他又学做了许多事,可是总是不努力,一直到他老了,还是什么也没学会。这一天,他带着小孙子来到大河边,看见河水滚滚向东流去,一去不回头,他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不由说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孙子问道:爷爷,你说的`是什么意思?老爷爷说:孩子,你看这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2、教师讲解诗意。
3、名句赏析
四、背诵古诗
自己练习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齐背打节奏背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想说什么?
小结:是呀,时间过得真快!人的一生,从少年、青年到老年,看似很长,其实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歌行》这首诗,知道了时间是非常宝贵的。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9
目标
熟悉,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并能大胆的朗读,尝试用动作表演
准备
关于风的课件;素材
活动流程
一、与幼儿一起理解古诗内容
T:你们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啊(风娃娃)你怎么看出来它到这里的。风娃娃来到树林里,把树叶从树上吹落下来,那谁能不能用动作学一学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请二三个幼儿)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
T:看呀,看呀,风娃娃又来到了哪里花怎么样了风娃娃吹开了很多很多的花朵我们一起学学花是怎么开的,花开得真美啊!
1、咦!这江水怎么了
2、为什么江上会起浪花呢(是谁吹起了浪花)
3、风娃娃来到了江面上,把江水吹起了千尺高的浪.
4、我们也来学浪花的样子吧!边学边说:风好大呀!浪花也大了
5、不好了,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样了
6、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把成千上万竹子吹的东倒西歪.
7、你能学学竹子是怎样的嘛!(请个别幼儿来表演)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二、欣赏
T:古代有个诗人叫李峤,写了一首叫《风》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听听.(边欣赏课件边听老师朗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说古诗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古诗《风》,回家后把这首《风》念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
活动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以及背诵古诗。
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春雨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幼儿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活动准备
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未成曲调先有情
1、歌曲导入
用歌曲《小雨沙沙》引入古诗。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导: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绵绵的春雨悄悄地下着,飘在果园,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落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小朋友们,你喜欢春雨吗?
春雨在古代被称为喜雨,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写了一首《春夜喜雨》。今天,我们就跟随大诗人杜甫一起走进盛唐,去感受那场《春雨》。
2、观看flash,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二、初读古诗,拼读字词
1、听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2、借助拼音练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标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识字练习:哎呀,只顾着玩,字宝宝该回家了。你们谁能把字宝宝安全送回家?把字卡贴会回古诗中。
4、课件出示,指导朗读。
三、理解诗意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练习读,努力把你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读出。
2、配乐展示个性读。
3、师生互动背诵,同桌互背。
活动延伸
小朋友还知道哪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06-24
语文古诗教案05-16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集锦15篇)06-25
语文古诗教学教案07-16
《古诗》语文教案08-20
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07-15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08-29
《古诗》语文教案汇编[3篇]10-16
人教版语文古诗11-18
中考语文古诗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