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2 07:34:42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合集)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对韵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认识6个字,会写6个字。

  2.在对对子过程中,产生识字兴趣。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导入

  暑假的时候,我看了一部关于儿童的电视剧《少年大钦差》,不知道你们看没看,我特别喜欢陈文杰这个人物,他非常聪明。他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大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草)。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儿歌里也有一些很有趣的对子,你们愿不愿意自己先读一读?遇到困难怎么办?

  (拼音老师来帮忙,认真读,仔细看,在帮宝宝找伙伴。)

  学生轻声自由读。

  (三)精读课文,学习字词

  1、精读

  师:刚才老师感觉有一些同学读的有些吃力,可能是一些生字宝宝在捣乱,现在我们再把第一小节读一遍,边读边划出字宝宝,再用喜欢的方式学一学,同桌互相考一考。

  2、汇报:

  师:谁愿意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字宝宝。

  生读生字

  师:老师在文中也找到了字宝宝。(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演示。(或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

  师:谁能试着读一读,这里出现了2个生字,一起读一下。谁愿意把“雾”(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字介绍给大家。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谁再介绍介绍“夏”(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字,书写时哪部分需要注意呢?

  (2)课件出示山水画(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这幅画的景美不美?你能用书上的哪句话来形容一下呢?(青山伴绿水)读一读这句话并介绍“伴”。

  (3)第一小节的生字小朋友们学的真棒,那是不是能把第一小节读的更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3、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课件出示图画)(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美丽的图画,谁能看的出来这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很多蔬菜瓜果都丰收了,想不想亲自去采摘品尝一下。让我们一起过一个快乐的采摘节吧!

  (1)生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字宝宝

  (2)课件出示带词的图片(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读一读,去掉图片再读词,再去掉拼音看谁读的`准。

  (3)课件出示(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菜”和“芽”,观察一下有什么共同点,说说怎么记住它们,再说个词语。

  (4)课件出示(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葡萄穿紫袍”,读一读这句话,给“穿”“紫”找个伙伴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师:现在我们和所有的字宝宝都成了好朋友,再读课文一定感觉轻松多了,愿不愿意读一读?可以看屏幕也可以看书读。

  中间休息:律动

  (四)巩固练习

  1.休息完了,想不想把刚才的词语再读一读。看屏幕(文件夹里的“对韵歌”课件),这么多词语谁读的又准确又响亮,就会有一只漂亮的蝴蝶来为他喝彩,谁愿意读?(生读)

  2.感情回读。

  词语读的这么好,放到文中一定能读的更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了解汉字造字方法以及汉字的演变过程。积累反义词。

  2、阅读短文《种植春天》。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中国汉字发展过程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一个什么字?

  2、教师:这幅画展示了中国汉字发展的观察,你们能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中国汉字发展的历史吗?(展示搜集到的资料)

  3、教师引导:人们造字起源于图画和记号。但是毕竟能画出来的东西不多,所以有出现了许多造字方法。

  4、教师出示资料,简介这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二、看图猜成语。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2、学生动脑猜一猜。

  3、集体反馈。(一鸣惊人、座无虚席)

  4、补充练习。

  三、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一读文中的几组词语。

  2、指名反馈:这几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3、教师小结――反义词。

  4、教师和学生以对答的方式读这几组反义词。

  5、再读,读中积累。

  6、拓展练习,说书你知道的几组反义词。

  四、阅读欣赏。

  1、教师板书题目:同学们,春天可以种植。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思考:

  (1)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到词语库里。(2)短文讲谁种植了春天,他用什么种植?

  2、指名反馈积累的词语。

  3、教师指名反馈:是谁种植了春天?他用什么种植了春天?

  4、教师引导:哪儿体现了农夫的爱心?

  5、教师启发: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都献出爱心,伸出我们真诚的双手,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像春天一样美丽和温暖。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诧”等六个汉字。

  2、用毛笔字书写“晋”“肯”“晨”,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教具准备:钢笔、毛笔、水。

  教学过程:

  一、写字板

  1、教师出示本课要写的字,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书写时的`注意点。

  3、集体反馈,教师强调:“诧”“偶”“附”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窄,右边宽,左要让右;“寂”“畜”是上下结构的字。“寂”上松下紧,注意把宝盖头写得宽大些,“畜”上下写均等,横要适当拉长。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二、写毛笔字。

  1、复习正确的毛笔字执笔姿势。

  2、引导学生观察今天要写的字,说说它们的结构。

  3、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虽然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是具体书写的时候都应根据字的具体结构适当地变化。

  4、引导学生观察“晋”“肯”“晨”写法的不同。

  5、指名反馈,结合文章的图加以巩固。

  “晋”:上下两部分,高矮相等,上下对正,第二横要注意拉长点。

  “库”:上部分扁宽,下部分窄长,上下要对正。注意上面的横要拉长,竖要写得短点。

  “晨”:上部分窄短,下部分宽长。书写时“日”要写得扁,“辰”的撇和捺要适当展开。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7、赏析学生写的字,进行适当的评点。

  三、课堂小结:你们看,虽然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是在具体的书写时还是有区别的。所以要把字写好,在写字前一定要先读字。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夸一夸他人的优点或特长。

  了解你身边的人的优点或特长。

  教学过程:

  一、动员,激发学生乐于赞美他人。

  1、教师先随意地赞美几个学生。

  2、教师现场采访刚才被表扬的人的心情。

  3、教师小结:同学们,赞美可以使人心情愉快,赞美可以使人充满自信,赞美可以使人精神抖擞……今天,我们就来赞美我们班的同学。

  二、指导赞美。

  1、指名读一读赞美他人时的注意点。

  2、教师进行强调。

  3、指导赞美方向。

  (1)读题目,从中受到启发。

  (2)教师启发学生说一说,还可以赞美同学的什么?

  三、赞美进行中。

  1、同桌互相赞美。

  2、同学间互相赞美。

  3、教师启发:回去赞美爸爸妈妈,你会怎么说?

  4、教师组织学生模拟赞美爸爸妈妈的场景。

  5、动员学生回家后赞美一下爸爸妈妈。

  四、活动小结:同学们,赞美能给人一份好心情,赞美能给人一份自信,赞美能给人一种力量。真诚地赞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吧,你们一定能够从他们的微笑中找到赞美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回家赞美爸爸妈妈。

  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指导写题目为“夸夸”的作文。

  教学难点:写习作的时候,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突出人物的某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读题目,明确要求。

  1、先确定要夸谁,把题目补充完整。

  2、用具体的实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指导选择材料。

  1、指名说说你想夸谁,夸他什么?(学生先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方向性引导,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夸。

  (1)人物优秀的精神品质。

  (2)好性格。

  (3)特长(长处)。

  3、教师小结:不管大家夸的是谁,首先要做到真诚,也就是你是真心想赞美他;其次要做到真实。就是你所赞美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事件也必须是真实的。

  三、指导表达。

  1、选择一个赞美的主题。

  2、事件要能体现这个主题。

  3、事件叙述要具体、生动。(注意对你所赞美的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做细致的刻画)

  4、适当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欣赏习作,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把习作读给被你赞美的人听,听听他的建议,然后再改一改习作。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这篇童话的寓意

  2、学习对话描写

  3、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

  学习对话描写

  〖教学设想

  石像的骄傲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更深一层的寓意就较为难理解一些,因此,要在让学生把握了情节之后,引导学生去联想现实生活,体会作者想借助这个童话故事所表达的思想。当然,也要适可而止,对开头的关于雕刻家的描写以及中间小石头关于历史的一段议论则不展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上一课时续写《皇帝的新装》的结局写得好的同学说一说他们的续写,以此导入新课,导入点为想象是否合理。

  二、简介童话特点及作者。

  童话特点1、有丰富的联想和幻想,。

  2、情节曲折生动。

  3、语言通俗易懂

  4、多用拟人手法。

  叶圣陶,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

  三、速读全文,勾划词语,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1、划分这个故事的层次,列出简要的提纲

  2、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可看提纲,但不能看课本

  三、分角色朗读后两部分(人是最容易骄傲的)

  先讨论分配角色,揣摩语气与感情,教师指导朗读的步骤、程序与注意事项

  其它同学注意听,看看朗读的同学读得好不好,分别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读才好?为什么?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讨论分角色朗读的情况,教师注意鼓励学生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点拨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石像和小石头之间是什么关系?

  2、石像为什么会骄傲,他的骄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值得骄傲吗?

  3、石像为什么会摔碎?

  4、从故事的结局来看,作者认为怎么样的人生才值得骄傲?

  二、讨论这篇童话的寓意

  1、从石像和小石头们的谈话,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事?

  2、如何理解结尾的几句话?有怎样的感悟?归纳本文的寓意。

  三、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运用了丰富的想象。

  2、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3、语言富于感情色彩,采用了拟人手法。

  四、片断作文训练

  (一)想象石像在“失踪”前跟小石子说了些什么?

  (二)请把下列想法用童话来表现:

  1骄兵必败

  2做人要诚实

  3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纪律,最终害的是自己

  例文:

  一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家门口的草地上玩,小鸡们玩得很高兴,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只老鹰的影子,母鸡大喊了一声,“赶快跑回笼子!”小鸡们都跑了回去。

  老鹰飞桨肟帐保发现小鸡们都跑进了鸡笼,他一边失望地飞走,一边恶狠狠地想,我就不相信你的小鸡们会这么听话,现在他们还小,他们当然听你老母鸡的话,再过几天,他们长大一点,他们一定会想,你老母鸡怎么这么烦,整天的唠叨,然道我们这么大了,还不知道什么是危险吗?我们都已经是青少年的了,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有自己的性格了?nbsp;

  到那时,“嘿嘿!老鹰不禁得意地笑了声来,好像有一只小鸡已经到了他的嘴里,他甚至感觉到了小鸡的嫩嫩的肉的美妙。

  这边,老母鸡和小鸡们屏住呼吸等了好一阵子,母鸡才先走出笼子,看了看周围,确信老鹰已经飞走了,她才叫小鸡们出来,她叫小鸡们围成一圈,然后对小鸡们说:老鹰经常会抓小鸡吃,所以大家平常一定要小心,不要走得离家太远,不要玩疯了,一旦出现危险,大家要赶快跑回家。你们的小姨,也就是我的妹妹就是因为贪玩,来不及跑回家,就被老鹰抓去吃掉了,你们可一定要吸取教训啊,说着,鸡妈妈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五、讨论同学们的写作,突出三点

  1、想象是否合理

  2、是否有心理与对话描写

  3、情节是否曲折

  六、简单讲述词语的感情色彩后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五(各找了五个)

  2、将课堂上写的片断作文修改成一篇练笔

  板书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

  童话特点1、有丰富的联想和幻想,。

  2、情节曲折生动。

  3、语言通俗易懂

  4、多用拟人手法。

  故事情节纪念英雄,刻成石像(开端)

  (通过对话展开)崇拜英雄,开始骄傲(发展)

  再度骄傲,开始反思(进一步发展)}反对骄傲自大,提倡平等,团结,做实事

  醒悟过来,摔成碎片(高潮)

  发挥作用,铺成新路(结局)

  人物特点人们:极度崇拜——十分讨厌(盲目崇拜空虚)

  石像:骄傲自大,轻视同类,前倨后恭

  石子:务实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教学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不明白的查字典解决:

  雕刻气概崇拜模型钢凿砌成膝盖鞠躬荣耀瞟不屑吆喊囚犯讥笑哪叱2

  2.解释下列的生词,自查词典:

  (1)崇拜:尊敬钦佩。

  (2)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3)鞠躬:弯身行礼。

  (4)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

  (5)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6)伶俐:聪明、灵活。

  (7)讥笑:讥讽和嘲笑。

  3.熟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课前演讲]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检查预习: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给课前的生字注音并解释(完成后师生共评)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片段,了解预习识字及朗读熟练程度(完成后由一学生点评)

  三、作家作品简介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

  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教师给课文分段学生归纳段意。(学生先动笔写后教师提问,括号内的教师板书)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叙述一个雕刻家雕成一位古代英雄的石像,为市民们所敬仰。(雕成石像)

  第二部分:从“这石像抬着头”到“堆在地上。”

  写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由于骄傲自大,被小石头们摔得粉碎。

  (石像倒塌)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早晨”到完。

  写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了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铺成石路)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大家请雕刻家雕刻古代英雄的石像目的是什么?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2.“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而且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联系上下文,说说好在哪里?

  (这句话说明雕刻家雕刻石像时的认真态度,为下文英雄石像的雕刻成功“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作了铺垫。)(此题难度稍大,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3.提问:对石像的外貌描写表现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志向远大、坚强有力、不可侵犯。)

  4“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这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排比、夸张,表现市民对石像落成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英雄的崇拜。此处教师简要讲解童话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

  5提问:“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瓜。”这句话好在哪里?

  (用富有哲理的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社会根源。)

  6.“看我多荣耀!”这一段石像的话,写出石像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骄傲狂妄、自高自大。)

  7.“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来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这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说明别人对石像狂妄自大不感兴趣,都在忙着干自己的事情。”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这句话也是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方式。)

  8.石像和小石头对话中讲到了“从前”和“现在”,“从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

  (“从前”是一整块,大家是平等的。“现在”石像高高在上,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对象。)

  9.小石头对狂妄自大,看不起自己的伙伴的石像采取了什么态度?从小石头的对话中找出这些句子。

  (l)批评:“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2)谴责:“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3)警告:“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4)吓唬:“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5)威胁:“他不信,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10.面对小石头的威胁,石像是什么态度?表现石像的什么性格?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急忙哀求。表现了石像的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

  六、小结

  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性格,并通过对话发展故事情节。石像的结果完全是他自高自大的骄傲所还带来的,所以我们应该要谦虚不要骄傲。

  七、板书

  (一)雕成石像

  (二)石像倒塌

  (三)铺成石路

  小石头: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

  八、作业

  课后练习第三1、2(A类)

  [说课精要]本课时主要通过分角色的朗读指导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再通过一些问题的解答来理解课文的大意,从而明白文章的中心。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二)自学

  (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识字

  (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蛇是翘舌音。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四)读文

  (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1)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2)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五)写字

  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六)表演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七)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反思:

  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后讲解壁虎的相关知识,后出示“尾巴”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复习上个学期学过的课文《比尾巴》,学生在旧知识的启发下能很快地进入情景,课文的动画课件学生看起来特别的感兴趣,所以对于文章所讲的内容记忆也就特别深刻。

  用板书示图来表示小壁虎的借尾过程,并让学生根据示图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种简易的示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的内容,也可是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在指导朗读方面,我让学生假想一下自己就是那只小壁虎,当自己的心情高兴时是怎样的语气,当自己的心情悲伤时又该是怎样的语气,这样学生会感同身受,读的效果也自然好一些。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前因后果、艰苦历程,表现了玄奘和尚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好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设计理念】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予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文,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好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等词语。

  【重点难点】

  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及西行取经的巨大影响。

  【教学准备】

  《西游记》中有关唐僧西天取经的视频及取经线路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流程】

  一、激趣引入,理解题目。

  1.播放《西游记》中的片段,简介玄奘:该片以神话的形式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其实,《西游记》中的唐僧在我国的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叫玄奘,唐代的高僧。他在国内遍访名师,感到所学分歧,难得定论,便决心到天竺学习,求得解决。于是,他在唐太宗年代,就从凉州玉门关西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大师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他译出经、论75部,共1335卷,并撰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印度等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和从事考古的重要资料。

  2.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说说唐玄奘是个怎样的人?

  2.唐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

  3.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时间、路线是怎样的?

  4.唐玄奘西行取经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5.唐玄奘西行取经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细读课文,重点解决以上问题。

  1.带着以上的问题自学课文。

  2.小组交流自学的情况:分享各自的收获,提出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决的'问题,集多人的力量解决疑难。

  3.汇报点拨,深入理解课文。

  理解唐玄奘西行的路线、时间时,结合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玄奘西游去回的路线及在什么地方遇到的困难及对待困难的方法。

  说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或细节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五、巩固练习,拓展交流。

  1.选择文章中自己最深刻的内容复述。

  2.你知道哪些中国古人或现代人不畏艰险,为促进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