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选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面三部分组成:提示语和漫画。漫画《我们一起来洗澡》选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的作品。此漫画共有四幅图组成,第一幅图是一位叔叔用刷子给大象洗澡;第二幅图是叔叔给大象洗完澡后,又打来一桶水;第三幅图是大象看见叔叔很累,也帮叔叔洗澡,它用鼻子在叔叔的身上擦出许多泡泡;第四幅图是大象把桶里的水都吸进鼻子里,把叔叔身上的泡泡冲得干干净净。
本课提示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说这四幅是一组漫画;第二句话有三层意思:1想这四幅图画了一件什么事;2、一幅一幅地看,写出每幅图的意思。3、读给同学听。
教学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或挂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四幅有趣的漫画,看看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二、逐图观察,展开像想
1、引导学生把这四幅图连一看,说说这四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说
(1)根据第一幅图中叔叔的动作及表情,加上时间和地点说一说整幅图意。
(2)仔细观察第二幅图,想像大象是怎么想的。
(3)仔细观察第三幅图中大象及叔叔的动作,想像他们会说些什么?
(4)认真观察第四幅图,体会人物的'心情,想像他们的对话。
3、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图意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指导学生把语句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以后向你的父母讲一讲《我们一起来洗澡》这幅有趣的漫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伍尔夫及意识流小说;
2.阅读小说,初步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3.感知主人公意识流动的过程;
4.分析小说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语文教案-墙上的斑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伍尔夫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也成了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今天,我们来赏析她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看看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有什么不同。
二、简介伍尔夫及意识流小说
教师可以根据扩展资料中的相关内容来简介作者及意识流小说。重点可放在对意识流小说的介绍上。
三、初读小说,整体感知
揭示:这是一篇很奇特的小说。女主人公冬日平坐在壁炉前吸烟,透过烟雾,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她反复猜想着它是什么,于是无数“无意识的幻觉”像潮水一般“一哄而上”。它究竟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此显示精神世界纷繁复杂的意识流动。作者一惯认为,艺术的任务不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表现客观世界在人的心理意识中的反映,表现感情、感觉、联想、想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艺术主张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再读小说,探究小说写法上的特点
教师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片断,并加以分析,最后,在学生发言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要点:
1.《墙上的斑点》通篇是内心独白。“我”看到墙上有一块黑色的“污迹”,意识就随之飘逸开去,后来发现,这一污迹原是一只蜗牛。这一斑点是蜗牛或别的什么,在小说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客观事物“蜗牛”充当了“我”意识转向的契机,使得“我”把表面上那些互不相关的零碎的思绪连成一体。
2.“我”从看到船上有一斑点引发了一连串漫无边际的自由联想。想到人生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树木生长,意识随意流动,最后才回到那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
第二课时
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对比
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回忆曾经阅读过的小说(以教材中的为主),并让学生对某一篇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进行分析,然后大家针对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间可让学生诵读相关段落。之后教师总结如下:
1.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由作家出面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墙上的斑点》。它常常集中笔墨去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的意识流动。《墙上的斑点》描写主人公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剖析内心的奥秘,把探索的注意力凝聚在人物的灵魂世界。此外,意识流小说主张取消作品的故事情节,让人物自己直接展开自己的意识活动过程。在意识流小说里,即使是描绘环境、外貌、举止和性格,都不是作家从旁叙述,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回忆、体验、感知和想象表现出来。
2.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艺术特征。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意识流小说家直接从弗洛伊德那里吸取了“自由联想”的理论,把它们作为自己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一般正常的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意识流小说家在运用自由联想时,却表现出意识流动的跳跃性、随意性和突兀多变、无规则的特点。《墙上的斑点》写主人公看到墙上的斑点,思绪就“一哄而上”,想到人生的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树木生长,意识随意流动,最后才回到那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这一连串的“自由联想”展现了主人公头脑中意识流动的随意性、跳跃性。
3.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及多层次结构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特点。传统小说的回忆倒叙,虽然也有将时序颠倒、打破时空界限的,但在具体“回忆”的那段时间,时序依然是正常有序的。意识流小说则不同,它们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倒置,甚至互相渗透,而导致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的结构,颇具立体感。意识流小说的“回忆”是大量的,而且常常是许多回忆互相冲击碰撞,用以显示人物意识活动的突兀变化。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主人公的遐想,“斑点”成了主人公从一种思绪转向另一种思绪的中间媒介,从而使描述符合心理轨迹,使作品浑然一体,具有内在的和谐。
4.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刺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会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他们的作品也就会“没有情节,没有喜剧,没有悲剧,没有已成俗套的爱情穿插或是最终结局”。她呼吁:“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搞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不管表面看来多么互无关系,全不连贯)的痕迹吧。”
探究活动
从《墙上的斑点》看意识流小说的诗意美
研究提纲:
(1)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2)《墙上的斑点》的语言美(诗性语言)
(3)《墙上的斑点》的结构美(诗性结构)
(4)《墙上的斑点》的想像美(诗意想像)
(5)意识流小说中的诗意美集中体现在《墙上的斑点》中的“三美”
参读书目:
(1)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
(2)戴维·洛奇著,王峻岩等译《小说的艺术》,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3)金开诚《文艺心理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4)伍尔夫著,刘炳善译《书和画像》,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秋游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小黑板
预习设计
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小节号。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出课文中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 导入新课(3分)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
2、知道讲的是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二、板书课题,解题(4分)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
2、齐读课题
3、知道“秋游”的含义:
秋游就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4、看过课题,自由发问。
三、指导看图(6分)
出示学习单: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说说你所观察到的秋天的天空、白云是什么样的?
2、思考:小朋友有的( ),有的( ),有的( )。
3、自己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四、初读指导(17分)
1、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解决提出的问题
3、出示学习单
思考: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 )天空美。
( )农田美。
4、齐读课文
五、教学生字(10分)
1、自学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2、提出注意点
兔:最后一笔是小兔的尾巴,不能丢。
凉:“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
逐:第七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3、看老师范写
4、描红临帖
板块一
1、小朋友们,前面《练习1》中刚学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嗯,一起试试看吧。
2、小朋友回忆一下,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呀?
3、过渡:秋天这么美,这么好,你们喜欢吗?你们想出去玩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到郊外去“秋游”。
板块二
1、跟着老师一起写写这个课题吧。
2、一起读。读的高兴点哦。
3、“秋游“是什么意思呢?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过渡:是呀,秋天到哪儿去游玩呢?看些什么,玩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吧。(出示挂图)
板块三
1、我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一下,看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
2、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他们是怎么玩的?
板块四
1、昨晚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老师要来检查罗。准备好了吗?
2、检查自学情况。
3、回忆一下,看到课题的时候,我们刚才提出了什么问题?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
4、老师给这篇课文作了个概括。认真地
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
5、看来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初步读懂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板块五
1、最后我们来学习几个生字,请小朋友们看一下课后的生字笔顺表,把生字的笔顺描一遍。
2、你在生字的字形上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3、刚才在描红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帮这些同学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范写。
4、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说。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
完成《补充》、《一课一练》一
积累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
教学内容
秋游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汇。
2、指导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小黑板
预习设计
感情朗读课文,想象秋天的美景。
观察插图,感受小朋友的快乐激动的心情。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3分)
1、唱起《郊游》,走进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0分)
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2、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3、渐渐可以换什么词
比较句子,理解“渐渐”,说明天气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并知道“渐渐“的近义词就是“慢慢”。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5分)
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课文,天空、农田美在何处,用线把它画出来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
(1)天空:蓝、大
(2)想象天空中的白云。用上比喻句:有时像,有时像
(3)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第二小节。
(4)指名读第三小节
(5)比较短句(第一句话只说出了庄稼的颜色,第二句话还说出了这些庄稼都成熟了。)
(6)高兴得读读第三小节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0分)
1、出示: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听师范读第四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
(1)亮开了嗓子
(2)除了唱歌,还会怎么“亮”?(大声呼喊:“秋天,真美呀!”
我爱你,秋天!)
3、读好这一小节
4、观察图画,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
五:总结(2分)
1、说说感受
2、感情朗读全课文
板块一
1、秋风起了,天气凉了。在这金风送爽、天朗气清的季节里,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如何?
2、师:那就让我们拉起小手,唱起歌儿,一起去秋游!
板块二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才渐渐变凉的。)
3、出示:A、天气凉了。
B、天气渐渐凉了。
比较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加了“渐渐”后好在哪里。
4、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些什美丽的景象呢?
板块三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读二三小节。想想天空、农田美在什么地方?可以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作全班的交流:
①“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可以为“蓝蓝”换个词语吗?
(蔚蓝、碧蓝、瓦蓝、水蓝、天蓝……)
②除了写天空的颜色以外,还写了天空的什么?(大——一望无际)
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示“一望无际”这个意思呢?(一望无垠、无边无际……)
③天空中白云又是怎样的呢?它像什么?指名说说,再用上“有时像……有时像……”说上一长句话,看谁说得又美又生动。
④让我们美美地来读好第二小节吧。
⑤秋天的天空很美,农田也美,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读出来?谁来读第三小节。
⑥出示: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加了个“了”有什么变化?
⑦庄稼成熟了,农民们的心情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三小节。
板块四
1、欣赏完了秋天的美景,我们也该坐下来休息、玩耍一会了。在这样迷人的大自然中,让我们尽情地呼吸,自由地玩耍吧!
2、出示: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3、你在此时会做什么呢?
4、相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高歌一曲来表示你心情愉快,是吗?
这就是课文里写的哪句话——
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5、高歌一曲,就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还有怎么做也是亮开了嗓子呢?
6、其他小朋友在忙什么呢?
7、趁热打铁,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
8、师:看课文中的插图,还有很多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你能不能像课文中一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出来?
板块五
1、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2、秋天的郊外是多么美丽啊,同学们也玩得很开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景永远留在脑海中,好吗?有感情地齐读整篇课文。
作业设计
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有的( ),有的( ),有的( )……他们玩得真高兴呀!
2、放学了,值日生在做值日,有的( ),有的( ),有的( ),做得多认真啊!
3、自习课上,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个个认认真真。
4、( ),( )有的( ),有的( ),有的( )。
(选择两组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内容
秋游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写一句话。
3、写好剩余的生字,注意字的笔顺,间架结构。
教学重难点
写好生字,造句,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教学资源
生字卡片、挂图
预习设计
自学生字,按笔顺描红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朗读和背诵指导(15分)
1、朗读课文
2、知道要读的欢快些
3、知道怎么朗读这篇课文
4.个人练读。指名读。齐读。
5、练习背诵
(1)看图指名背
(2)齐背课文
二、说话指导(15分)
出示学习单
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1)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玩得多开心哪!
(2) 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多!
三、学习生字(10分)
出示学习单
1、自学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2、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这些字的结构和字形特点,和同桌交流一下,
3、给这些字找一些朋友
全班交流
板块一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指导朗读
(1)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2)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3)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3.个人练读。指名读。齐读。
4.读得真好!愿意把这美好的秋景永远留下来吗?让我们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吧!学生看图或看板书来练习背诵课文。
5.指名背诵课文,师生齐背课文。
板块二
1、齐读课文的第四小节,体会“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般会用在什么情况下?
2、提供句式练习说话。
(3)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玩得多开心哪!
(4) 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多!
3、讨论交流:在农贸市场里,在商场里,在家里过年时……
板块三
1、最后我们来学习几个生字,请小朋友们看一下课后的生字笔顺表,把生字的笔顺描一遍。
2、你在生字的字形上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3、刚才在描红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帮这些同学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范写。
4、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说。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大自然中去享受一下秋天的美好景色,口头表述看到的一切用几句话把它写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狼》教案03-18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长征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