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经典[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师寄语: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天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科幻作品的特点;了解想象的基本要求。
过程与方法: 解读课文过程中,了解想象的要求和特点;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培养创造力和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激发想象力。
教学重点
认识想象的特点和要求:合乎情理、富有新意。
教学难点 1、认识想象的依据和展开的层次。 2、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思考,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快乐导入:看图说话
二、知识链接:
作者及作品: 坎斯.彼勒,美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和《一代诗仙》。《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文,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
三、自学反馈: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褪色 磨蹭? ? 末梢? ? ?穴位
油脂 ái症 针jiǔ? 闲xiá?
2、为文章划分段落,理清层次,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四、整体感知——读尾巴
1、人类的尾巴长成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这样打扮装饰自己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的尾巴功能还真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细节品味——析尾巴
说一说,作者产生以下想象的`依据
1、想到人类如果也有尾巴,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的尾巴不会太长,也不会长毛,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想想男人的尾巴比女人的粗壮,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轻的女子会用各色丝线将尾巴打扮的更漂亮,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
六、交流讨论——议尾巴
作者在想象了人类有尾巴的种种好处后,最后发出感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赞成人类有尾巴,还是没尾巴?既然大家意见不统一,那么,就让我们展开一次激烈的辩论会吧!
双方各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如:甲:人类有尾巴好,可以搬运东西。
乙:用尾巴搬运东西,手的功能可能就会渐渐消失,而且尾巴很小,搬不重大的东西。
(你还能说说哪些理由?)
七、拓展延伸
作者根据眼前的景象,想到了美丽的尾巴。同学们,通过你的观察,生活中有了哪些变化会更有趣呢?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假如”说一段话。如:我有时作业做不完的时候,假如再多长一只手、、、、、
八、巩固练习,教学反馈:
1、下列字词或拼音错误的有
闲暇xiá 裹guǒ着 癌ái症 针炙jiǔ
褪tuì 蹭cèng 神经末稍 xiao
2、“以上仅仅是外表,而尾巴的存在则使人们更容易表达一些内在的东西。”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人类的尾巴有哪些功能作用?
4、名句积累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英国】奥斯本
九、课堂小结,师生共勉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 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作者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大胆想象,为我们展示了想象的魅力。从古至今,正因为人类能够大胆想象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正如刻在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大门上的誓言——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够实现。祝愿同学们今天所想的明天都能实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揣摩作者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文章在最后才交代“我”遇到的.是高尔基——
骨高高的,又非常面熟的人就是高尔基呢?
为什么作者不一开始就点明这个颧
2、学生自主思考,全班交流,教师总结:作者这样安排确实独具匠心。既符合事情发展的顺序,使事情更真实可信;又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耐人寻味。
3、教师拓展:简单介绍用了类似写法的一些作品,并向学生推荐这类作品阅读。
二、“我”读《童年》时大声地哭了,这也是读书地乐趣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交流
教师小结
三、教师拓展:简单介绍用了类似写法的一些作品,并向学生推荐这类作品阅读。
板书设计:
意外
认识陌生人
看节目:往年之交高尔基
受到礼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母亲为儿女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
2.了解心理活动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3.体会文中比喻的妙处。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
2.难点:心理活动的刻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
二、研读课文
1.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脉络。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写母亲为让儿子高兴,给不需要买票的儿子买票,使儿子误以为自己己经长到一米一了。
第二部分(从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到这种有惊无险的遭遇,一定会令不也天心。):这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寺院门口,母亲坚信儿子还差一厘米而没有再买一张票。
第三部分:(从你过来到况且他能否明白这其中的奥妙?):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母亲在儿子面前出了丑,被儿子误解为贪小便宜而不愿买票。
第四部分:(从小也的目光总是怯怯到结束):这是故事的结局。写母亲最终为自己讨回了公道,在儿子面前保持了完美的形象。
2.课文哪些情节表现了女主人公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做出的艰辛努力?
表现在:在儿子面前,时刻注意检点自己;不把西瓜皮啃得太苦;为儿子买了本没心要买的票;倒假带儿子参观寺院;强压怒火,不与人争吵;写信为自己讨公道。
3.做为一个平凡的母亲,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她要把儿子培养为一个诚实,正直,有教养,有大家风范的人。她深知家教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她要在儿子面前树立好完美的形象,为儿子的成长做好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小结
本文描写了一位普通母亲为孩子的成长所做出的艰辛努力,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四、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预习
再次阅读课文,欣赏课文,说说陶影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塑人物形象的?
二、课文分析
1.陶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陶影是一个普通的女工,一个普通的母亲,她身上有很多的缺点,家境的不富裕使得她想尽办法处处节俭,占便宜。她是一个可笑的小人物,但又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母亲。为了孩子她时时检点自己,为了孩子她尽量做到温文尔雅,显得高贵,显得有教养。但要做到这些是那么地不容易,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母亲的良苦用心。
2.文中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十分得要的作用,试找出几处,加以分析。
讨论归纳:
l为什么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地开,也不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气油。
这是她为自己的行为找的可笑的借口,她也是由此减轻自己逃票的不安心理与内疚心情。
l陶影的手抖得像在弹一张无形的古筝。怎么办?吵一架吗?她不怕吵架,可是她不愿意孩子看见这一幕,为了小也,她忍。
可以看出她当时的心理斗争是多么激烈。但她为了儿子,强压怒火,爱子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3.课文中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结合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
l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养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
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比喻教育孩子的困难,表现出了陶影教育孩子的决心。
l陶影爱抚的目光像蚕丝包裹着儿子,随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把原本无形的目光比喻成蚕丝,使之变得可感了,很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母爱如丝,绵绵不断。
l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
用面粉作比,符合人物的身份,很独特。同时面粉的白给人单调的感觉,也表现出陶影焦急的心情。
三、拓展
小说的主人公形象自身并不完美,家境也不富裕,但她对孩子进行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你能理解这位母亲的苦心吗?请谈谈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新的体验和认识。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散文虚实相生的表现技巧
2、 把握这篇散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的达成
1、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即文学知识,不少散文即使人们仔细阅读了,内容皆知了,也不一定能把握住其主旨,这是为什么?
明确:不知道散文以小见大的特点,不了解其表现手法。
2、刚刚学过的两篇散文《寒风吹彻》《春意挂上了树梢》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虚实相生的手法和对比手法。
3、什么是虚实相生,有何作用?
明确:所谓“虚”,就是指超越文中具体事物内容,有时指想像联想的东西,有时指象征的东西。《寒风吹彻》中,作者经过想像联想,“寒风”“寒冷”“雪花”“烤火”已不单单指自然的东西,而是指社会的人间的人生的东西了。“实”是指具体的'东西。散文必须有“实”,“实”使散文才真切可感;散文也不能停留在“实”层面,“虚”使散文立意深刻。
4、《大海和吹拂的风》一文也是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船、风、大海”等皆有象征义,这是读懂该文的关键。
教学目标2的达成
5、美国作家埃尔文?怀特是散文大家,被誉为美国20世纪最出色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思想深刻。这里单举一例:怀特对纽约始终一往情深,称这座城市为“钢铁和石头里的一个谜”,他在20世纪40年作的长文《这就是纽约》中,提出民族和解,指出美国做法一直这样下去,“一个小小的飞行器就能让纽约这样的大城市遭灭顶之灾”,此话不幸应验于9?11事件。
6、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开头两节,思考:这两节写什么内容?如何理解该段内容?
明确:“我”人生50余年总梦想到船、帆与航海。
“实”的角度看,“我”有点臆想病,读来让人感受真切;
“虚”的角度看,告诉读者,人生总要有梦想的道理。
7、文章的3至5节写了哪几种船,“船”象征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小船”“机动游艇”“大帆船”。“船”象征着人生的幻想、梦想、理想。在人生中她富有魅力(3节),给人生以慰藉(4节),使人生充满生机(3节),她是与生俱来的(4节)。
8、第5节中的“冒牌货”“替代品”实指什么,虚指什么?
明确:假冒伪劣的船;人生的一些幻想、妄想。
9、作者笔下的大海及海水写得很真切,但我们必须从虚的方面来理解,“大海”象征什么?为什么“我”对她“既害怕又钟爱”?
明确:“大海”象征社会生活,人生之路。生活总有黑暗、困难,人生总有荆棘,故而“我”害怕她;但生活人生又有美好的一面,人必须要去生活,总要踏上人生征途,所以“我”又钟爱她。
10、“风”象征什么?第6节总结了“我”什么?
明确:“风”象征实现梦想驱动人生前进的动力。总结自己实现人生梦想的艰辛、经验和教训。
11、阅读文章的第8至10节,思考:如何理解“晚年的我”对待“风、船、船坞、航海”的态度?
明确:(略)
12、这篇文章表现什么主题?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
明确:人生需要梦想,有梦想的人生便是天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3、该主题通过什么手法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来的?
明确:虚实相生的手法。
14、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些语句,为什么?能否背诵出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课时安排:2
教学重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处理字词
四、布置预习题
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10分钟)
1、
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
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
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
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分钟)
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鸡肋()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③数犯曹操三忌()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②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③延弃弓cao()刀。
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分钟)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六、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七、宣布结束
语文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第一个板块“吟诵青春”中,我们在诗歌的吟诵活动中一起礼赞了青春,体验了青春的激情,明确了青春的使命,在接下来的“体悟人生”的板块中,让我们一起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感悟青春话题,交流青春话题,感悟多彩人生。每个人对生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说人生是一部书,从第一页写到最后一页结束;有人说人生是一部影集,满载着不同生命阶段的照片。在张洁看来,生命如四季,今天让我们走入张洁生命中的“我的四季”。
(二)1。作者简介: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2。理解题目的比喻含义(人生——四季),概括春、夏、秋、冬各自的人生阶段,为什么说生命如四季?
四季人生阶段经历
春少年播种
夏青年耕耘,浇灌
秋中年收获
冬老年品味、反思
4.分组讨论,关于文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结合课后练习
要求:(1)含义;经历;体会;写在纸上(2-3句)
(2)分组,明确责任,记录发言。
(3)15-20分钟
5.小组发言,同学补充,教师点评。
6.学生自由发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对个体的启示,教师总结:
人生重在过程,重在经历,失败也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失败,成功还有何意义?只要认真地努力过,付出过,无愧于自己,那么你的人生必将是丰富多彩的。希望大家珍惜生命的过程,走好属于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三)板书设计:
四季人生阶段人生经历
春少年播种
夏青年耕耘、浇灌
秋中年收获
冬老年品味、反思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体悟人生”板块。
2。完成教材“设计未来”板块上相应的练习。
3。和父母共读《十八岁和其他》一文,完成活动体验一练习,充分准备后开展一次语文活动。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
2、初步认识反义词。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5、建立句的概念。
6、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
7、正确、有事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复习要求认识的字。
2、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教具准备
声韵母贴图、拼音卡、生字卡、事物贴图、插图
第一课时
一、我会写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过的声母、韵母你们还记得吗?自己试着背背吧!
2、检查指导。
教师依照顺序出示拼音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错误。
3、小游戏:找一找。
⑴依照顺序,出示u、o、zh、ing、s、un、g、ie、r、m、ao、e、k、n、a、ui、f、en声、韵母苹果卡片及两棵苹果树贴片。
⑵贴一贴。
请小朋友把苹果贴在相对应的苹果树上,看谁贴得又快又对。
⑶学生贴完后,指读、评价。
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完成好呢?
5、全班交流。
⑴先给每一个苹果分类,是声母的画个“√”做记号,是韵母的`画个“○”做记号。
⑵画后分别抄写。
⑶检查是否遗漏,数数总数是不是18个字母。
6、还有什么方法呢,只要能做到不会错、漏,各种方法都可以肯定。
7、按照学到的方法,动手完成书上的“我会写”。
8、教师评价。
二、我会连
1、游戏激趣。
⑴师生合作完成“反话游戏”。教师说一个字,做出相应的动作,学生也边说边做一个相反的动作来。
比如:
教师说大,用手比个大;学生说小,用手比个小。
教师说下,同时比个下;学生说上,用手比个上
⑵引导:刚才,我们说的是意思相反的词,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你们还知道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对字游戏。
⑴出示生字卡片:“大、小、人、左、右、上、下”。学生认读。
⑵小组讨论,哪两个字是意思相反的呢?贴一贴,对一对。
⑶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全班齐读。
3、说句练习。如:我上楼了,他下楼了。
4、完成书上连线题。
三、我会读
1、识字比赛。
每个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同桌间互相抽读,看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同桌合作:把卡片按不同的类分成八组。
3、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全班交流。
5、全班齐读,个别抽读。
四、我会连
1、学生自读,不会的字同桌、小组内互帮。
2、个别抽读。
3、请学生上台把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方。
4、全班齐读词语。
5、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说话。
6、试着动手连一连书上的题目。
7、同桌互读。
资料提供者: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借助资料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⑵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2、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二、关于《老人与海》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语文教案 篇9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五个栏目。语海畅游有三项内容:一是字的正音练习,二是掌握“心”这个部首在字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写法,三是查字典的练习;“积少成多”安排了&ldqu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五个栏目。语海畅游有三项内容:一是字的正音练习,二是掌握“心”这个部首在字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写法,三是查字典的练习;“积少成多”安排了“绿色格言”的练习;“阅读平台”安排了读一短文的练习;“能说会道”是一次口语交际练习,要求评选动物明星;“笔下生辉”是一次应用文形式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培养说话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复习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读法,把音近的字读正确。
2.让学生认识部首“心”在汉字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3.查字典,让学生认识多义词的用法。
4.读格言,积累词句。
5.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把“能说会道”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语海畅游”第一到第三题。
一、引入新课,提出要求
二、读一读,注意每组词里加点字的声母有什么不同
1.复习“s、sh、c、ch、z、zh、f、h、l、n”声母的读法,区别发音有什么不同。
2.出示八组词语,借助拼音分组读词语,边读边想:每组的两个音节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音是否正确。
4.同桌互读,纠正对方的错音。
5.检查读,看谁读得好。
三、汉字真有趣
1.自由把汉字读一读,不熟悉的可查字典把字音弄清楚。
2.说一说“心”这个部首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写法。
3.说一说还有哪些与“心”有关的字。
四、查字典,看看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是什么意思
1.分组读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查字典,说说带点词的意思各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贫穷”的“穷”,意思是缺乏生活资料;“无穷”的“穷”,意思是穷尽。“一顶”的“顶”是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顶着风”的“顶”是动词,表示对面迎着的意思。
3.鼓励学生说说一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五个栏目。语海畅游有三项内容:一是字的正音练习,二是掌握“心”这个部首在字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写法,三是查字典的练习;“积少成多”安排了&ldqu
些其他多义词的例子。
五、本课收获
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积少成多
1.自由练习读,同桌互读。
2.大家相互交流,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
3.把这首诗背下来。同学互背。
二、阅读平台《奇妙的鲤鱼溪》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短文,能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工具书。
2.指定三名学生读短文,及时纠正读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4.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
三、本课收获
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一、引入新课,明确题目要求
二、教学时,可按这样的步骤完成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确定下来,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以及特有的技能等。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介绍时,注意把话说清楚、说具体、说得有条理。
3.由小组长负责,把自己小组的动物明星选好,并推荐一两名同学代表本组在班上发言介绍,大家共同准备发言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
4.在班上评选动物明星。可由教师或一名学生主持,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各组代表充分发表意见,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可以用投票或举手表决的形式,评选出十大动物明星。
三、笔下生辉
1.明确要求:把自己在动物明星评选会上的口述内容好,制成一份动物小档案。
2.按照教材中《动物小档案》卡片的要求进行填写。
四、收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7-23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荷花》教案09-24
语文树教案10-28
语文园地的教案12-25
语文阅读教案(精选)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