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5 09:19:58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轻、再、做、别;能读准课后的词语。

  2、理解儿歌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4、能仿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仿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儿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学会生字:轻、再。

  3、能读准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读好课题。

  3、评价,再读。

  4、学习生字:轻、再

  二、学习第一节。

  1、看图说意思。

  2、师出示第一节儿歌。

  3、学生自由练读。

  4、读读词语:脚步、夜班、阿姨、屋里、睡得甜

  5、进行朗读指导。

  (1)学生演演读读。集体评价。

  (2)指名读,齐读。

  (3)试背。

  三、学习第二、三节儿歌。

  1、看图学习,说意思。

  2、出示儿歌内容。

  3、学生自由练读。

  4、读词语:楼上、习题、细细算、客人、亲切、交谈、事情、心间

  5、有感情的郎读二、三节儿歌。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很轻很轻是做什么事?

  2、齐读课文。

  五、有感情的.郎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儿歌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3、能仿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4、学会生字:做、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读读儿歌。

  1、认读词语。

  楼上、习题、细细算、客人、亲切、交谈、事情、心间

  2、读一读儿歌。

  指名读,小组读。

  二、深入理解儿歌内容。

  1、儿歌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出示重点句: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别人放在心间。

  3、读句子,说说儿歌中小朋友在什么情况下,把别人放在心间?

  4、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做?

  5、出示:( )轻一点,再轻一点,( ),谁会说?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学习身子。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做、别

  3、学生练习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本单元的教材,由两篇讲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曼谷的小象》和一篇阅读课文《新年礼物》,以及一个基础训练组成。《做风车的故事》讲的是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喜欢做手工,后来做了一架小小的风车,由于讲不出风车为什么会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牛顿从中受到教育,从此发愤学习,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体现了牛顿勇于正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曼谷的小象》讲的是作者在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公路上,泰国妇女阿玲驯养的聪明、乖巧的小象帮助司机把陷在泥坑中的汽车拉出来并冲洗干净的经过,表现了阿玲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赞扬了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新年礼物》主要叙述了一个三年级学生,用改正自己学习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的`缺点而“精心制作”的作业本,作为新年礼物送给老师的经过,展示了一个小学生纯真、美好的心灵。基础训练分三部分,有“字·词·句”“阅读”“作文”,其中“字·词·句”包括5项内容:读绕口令,多音字组词、叠词意思的理解、补充修改句子、认识“把”字句;“阅读”的内容是短文:“犀牛和犀牛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作文”的内容是“记一次活动”。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通过对本组教材的阅读和训练,使学生懂得怎样用完整、通顺的语句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阅读短文,进行作文训练。

  《做风车的故事》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同时口述牛顿做风车的过程,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训练。《曼谷的小象》的教学,应突出理解和运用词语、比较句子的训练。《新年礼物》的教学,要把理解和朗读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训练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通过练习,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运用。

  整个单元的教学,在总体上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重点词句的理解,读和说、阅读方法的训练。二是要结合课文特点,让学生在读懂每一句话的基础上,注意了解作者是怎样用完整、通顺的语句,把事情的发展过程叙述清楚的,并通过说话、写话的训练,使学生努力做到用学过的词语,把句子写通顺。三是通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习惯和努力向上,勇于改正缺点的良好品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借助重点词句朗读(背诵)第一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读懂课文从湖面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写出了捕鱼的全过程。

  3、研读课文,从中感受渔人捕鱼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受物宁人静。

  1、复习引入:又平又静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里面映出了哪些美丽的`景物?随机点击屏幕出示画面。

  2、这是一幅又美又静的画面,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话,读一读体会这种宁静。

  3、自由轻读第一段,试着借助重点词句,把第一段背下来。

  (二)研读——领悟捕鱼的情趣。

  1、辨析“一抹”体会含义。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学得“抹”好在哪里?

  4)交流:

  ——鸬鹚训练有素

  ——似在鼓励鸬鹚

  ——怕似惊动鱼群

  ——渔人享受宁静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趣。

  1)研读2—4段,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

  2)交流

  ——抹出了“粼粼波纹和浪花跳跃”

  ——抹出了“鱼”

  ——抹出了“渔人的忙碌”

  3)合上课本想象: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4)表情朗读2-4自然段。

  (三)体味——提升静谧意境

  1、个别读5、6、7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

  2、这里为什么用“恢复”?

  3、研读: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又是一种的静?

  4、你能把这种静读出来吗?

  5、课堂。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一抹一词,研读了课文,一起享受了渔人的忙碌和喜悦,并读懂了从鸬鹚等待命令到下水再到列队回去,使美丽的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而且这种动和静的景象都充满了美的情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读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向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文章是写“海”的。

  生2:我知道了这个海是在“烟台”的。

  生3:我知道了这个海一定与别的海不一样,有与众不同之处。

  师:烟台的海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你想知道吗?那么就赶快去读一读课文吧。

  评点:

  书声琅琅是一堂好课的一个标志。语文课必须读,必须经历一个读通——读懂——读好的体验过程。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感情,把文本所表达的感情、意境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是语文的要务。《烟台的海》这篇文章,运用华丽优美的词藻,富有诗情画意地为读者创造出一种或壮观或秀丽的意境,又仿佛为读者作出了一幅幅立体感很强的油画,它们如现目前,伸手可触。因此,在上这课的时候,教者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自主阅读,引导自主感悟

  在学生初读了课文后,让他们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特别是对烟台的海有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大都会说:“烟台的海冬日凝重、春日轻盈、夏日浪漫、秋日高远。”于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第二次读课文,并且想一想:从哪些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烟台的海在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特点。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指导朗读,深入领悟理解

  本篇文章,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准确地描绘出烟台的海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所以学生一读课文,就会被文中生动的描写所吸引。当教者问他们,喜欢哪些语句时,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喜欢“小山似的涌浪……掀到马路中央。”这几句,因为它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冬天的海的气势磅礴。

  生2:对,我也喜欢这句,因为它写出了涌浪的壮观。真是“波涛汹涌”啊!

  师:你们说的很好,那么你们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很好地体现了浪的大呢?

  生:“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雷鸣般的轰响”。

  生:还有“气势汹汹”“发出”“掀到”。

  师:同学们见到过狮子吗?你们觉得它怎么样?

  生:很凶,很可怕。

  师:那么暴怒的狮子又是怎么样的,你们见过吗?你们能想象得出吗?

  生:更令人害怕了。

  生:腿都发软了。

  师:那么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呢?

  学生都装出一副发抖的样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师:你们觉得这里应该怎么读?

  生:读声音响一些。

  生:语速快一点,表示浪来的时候速度很快。

  接下来,学生自己在下面大声地练读和齐读。从学生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冬日烟台的海的壮美,学生也一定已经感受到了。

  教者把大多数时间给了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对课文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使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于无形中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单耳旁,虎字头,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稀禽类,初步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板书课题,领读,,为什么叫丹顶鹤呢,看插图。讲解红色的顶称为“丹顶”

  2、问:从这一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写“丹顶鹤”的什么?——美丽

  3、过渡:你们想了解丹顶鹤的“美丽”在什么地方吗?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会知道

  二、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写丹顶鹤美丽的语句

  2、讨论并朗读有关语句

  (1) 第一自然段: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从……北方飞来

  (2) 第二自然段: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鲜红鲜红的……

  (3) 第三自然段:它的腿长……显得那么高雅

  3、师:第一自然段是点题,引出美丽的丹顶鹤,具体写丹顶鹤怎么美丽是哪几个自然段呢?

  4、我们可以把这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5、学习生字词

  (1) 默读课文,提出生字词:遥远 嘹亮,领读

  (2) 各自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生提出生字词:脖子 却 嵌,领读,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脖子: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

  却:教新偏旁单耳旁,领读

  嵌:把较小的的东西卡进较大的东西上面的凹处。

  (3) 指名根据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提出生字词

  不论 引吭高歌显得传说 所以

  逗人 高雅 旅伴仙鹤

  指名根据拼音拼读生字词

  说说自己已经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传说:人民口头上流传焉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

  仙鹤:传说中成了仙的鹤子

  师:引吭高歌,引:拉伸

  逗人:招引,引人

  高雅:高尚雅致不俗气

  不论和所以、显得的意思放在精读训练时理解

  再次读第三自然段,结合正音

  (4) 默读第四自然段

  提出生字词:黄海之滨 无忧无虑 度过

  讲:黄海之滨,滨,水边近水的地方

  无忧无虑:无,没有意思

  6、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三、课堂作业

  1、读读写写课后习题3中的字词

  2、比较下面各组字形,分别组成词语

  摇( )度( )虎( )传( )

  遥( )席( )虑( )转(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着重体会丹顶鹤的'美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比较下面各组字形,分别组成词语

  摇( )度( )虎( )传( )

  遥( )席( )虑( )转( )

  2、什么叫“引吭高歌”?“黄海之滨”指什么地方?

  3、指名四人各朗读一个自然段,评读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 第一自然说的什么?

  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关于丹顶鹤飞来的哪些情况

  时间:冬天快要到了

  数量:一群群

  外形:美丽

  怎么来?唱着嘹亮的歌儿

  从哪儿来?从遥远的北方

  要求按照上述提纲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

  (2) 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这一自然段写了丹顶鹤身上的颜色,看着插图,指出它各部分的颜色

  (2)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写丹顶鹤美在哪儿?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

  羽 毛皮 洁白

  脖 翅膀边 黑 色彩美

  头 顶 鲜红

  (3) 出示句子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______是黑的,指名填空

  想想看:却是什么意思

  填空:今天风很大,________不冷。

  我有许多话要说,一时_____________说不出来

  口头填空:它的头顶就像嵌着__________,鲜红鲜红的。

  什么时候像嵌着一颗红宝石?

  填空:飞机掠过云朵,我看见了地面上的小村庄,房屋______鸽子笼,绿树___小草,汽车__________________甲虫,公路___________一条带子。

  这一自然段一共两句话,请按照顺序熟记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丹顶鹤惹人喜爱的原因

  板书:腿 脖 嘴巴西 长(形体美)

  地上下班 天上高雅(姿态美)

  口头练习填空

  丹顶鹤有三长: 长,长,长。

  丹顶鹤 是在地上 , 在天上 ,显得那么高雅。

  研究“不论……还是……都”的意思。

  教者讲“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

  默读第三自然段,烁烁四句话的关系。

  (2)指名三人,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第二、三句,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过渡

  (2) 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有第二故乡就一定有第一故乡,这第一故乡在哪里?

  (3) 从哪儿可以看出丹顶鹤把黄海之滨当成了第二故乡。

  (4) 这里为什么能成为它们的第二故乡

  (5)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课堂作业

  1、默读课文,质疑

  2、熟读课文,准备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词语

  遥远洁白 不论 第二故乡

  显得传说 所以 三五成群

  2、根据第二段的描写画一只仙鹤,并涂上颜色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却,教学单耳旁的笔顺

  遥,书空

  2、其他要描红的字

  之,共三笔,独体字,不易写好,须重要指导

  引,竖不能和左边靠得太近

  论,下面匕不能出头

  3、描红练习

  三、背诵指导

  1、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各写的什么?指名试背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自然段内共有几句话的层次

  齐读第一句

  问:丹顶鹤有哪三长

  为什么说它处处显得高雅?

  人们为什么又叫丹顶鹤是仙鹤

  试背第三自然段

  4、指名填空

  我国______是丹顶鹤的______。丹顶鹤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它们_____,地生活着,要在这儿度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段试背,然后背诵全文

  四、课堂作业

  1、填空

  (1)丹顶鹤有一身 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______是的。

  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 ,所以人们叫它丹顶鹤。

  (2)丹顶鹤的样子很逗人 ,它的、 和都又细又长,不论在地上 还是在天上,都显得那么高雅。

  2、背诵课文

  板书:

  羽 毛皮 洁白

  脖 翅膀边 黑 色彩美

  头 顶 鲜红

  腿 脖嘴巴 长(形体美)

  地上 天上 高雅 (姿态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办、同、两、更、找、法、根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把课文演一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为什么会掉下来,并想像青蛙掉下来后的结果。从中懂得爱听好话不会有好下场的。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动物能够在天上飞吗?

  2.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你们认识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3.今天呀,青蛙要搬家啦。(教师板书课题)

  4.指导读题,认读生字“蛙”。

  (1)学生看拼音读。

  (2)试着齐读。

  (3)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4)出示生字“蛙”,指名读。

  (5)学生读,自由说怎样记。

  5.再次齐读课题。

  6.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教师归纳梳理。

  (1)青蛙为什么要搬家?

  (2)它把家搬到哪里去?

  (3)结果怎样?

  二、读文,按要求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把生字拼一拼,读一读。读给的小朋友听,看谁读得更好。

  (3)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集体纠错,集体读。

  (2)全部开火车读。

  (3)学生自由的说说识记这些生字。

  3.检查读文的情况。

  (1)教师范读后,学生评议。

  (2)让学生学着教师的样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3)小组读。

  (4)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学第一自然段

  1.刚才,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读得可认真了,这回你们一定比刚才读得好!再读一遍给老师听一听好吗?

  2.指名反馈刚才提出的问题。

  (1)青蛙为什么要搬家?

  (2)它搬到哪里去?

  (3)结果怎样?

  3.再读课文,找找哪里告诉我们青蛙要搬家,它要搬到有水的地方去。

  4.指名反馈。

  5.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大家一起读这一自然段。

  (2)指名说说“相亲相爱”、“舍不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雁想带青蛙一块走,可是青蛙不会飞,你们想想办法看怎样能让青蛙飞上天空和大雁一起到有水的地方。

  (4)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学生读文,了解故事的发展。

  四、读文,巩固认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集体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课文演一演。

  3.继续学生课文,理解内容,知道青蛙为什么会掉下来,并想像青蛙掉下来后的结果。从中懂得爱听好话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导入,继续学文。

  二、继续学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反馈:青蛙想出了什么办法?

  3.集体朗读相关的段落。

  4.引导想像:小朋友们,当青蛙飞上高高的'蓝天时,它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5.是呀,青蛙想出的办法还真行,在课文中找一找,人们是怎么称赞它的,用线画出来。

  6.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应的句子。

  7.引导学生想一想,当青蛙听到越来越多的人称赞它想出的办法时,心里怎么想?

  8.指名反馈后,说说自己对青蛙这么做的看法。

  9.集体朗读课文。

  三、总结,整体感悟

  1.指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讨论:青蛙为什么会从空中掉下来?

  3.集体反馈。

  4.你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5.引导学生想像,续编这个故事。

  6.指名说一说青蛙掉下来后会怎样呢?

  7.同桌间互相交流。

  四、读一读,演一演

  1.学生自由分角色读课文。

  2.小组分角色读一读。

  3.动员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把课文演一演。

  4.反馈小组表演课文的情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指名反馈。

  3.教师强调书写时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评析。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星夜》教案06-1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21

小学语文教案11-04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