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31 18:38:34 教案 我要投稿

[荐]小学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荐]小学语文教案4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①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②请同学们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③明确要求:

  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①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②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③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听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①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②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说到了什么启示。

  ③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评价。

  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习 作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好吗?

  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①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②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略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感、韵律美。

  2、培养热爱科学热爱文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预习】

  1、找出文中的生字词,,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

  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

  乌有:虚幻,不存在。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裹藏:缠绕着藏起来。

  太古:远古时代。

  引颈长吼:伸直脖子大声吼叫。

  葱笼:(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

  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2、朗读这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题。

  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

  一、导入新课

  《木鱼石的传说》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二、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

  ⑴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⑵ 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三、探究研讨

  朗读3~6节,思考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5、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六、布置作业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教学设想】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去想、去说,不要只局限于语文这一小的知识圈子中,使语文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要重视对诗歌韵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重点学习3~6节,不面面俱到,突出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能记住“伙、伴、盯、冲”这四个生字;

  2.能练习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伴、怒、烈”。

  3.根据一些句子中的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

  4.使学生了解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重点和难点:

  1.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能记住“伙、伴、盯、冲”这四个生字;

  2.能练习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伴、怒、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述:小朋友,你照过镜子吗?那么你发现照镜子的奇妙之处吗?(学生交流,师)

  2.师述:今天让我们瞧瞧小花猫是怎样照镜子的?师板书课题:30.小花猫照镜子(学生字:镜。)

  3.齐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述: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听清小花猫照了几次镜子?(生交流)

  2.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思:花猫每次照镜子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3.出示: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述:那么怎样才是首先要尊重别人,然后别人才会尊重自己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小花猫的.表现吧。

  1.学习第一、二节。

  (1)出示第一、二节。再读课文,要求读得较通顺。

  (2)学生字:瞪盯怒冲剧烈(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3)练习感情朗读,读出“怒气冲冲”的样子。

  (4)出示句子:他弓起背,瞪圆了眼,“喵一喵—”大叫两声,扑了过去。

  (5)找好朋友演一演,生交流评议。师述:小花猫跑去找妈妈,妈妈又说些什么呢?

  2.学习第三、四节。

  (1)出示第三、四节。同桌分节读。

  (2)自学生字:伙伴。说说你的伙伴是谁?

  (3)描描写写“伙伴”。注意左窄右宽。

  (4)练习感情朗读,读出“笑眯眯”的样子。分男女生感情齐读。

  3.学习第五节。师述:谁再来说说小花猫两次照镜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复习字词,全文

  1.复习生字:小花猫钓鱼。

  2.复习词语:小花猫捉老鼠。

  3.描一描,写一写“瞪盯怒烈”

  (1)“瞪盯”左窄右宽。(2)“怒”上下相当,“烈”上厚下薄。(3)生描写,师巡视。(4)评评议议。

  4.师: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谈体会。

  师。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要做到——(生)首先尊重别人,然后——(生)别人才会尊重自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介绍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

  第四自然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学情分析:

  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在教学时重点就要抓住美丽的词与句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由感兴趣到感情趣,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境的作者的情感。反复诵读,悟出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反复诵读,与作者读出共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2.比喻句“像”、“仿佛”、“宛如”和“犹如”的使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照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1、出示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2、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3、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老师介绍推荐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板书:西湖

  4、简介西湖: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四面环山,湖水平静。纵贯南北的苏堤和横列东西的白堤把西湖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个湖区,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

  立湖心。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小组预习课文,要求:

  a、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b、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c、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

  a、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b、理解词义:素(一向)有硕(大)大泛(漂浮)舟

  令(使得)人初(开始)垂镶(嵌或加上)边

  c、找反义词:淡(浓)

  d、换近义词理解:格外(分外、特别)一般(一样)

  宛如(犹如、如同、好象)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

  (指名说,并板书:山峦湖面湖堤小岛华灯)

  小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把文中美的句子画下来,再根据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话中画”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听写生字词

  2、检查反馈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引读第1自然段

  总起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闪耀夺目。

  2、指名读文章

  3、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归纳:

  a、西湖美在湖

  画出山美的句子——把它画成画

  b、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平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画出来,结合图画理解)

  c、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d、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e、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画下夜景

  三.展示画,对照片,深感悟

  1、学生所画的西湖若干张,品品怎样?

  2、出示新西湖的美景,欣赏—看图读文

  3、总结:远眺西湖→近赏西湖→月下游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尝试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近观)

  华灯琴声(夜游)

  板书: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一、复习检查

  听写:悠扬葱绿围绕荡漾一般

  二、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

  (1)这一段层次清晰,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用几个短句写景,很美。第三句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第四句写琴声,第五句概括写,很容易记住。

  (2)这一段话里的短句较多,读起来上口,还有打比方的句子,写得生动。

  3.自由选择,练习背诵。

  4.当众造句。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讨论:用什么比作什么的?

  4.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四、作业

  1.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造句。

  教后小记:

  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百闻不如一见”,一点也不错,让学生从有限的好词佳句中也只能读来津津乐道,乐完了还是没能够完全领会,因为想象与真实总有距离,因此在对待这样的写景散文,除了品读理解外,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也亲身体验一回,这样,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比喻句,不少学生误把类似于“我长得像哥哥。”“我们真像是一家人。”这样的句子当成是比喻句,其间的本体与喻体构建不上,事物属同类型;另外,就是本体与喻体不恰当,构不成一个合理的比喻句。文字之妙在语感,语感也往往在积累,以后的教学中更要面向未来,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缓慢而有节奏的过程。

  课后反思: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如果有相应的课件,将西湖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身临其境感受美。从文字到形象的的过程,学生有点缺乏,因为有时离他生活实践太远了,但是将形象和实践结合,他们就更容易理解文字了。唉,生字还是大问题,学生许多字都念的是别字,如仿佛的佛,轻拂的“拂”读“fo”……读一句话,要停好几次。这如何体会文章的美呢?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教案06-0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诗教案12-08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