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6 08:43:14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

  【学习目标】

  1、感悟跌宕起伏的情节,在情节中发现多维的深刻主题

  2、掌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格的描写方式

  3、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基础积累】

  1、字词

  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3、小说的情节由_____、___、_____和_____构成。

  4、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心理描写等。

  5、《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国著名文学家的短篇小说集《》。

  6、本文以为主线,以为副线来安排情节,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

  7、本文的主人公是。

  8、文章的情节按照:开端(盼于勒)——发展()——高潮()

  ——结局(躲于勒)结构全篇。

  【感受课文】

  1、你第一次读了这篇小说,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

  2、根据情节的发展,来分析一下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决不*作者的叙述,而是用人物的动作语言,让他们自己自然的去表露。

  课文“提示”指出:“要求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情,准确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请找出描写菲利普夫妇神情和言行的语段,通过读,体会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活动。并概括他们对于勒的态度。

  菲利普:语言

  神态

  心理

  动作

  菲利普夫人:语言

  神态

  心理

  动作

  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4、文中菲利普夫妇与于勒相遇时,于勒“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菲利普夫妇才能指挥全家“安然脱险”,设想假如那个卖牡蛎的于勒偶然间抬起头来,其目光与菲利普夫妇的目光相遇,请你选择一种最有可能出现的场面,并从课文中找出这种选择的依据。()

  a于勒想相认,菲利普夫妇也想相认

  b于勒想相认,菲利普夫妇却不想相认

  c于勒不想相认,菲利普夫妇却想相认

  d于勒不想相认,菲利普夫妇也不想相认

  5、读完课文之后,巧妙的情节设计,丰富的人物形象肯定会久久的在你的脑海里回旋,你可以考虑下面的问题:

  (1)、我最感兴趣的细节

  (2)、我最感兴趣的人

  (3)、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妇

  (4)、我眼中的若瑟夫

  (5)、我眼中的于勒

  6、关于本文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阅读分析

  一、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3、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二、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

  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3、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4、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三、选择题。

  1、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2、本文开始描写“我”家生活拮据的作用是()

  a、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得很苦。

  b、表明“我”家本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

  c、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

  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

  3、文中反复写于勒来信的作用是()

  a、引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b、表明于勒是个讲感情的人。

  c、表明于勒已经是个“有钱人”并且是个善良的人。

  d、表明菲利普夫妇当初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是正确的。

  4、对句式的类型和句式的变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这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既然你知道不是他,就不该这样胡说八道。”

  b、“我也正是这么想呀!”这是祈使句,改为陈述句是:“我也正是这样想的。”

  c、“这无可疑了。”这是陈述句,改为感叹句是:“这有什么可疑的呢?”

  d、“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这是否定句,可以改为双重否定句:“后来大家没有一个不说话。”

  四、语段分析

  1、朗读从开头至“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品味:

  (1)“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说说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把这话改为“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其实是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吗?

  (3)“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删去这句话,有什么影响吗?

  (4)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归来?是怎样表现的?

  2、朗读“果然,十年之久·····风俗习惯”,品味:

  “对于勒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写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把这句话改为:“对于勒叔叔回国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一些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买一处住所。”好吗?

  3、分角色朗读“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至结尾。品味:

  (1)“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把这段改为“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你看错了·····对吧?’”不是更合理些吗?

  (2)“我心理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删去加着号重的话,不是更为简洁些吗?

  五、阅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a、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b、她很快地说:“·····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c、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d、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

  e、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①删去以上五句话中加线的词语,好吗?

  ②母亲对于勒的称呼有哪些变化?为什么?

  ③c句中的“他们”指谁?为什么怕“他们”看出来?

  2、阅读第39—47段,然后答题:

  1、“狼狈不堪”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文中对于勒的肖像描写透露出于勒哪些方面的情况?

  3、“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个句子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4、在给于勒十个铜子小费这件事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你认为这分别体现了他们什么性格?

  5、文中有一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六、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__①__(a、怀疑b、犹豫c、诧异d、激动)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l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__②__(a、升b、跳c、现d、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结合语境,给文中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吗?怎么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4、从描写角度看,选段写于勒,运用了________描写。选段描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我”叫。本文为什么要用第一人称来写,在文中起何作用?

  6、画曲线的句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作者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7、“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中,“心里默念”为什么不能改成“叫出声来”

  8、作者在小说结构上安排了旅行这一转笔。对此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情节发展舒缓下来。

  b、使情节发展有所起伏。

  c、为后面遇见于勒的情景作铺垫。

  d、为便于插入景物描写以丰富表达方式。

  9、在给于勒10个铜子小费这件事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

  10、“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11、文段中“我”、他、父亲、母亲的名字依次是________。

  七、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第一段是一段概述,交代了三方面的情况,在文中找出15个字加以概括。

  2、在文中用“——”标出“家里样样都要节省”中的“样样”指代哪些内容。

  3、“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中的“永不变更”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境?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表明了这是父亲的一个长久的话题,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了。说明于勒的回来对于他、 对于他的全家是多么重要。

  b、说明父亲知识贫乏,不会用更多的语言表达出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c、说明父亲年岁大了,人也变得啰嗦了,一句话总要重复说。

  d、父亲十分珍重亲情,对多年未归的弟弟十分盼望。

  4、“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惊喜”的原因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没有想到他要回来,他却回来了。b、他回来了,就能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

  c、他回来了,就会还清“占用”的钱。d、出走十余年现在回来了,以手足之情能不“惊喜”吗?

  5、文章第④段本是父亲说的话,应接在第③段后面,这里作者把它另作一段,其用意是什么?

  八、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尚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1、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表现男主人公的阔气、文雅。b、表现男主人公充阔气的虚荣心。

  c、一方面反映男主公爱慕虚荣,追求风雅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为下文吃牡蛎、遇于勒,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伏笔。

  2、阅读第二段回答:母亲不让若瑟夫吃牡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a、怕把男孩子惯坏了。b、怕他吃了要生病。c、怕多花钱。

  3、第二段文字表现出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a、关心、爱护孩子。b、自私、庸俗。c、吝啬、虚荣。

  4、阅读五、六、七段回答;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这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a、有些话不能说。b、不知说什么好。c、发现于勒后的恐慌害怕。

  5这几段文字塑造菲普夫妇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a、对孩子不溺爱。b、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追求虚荣、冷酷自私、金钱至上的风气。

  c、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关系。

  【感悟人生】

  1、“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创新写作】

  1、假设在船上的于勒不是真正的于勒,而是与于勒相貌酷似的人,菲利普一家从哲尔赛岛到家时,出来迎接他们的竟然是发了大财荣归故里的于勒,这时……

  2、下面有一段情境,请续写。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3、假设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

  4、假设课文中出现的“于勒”是假的,这一切都是真正的“有钱的于勒”买通船长演出的一曲双簧戏。当真“于勒”为“若瑟夫”的言行而感动,拿着支票来到菲利普一家人面前时,请你发挥自己的想像,描绘一下菲利普夫妇的神态和心理。

  5、假设在哲尔赛岛上,“穷于勒的事”被“我”的姐夫知道了,请设想一下事情会怎样发展,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编选了两幅图画和一首诗歌,第一幅图主要讲了学校里有什么,图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第二幅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语文课本。《上学歌》主要帮助学生明确上学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语文课,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并开始渗透性识字。本课要求学生识字12个。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的情感。

  2.识字:认识12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

  3.口语交际:师生见面问好;认识同学,简单介绍自己。

  4.培养有序的使用学习用具(课本、笔、卡片等)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从第一幅图入手,借助插图,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说说学校里有什么,图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结合扉页《写给小朋友的话》,了解语文。

  2.借助图中人物对话,组织同学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1) 作简单的自我介绍。

  (2) 老师也可参与其中,模拟师生见面后相互问好的情景。

  3.可以与生活课的入学教育配合起来,组织儿童参观学校,认识学校的.主要设施,了解学校的主要机构,对学校产生喜爱的感情。

  4.认识和熟悉丁丁、冬冬两位小朋友,观察他们的头发、衣服有什么特点,说明他们是我们大家的朋友,将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成长。

  5.可在看图时和对话中认读汉字“学、丁丁、冬冬、年、级、班、老师、书包”。

  6.在学习插图前,也可先学《上学歌》,以激发兴趣。

  7.学习第二幅图,可利用语文课本,带领学生认识书的封面、目录和页码。并教育学生爱护书。

  课时安排:3课时

  精品教案

  第一、二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介绍校园的课件、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上学歌录音、生字卡、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导人:

  1.伴着《上学歌》的录音播放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

  2.让小朋友随意地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引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是学校的主人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自己的学校,好吗?

  二、 新课教学

  1.自主认识学校:

  (1) 提问:和你周围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希望怎样来认识我们的学校呢?

  (2)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出教室去认识学校。

  (3)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和伙伴一同去认识我们的学校。

  2.自主交流:

  (4) 提问:在你参观校园的过程中,老师对你说些什么?你是怎样向老师问好的?

  (5) 简要评析在实际中的口语交际情况。

  (6) 同学交流:你参观的是什么地方?你最喜欢的是哪里?

  (7) 提问: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 学习生字

  (1) 出示:学生入学纪念照片。提问: 照片上的字你认识吗?

  (2) 结合介绍学校的教学课件,出示一些地点的名称,如:一年级3班、厕所、演播厅

  (3) 请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4) 出示课本中“上学了”图。

  (5) 提问: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和咱们一样,第一次走进学校,我们到他们的学校中看一看,你认识哪个字,就和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吧。

  (6) “小老师”教学:学校、丁丁、冬冬、年级、班、老师

  (7) 带学生摆字卡认字。

  3、 抽读字卡。

  三、 课后参与学习活动

  放学后我们可以自豪地带爸爸妈妈参观我们的的学校,在校园中找到我们认识的字,读给家长听。遇到我们不认识的字,正好向爸爸妈妈请教,你愿意吗?

  第三课时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实物投影出示:“丁丁和小朋友们认识语文书”图。

  2. 引入:在以后的学习中,语文书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和小朋友一起认识语文书吧!

  二、 新课教学:

  1. 自己翻看语文书吧!

  2. 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那一课呢?

  3. 请你告诉大家怎样找到你说的那一页呢?(预测:如果介绍的孩子说不出方法,就鼓励他向大家求助。)

  4. 小组中,大家商量一下应该怎样翻书,才能更好地爱护书呢?下面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5. 练习:请小朋友们用正确地翻书方法,找到老师说的页码。(也可请一位小朋友们来说个页码,大家找。)

  6. 提问:你知道“目录”有什么用吗?

  7. 讨论:大家的书都一样,我们要怎样区分呢?(预测:如果除了“写上名字”孩子们还说了很多种方法,都要鼓励他们动脑筋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许孩子们会想出更为巧妙的方法。但是如果有的孩子提出在书上画上记号,我们要引导孩子爱护书籍,不要在书上乱画。)

  8.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课本呢?

  9. 跟着录音学唱《上学歌》,读一读歌词。

  10. 学习生字:“小老师”教学生字:语文、书包

  三、 课后参与学习活动:

  向你周围还没上学的小朋友介绍你的语文书,把《上学歌》唱给他们听,并解答弟弟妹妹提出的问题。

语文教案 篇3

  aieiui教学目的

  1.学会aiei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形,读准音。

  2.练习声母与复韵母aieiui的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并练习直呼。

  3.正确书写三个音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2.正确书写三个音节。

  教学难点

  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你们好!就在刚才,我遇见了六位老朋友。听说我来上课,就嚷嚷着要一同来,你们欢迎吗?那好,我把它们请出来。(贴上单韵母图)

  熟悉吗?谁来介绍一下?指名读。

  如果戴顶帽子还认识吗?(出示带调单韵母)开火车读。课件显示:aeui(逐一出示)

  aieiui(单击后变成)

  看到了什么?(它们结成朋友)

  1

  单韵母的兄弟感情很好,单韵母i瘦瘦的,胆子也小,ɑ,e,u主动带他出去玩。所以,站在这里的不是一个字母了,它们叫复韵母板书:复韵母

  二、学习殿堂

  (一)学习ai

  1、看看这是什么?(右手出示“ɑ”卡片)

  2、又看看这是什么?(左手出示“i”卡片)

  3、当它们做了朋友以后会变成什么?(右手滑过左手拼成ɑi)要先摆好ɑ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ɑ滑到i,ɑ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指名读。纠正。齐读。

  4、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合作读,谁愿意和我合作?

  (握握手)我现在是坐在教室的小朋友,你是我的同桌。请你读ai,读三遍。(你真棒!非常好。)现在我读,你听。象我们这样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小朋友会不会?现在同桌小朋友合作读读ai。(表扬他们合作得很好)

  5、复韵母也有四声。但复韵母标调很有趣,今天小白鸽来到我们班上,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儿歌呢。请同学们看黑板。(标调歌

  出现a母不放过,没有a母找oe。

  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放过。)

  跟老师读。所以我们这个复韵母ai的声调就标在a上。

  6、(出示ai的四声)(小帽子是戴在谁的头上呢?)

  ai的四声会读吗?自己读读,先按着顺序读,再倒过来读读。2

  指名读。开火车读。

  7、现在我表演一个动作,请你们看了后,用ai四声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二)课中休息

  刚才我们学习了ai的许多知识,大家学得又快又好。

  小朋友幼儿园里学过一首歌《拔萝卜》,还记得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听这首歌,大家跟着一起唱,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听唱《拔萝卜》,师带领学生表演。)

  (三)学习ei

  1、读准ei

  小朋友,拔萝卜累不累?不累,我们这么多人一齐ei哟ei哟地拔萝卜,萝卜一定拔得又快又多。ei哟ei哟的ei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个复韵母。

  板:ei

  2、ei由哪两个单韵母手拉手?谁会读?

  指名读。请注意,读这个音,口型也要变化,而且要读得短一些。师示范。

  再指名读,齐读。

  现在稍微加快点速度,连读三遍,ei、ei、ei。拔萝卜呀——(生:ei、ei、ei),用点劲呀——,齐心协力——,加油干哪——。

  3、读ei的四声(小帽子是戴在谁的头上呢?)

  (出示)自己读一读。顺序、倒序。指名读。

  现在我们又要同桌合作了,这回读书上ei的四声。先翻到。同桌小朋友用手指着四声考同桌,他读得好,你表扬他。请一组试着合作。(示范)

  3

  4、游戏:听老师说一句话,想想其中的ei是第几声,用手势表示。示范一下。

  小耳朵真灵。打乱顺序,一起读一读。

  出示草莓图。这是什么?里边藏着ei的第几声?看着图

  出示小公鸡。小公鸡喔喔叫。摇摇——(尾巴)起得早。又有什么发现?说话。

  (四)学习ui

  1、小朋友,老师想和你们做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我来当妈妈,你们来当孩子。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学了几个复韵母?

  生:两个,ai和ei。

  师:不对呀,妈妈听说你们要学三个复韵母呢,快放下电话问问老师去吧!

  师:对,我们今天还要学一个复韵母,可是你们已经学会了,就是“喂”。(出示ui)“喂”是ui的第二声。(师领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

  2、我们再玩个游戏,模拟山谷回声。师:ui—,大山你好!生:ui—,大山你好!师:ui—,我喜欢你!(生答)师:ui—,我会念ui了!(生答)

  3、读准四声(小帽子是戴在谁的头上呢?)出示,开火车读。

  4、看老师做个动作,你用ui的四声说话。(把围巾取下,再围在脖子上)

  出示老虎图。用ui说说老虎。

  真不错,小朋友学得很好。

  5、小朋友快打电话告诉妈妈,我们这节课学了三个复韵母aieiui。(师生打电话)

  4

  三、拼读练习

  1、告诉你们,aieiui都有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组成的生字宝宝是(可见以转盘形式出现),你认识吗?自己拼一拼。小老师教读。

  2、派礼物

  师:老师有许多礼物送给大家,可是有一个条件:

  (1)把礼物的样子记着,形容出来。

  (出示图片“白菜”“乌龟”“梅花”)

  (2)把礼物的拼音秘码解开(你知道这些字是由哪些声母和韵母作朋友拼出来得吗?)。

  让学生拼读,后齐读

  四、总结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快结束了,小朋友学习很认真,交上了很多好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能交更多的知识朋友,下课!

  aoouiu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认知目标:学会3个复韵母aoouiu和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读准aoouiu三个韵母的音和形。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课题。

  2.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教师:简介雷锋的生平;了解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题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法指导: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

  1.教师:配乐诵读

  2.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四、认读新词

  冒着 泥泞 脚窝 足迹 年迈 洒下

  汗滴 寻觅 终于 献出 爱心 荆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二、朗读感悟

  范读课文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图片)

  1.听:脱离课本,看图、倾听。

  2.想: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3.思: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学生读文感悟:

  1.练读(四人为一组)

  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情地)

  3.配乐朗诵。

  4.感悟明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理解含义: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你首先要尊敬别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你首先要帮助他人。

  教师:1.教学第一、第二节诗歌。

  ①理解“足迹”的意思。

  ②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说说眼前彷佛看见雷锋叔叔正在做什么事情?

  ③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④此时,在你的眼里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⑤你能用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吗?

  ⑥小结学习方法:读——编(根据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话编讲这个故事)——读(把对雷锋的崇拜、对他的怀念融入自己的朗读中。)

  ⑦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节诗歌。

  ⑧学习最后小节。

  ⑴给“寻觅”找个近义词。

  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雷锋还会出现在哪里?可以让知道雷锋其他故事的同学简单讲讲。

  ⑷雷锋叔叔的精神永远在我们身边闪光,看,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

  出示句式:我们班( )是小雷锋,我想对他说( )。

  ②是啊,老师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哪有困难,需要爱心,哪就有雷锋叔叔啊!请你们再深情地读一读吧!请同学们再来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三、积累

  (课件出示)好词:弯弯的小路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名句: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3.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做好事,不做坏事。

  四、总结,练习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一、分析教材:

  (一)课文内容:

  《选举风波》选自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文章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围绕着林武翔被砸事件的前后,刻画了贾里、鲁艳青、鲁智胜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歌颂了中学生身上那种真诚率直的精神,《选举风波》教案。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如此贴近中学生生活的作品,是因为她非常熟悉校园生活,同时也结识了许多青少年朋友,爱他们,理解他们,因而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就塑造得非常真实,非常受学生欢迎。以此为鉴,告诉同学们平时也要认真体验生活,多与同学交流,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人物,表达真实的情感。

  本单元属于小说,都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激发学生情感,品味精彩语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使之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二)实验目的:

  根据实验教材特点,本课时制定如下实验目的:

  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个性;

  2、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写感想、谈感受;

  3、对照小说中的人物描写,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

  (三)实验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课时的实验重点、难点设计为:

  重点:分析文中人物性格,体会生动活泼的语言。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不要感情用事,逐步成熟。

  二、教学思路

  为了完成本课的实验目的,突出实验重点,突破实验难点,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堂中我打算使用讨论与答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围绕“自读要点”,精心设计思考点,通过自读、讨论,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关键词是相对而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可。课时安排为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和教学质量、效率,在多媒体教室采用Powerpoint课件用具。

  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打算这样安排教学程序,在自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贾里,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的,懂得要勇敢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坚强乐观地生活,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体会动物间和谐、友好的交往。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会走路的树。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从故事中了解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相机板书:小鸟树小驯鹿)

  过渡:让我们跟随可爱的小动物们一同走进这个美妙的故事吧!

  轻轻地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1~4小节。

  二、品读第1~4小节,体会小树和小鸟间的美好交往

  (一)创设情境,指导读好小树和小鸟的对话

  1、课文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春天的早晨)。

  2、你瞧,(媒体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3、师:就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七彩的阳光洒向幽静的树林,雾气渐渐散去,树林从一夜的沉睡中醒过来了。你听,(媒体播放鸟叫声)树林里的鸟儿叫得多欢快;你看,小溪流哗哗地唱得多开心啊!咦,——(媒体出示会走路的树)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4、(媒体出示)有一只小鸟看到了这棵金色的而且会走路的小树,也和你们一样好奇,它想问什么?谁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

  5、哪棵会走路的树来回答可爱的小鸟?

  6、金色的小树已经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小鸟们,你们还等什么,让我们赶紧去和小树交个朋友吧!

  7、分角色读第1~2小节。

  (二)引读过渡,指导学生想象小树和小鸟的美好交往

  引读:这一天,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安全地送回家,而且,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提问:它们会去哪些地方,看到哪些有趣的东西呢?(思考、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过渡: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善,使小鸟增长了许多知识,它们天天在一起,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相处得多么快乐呀!可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刻。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它不得不与小树告别,此时此刻,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三、精读第5~9小节,感受小驯鹿和小鸟相见时的惊喜与激动

  过渡:小鸟依依不舍地向小树告别,飞往了远方。在分别的日子里,小鸟十分想念那棵会走路的树,你瞧,春天一到,小鸟便迫不及待地飞了回来。这时,它遇见了谁?(小驯鹿)它们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接着往下读一读第5~9小节。

  1、提问:它们说了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吗?先找一找,再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看看哪对同桌第一个读好这段对话。

  2、哪对同桌有这个自信第一个来读好这段对话?

  其他小朋友一边仔细听,一边用你们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看看谁能第一个发现这段对话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对话的不同之处。(两生试读)

  3、(媒体出示文字)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提示语出现在话的后面或是中间)

  4、明白了这一点,相信小朋友们就能把这段对话读得更好了,谁来读小鸟的话,谁来做小驯鹿,谁来代替我读好剩下的`话?

  其他小朋友竖起小耳朵认真听,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驯鹿父子)

  5、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6、当小鸟知道小驯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时,小鸟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叫?你能读出小鸟当时的心情吗?

  7、听了小鸟的话,小驯鹿连连说道——(是的!是的!)见到爸爸一直牵挂的小鸟,此时此刻的小驯鹿怎能不激动呢?于是,你瞧,(媒体播放回家情景)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

  8、是呀,遇到久别重逢的好朋友,怎能不激动,怎能不高兴!谁愿意来分角色读好这段对话?

  四、感情朗读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故事,感受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的友好与快乐。想不想把这个故事永远记在脑海里?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个故事,会背的小朋友可以一起背。

  五、拓展训练

  (媒体播放)小鸟来到小驯鹿家,会看到什么?又会听到什么?还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

  “树”

  驯鹿(父)

  23、会走路的树

  小鸟

  小驯鹿(子)

语文教案 篇7

  上节课我们陪着李白在江边送走了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又将与诗人王维一起送走另外一个人。这又是怎样的一副送别的情景呢?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齐读课题

  用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使学生更容易弄清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1、看到课题,谁能告诉我这诗题的意思?重点解释“使”的意思,说说和上一首的不同之处。

  2、根据学生说的总结二人的关系。

  3、在上一首诗中有两句成了千古佳句,谁知道?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千古绝句,他是不是也是作者目送友人离开时发出的感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理解:“使”是皇帝之命出使,奉命出使不得不去。不同:一个是戴着使命的任务,一个是前往广陵的游玩。

  2、通过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二人之间的关系

  3、积极大胆的发言用比较的方式来学习,较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及时巩固所学的内容。了解诗的背景对理解古诗有着很好的作用。

  1.展示。(解诗题,知作者。)(1)我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我能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我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1、这首诗老师打算让你们自己来学习。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古诗的方法,就按照这个方法来走进王维送别的画面吧

  2、检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

  3、分成学习小组,了解诗意。

  1、将诗句先读通顺,再结合文中注释来初步了解诗意。

  2、指名认读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习惯,放手让孩子自主自由的学习,获得学习经验,同时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详略得当,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题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小组内成员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2、提出学习目标:(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4)、能够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能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协作学习古诗的过程和方法。(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bēn)丧(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贴(tiē) 踌(chóu)躇(chú) 迂(yū) 蹒(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琐(suǒ)屑(xiè) 晶(jīng)莹(yíng)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培养学生在具体语文环境中理解词义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第3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奇形怪状,又是怎

  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并能仿照第3段写法说一段话。

  3、能背诵2、3段,听写第4段。

  4、了解黄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读懂得并列关系的段落。(第3段)

  三、教学难点:仿照第3段说一段话,并绍“天狗望月”和“仙女弹琴”这两块奇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初知课文,学习一、二、三段,并说说“天狗望月”这块奇石。

  一、开门见同引入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从课题上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奇石)哪里的奇石?(黄山)重点词

  是哪个(奇)

  3、教师语:黄山是一大风景区,叫。它在我国南部。

  今天,教师和同学们到黄山风景区游览一番。

  二、初知课文。

  1、听配乐朗读录音,看投影片,用1句话说说黄山风景区是怎样的地方,有什么厅特的.景色。

  3、学生自由畅说,并引导学习词语。

  ①黄山风景区是个的地方。

  “秀丽神奇”什么意思?(美丽、奇妙)

  ②黄山风景区还是个的地方。

  “闻名中外”的“闻”什么意思?整个词的呢?

  ③黄山风景区还有的岩石。“奇形怪状”什么意思?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给“尤其”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特别)

  3、课题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状的意思,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黄山奇石 (第一教时)》。

  4、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默读课文,用“——”划出奇石的名称。

  5、具体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标出其名称。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导语:我们先来到“猴子观海”这地方,看看这块奇石。

  1、释词。“观”什么意思?与课文中哪个词意思相同?

  2、出示投影片。

  请一位小朋友当导游介绍奇石,其他同学看投影,师指图。

  要求:边看边听边想,这岩石奇在哪里?

  3、讨论

  ①它神奇在哪儿?

  (它两只手抱着胳膊,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去海——样子奇特。)

  ②请用“·”标出主要的动词。(板:抱、蹲、望)

  ③指导读句子。

  ④听老师读一句话,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句子:它两只手抱着胳膊,蹲在山头,望着去海。

  ⑤这奇石还神奇在哪儿?(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么意思?用图示帮助理解。

  ⑥这块岩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后一名。

  概括地说——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4、仿说“天狗望月”这奇石。

  (二)学习第三段

  导语:我们继续往前看,会看到更有趣的奇石。

  1、默读第3小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奇石?想想这小节写法上与第2小

  节有什么不同?

  2、一段话中,并列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该怎么学呢?这就是我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看课文的学法提示。听老师读一读,想:分几步学?

  3、理解学法提示。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学习方法卡片。()

  4、按学法提示学懂这段话。

  第一步齐读想:讲了哪两个内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干什么?(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①“仙桃石”怎样写的?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各种形式朗读至会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样写的?也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小结:这两块岩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写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干什么?

  ①课文用了哪个句子把它连接起来的?用“~~”划出。板:更有趣。

  ②连接两项内容的句子不只有这种,还可以怎么说?

  5、赏读。

  6、回顾学法。

  7、课堂练习。P22NO:6

  8、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式。

  四、巩固生字形。

  1、卡片认读词语。

  2、字形用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在朗读中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及比喻句的练习。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比喻句。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把第一节课认写的生字卡片读一读。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风和日丽,我们一起去爬山,好不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青山绿树之中(实物投影:青山绿水的照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评析:一方面为了激发兴趣,一方面为了给讲“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做好铺垫。]

  2.快听(课件放万座青山重叠的静止图片,播瀑布的声音)是什么声音?(生猜)

  [板书:瀑布]边板书“瀑”边引导学生观察“瀑”字的书写笔顺。

  3.让我们在默读中走进课文,边读边想象:这个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第一小节)

  1.回答这个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美)

  2.再来听听瀑布的声音,你来读读下面的两句话。(生自由读)

  课件:好像浪涌上岸滩,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风吹过松林。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3.哪个说得更准确?

  4.在课件上再添上:还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自由说)

  5.就听这声音,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瀑布。(生自由说)

  6.能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

  7.师生对读:还没看见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背诵)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语:瀑布就在不远,想看吗?我也想,我累得走不动了,你们去看,待会儿告诉我瀑布什么样?(引导读2、3小节)

  [学生可以随便汇报2或3小节中的任意一个。]

  (第二小节)

  1.瀑布什么样?

  2.课件出示句子: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3.快用你的语言形容一下,我特别想知道到底什么样?(生自由说)

  4.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如:白银说的是什么?)(生互相解答)

  5.课件:(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读读,你感觉到了什么?读出来。

  6.课件: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你又有了什么感受?比读。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课件:瀑布图片)

  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一段。(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你觉得他像白银,还像什么?

  这是从哪儿看的情景(从正面看的)[板书:正面。帮助识记]

  过渡句:瀑布还是什么样的呢?(读第三节)

  1.质疑:你有什么不太明白的问题吗?

  (如:“珍珠的屏”什么样?等)

  2.“屏”指的是什么?联系你生活中见到的事物,你觉得__________像“珍珠的屏”。(如:下雨时,屋檐流下的水像珍珠的屏。)

  3.这段里你还喜欢哪一句?

  生读,师出课件:时时吹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4.你们喜欢吗?也来读一读。

  5.男女生对读:男生读:时时吹来一阵风,女生读: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6.你们读的真美,让我们来看看这人间仙境吧!

  (课件:如烟、如雾的珍珠瀑布)

  老师配乐介绍词:你看那清水从高高的崖口奔涌而下,在青山的衬托下似玉带、似白银、似银丝从天上悬垂下来,那姿态宛如圣洁的仙女,宛如一串串银白的珍珠。冲下来的水流在下边溅起无数水汽,随风飘舞,时常还能见到缤纷的彩虹。

  7.面对美景,你想说什么?(生自由说,最好说出“伟大”)

  8.出课件: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你想读哪句话?(引导生读出感叹的语气)

  9.这是从瀑布脚下仰望瀑布,(板书:仰望,引导背诵)

  (引发联想)

  (1)同学们,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瀑布脚下,你能看到什么?

  (如:看到下面清清的水,水里五颜六色的沙石……)

  (2)你能感觉到什么?

  (如:感觉到小水珠洒在我的脸上,凉丝丝的,非常舒畅、高兴等)

  (3)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配着音乐,欣赏着美景,来歌颂它吧!

  (齐背《瀑布》)

  用诗来赞美她真是:(生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课外拓展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还收集了许多有关瀑布的资料,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四、总结

  你们喜欢瀑布这一大自然的美景吗?可你们知道吗?现在由于地下水匮乏,许多的瀑布都开始了断流,要想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看到这一美景有什么好办法?我还没想明白,你有什么好建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