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
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
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2、学习第四段
(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气象科学的研究上?
2、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
2、点名读,你觉得读得最好的一部分来读
3、其他学生评议
4、教师提供一些情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5、指导背诵竺可桢步行上班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本中的作业 ,有困难的可以举手提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价值大拍卖活动
课前进行简短的价值大拍卖活动,拍卖品为:真挚的友情、好的学习方法、健康的身体、成为首富、F4演唱会门票等,《比金钱更重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然后请拍卖真挚的友情、健康的身体的同学谈谈想法。
2、引言:从刚才的拍卖会来看,许多同学追求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那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课文
二、通读全文,连词明意
1、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划出难理解的词句和问题,联系上下文进行初步理解。
2、出示词语,检查字词掌握情况:驾驶、故障、超出、环顾、联系、陌生、道歉、诚实、信任
(1)读准这些词语。(个别字词强调音、意)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感受一位司机身上的比金钱还重要的品质。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比金钱更重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三、细读全文,初步挖掘内涵。
过渡:让我们把时光倒推到那天深夜,然后去看看那天深夜所发生的事情,感受感受文中的“我”身上的诚实和信任的品德。
1、听课文1—3自然段,思考那天深夜发生了什么事,并用“——”划出发生这件事的原因。
(1)边听录音边完成老师的`要求。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成立交警小分队,讨论事故原因,并请队长作总结性发言。
(3)交流讨论。
天气环境的原因——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小汽车车主原因——车头超出停出线二三十厘米
“我”的原因——归心似箭
2、在没有交警的情况下,文中的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找出相关语句,用波浪线划出。
(1)关于想法
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②讨论:方车的车头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为什么我会认为事故的责任在我呢?(体会“毕竟”、“应该”)
(2)关于做法
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②讨论:从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我”的什么品德?(重点体会“空无一人”及电话内容)
(3)用“尽管……还是……”赞赞作者的所作所为
3、如果你遇到了这类事件你会怎么做呢?与文中的“我”比较一下,并对他的行为作出评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三、重点难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四、教法教具:从理解题目入手,理解课文内容及说明顺序,透过相关词句,理解课文用词准确严密、通俗易懂的特点。
投影、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再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4、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5、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完成钢笔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六课的生字,读通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齐读课题《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什么是“孪生兄弟”?(同一胎出生,双胞胎)“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长相相似)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来吗?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是……,甚至……。”)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你知道这是什么句式吗?(排比句)
句中的四个“同样”让我们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火星和地球之间十分相似)而且我们读起来也非常有气势。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火星与地球之间极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孪生兄弟”。
(指名朗读“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孪生兄弟。”突出“太像了”、四个“同样”、“甚至”、“难怪”等词。)
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来说说为什么课文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吗?
(因为……,所以人们把火星称为……。)还可以怎么说?(人们之所以把火星称为……,是因为……。)
3、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课题。齐读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孪生兄弟”上为什么用引号?( 相似 表示特殊含义。)
课题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解释说明)
4、过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们也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这种推测有没有依据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
(1)“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
(出示火星河床图片)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资料。谁愿意看着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朗读第一句。
(2)“20xx年3月以后,人们通过……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
看来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的,大胆的想象推测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研究认证。
2、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三、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看来,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自由读读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画出
2、指名说。课件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3、这两句话中的“也许”、“可能”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
4、哪个自然段讲了彗星和陨石风暴?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经常发生)
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
那你觉得用“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哪个更好?
(“家常便饭”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5、火星上的水还有什么来源?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请写一写,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
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指名读写的话。
四、学习七、八 自然段
1、地球上的水留了下来,而且孕育出来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自由读7、8自然段
2、指名说。 用自己的话说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4、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七、板书: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 同样
水 生命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科幻作品,课文通过对海底村庄奇异景色的描写,展示了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抒发了作者对海底村庄的赞美之情。
课文结构清楚,全文7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写21世纪的一天,我来到一个神秘而陌生的岛屿,热情的村长带我到他们的海底村庄。
第二部分(2-6自然段)从三个方面,按游踪从“海底隧道”走进“奇妙的村庄”,来到观察站尽收海底奇景,又到海水综合加工厂看每个车间,具体介绍了海底村庄的奇异景色。
(1)海底村庄建筑奇妙。村子用透明的玻璃钢建在海底。房子是圆柱型的,屋顶是圆锥型的,村中心是高高的观察站,四周的房子互相连接。房外的一根根管道各有各的用法:有运输管道、淡水管道、空气管道、食品管道。
(2)海底景色奇异。先介绍海底牧场,海参在懒洋洋的蠕动,大龙虾威武的划来划去,接着写海底植物园。课文列举了“海带”“石花菜”,通过“……”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景色奇异。
(3)海水综合加工厂灯火通明,机声隆隆。通过对每个车间工人工作的描写,看出海底世界丰富的物产正在被人们合理开发和利用。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全文,概括出“海底村庄真了不起”!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准字音。
2、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体会文章是怎样有顺序的介绍海底村庄的。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村庄的奇妙之处。
教学建议
1、课文第2自然段,写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己批注,找出海底村庄“巧妙在哪儿”,并结合实际谈谈村庄的奇妙之处。比如“我们现在住什么房子?”“海底村庄的房子和我们住的有什么不同?”第3-5自然段写海底的奇景。这一部分的学习,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解决。第6自然段写海底加工厂,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海底丰富的物产正在被人们开发和利用。
2、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朗读的指导。比如:第2自然段可通过“透明、圆柱形的、圆锥形的、互相连接”读出巧妙之感,第6自然段通过分读,体会车间里忙碌情景。最后一句通过齐读,体会作者赞美之情。
3、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海底资源的资料,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体会海底的物产丰富,懂得要合理开发利用,要保护海洋资源,学会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海底村庄的课件,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初步的感受。
3、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了神秘的海底村庄,那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使我们留恋往返,你有没有继续在海底村
庄探索的愿望呢?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海底村庄看一看。
4、板书课题:海底村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提出要求:(1)这片课文中的生字很多,有比较难记,在老师读的过程中,要听准字音,并把你认为难记得生字词用勾画出来。(2)考虑你想知道的问题是否在老师的读文中找到了答案。
3、自己试读课文,遇到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并且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巡回指导)
三、熟读课文、感悟意境
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一遍了,你感觉海底村庄美吗?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这样美这么特殊的房子,我们可以用课文中的那一个词来概括?(奇妙)
(2)哪几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海底村庄房子的奇妙?
(3)引导学生通过“透明、圆柱形、圆锥形、互相连接”几个词体会海底村庄房子的与众不同。(对圆柱形、圆锥形、互相连接可以让学生通过看课文插图理解)
(4)这个海底村庄为什么这样设计呢?(理解这样设计的好处)
(5)这么奇妙的村庄,多美呀!你能读出这种奇妙的感情吗?(引导学生读出“惊奇赞美”的语气)
过渡:这么美的房子,如果我们能在里面生活多好呀!同学们,让我们登上“观察站”,继续欣赏海底村庄的美景。
2、引导学生学习3—5自然段。
(1)你看到了哪些海底美景?
(2)小组交流。(师巡回指导)
(3)小组汇报。(海底牧场、海底植物园)
过渡:村长说:“这些植物经过加工,都能成为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食品”。下面,我们就去看一看海底村庄的工人工厂里面干些什么呢?
3、学习第6自然段。
(1)你看到工人们在忙碌什么?用图表示出来吧!
(海水→金、银、铜→食盐→纯净水)
(2)从这个图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现代化科技能够变废为宝的角度回答,进一步体会海底村庄的奇妙)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工人忙碌的语气。
过渡语:刚才,我们一起去领略了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欣赏了海底奇境,看到了海底村庄的工人正在开发着海底资源。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赞美的语气。
5、自由读课文再次体会海底村庄的奇异景色。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多美的海底世界呀!奇妙的房子、奇特的景观、忙碌的工人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赞美海底村庄、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和学会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三个方面回答)
2、把你想象的海底村庄画下来,在进行交流。交流时说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推选出一幅最有创意的全班展示。
3、展示作品
4、学习了这课文,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试着背下来。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把你看到的海底村庄介绍给你的家人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年、卡、几、声、油、已“6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要相互关心、友好。
重点难点:
1.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2.了解动植物形状和颜色的相关特征;体会人与人相互关心、友好的`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新年到了,人们经常会用贺年片送上祝福。小朋友,你给谁送过贺年片呢?
一、板书课题,诱发质疑。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6贺年片。
2.识记生字。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录音,形成初步印象。
2.学生借助拼音对照插图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3.把自己找出的生字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同学相互正音。
4.教师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谁给谁送贺年片?
三、精读课文,探讨刚才提出的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书,边读边把重点词句铸上记号。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不懂的问题也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3.全班交流读懂的内容。
⑴小猫是怎样写贺年片的?
⑵小猫在上面写了什么?
⑶小鸡是怎样写贺年片?⑷朗读小鸡写的话,体会关心、想念、祝贺的情感。 四、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五、课堂拓展。
小鸭、小狗、小马也给朋友写贺年片,它们会怎样写呢?
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小动物之间的友情,还让我们认识了它们脚的特征。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制作一张贺年片送给你的小伙伴,把新年的祝福送给他。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 、读拼音,写词语。(24分)
jué qǐ zhēng tú shén zhōu bù fá
( ) ( ) ( ) ( )
chūn huī huá xià zì sī xiāo huǐ
( ) ( ) ( ) ( )
zāi nàn jiāo yáng jiān dū zuì’è
( ) ( ) ( ) ( )
二 、把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的序号写在括号里,并且把错误的拼音用“__”标出来,再在横线上改正过来。( )(8分)
1.燕山(yān) 鸦雀无声(yǎ)_______
2.露天(lù) 露马脚(lu) _______
3.一幅画(fù) 兴奋(xīng) _______
4.捋胡须(lǔ) 铿锵(kēng) _______
三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18分)
跌( ) 骄( ) 罪( )
秩( ) 娇( ) 罢( )
征( ) 忧( ) 崛( )
证( ) 扰( ) 掘( )
请你再写两组字并在横线上组词,要求其中一组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而另一组只是形
近字不是同音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四、 积累与运用。(6分)
1.老鼠钻进书箱里——( )。
2.小葱拌豆腐——( )。
3.人们把( )的人称作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4. 这个家伙一辈子狡猾奸诈, 终于在临死之前( ),原来是这么一个小人。
再写2条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给出的意思写词语。(8分)
1.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
2.形容景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
3.形容诗文优美,声调铿锵。( )
4.形容人或车马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
六、 把词语补充完整。(24分)
( )离( )散 ( )( )万千
春潮( )( ) ( )( )更新
万( )千( ) ( )( )如潮
( )( )如镜 ( )( )如神
( )( )似锦 ( )( )似火
请仿照加点词(“( )离( )散”)的`结构特点写2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七、 用“滋润”的不同意思造句(4分):
①含水分多;使不干燥:__________________②舒服:__________________
八、默写______的《马诗》(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想象情境,感受夏日海滩的美丽景色及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播放《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唱的是哪里?(生答海滩)你去过大海吗?见过海滩吗?请你和同学们讲一讲你见过的海滩。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夏日的海滩》看一看,领略一下夏日海滩的美丽风光。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生们交流自己见过的海滩景色,则将学生带入了文章特定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水到渠成,不露痕迹。)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感受快乐。
1.(课件播放音乐,师朗读课文)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下面请你自由朗读诗文,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提出来。
3.你有哪些感受与大家说一说。(学生谈感受。)(海滩很美,孩子们很快乐)
4.这么美丽的海滩,这么快乐的孩子。如果是我们那该有多好哇!下面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把你的感受溶入到课文中吧!(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体会快乐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自由朗读。让后再把它读给同学们听。(主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读体会课文三个小节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美及孩子们的快乐心情
1)在学生展示朗读地一小节时,出示第一小节的课件。
教师引导:在他读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你的话把他描述出来。让学生体会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夏日海滩美丽的景色。看到这么美丽的海滩,你的心情怎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吧!直到全体同学读好这一小节的内容。
2)在学生汇报朗读第二小节时,教师谈话过渡;孩子们,多么美丽的海滩,在这么美的海滩上如果是你,你会做些什么呢?
在孩子们尽情想象后,教师继续引导:我们看这些孩子们都做了些什么?当学生汇报:(掘一条长长的小河,堆一道坚固的城墙,再拾来五彩的贝壳,造成美丽的房子、凉亭、假山后。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内容,并将“掘”“堆”“拾”“造”几个动词划线,请学生把画横线的词换成别的词,并说一说哪个词用得好?从而让学生体会这四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仿写这一段。
就这一小节,我还设计了几个说话练习。
做了这么多游戏,拾了那么多贝壳,如果是你你会拾到什么样的贝壳呢?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拾来的贝壳是什么样的?如果是你造的房子、凉亭、假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此刻,学生已经完全融入了海滩玩耍的情境之中,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假如你就是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接着让学生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体会在海滩上玩耍的快乐。
4.在学生朗读第三小节诗文,教师提问在你读的过程中哪个词重读了呢?(学生会答多么)两个“多么 ”抒发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把这种心情带到这一小节。用你的朗读再次把它表达出来!孩子们为什么感到快乐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沉浸快乐。
1.出示本诗配乐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2.朗诵诗文。
(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海滩,想不想做一回诗中的`小朋友感受美丽的海滩,体会暑假的快乐呢?下面就请你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五、表达训练,拓展思维——延伸快乐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使自己感到快乐的活动。
(同学们,小作者把自己在海滩上玩耍过程中的快乐表达出来了,那么你还在哪些活动中感到了快乐呢,快来说一说。)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快乐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作业,教师应充分的放手,学生既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写一首小诗感情朗读,甚至允许孩子们用歌唱或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快乐,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语文课就应该将作业落到语言文字上,然而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他们都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当孩子们从课文中体会到美、体会到快乐时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她们将这种美和喜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表达出来呢?新课程强调学科间的整合,而我也相信所有的美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一定能将诗篇变成流动的音符、将乐曲变成斑斓的画面,将色彩写成动人的诗篇。相信我们的孩子,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还我们一个精彩!)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6个生字,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象声词使表达更具体生动。
2、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体会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复述课文。
3、品读原著,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感受孙悟空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品读原著,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播放音乐《猴哥》
师:刚刚播放的音乐赞扬的是谁?生回答:孙悟空。
提问:说说你对他的印象。生回答:……
师:孙悟空有很多经典的动作和语言,谁能来表演他的动作或语言。
生表演孙悟空的动作和语言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看视频,听猴哥的音乐,能让学生轻轻松松进入课堂,并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表演孙悟空的经典动作和语言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看学生对孙悟空了解多少,三是为了解孙悟空这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复述课文做铺垫。)
一、课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三借芭蕉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
4、教师相机板书:怎样借?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看到课题质疑,一是看学生通过课题读出了什么信息,有什么不懂之处,二是学生提出问题让课堂学习有了方向性,三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只有能提出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视野也会变得越来越开阔。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检查预习
1、三借芭蕉扇,扇还有一个读音。
指名读:铁扇公主举起芭蕉扇,朝孙悟空一扇,扇起一阵狂风,把孙悟空刮到天上去了。
2、提问:读完后,你发现了什么?
3、生回答:扇字做名词读扇shan,做动作时读扇shan。
4、师:这篇课文很有趣,语言很有特色,比如课文里很多地方都用了拟声词。
课件出示:前面有一座大山,燃着大火。
前面有一座大山,呼呼地燃着大火。
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提问: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火很大,句子更生动形象。)
出示另外两句带拟声词的句子,指名读。
B、铁扇公主没留神,咕噜咕噜把孙悟空也喝到肚子里去了。(吞的声音)
C、天空起了乌云,沙沙地下起雨来,好凉快哟(轻轻地读)
5、你会用拟声词说话吗?
6、学生用拟声词造句
(设计意图:扇字的读音检查是让学生知道扇的两种不同的读音,在作动词时读第四声,在作名词时读第一声。而且扇字在课文里出现了很多次,检查能让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拟声词的检查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象声词使表达更具体。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把拟声词装在心里,灵动起来,培养他们对拟声词的敏感度和会自如地使用。)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扇的读音清楚了,拟声词的作用明白了,现在就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快速地浏览课文并完成桌上的学习单。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填写。
自主学习一:
三借芭蕉扇
怎样借
结果
一借(3-5)段
彬彬有礼借
被扇飞
二借(6-15)段
变作小虫逼
借假扇
三借(16-21)段
巧施妙计骗
得真扇
师相机附板书:礼 被扇跑
逼 借假扇
骗 得真扇
师小结:你们看,这就是文章的.层次,瞧,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们真是了不起。
(设计意图:设计学习单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既让学生感到新颖,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既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又让学生学会了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培养了学生快速扑捉信息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四、品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师:了不起的你们平常阅读写人的文章时,会用什么方法来体会人物形象?
生回答:
1、通过抓关键词。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体会人物形象。
3、抓事情的经过。
师:你们谈到的都是一些很好的阅读方法,今天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体会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二:孙悟空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请默读课文,划记重点语句,做好批注。
学生交流
学生汇报,相机指导朗读,板书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出示文段:
(1)A、一借芭蕉扇
“师父,我借芭蕉扇去,你们在这儿等着。”孙悟空翻了一个跟头,来到了翠云山。他向铁扇公主行了个礼,说:“我们被火焰山挡住了去路,请你把芭蕉扇借我老孙一用。”
铁扇公主哪里肯借,故意说:“你等着,你等着……”
铁扇公主举起芭蕉扇,朝孙悟空一扇,扇起一阵狂风,把孙悟空刮到天上去了。B、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C、教师小结:动作是“行了个礼”,语言中用上了“请”字。说明“一借”时,他很有礼貌。
(2)A、二借芭蕉扇
“铁扇公主,快把你的芭蕉扇借给我老孙!”
铁扇公主还当孙悟空在大门外叫唤呢,说:“不借,不借,就是不借!”
孙悟空这就不客气,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翻起跟头来,疼得铁扇公主在地上直打滚。
“哎哟,哎哟,饶命呀!我把扇子借给你,你快出来吧!”
B、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C、教师小结:孙悟空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直打滚,侧面反应了孙悟空的聪明,让铁扇公主吃点苦头,才借到了扇子。说明孙悟空是个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人。
(3)A、三借芭蕉扇
这个假牛魔王说:“听说孙悟空来借芭蕉扇,我心里可着急了。你把扇子借给他了吗?”
铁扇公主说:“我给他一把假芭蕉扇,这会儿呀,那猴子也许让火给烧死了。”
假牛魔王说:“真的芭蕉扇呢?拿来给我瞧瞧。”
B、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教师小结:孙悟空办法巧妙、有勇有谋。
5、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通过抓关键词句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孙悟空。孙悟空借芭蕉扇一借就借了三次,真是一波三折,可见借扇过程困难重重,可孙悟空不怕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再说那铁扇公主骄横跋扈,故意刁难,孙悟空敢于和她斗智斗争,最终靠他的足智多谋成功借回芭蕉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略读课文是让学生把以往学到的略读方法运用到课堂中来自主学习,所以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说说平时阅读写人的文章时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体会人物形象,接着让学生用上这样的方法体会本堂课中分析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这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交流和汇报环节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表达出来,让他们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有了成就感。)
五、复述课文
1、师: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有趣吗?这故事是三借芭蕉扇,你最喜欢哪一次“借”?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现这一次“借”来复述。
2、提出要求:分角色表演或讲故事……
3、小组内练习分角色合作表演和讲故事。
4、小组上台汇报
(设计意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或讲故事,是对前一个环节的升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对人物形象更深刻地理解。也是学生的个性化朗读的体现和学生能力的体现,这一环节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很精彩?这么精彩的片段,原著中是怎么写的。
2、出示原著片段
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道:“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4、提问: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借?(第三借)。
5、我们看课文里的第三借,出示课文里的第三借
这个假牛魔王说:“听说孙悟空来借芭蕉扇,我心里可着急了。你把扇子借给他了吗?”铁扇公主说:“我给他一把假芭蕉扇,这会儿呀,那猴子也许让火烧死了。”假牛魔王说:“真的芭蕉扇呢?拿来给我瞧瞧。”在这儿呢”铁扇公主说着,从嘴里吐出小扇子。
6、男生读原著,女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原著还是课文呢?我们的课文是白话文,原著是文言文。其实文言文写的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是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当你好好品读原著时你会发现很多妙不可言之处。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并不局限于语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感受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乐趣,并由此爱上语文,爱上母语。于是我在这里安排了原著和课文的对比读,让他们不仅仅读课文,还可以去品读原著,去爱上原著,去感受经典带来的魅力。)
七、课堂结语
师:《西游记》是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
生回答:《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在经典名著中,我们总能读到曲折动人的故事,总能看到各具特点的人物,总能让我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共喜……杨俊说:考查明代社会,不可不看《西游记》,外国人研究中国更不可不读《西游记》。可老师觉得,考查中国历史不可不看四大名著,外国人研究中国更不可不读四大名著。让我们细细品味这古典醇香,感受那无穷的人格魅力吧!
(设计意图:推荐四大名著,把阅读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板书设计:
26、三借芭蕉扇
一借 礼 被扇跑 足智多谋
孙悟空 二借 逼 借假扇 敢于斗争
三借 骗 得真扇 不怕困难
副板书:怎样借?结果?
抓关键词,抓人物描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同学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同学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同学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方法,抒发了一条小河常年累月,无论昼夜,寒来暑往默默忍受着寂寞、干涸却不停地、快乐地流淌,为人们播种希望与幸福的胸怀。值得注意的是奔跑是小河最重要的品质与特征。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点拨。
学生分析:
这篇诗歌篇幅不是很长,学生读起来较容易。但生字较多,因此,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让学生通过读文,知道奔跑使小河能歌唱、能奉献、能为人们带来播种的希望和丰收的快乐。可以结合课后问题来牵引,指导学生了解总起句的作用,感受小河那种忘我的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浑河对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它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在唱自己的歌,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同学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 干涩 乳汁 哺育 崇高 浇灌 寂寞 嘴唇 播种 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写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如“哺 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同学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是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它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指名同学读,读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好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除了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着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它做伴?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等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吗?你有过寂寞的时候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欢乐的了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 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的要命的小动物们见到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划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自己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度: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它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它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它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它不知疲惫,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节。说说你们是怎么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全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勇敢、执着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河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21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星夜》教案06-16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荷花》的教案09-07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