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市场,感受节同市场的繁荣景象,学习有顺序的观察。
2、学习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
1、学习按方位顺序描写节同商店的气氛,练习有个性化的表达。
2、学习场面描写及对购物者动作、神态的描写。
教学难点:
感受节日市场的欢乐、热闹的气氛,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要过年了,你们高兴吗?过节时你和爸爸妈妈、亲朋好友到哪些商场或者超市、批发市场去了?
学生发言。
教师:过节时,老师也去商场了,还把商场的节日景象拍下了带来了,想看吗?一边看,一边想,节日的'商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教师放课件,学生发言。
教师:正像大家说的,节日的商场喜气洋洋,就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商场、超市、批发市场。(板书:走进市场)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描述下来。
2、我们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得从哪些方面进行呢?
根据学生情况,引导。
:我们按照节同气氛、他人购物、自己购物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板书:节日气氛他人购物自己购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弄清写什么的问题。)
二、指导对节日气氛的描写。
1、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商场。你看到什么了?
学生自由说。根据学生发言捕捉指导点。
师:他看到了什么景物、注意了景物的哪个方面?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相应内容:形状、大小、数量……
2、师:这是老师看到的景物,每个人去的商场各不相同,你们看到什么景物,看谁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叙述更多的景物,说不同的方面。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有……有……有……还有……
三、指导“人们购物”这一内容。
1、看到你们张张笑脸,我感到你们陶醉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但是时间不等人,我们随着购物的人流继续前进,你又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人物
问:人们是怎样买东西的?两个同学为一个组,把你看到的画面与同桌说说。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进行必要指导。
2、学生在全班汇报。
问:他描述的这幅画面哪处特别精彩?请你说说。板书:动作、语言、神态……
学生叙述,如果学生发言遇到困难,出示课件,启发学生思考。
请一个学生完整地叙述人们购物的情况。
四、指导“自己购物”。
教师:该自己买东西了。你最想要什么东西,是怎样买的?按照刚才的方法,脑海中浮现画面,眼前出现情景,请按照老师的提示完成。
1、小组学习,推荐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最高水平,一会儿在全班汇报。
出示课件:我来到——区域,看到——(商品的形状、颜色、价钱,自己当时的心情)购完后的心情。
2、全班汇报。精彩之处用掌声表示,并注意问题。
3、学生后再请一位同学说。
4、请三位同学描述三个画面。教师出示课件,给出三个画面的开头。课件内容:
(1)走进商场,放眼望去,呵,真漂亮!只见……
(2)随着购物的人流,我继续前进,只见……
(3)我来到 区域,看到……
五、:
板书设计:
走进市场
节日气氛 人们购物 自己购物
走进商场,呵,真漂亮!随着人流,我继续前进……我来到……
颜色 人物
形状 神态 样子
大小 语言 价钱
多少…… 动作 心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注视、相当到家、百发百中”等关键词句,体会纪昌的认真和恒心,领悟“要成功就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流程】
一、解读课题,初知大意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来书写课题,一边看一边想谁在干什么?
师写“纪昌学射”:昌由两个扁扁的日组成,上面的日写得小一些,下面的日写得大一些,射的一撇不出头。
谁会读?指名读。
生若读成“jì”,及时提醒:“纪”是个多音字(板书),当作为人的姓氏时读
作第三声“jǐ”,所以这个主人公的名字应读作——“纪jǐ昌”。
现在谁会读课题了?指名读。
一起读——纪昌学射。
4、课题中,“学”是什么意思?(学习)“射”呢?(射箭)谁能把课题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纪昌学习射箭)
发现了吗?这个课题真有意思,一读课题大概就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意思。请大家翻开书本到141页,谁能来说一说“扁鹊治病”是什么意思?(名医扁鹊给蔡桓公看病)
小结:看来有时候,课题还能帮助我们大致了解课文大意呢!(板书:了解大意)
初读课文,质疑交流
1、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纪昌向谁学的?怎么学的?学得怎么样?)
2、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这则寓言,另外,“纪昌”这个名字在文中多次出现,为了提示我们自己,请同学们一边自由读,一边在读到“纪昌”时做好第三声的记号(师示范做),现在开始吧。
3、交流思考题
A纪昌向谁学习射箭啊?指名说。(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预设:
纪昌向射箭能手飞卫学习射箭。
B那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指名说。(先练好眼力)
板书:练 眼力
练眼力其实就是在练射箭的基本功。(板书:基本功)
三、立足基本功,研读文本
1、出示阅读要求:
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线条画出纪昌练基本功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纪昌练射箭的基本功,其实就是练眼力,文中写了他几次练眼力?(两次)
那他第一次是怎样练眼力的?指名说。
A我们一起读。
B现在老师把“注视”换成“看”了,那么“看”和“注视”是一回事吗?
C是的,注视更强调全神贯注地看(板书:注视),从“注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纪昌练得十分——认真。(板书:认真)
那纪昌注视着什么?(梭子)同学们,你们见过梭子吗?(出示梭子图片)
师介绍:梭子是织布用的工具。形状像小船,中间是空心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织布的过程中梭子运行的轨迹。(出示视频)同学们注意看,在织布人左右手中倒来倒去的就是梭子。大家可以用手来比划下梭子是怎么来回运动的,那纪昌是怎么注视的?(眼睛随着梭子的来回动而动)
D飞卫师父是怎么交代练习要求的?(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我们把师父的要求写在黑板上。(板书:牢牢地盯 不能眨一眨)
F能不能把师父强调的重点用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
E师父的要求记清楚了吗?下面我来织布,你们当纪昌来盯,注意要盯牢哦G现在我来采访一下,你的眼睛感觉怎么样?(很累、很酸)
F你们才盯了几秒,就累了,可纪昌坚持练习了多久?(两年)从中你看出纪昌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恒心)
H最后练成了吗?哪里可以看出?(相当到家)
什么是相当到家?(练得相当有水平,有水准,就叫做——相当到家)
3、过渡:话说这纪昌的眼力已经练得相当到家了,可飞卫师父满意了吗,他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说。
师父又提出新要求了,要求纪昌把极小的目标看成很大的目标。(板书:极小 很大)
听了师父的话,纪昌又回去练眼力了,第二次练眼力他又是怎么做的?指名说。
A刚才是梭子,现在是虱子了,见过“虱子”吗?虱子多大啊?(比芝麻、比蚂蚁还小)
B为什么要把虱子绑在窗口啊?指名说,引导生体会虱子是个活动的目标。
刚才我们说的来回动的梭子也是——活动的目标,大家想啊,要射中静止的目标也挺难了,要射中活动的目标可是难上加难啊!
现在纪昌连活动的目标都能看准,那他的基本功算是练得——相当到家了!基本功练好了,飞卫才开始教纪昌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板书:开弓放箭)
3、学到这里,老师想问了,是飞卫师父让纪昌去看梭子和虱子吗?(没有)师父只说了要求,徒弟不但要自己干,还要自己去想办法。
纪昌就很会想办法,你看——
师父说“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就——(生)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这样一看就是两年,现在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这就是所谓的——(生)相当到家!
后来,师父又说“要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就——(生)
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那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这也是所谓的——(生)相当到家!
4、所以纪昌学射箭这件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要认真,要有恒心等)
5、那他最后学习射箭的结果呢?全班齐说。(板书:百发百中)
什么叫“百发百中”?(用自己的话说)
复述课文,领悟道理
过渡:为了成为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纪昌付出了很多很多,让我们回顾一下他学习射箭的过程,请大家看着板书,根据提示,试着把课文内容说一遍,可以说给自己听,也可以说给同伴听。
们回顾一下他学习射箭的过程,请大家看着板书,根据提示,试着把课文内容说一遍,可以说给自己听,也可以说给同伴听。
指名说。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棒,那么老师有个疑问,学射箭为什么要先练眼力呢?
(想学会射箭,就要先练好眼力这项基本功。)
3、纪昌脚踏实地地练好基本功后,飞卫才开始教纪昌拉弓放箭,最后他才走向了成功,成了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板书:成功)
4、同学们,你们在练什么本领吗?比如学写毛笔字、学拉二胡、学钢琴、学舞蹈、学骑自行车、学游泳等等)指名说。
5、那你们在学本领的过程中,有没有练基本功?是怎么练的?有没有遇到困难?想一想。
指名说,请你跟大家分享下。(2个)
那你现在还在坚持练吗?你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预设1:你真棒,老师真希望能听到你优美的琴声,一定很享受。你们也跟纪昌一样,学本领那么有恒心,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预设2:那么今天学了《纪昌学射》后,你有什么启发?你还会坚持下去吗?
6、那么现在你认为基本功和成功有关系吗?请大家用“只有……才……”或者“只要……就……”的关联词语,把自己想写的话写在书上。
指名读自己写的话。
小结:这就是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7、老师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回家去把自己学本领的经历写下来。学本领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成功后有什么感悟?都可以写一写。明天同学之间互相来交流一下。再把《纪昌学射》这个故事说给你的父母听一听。
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在轻松、快乐的语境中学会朗读,学会交际。
2、认识儿歌中的词语,会写"石、早"
3、培养孩子对儿歌的喜爱。
一、引入
喜欢画画吗?
我也很喜欢画画。我画了一幅画给你们看(出示:大树)
你们看好不好?你看这大树长得多高啊,树叶可真茂密啊!(出示词语:树叶)
二、儿歌
1、我今天要和你们一道来学一首儿歌。
这首儿歌很有意思,儿歌里有很多东西。
你们再看。(出示:星星)
2、这是什么?(学生说:星星)正音。
"星"字怎么写谁知道啊?(出示词语:星星)
星星是晚上出来的。
3、再看我画了什么。(出示石头和小草)
学生说:石头。(出示词语:石头)
认识这两个字吗?(认识:头,石有拼音,翘舌音)
哦,那我们向石头打个招呼:(石头你好)
还有——小草,哦,小草你好你好。(出示:小草)
小草,你认识吧,哦,"小"你们也学过了。
看来你们以前学得都不错。
4、看到了就叫他一声,(出示:蚂蚁)学生说蚂蚁你好。
你们真有礼貌啊,小蚂蚁也摆着触须对小朋友说:你好你好。
(出示词语:蚂蚁)蚂蚁是虫子,所以都有虫字旁。
5、刚才我们说,星星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晚上)
对了,晚上了,我们该睡觉了,来。我们趴在桌上睡觉。等会我说1、2、3,你们再睁开眼睛,一起醒来。要看看我的图有什么变化?(出示:太阳)
6、看看,有什么变化?(太阳出来了)
太阳出来了,那就是天亮了。
你们醒过来,看见我应该怎么说?(你早)
说的真亲切啊。(正音)
7、我们的儿歌题目就是——你早。
三、朗读
1、你们看看图,谁会对谁说"你早"呢?
(学生自由说)
2、你们都说的很有趣的,我也来说说,你们仔细听。
石头对蚂蚁说你早。谁记住了?(学生自由说)
石头的.感觉,硬硬的
3、能干。
看仔细,(出示:露珠)看不看得出来是什么?
你猜谁对露珠说你早?(小草)小草是很温柔的。
4、现在会说两句了,谁连起来说说?
男女同学对说。
5、虫虫来了,给你们看可爱的虫虫。
这条虫虫和树叶是好朋友。
所以,树叶对虫虫说:你早。
6、来,我们刚才,谁对谁说你早?
出示:课文语句――天亮了。
我们要很亲切地问早啊。(生一起问)
7、我们还没对太阳问早呢,
刚才小朋友们想了那么多,我也想了一个。
大地对太阳问早,该怎么念。
这样念可以吗?(很温柔地念)
对啊,大地是巨人啊。很有气魄的,胸怀很宽广的,太阳那么远,我们一起来呼唤:你——早——
8、这4句,小朋友们到小组里去念一念,可以一起念,也可以分分工,一人念一句。
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哪个组念得最好。
(生准备,汇报念,评)
9、天亮了,星星怎么了?你们想想看,星星会怎么说?
星星困了,该怎么念呢?(出示句子)
星星为我们照明,他干了一个晚上,累了。
来,我们学星星说话。(伸懒腰说)
10儿歌我编完了。喜欢吗?
你们自己有表情地读读,哪句读不好,我来帮你。
(学生自己念)齐读。
四、学字、拓展
1、再来念念"你早",看谁念的好,又会加上自己的表演。(生念)
2、儿歌里有几个词语要变红了,你认识这几个词吗?自己读读(读)
你认识哪个?(自由说)我随便点了,你要很快地把他念出来。
3、考考你,是不是真的认识了。打开信封(师读词,生画画)
(相互对一对)
4、我们来写字了,人坐正,脚放平,笔握好。
(研究"石"的笔顺,不要写成"右","早"上面"日",下面"十")
看电脑写,自己写一个。再写一个。把字写得很漂亮。
5、我们来玩玩,好不好。我们也来编诗。
你想想,天亮了,谁会对谁说你早。(生自己想)
看看课件中的素材,隐去,再编。
6、谁要去睡觉了呢?
7、我们每个小组都来编一首诗,也可以加进自己的表演。试试看。
8、汇报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板书设计 :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其人
他的事迹
他的品格
作业:
一、抄词.
追悼 正月 爱抚 逝世 搞不清楚 张冠李戴
愉快 碰壁 微弱 咳嗽 饱经风霜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 )李( ) 囫囵( )( ) ( )然大( ) 三( )半( )
( )经风( ) ( )声( )哭 难以( )受 接连不( )
三、阅读句子并作答.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此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来……扎好绷带.
⑴这片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个动作词.
⑶这段话说明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__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14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 7课《月光曲》。
板书课题:17 月光曲德贝多芬
2.学习后就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简介贝多芬的生平。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
思考;1.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课文主要写什么?
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思考题思考。
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①认读生字新词。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传说(zhuàn chuán )弹琴(dán tàn)朝着(chán zhào)
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
4.课文主要写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两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著名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6.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先总提,再具体介绍《月光曲》的谱写过程。)
2.“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
1.语文作业本第1、2题。
2.比一比,再组词。
券( ) 括( ) 育( ) 键( )
卷( ) 恬( ) 盲( ) 健( )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提出目标。
1.我们已学过哪几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两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种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连起来:另一种是回答课后习题中的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
2.交代学习目标。
(学习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还要继续学习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初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带着课后第1题3个问题默读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题的自然段,并自己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初步归纳主要内容。
三、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2—5自然段。
思考:a.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写什么?b.划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
a.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理解“幽静”的意思。
板书;听琴声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的不熟练。)
b.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他为什么要对哥哥这样说?
板书:谈话
(不是的`。“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他怕哥哥因为家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其实她很想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这表明盲姑娘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
(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贫困,她又那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板书:弹
(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读6—8自然段。
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
(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纯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 “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盲姑娘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热,感情深,说明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贝多芬。)
板书:第一首曲子
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
板书:激动
(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
(贝多芬弹完一首,听了盲姑娘的话心里很激动,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于是决定即兴再为盲姑娘又弹一曲。)
板书:第二首曲子
(4)感情朗读5—7自然段。
(5)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理解“清幽”的意思。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一个美丽清静的月夜,然后点出穷兄妹给了他创作的激情,贝多芬借助“清幽的月光”弹出了优美的乐曲。
(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3.学习第9、10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
(2)轻声朗读第9、10自然段,划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兄妹俩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
(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恬静”意思。
(兄妹俩被美妙琴声所“陶醉”的词句:“皮鞋匠静静的听着,”“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己离开了茅屋。”)
(兄妹俩好像看到景象的句子:好像“面对大海……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也是写的《月光曲》的内容。仿佛“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浪汹涌的大海。”)这些句子都是兄妹俩的联想,从哪个词语来表明的? (好像、仿佛)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优美的琴声,清幽的月光”引起的联想。)
(4)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个别读同桌互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后评议。
(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
(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月光曲》。)
四、运用方法,总结课文。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2;运用回答课后1题中的几个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以及《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还再一次运用回答课后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至于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课堂作业。
1. 作业本第3、6题。
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选词填空
幽静恬静
①这个地方环境十分( ),所以星期天我常常喜欢一个人来这儿静静地看书。
②华姐性格( ),平时说话不多,就是笑,也是轻轻地。
清幽清秀
①杏梅同学中等身材,梳着两根短辫,人长得十分( )。
②淡淡的月光柔柔地洒下来,这江边的小树林里,似乎比白天更( )了。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接读全文,读后评议。
2.指导朗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第2—5自然段应怎样读?
(要读出兄妹俩个爱音乐,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但又因为家庭贫困买不起入场券,哥哥心里难过,妹妹体谅哥,安慰哥哥这复杂的感情。)
(2)第6—8自然段,重点读好盲姑娘,贝多芬的话,体会应怎样读?
(自姑娘的话要读出愉快、赞美的语气。贝多芬的话充满激情,要读得热情、诚恳。)
(3)第9自然段,重点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应怎样读呢? (结合插图体会感情)
(月亮初升,读得轻而舒缓,当读到“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时,要加快速度和力度。读到“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时,语气又转为平静。)
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
三、指导背诵第9自然段
1.谈谈怎样才能背得快? (谈谈背诵方法)
2.运用理清写作思路背诵。
(先写:皮鞋匠静静地听着”音乐;接着写皮鞋匠的还想象《月光曲》的内容:最后写“皮鞋匠看看他妹妹”,通过盲姑娘的神情想象《月光曲》的意思。)
3.练习背诵,自我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四、总结全文。
1.轻声有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
板书:同情劳动人民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第l 5题。
2、复述谱写《月光曲》传说的故事。(机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A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的情感体会及对自然的态度,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初步树立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长的意识,《大海》教学设计。
方式:采用师生对话,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带一些有关大海的图片。
1、“你见过大海吗?”
2、“你听过有关大海的故事吗?”
3、“大海美不美?”
4、“大海里有什么?”
5、“珊瑚是什么颜色?哪些是海鱼?……”
6、“你可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图片吗?”
B识字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是否认识本单元的要求认读的27个字,及新学的单人旁与三点水的名称及意义。
方式:1、采用生字卡抽读的形式;
2、采用在句中找出老师所读的字;
如:老师出示“我们爱科学”这句话,要学生找出“科”字。
3、“亻、氵”的名称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C写字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是否会与本单元要求掌握的13个生字,及笔画“提、横钩、弯钩、撇点”。
方式:“我又学会了不少字”,老师念一个,学生写一个,比一比,看谁写得最漂亮。
学生写完后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写得好的,给自己画上5朵小红花,写得一般的,画上3朵小红花,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大海》教学设计》。
D词、语、句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的一些句式的学习情况。
方式:1、你会照着老师的样子说吗?
师:走来走去。
生:想来想去……
师:听不见
生:看不清、飞不高……
2、请问:你家住在哪里?
学校在哪里。
你在的哪里?(前面、后面……)
3、有,你会说一句话吗?
E阅读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背诵《我家住在大海边》的情况,及对《浪娃娃》理解情况。
方式:1、你会背《我家住在大海边》这一课吗?
2、读了《浪娃娃》这一课,你可以说说大海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F口语交际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听故事时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方式:教师准备一盒磁带——《海水为什么是咸的》,让学生听故事。听完后,让学生说说几个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附:试卷
一、口答问题:
1、你见过大海吗?
2、你听过有关大海的故事吗?
3、大海美不美?
4、大海里有什么?
5、珊瑚是什么颜色?哪些是海鱼……?
6、你可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图片吗?
二、我又学会了不少生字!
---------------------------
老师评定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韵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韵文中形象的比喻,奇妙的想象,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看懂图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认字。
教学难点:月儿比喻成了小船。
学情分析: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一年级的学生会运用拼音拼读生字了,也已经认识一百多个字了.本文篇幅较短,学生读通课文是没有问题的,而学生如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以及通过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走进课文美妙的夜景中是学习的重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字、词、句,卡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2个字,认识一个偏旁”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夜空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大家猜个谜语:“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2.同学们都喜欢看月亮,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出蔚蓝的天空中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半圆形的月亮……最后定格在屏幕上的是书上的插图。)
3.师叙: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可爱的月亮,闪闪的星星,美丽的小姑娘,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
4.配乐,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中整体感知
1.让学生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课文读给同桌听。然后说一说你最喜欢诗中的什么,在图上指给大家看一看。
3.指名分句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趣味识字,语言环境中巩固
1.(看课件,出现生字拼音)师: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宝宝,你能现在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现相应的生字。
2.师:这些字宝宝换一个地方,小朋友能不能也认出来呢?将本课的生字编成一篇短文(没认过的字要注音),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生字,短文见课件。
“我坐在船上,只看见河水很蓝很蓝,在阳光下还闪闪发光。”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交流。
(四)学习偏正词组的朗读
1.课件出示:学生自由填空,指名填空,注意读好轻声音节:
()的月儿()的船()的星星()的天
2、轮流评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3、练习叠词:星星是“闪闪的”,天是“蓝蓝的”,船儿是“小小的”你还能说出这类词吗?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轻轻的云
(五)练习写字
1、练习写“见、白”两个字。
2、教师范写,生练写。
3、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字,师生一起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会写“田、电”两个字。
2、背诵课文,激发想象,走进课文中美妙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与新词
(二)品读课文,想象中创新
1.指名读一、二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出示课件)
再读第一行,思考:弯弯的月儿像什么?(简笔画弯月)并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两头尖”。
比较读: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学生在比较读中感悟语言的美,月儿的可爱。)
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弯弯的事物。(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河、弯弯的桥洞、弯弯的香蕉、弯弯的眼睛……)
2.品读三、四行:(见课件)
a.生闭眼想象: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蓝蓝的天空,蓝天上有无数颗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还有弯弯的月儿,真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去。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借此理解比喻句。只要学生的想象有合理的成分都给予肯定。)
b.理解“只看见”,什么叫“只”看见:(其他没有看见)。只看见什么?“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c.指导学生朗读,把想到的美景读出来。
(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中有自己的见解,可能幼稚,却是童心的自然流露,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教师要保护这种可贵的童真。)
(三)读读演演
1、轮读评比:每个学生读一句,读出“弯弯的月儿”的可爱,读出“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的快乐。
2、读读演演:加上动作,表情朗读,配上〈小小的船〉的乐曲。
3、唱唱演演:表演〈小小的船〉
(四)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1、你如果象这个小姑娘一样,坐在弯弯的月儿上,还可能看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任其自由翱翔,如可能看到长城、黄河、长江、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火星、飞碟等等)(见课件)
2、把自己想象的画下来(课外)
3、布置图画专栏(课外)
(五)书写指导
指导写“田,电”
(六)趣味作业、课外延伸(机动)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将来一定能真的坐上宇宙飞船,飞向蓝天,登上月球,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老师这儿有一份作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作业印刷好发给学生)
附:作业
1、我会说:弯弯的月儿像()
蓝蓝的天空像()
闪闪的星星像()
()像()
2、我会读:
爱照镜子的月亮月亮冷了
月亮爱照镜子天冷了
每经过河边、湖边月亮弟弟没衣服穿
她都不忘记留下自己的影子他一定很冷
看看今天风伯伯
是胖了?还是瘦了?快把云衣服送来
给月亮弟弟穿上
3.我会画:把你想象的星空画下来。
四、板书设计
弯弯的月儿
尖尖
小小的船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松鼠教案10-12
小学语文《鲸》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