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钓鱼的启示语文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钓鱼的启示语文教案一等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钓鱼的启示语文教案一等奖1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课前准备:
★重点句子的课件、挂图。
★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四、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我”在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五、复习生词
◆认读生字、词语:蔡、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鳃、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按。”
◆争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c.齐读第3自然段。
◆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蔡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b.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钓鱼的启示语文教案一等奖2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蔡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蔡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课文回忆了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按发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课文最后一部分一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这些句子内涵丰富,承载着思想和人文内容,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理解到第二层意思,父亲会离我们更近,也更能让人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也只得孩子去做,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声“孩子”之称,充满了父亲温柔和深情。
②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了。
“沮丧”:灰心失望。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句子“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花了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他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比较难懂,需要引导联系实际。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蔡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中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2)对词语的理解。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
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蔡、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自觉性和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2.基本教学思路:可抓住三个主干问题构成教学的三大板块,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来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3.理解“我”的心情变化时,可以抓以下重点词句。
(1)“得意”。如“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可引导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2)“急切”、不理解的心情。如“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的心情。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4)“乞求”。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5)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如“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到湖里。”
4.抓住描写爸爸动作神态细节,体会爸爸在道德抉择面前的态度。
“我和爸爸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爸爸和我一样喜爱这鱼。
“爸爸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从情感说,爸爸也很舍不得放掉这条漂亮的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
“......父亲平静地说。·─爸爸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又是不容争辩的,爸爸在道德抉择和实践上毫不含糊。
5.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得到启示,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在落实这一单元重点时,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应基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受到真实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
6.文中有描写美丽月夜的句子,可结合课后第三题,读读背背,抄抄写写,以帮助积累,促进运用。
四、教学案例
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__________;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____________,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_______________。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也可直接用课后的第二题,进行填空,然后用自己的话做具体说明和补充。
2.读下面的句子,写出“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括号里的答案供参考)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限制和批评。)
从中体会“我”实践道德的艰难(诱惑难挡)。
3.根据提示,写句子。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是一个(怎么样的)夜晚。(可以写月色,也可以写事情,还可以写得到的启示。)
五、相关链接
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钓鱼的启示语文教案一等奖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times;times;times;,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④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特别是“你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把这样一幅作品收藏于成长记录册,无疑是给孩子留下了宝贵的成长足迹!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适当点拨,从反馈的作业来看,“转”字的“专”的“竖折撇”有不少学生写成两笔。
【钓鱼的启示语文教案一等奖】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语文说课稿03-25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08-04
《钓鱼启示》说课稿12-06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3-1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4-02
人教版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09-28
钓鱼的启示读书笔记03-01
人教版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3-03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