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4-03 19:41:3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3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汇编[3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

  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朗诵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李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诗句。

  二、整体把握

  1、学生试读,看注解,懂得字面意思;

  ①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

  ②以时间顺序概括全诗的每节大意,把握总体脉络。

  三、品味鉴赏

  1、赏析第1节:

  ①问题背景设计: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处的关键词语暗示了第1节是梦游的原因?

  ②写五岳、天台的作用是什么?(板书)

  ③最后四句,作者为了突现天姥山的高峻挺拔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④析或,云霞明灭或可睹给在梦境中才能游览的天姥山蒙上了一层什么样的色彩?

  2、赏析第2节:

  ①导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天姥山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让我们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②学生齐读。思考:请找出本节中写仙境的部分。

  ③第三层:

  A、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B、学生随朗诵带齐读,把握节奏,感受意境,

  C、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D、检查预习情况:以抒情散文的笔调译写仙境;

  (投影)要求:

  a.不能直译原文;

  b.文笔要流畅优美;

  c、要能体现意境的特征。

  E、交流点拨;

  F、其实,诗人在登上天姥山后至梦见仙境之前,也看到了许多奇异景象,虽不是仙境,但所渲染的意境似乎已接近仙境了,这与仙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G、体会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a.再次出示李白的有关诗句,学生归纳;

  b.在读过的1、2两节中,其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析留别(带讲背景),这首诗是为留给东鲁的朋友而作的,那么诗人要告诉东鲁朋友的真意是什么?(板书)

  ②找依据;

  ③但诗人梦醒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找依据)

  A、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B、哪几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此采取的做法?

  C、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板书)

  四、教师小结,学生背诵仙境部分。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4、了解课文介绍的自然知识,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鼓励学生收集植物的种子,调查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访问植物妈妈好吗?你认识哪些植物呢?(相机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

  棉花等植物图片)。你认识它们的孩子吗?(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及它们的'种子对应的图片。)

  2、植物妈妈的孩子长大了。想出去旅行,植物妈妈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的孩子呢?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录音朗读课文。

  3、学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识记生字。

  1、集体拼读“树叶”、“苹果”中的生字。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

  四、诵读讨论课文

  1、读补充阅读材料。课件出示:种子传播的奥秘

  2、交流课前观察所得。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娃、洼”两个字,说说写时注意什么?

  2、指导:两个字的右边是由两个“土”字组成,不要把一竖写到底。

  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准备) (靠)

  蒲公英 降落伞 风吹

  苍耳 铠甲 动物带 传播种子

  豌豆 豆荚 太阳晒

  (仔细观察)

  (增长知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掌握本课12个生字;掌握“梧桐、绒毛、掩护、嘶哑、搏斗、庞大、危险”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写“我”的'猎狗发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段(2-6):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第三段(7):写了“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意思,并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学习第三段。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公输》教案01-17

《语文园地》教案01-07

语文鸬鹚教案09-18

语文背影教案12-14

语文古诗教案11-23

语文《口技》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