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小学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 认识“立刀旁”;认识11个生字;描写其中的“到、刮、浅、谈”。
2、 积累12个词语。
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点和难点:
1、 识记本课11个生字。
2、 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说话时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学生交流,绿色的`( )。
2、出示课题:绿
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课文中绿色指什么?
(1) 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2、小组合作,巧记生字。
3、 交流自学情况
(1)游戏:谁的反应快,你说我猜。
(2)指导书写“到”
4、巩固识字
(1) 游戏:你做动作我来猜
(2)去拼音后读生字
(3)变换字序读生字
5、分节指名读课文,正音。
二、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
(1) 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风中的 是绿的。
雨中的 是绿的。
阳光下的 也是绿的。
(2)出示第三小节,指导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读读课文,选你最喜欢的小节,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1)选节读课文。
(2)按兴趣分小组。
(3)交流,用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小节。
(4)师生评价。
四、熟读成诵,感受全文。
1、配上音乐,朗读课文。
2、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春天到了,校园里 。
公园里 。
田野里 。
五、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游戏:“蜜蜂采蜜忙”
读词语:绿色 倒翻 到处 哪儿 找 浅绿 淡绿 粉绿 出奇 刮 挤 指挥
2、描写“到、刮”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了解升旗仪式的过程,体会“我”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是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至七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我”的所想所感,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是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年的十月一日,总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升旗仪式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不懂的字词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动笔画下来。
三、检查初读情况,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易错字读音:摄 冉 冈 焰
重点识记生字:肃
3.理解词语
说一说带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肃:恭敬。
冉冉升起:慢慢地向上升。冉冉,慢慢地。
彻夜不息:整夜不灭。彻,通。
四、把握文章写作顺序
1.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升旗仪式全过程。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哪些内容?
2.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五、质疑
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对于易于理解的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即时回答。涉及文章更深意思的'问题,写在书边,留在深入读书时共同讨论。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八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八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升旗仪式?
2.深入读书,抓住重点语句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升旗仪式中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认真读书,动笔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学生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③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阅读收获
要点:
A“只见一队武警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城楼下走出,踏过金水桥……”说明武警战士动作一致,步伐整齐有力,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他们充分表现了国威、军威。想一想,这段话该怎样读?(指导朗读)
B重点理解“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咚咚直跳,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感从心中升起。”“从未有过的”“庄严”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看到国旗冉冉升起,“我”想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
3.指名读第八自然段,思考:升旗仪式结束后,“我”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国旗永远在我心中?
出示:“国旗呀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介绍了升旗的全过程,有条理地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五、练习
背诵文章第五——七自然段。
六、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要求在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意义,(习作训练)《这件事____》。
2、指导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重点:初步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难点:学会 在生活中发现小事的意义,并回忆起有意义的细节。
教学过程:
1、读“参考片断”,自悟习作选材要求。
(1)交流自司的本次人习作选材要求。
(2)教师总结:事情并不轰轰烈烈,但是体现了李洁为同学服务的好思想。
2、学生交流想琯的材料,结合“习作提示”进行一一判别。
(1)交流想写的生活小事,教师板书罗列。
(2)结合“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习作选材要求是选择能引起读者思考的生活小事,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习作训练)《这件事____》》。
(3)根据对选材的认识,自己判断材料是否合适。
(4)交流选定材料,教师随机在板书上增删,并让改过的同学说说思考过程。
3、再读“参考片断”,悟写具体的方法。
(1)“参考片断”主要抓住的是人物的行为来写具体的。
(2)指导发现自己选定材料写具体的`方法。
写具体的方法不上把人物的行为,动作写具体。事例不同写具体的角度就不同。比如“习作提示”上提到 的‘有个同学晚上只顾看电视,不做作业,教师查问时他还撒谎“这个事例,就可以人物的神态和语言上做文章。
(3)学生回忆可以刻画具体的细节,并交流。
4、学生试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评价典型的习作,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2、拼凑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回,发现典型习作供集体评议用。
2、集体评议。
标准:①选择的材料是否有一定意义,能否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写具体的角度是否选择正确,有否写具体。
评议是否流畅、优美。
3、学生评议,教师随机按标准点拨,鼓励学生的的闪光点引导修改。
4、学生各自修改草稿。
5、将作文抄入作文本。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这是一个爱的节日,浪漫的话语、火红的玫瑰,灿烂的笑靥,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爱的气息,今天是情人节。
这是一篇爱的颂歌,在情人节的今天,我和我的学生一同分享了这篇《我们爱你啊,中国》。
爱什么?
师 : 在这首诗歌里,作者饱含激情地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祖国什么呢?仔细读读课文,琢磨琢磨每个小节,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意在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生1:我们爱祖国的幅员辽阔。
生2:我们爱祖国的锦绣山河。
生3:我们爱祖国的物产丰富。
生4:我们爱祖国的'异域风情。
生5:我们爱祖国的悠久历史。
生6:我们爱祖国的伟大成就。
【随感:“爱祖国”不是一个标语,更不是一个口号,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挥之不去、深深刻在骨子里的感情。今天,尤其是在充满了独生子女难教,下一代能否担当民族大任的怨声忧患的今天,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我们该爱什么!】
为什么爱?
“我去过桂林,我来介绍漓江……”
“我也去过,我来介绍象鼻山,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
“我可是去过蒙古大草原的,我还带来照片了,我可以介绍……”
“宋老师还去过布达拉宫的呢,听宋老师说!”有个“不服气”插嘴道。
“那你们肯定没喝过茅台酒,我就尝过,我来给大家说说这酒的滋味……”
“诗中没有提到故宫、长城,我查找了资料,我来说……”
“知道诗中为什么写‘青松’‘梅花’吗?那是象征着我们勤劳奋斗、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是我爱祖国的原因。”他回答得高亢有力,尤其突出了“民族精神”,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教室里炸开了锅,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我只好请了几个同学集体汇报,其余的在小组内交流,下课铃声早已响过,可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下课。孩子们的争先恐后让我很感动,后来他们围在我的身边,颇有感触地喊道:“我们的祖国真是太可爱了!”
【随感:有人说爱不需要理由,但是我想爱我们的祖国却有一千一万个理由,不是吗?正因为这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的理由,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由衷地感到祖国的伟大,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怎么爱?
“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祖国?”我悠悠地看着孩子们。
教室里鸦雀无声。
“维护祖国的尊严。”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怎么维护呢?爱不是仅仅靠嘴巴说的……”我轻轻地说。
“升国旗时要严肃认真,唱国歌声音要响亮。我以前唱国歌声音很小,我一定改正。”
“要爱护钱币,你看虽然硬币很小,面值也不大,可它上面还印有我们的国徽呢!”
“爱护环境,如植树造林、爱护公物、不随便丢垃圾……”
“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
“节约水、节约粮食。”
……课堂上树起了一片“小森林”!
“好吧!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把这么美的诗歌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学唱这首歌,明天汇报,好不好!”
“好——”笑声、欢呼声交织成一片。
【随感:你有爱的能力吗?你懂得怎样去爱你的国家,爱你的亲人,爱你身边所有美好的一切?原来爱就这么简单,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爱也这么不简单,孩子们,十年磨一剑,让我们勤奋学习,长大才能报效祖国。爱,是需要能力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解读:《荔枝》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组课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荔枝》的作者是肖复兴,课文采用双线结构,明线写母爱,暗线则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于细微之处见真情,通过对第一次买荔枝、母亲第一次吃荔枝以及母亲临终前为母亲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描写,将那份浓浓的母爱渲染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读来让人忍不住心酸,心动,热泪盈眶。
文中写到两种水果:沙果和荔枝,作者对于沙果的样子和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情景描写特别细致。
母亲为我准备的沙果是一盘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就是这样一盘果子,母亲却一一剜去了疤,每个都洗得干干净净,从而使这伤痕累累的处理沙果变得精致起来。这细致的描写,既表现了母亲的贫寒、勤俭,更折射出母亲那深沉博大的爱。母爱,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劣,身份的卑微,不会因为任何条件而有丝毫减少、改变。而当我回到家,看到母亲精心处理的沙果时,便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还不住口说真便宜。这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儿子啊!现在的孩子,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且不说,还看不惯父母的节俭,甚至因此与父母发生争执乃至大吵的'也大有人在。这样看来,作者的这份体贴,这份理解,更难能可贵。
课文一开头就写了我第一次掏钱买荔枝给母亲吃,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作者用挣得的第一笔工资给母亲买荔枝,荔枝虽贵终有价,孝心无价情意深呐。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更是让作者终生难忘,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是历历在目。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是留给儿孙。这是多么无私的爱啊!
文末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作为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荔枝依旧人不在,如今,我年年买荔枝,可是,母亲却再也尝不到我买的荔枝了。这份遗憾,这份痛楚,这份深深的思念,令所有的人,读到这里,心灵都不禁为之一颤。
设计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节课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沙果和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细节描写,反复诵读,体验角色,与文本进行对话。走进母亲,体会母爱;再转化成作者,设身处地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爱。在诵读中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领学生深刻体验这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体会作者深切怀念母亲之情,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3.抓住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品词析句,体会蕴含的丰富情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进去,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
教学难点:用心感受母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之心。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一)沙果表达母爱(二)荔枝表达母爱(三)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精彩片断: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一)沙果表达母爱
1、课文中哪个段落重点描写了沙果?
2、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沙果的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反馈:
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小学语文教案11-08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