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合集)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大城市里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体会祖国现代化建设生日新月异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资源链接:
读《同步阅读》有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南京市政建设录像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大城市里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韵文。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领着大家去看看南京。 [播放]南京市政建设录像
△ 小朋友,认识录像中的这些地方吗?谁去过?你什么时候去的?到了这些地方有什么感受?小朋友感觉我们南京很漂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6。
二、初读韵文
我的十分钟
1、自己拿起书来,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两遍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音。
3、[出示] 韵文
△ 有没有什么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小老师带读。
▲指名读,正音。
▲开火车读,借助汉语拼音将韵文读通读顺,掌握字音。
三、看图学字、学词
1、[出示] 投影
△ (师分别指着喷泉、雕塑、音乐厅、花坛、草坪、林阴道)告诉老师,这些是什么呀?
[出示] 喷泉 雕塑 音乐厅
花坛 草坪 林阴道(加拼音)
▲指名读,读准字音。
△ 你最喜欢哪一处建筑?可以说给我们听听吗?能把它用很优美的语调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背诵。
2、[出示] 投影
△ (师分别指着大厦、电梯、停车场)你认识这些设施吗?
[出示] 大厦 电梯 停车场(加拼音)
▲指名读,读准字音。
△ 谁来说说,你们用过这些设施吗?用过的小朋友说说,你觉得它们用处大吗?
▲是的,这些都城市中的公用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指导朗读、背诵。
3、[出示] 投影
△ 出了刚才我们提到的,你还发现了什么?
[出示] 轿车 地铁 立交桥(加拼音)
▲指导朗读、背诵。
4、熟读韵文。
▲我们小朋友要像看电影一样,一边读一边想,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一起来把课文读一读。四人小组读,指名读。
▲我们不光要读正确,读通顺,而且语气要轻缓,速度要适中。
▲指导朗读、背诵。
自主练习
5、课外延伸:
△ 除了书上介绍的,你们了解或者去过哪些地方,看到过哪些建筑设施,使用过哪些交通工具?
四、指导书写
“林”:
▲结构:左右结构。
▲偏旁:“木字旁”,左边“木”作偏旁时,要把“捺”改为“点”。
▲组词:树林 丛林 森林
▲师范写,生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韵文。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
一、复习导入
我的十分钟
[出示] 喷泉 轿车 音乐厅 林阴道 立交桥(不加拼音)
▲复习字词,开火车读,正音。
2、[出示] 韵文 指导朗读、背诵。
二、指导书写
1、“泉”:▲结构:上下结构。
▲偏旁:“白字头”。
▲指导:下面的“水”的第二笔是“横撇”。
▲组词:泉水 山泉 清泉
▲师范写,生描红。
2、“厅”:▲结构:半包围结构。
▲偏旁:“厂字旁”。
▲指导:第二笔要写得长一些。
▲组词:大厅 客厅 音乐厅
▲师范写,生描红。
3、“阴”:▲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偏旁:“耳刀旁”,注意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组词:阴天 阴沉 林阴道
▲师范写,生描红。
4、“车”:▲结构:独体字。
▲指导:第二笔是“撇折”,最后一笔“竖”。
▲组词:火车 轿车 车站 车票 车轮
▲师范写,生描红。
5、“交”:▲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交通 交警 公交 交货 立交桥
▲师范写,生描红。
6、完成《习字册》。
自主练习
字的组成
泉( — ) 林( — )
三、作业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厅(tin ting) 林(lin ling)
阴(in ing) 交(a ia)
2、写笔顺
阴:
车:
板书设计:
识字 6
智慧瞬间:
5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谁来介绍一下它的出处?(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可是我们学的这个片段主要写的是谁?(王熙凤)板书。请同学们注意“熙”的写法。她就是课题中的?——“凤辣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读出有关的句子。通过贾母的评价,你们觉得王熙凤怎么样?把你们了解到得放到课题中读出来。齐读课题。
二、授新
1、现在我请同学们看看这部分的影片,请你们留心剧中人物的表现,说说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答)好带着你们的感受,让我们到文中去体会一下,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我请两名同学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留心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预设:
生:(1)我觉得王熙凤很华丽高贵,你看她头上戴着……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服饰。(出示人物剧照)请你们用书中的词语来描述一下我所指的服饰。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漂亮的穿戴集合到一个人身上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这一部分。(师引读,生接读。)你们发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吗?(从上到下)对,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衣着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王熙凤穿着华丽,那么她长得什么样呢?谁找到了读一读。(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丹唇未启笑先闻)你觉得她长得怎么样?(漂亮)你从哪些词感受到的(丹凤、柳叶、苗条、粉面、丹唇)那么“三角眼,吊梢眉,风骚,威,笑”又让你感觉到什么?(刁钻)读出你的理解。师范读,生读。
作者的描写多么传神。这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因为作者采用了对仗的写法,把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刁钻和狡黠写了出来。
师:从王熙凤雍容华丽的外表和含威不露的粉面,我们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怎么样?快速浏览这两个自然段,看看还从哪里看出她很有地位?
生1:…围拥…
生2:我从这里体会到她很张狂,放肆。“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样放诞无礼!”
师:那么林黛玉的话该怎样读呢?《红楼梦》中这样介绍她:泪花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你觉得林黛玉怎么样?(聪明灵秀,体弱多病)更何况书上的句子还是她想的呢,读的就更应该弱了。(生试读)
这里王熙凤的出场方式很是精彩,谁来读读,请你注意王熙凤是一个很泼辣的人,所以她说话音高,语快。(生读)这就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谁能用这种方法描写一个人?
师:抛砖引玉我先来。你们猜猜我描写的这个人是什么性格。
例:只听见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声“咯噔、咯噔“由远及近,我知道老师来了。(急性子)
走廊里咚咚的脚步声和着小曲,我知道是爸爸下班回家来了。(开朗快乐)
谁来说一个?我们学过的诗也可以。生答不上来,师:草铺横野六七里——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师:空山不见人——生:但闻人语响。这里都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希望同学们能多积累。
2、王熙凤一个小女子,不过是贾母的孙媳妇,怎么就有这么高的地位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看看王熙凤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老师来读这一段,欢迎吗?那么给点掌声吧!(师范读后)谁来说说你感受到的?
预设:
生:我从“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姑妈怎么偏就去世了呢?”感觉到王熙凤很会说话。
师:我们也一起来体会一下。老师这也有一句,看看和书上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不同(出示:天下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女生读原句,男生读后出示的句子。
生:少了“真”和“才”
师:少了“真”有什么不同?(说明之前曾怀疑过,现在见了林黛玉再也不怀疑了)
师:王熙凤没用一个美字,就把林黛玉夸得美若天仙,真是太会说话了,“才”让你体会到什么?(真是相见恨晚哪)
师:这个王熙凤可真是“巧舌如簧”呀(板书)谁代表她来夸夸林黛玉?你们觉得她夸得好,就把掌声送给她好吗?
师:人们说王熙凤是一位语言学家。就这一段话她说的可谓滴水不漏。不信你们自由地读读二三句话,看看像我这样说行不行。(出示: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比老祖宗的亲孙女还要大气,漂亮。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生:不好,这样赞扬了林黛玉却贬低了老祖宗的亲孙女。
师:现在你把前三句连起来读读,看看她是怎样夸老祖宗的亲孙女的。(齐读)出示:老祖宗嫡亲的孙女是──────────的。
师:你要是贾母,一听自己的子孙后代这么受人夸奖,一定会怎么样?用一个词来形容(心花怒放,眉开眼笑,喜上眉梢)。看看王熙凤多会说话,三句话就夸了几人?(6人)她可真会“阿谀奉承”(板书)其实不仅如此,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里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所以她这一番话可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
师:有人说王熙凤还是一位心理学家。齐读最后一句,你明白了什么?(出示资料,辅助理解。说起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亲,今日一旦舍我先去,脸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又搂了黛玉,呜咽起来。)
生:贾母很疼林黛玉的母亲。
师:对,她看到林黛玉就会想起自己的女儿。所以王熙凤料定贾母高兴之后该难过了,就马上转喜为悲,迎合贾母,你觉得她怎么样?(机变逢迎)。接着看书,看看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她的机变逢迎?(转悲为喜)
读读王熙凤最后的话,还让你明白了什么?(热情、炫耀权势、讨好贾母)
3、再次观看影片,体会人物特点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写法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这么多词语概括了王熙凤这个人,(齐读词语)那么作者是怎样把她的这些特点表现点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重点写了王熙凤的什么?还写了谁的表现?
生:写了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师:这是对主要人物的直接描写,也就是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还写了谁?(林黛玉和贾母的心理和语言)用他们的表现来烘托王熙凤的特点,这就是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
师总结:作者就是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两种方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致的描写,才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能学以致用。
四、德育渗透
课文学完了,说说你喜欢王熙凤吗?为什么?
其实王熙凤向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喜欢她的人这样评价她:
“模样极标志,言语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出示后生读)
师:一个年轻女子,能把贾府这样一个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真是不容易,是个男人所万不及一的。也有人这样评价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出示后生读)
师:在权力纷争,勾心斗角的贾府,她就是这样上奉承下欺压的人,最后她的命运如何呢?曹雪芹给她的判词是(师读)——“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从王熙凤身上,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人?(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我们不能像王熙凤那样圆滑世故,但是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需要一个人品德优良,心胸开阔,还需要你聪明好学,知识渊博,做人不卑不亢,以至于你的朋友喜欢你,你的对手喜欢你,甚至连你的敌人也敬佩你,那样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了。
五、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走近了《红楼梦》,品读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通过学习,我们感觉到这部作品中作者的语言有许多言外之意。正如曹雪芹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继续阅读《红楼梦》,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把这节课遇到的描写人物的精彩词语和语句抄下去,作为一种特色积累到本上,回家后还要继续收集这样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句。老师给你点建议可以写上小标题:描写xx的词语、句子。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
22人物描写一组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积累
外貌雍容华贵
王熙凤正面描写语言巧舌如簧
侧面描写动作阿谀奉承
神态机变逢迎
心理见风使舵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教法建议
1.这篇文章短小,层次清楚。首先,让学生通读文章,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在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同时,对学生着重进行三方面的能力训练,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①速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此层次侧重对摄取重要信息能力的训练。
②默读课文,复述课文的内容。此层次侧重对学生记忆能力、复述能力的训练。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描写的段落,让头脑的图像更清晰。这个层次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同时也对学生的绘画、描述等综合能力加以训练。
2.细读课文,抓住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步,重在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透视能力。
3.细品课文,感悟语言。要让学生深入地读课文,寻找课文中能使自己产生联想的句、段,细品课文,植根于课文中,想于书外。这一步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悟性,因此,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不着边际,不要给予简单的否定,教师要多给以鼓励,让学生联想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联想的翅膀张开来。
4.研究课文,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加以评价,看好在哪里;也可以找出自己认为作者的败笔之处,评价败在何处,提出自己的最佳修改方案。这步训练重在学文。
词语注释
贪婪:贪图享受,不知道满足。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伸展:本课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甘露:课文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
细腻:细致光滑。
细雨如丝:形容雨很细小,像丝一样。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细腻——细微 贪婪——贪心 伸展——舒展 甜津津——甜丝丝
反义词:喜爱——讨厌 伸展——收缩 细腻——粗糙 柔软——坚硬
句段赏析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析 “细雨如丝”是春雨的特征。这既告诉我们杨梅树生长的季节和环境,又暗示了此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欢笑”在这里暗示杨梅树在旺盛地生长。这一段作者采用拟人写法,写出了雨中杨梅树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在茁壮成长,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
课后题解
2.答:杨梅的形状:“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长着小刺。”杨梅的颜色:杨梅先是淡红色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杨梅的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3.这段话确实写得很美。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体会,从准确用词方面,从拟人写法方面去理解,也可以着重说说哪一个词或哪几个词你认为写得好,为什么好,要说出理由来。
课文提示
吃过杨梅吗?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杨梅树的美丽,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强烈的热爱之情。读课文,想想: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故乡的”?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写具体的?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具体呢?
难句解析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细雨如丝”,这是春雨的特征。既告诉我们杨梅树生长的季节和环境,又暗示了此时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贪婪地吮吸”即不知满足地吸收春天的雨水,这是杨梅树枝繁叶茂的重要原因。
2.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四季常绿”,说明杨梅树是常绿乔木,冬季也不落叶。“在雨雾中欢笑着”,“欢笑”在这里暗示杨梅树在旺盛地生长。这里采用了拟人写法,写出杨梅树的可爱。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杨梅树的美丽可爱。
第三段(第3至6自然段):讲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写作特点
作者写家乡的杨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层次清楚,描写细腻。拟人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生动、有趣。
语言积累
细雨如丝 贪婪 吮吸 甘露 伸展 细腻 柔软 甜津津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2.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阅读提示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投影出示杨梅果图)。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写杨梅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板书课题)
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为什么喜爱杨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明确。(因为故乡的杨梅有着它的可爱之处,所以,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四、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字的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注意强调“腐”的字形结构。
(2)区别字形组词:
汁一汗 狭一峡
2.词的交流。
(1)指名读生词。
(2)引导学生理解。
细雨如丝:指春雨轻轻的、细细的、象头发丝一样。
细腻:精细光滑。
甘露:原指甜美的露水。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扩展。本文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生长迅速。
贪婪:本文指杨梅树不知满足。
(3)归类。
对于词语的理解可按三种方法进行:①先理解单个词,再理解词语。如:细雨如丝、细腻。②先,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甘露”等。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五、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2)感情读文,要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爱
过渡:同学们能读出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细雨如丝的季节来了,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
(这一段写出了雨中杨梅的可爱。)
交流第二个问题(重点):
提问: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两句)投影出示两个句子,指读第一句。
交流第一句话:
①第一句话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板书:贪婪吮吸)
(春天的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贪婪地吮吸是说杨梅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天的雨水)
②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从表面看是说杨梅树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雨,而实际是在写杨梅树的什么?(长得快、茂盛、生长旺盛……)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非常喜欢杨梅)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欢快。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话:
①文中的第二句话又是怎样写杨梅树样子的?(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板书:伸展枝条
叶子欢笑
②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找出答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公输》教案01-17
《语文园地》教案01-07
语文鸬鹚教案09-18
语文背影教案12-14
语文古诗教案11-23
语文《口技》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