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28 18:09:5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实用(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语文教案实用(3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鲁、著、匠、创、亭”等12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等8个生字及“创造、西湖”等词语。认识偏旁三框儿。

  2、 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

  3、 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勤于观察,勇于实践。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课题。

  1、 学生把课前收集致电的有关鲁班的资料在组内进行交流,使学生对鲁班有个初步的认识。

  2、 教师导言,板书课题。

  3、 生齐课题,并质疑。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了。

  2、 同桌一起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并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 生同桌合作,探讨识字方法

  2、 组内交流,进一步优化识字方法,巩固识字

  3、 全班反馈

  4、 检查识字情况

  (1)生开火车认读(2)不认识的字再进行重点学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3)再读读易错字,组词或造句。

  (四)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五)自读自悟,探究发现

  1、 布置自学要求:

  (1)认真仔细阅读课文。

  (2)思考:鲁班怎么想到要造伞的,为了造伞,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画出相关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好朋友交流。

  2、 交流学习所得。

  (1) 名回答以上思考的问题。

  (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相关段落,重点理解文中的人物对话内容及鲁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语句。

  (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同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练读,读出人物说话或思想时应有的语气来。)

  3、 讨论交流:鲁班为什么能造出伞来呢?

  (六)说话练习: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学说一说。

  (七)书写指导

  1、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易错字。

  2、重点指导:

  (1)“创”字,第二笔是长点,不是捺。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

  (2)“湖”字要注意三个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3)“亭”字,注意每个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不能写得太长,“丁”字要写在秃宝盖里面。

  3、完成我会读读、写写。

  (八)积累语言

  生自己再读课文,完成“词语花篮”后,全班交流。

  (九)布置作业

  回去把鲁班造伞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五、教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伴音乐范读。同学尝试朗读,请一名同学伴音乐读,学生评点。教师指点: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五、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问: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

  (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六、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来说,侧重于写什么?

  (水)

  2、有一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请学生说一说家乡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课后编一本集子——《家乡美》。

  七、延伸阅读,培养热爱祖国的激情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9个字。学习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宋庆龄为什么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教学难点:

  理解小珍失约,宋庆龄在空等一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小黑板。

  2、收集有关宋庆龄生平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地读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3、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注意多音字“强”的读法,“钟”、“龄”的读法。

  5、再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设疑解惑,主体感悟。

  7、再自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学习练写课后的生字。教师相机指导写字的姿势和格式,以及运笔要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顾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守信”两字的`理解。

  二、演读结合感悟朗读。

  1、我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你们想不想把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演出来?

  2、自由选择课文3-10自然段多演读几遍。(在四人小组中进行),思考相关问题。组内讨论交流:当爸妈刚刚离开时,宋庆龄在想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11-1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

  宋庆龄等了小珍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4、学生评议,教师相机归纳。

  三、教师小结。

  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标准,宋庆龄从小就重诺言、守信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四、课外积累:

  将你收集的有关“守信”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教案[经典]02-08

(经典)语文教案02-19

语文教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