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时间:2023-12-27 11:39:2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豪放词,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

  情感目标:在字斟句酌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还原”——通过对字词运用的探讨和想象,还原写景之状。

  “体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挖掘和诵读,体悟苏轼之情。

  一交流热身

  二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点

  抽读一生,初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师: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三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朗读另一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说说你想象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所描绘的图景。与课文比较后,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

  学生回答

  2、战争场面和英雄形象

  通过词语的本义和上下文的揣摩,领会相关评点,体会英雄豪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想: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步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以情驭教,以趣激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背景:

  课前要求学生就有关这首词及作者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查阅分析。并要求学生试分析内容,自设自答个人认为是对课文理解最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并确定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供上课时交流。

  教学情景:

  【上课铃响,老师精神饱满地走向讲台,师生互致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把前几天的凄婉、低沉、郁闷抛开,来学一首情调高昂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同学知道作者是谁吗?

  生:(齐答)是宋代词人苏轼。

  师:(指定一个声音最宏亮的同学)你能把苏轼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吗?

  生:好,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会写词,诗与散文也很有名。不过,苏轼就是官运不顺,经常被贬,他还到我们广东的惠州做过官。

  师:回答得很好,你对苏轼很了解。(语调高昂,神情恳切。顿了一下,又问)

  师:你能说说苏轼这首词是在什么境况下写的吗?

  生:贬官失意时。

  师:对,那么,贬官失意的滋味如何呢?与一般人的感觉相同吗?下面听一遍录音朗读,同学们体会一下词人的情感。(用多媒体放映,学生听朗读,神情专注,约两分钟后)

  师:同学们,听别人朗读得那么富有感情,我们也来体会一下这种激昂高壮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学生朗读,约两分钟后)

  师:(非常肯定的语气)读得非常流畅。要是开头一句再读出点气势会更好。(示范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大家思考一下,感觉哪句写得比较有气势?可自由发言,能展开辩论更好。(约一分钟后,学生举手)

  生:第一句。你看“大、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几个词用得很好,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开篇就定下了这种高昂的气势。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更有气势。你看这三句分别从形、声、视等角度结合起来写,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

  生:(略显激动)那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分写。第一句是总写,集中写。

  师:两位同学都很有见解,也讲得有道理,其实这两句都体现了本词“豪迈奔放”的风格。大家说对吗?

  生:(异口同声):对!

  生:老师,这里的“风流人物”与“浪花淘尽英雄”中的“英雄人物”相同吗?

  生:(忽的站起,大声说)当然不相同。要是相同就可以通用了。虽然它们都有“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的意思。但在这里苏轼所指的“风流人物”是周瑜,他年轻有为,文武双全,有胆有识,哪能与一般英雄人物相提并论呢?

  生:(反应很快)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说来说去还不是在解释“英雄人物”,没有说服力。

  师:(微笑着说)那么,怎样才更有说服力呢?想一想,能否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生:(沉思了一会)啊,我明白了,下文不是写到了小乔吗?难道不是用来衬托周瑜吗?美人配英雄。也就是说,苏轼心目中的风流人物除了文武双全之外,还得懂点儿女情长,刚柔相济。(鼓掌)

  生:(点头,若有所思)噢,我明白了。

  师:你们俩的理解真透彻。没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说的是周瑜文武双全,而“小乔初嫁了”则是写他的柔情了。同学们认为是这样吗?

  生:(对老师的说法不同意,大胆质疑)老师,在初中,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面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里的“风流”也是说毛主席“柔情满怀”吗?

  师:(略作沉思后微笑着说)这是一种可贵的质疑精神,请大家想想,毛泽东词里的“风流人物”能不能这样理解?

  给大家一段时间,回忆一下原词,认真对比一下是否相同。然后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约一分钟之后,学生举手)

  生:“风流人物”,不能都解释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毛词中的“风流人物”,当然不能等同于苏轼词中的“风流人物”,毛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毛泽东在词中也一一列举历史上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说他们够不上“风流人物”,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韬。所以,毛泽东才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鼓掌)

  师:(投以赞许的目光)老师非常同意你的.见解!

  生:(不解的神情)老师,三国时期有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等风流人物,为什么苏轼就只选周瑜呢?(一石击起千重浪,顿时,课室里议论纷纷)

  师:问得好,有创意,同学们也认真想一想,为什么呢?我只提示二人的经历与现状。

  生:苏轼选周瑜,是因为他年轻有为,潇洒飘逸,与自己年老少成形成了较鲜明的对比,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其他人无论从出身,经历上都与苏轼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苏轼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周瑜。(鼓掌)

  师:回答得非常好!可见,解读诗意必须做到知人论世。

  生:老师,由于版本不同,“樯橹”有的版本作“强虏”,这两个词,你觉得哪个更好?

  师:你的见识真广,连不同的版本也注意到了。大家看看注释,也想一想,就本义,引申义的比较上哪个更符合实际情况呢?(过了一分钟,有学生举手)

  生:我觉得:“强虏”好,强调了人的强大,恰好与“灰飞烟灭”形成一种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

  生:我也同意用“强虏”好,直接写了人的强大,并且“樯橹”这个词太不自然,太小了。怎么能代指舰船呢?

  生:我不同意,“樯橹”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词,直接好呢,还是含蓄好呢?当然还是含蓄好。强橹这里不应该只指舰船,更应指曹操的所有八十万水军。樯橹,更能体现水军的特点。

  生:我不同意。(很着急,但讲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向老师投去急切的眼神,希望得到老师的提示)

  师:同学们,让我发表一下意见好吗?

  生:(齐声)好!

  师:我更倾向于用“樯橹”。理由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体现“水战”的特点,又含蓄,而“强虏”过分直白了。(仍有部分学生不同意)

  不同意的同学也好,我不主张同学们轻易改变自己深思熟虑的观点。如果你不满意,请把你的意见写成材料。一边是“樯橹”派,一边是“强虏”派,为下周的辩论赛作准备,好吗?

  生:(齐说)好!

  师:大家都知道最后几句,是词人感情抒发最强烈的地方,下面老师朗读一遍,同学们感受一下,并认真思考一下词人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应抓住那些词句来理解。(老师有感情的朗读)

  生:(齐声)好!

  生: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要理解词人的感情,对“神游者”和“多情者”的理解很重要,那么,“神游者”和“多情者”应怎样理解呢?

  师:(很高兴的样子)哎,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同学们不妨认真思考一下,思考好了,自由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好吗?

  生:(齐声)好!(约一分钟后,学生举手)

  生:我觉得还是同意课本上的解释。“神游者”是苏轼,他从上片的来到大江边,描写长江的景观,然后又怀想英雄豪杰,怀想风流人物,也就是怀想周瑜,想做周瑜那样的风流人物。这些都是苏轼在“神游”的吧!

  生:(忽的站起)我不同意课本上的解释。我同意“神游人”是周瑜。因为这里的“故国”只能是周瑜的故土,不是苏轼的故土。

  师:(微笑着说)如果说周瑜是“神游者”者的话,那么死去了的他怎么神游呢?

  生:(有点急)是周瑜的灵魂嘛!苏轼是假设周瑜的神灵还在旧战场上的话,周瑜会笑他,并且“多情”二字正好扣合着前面“风流人物”,周瑜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师:这样说来,你认为“多情人”是周瑜,是他笑苏轼啦。你能再具体谈谈吗?

  生:(比较轻松地)我是这样想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的“多情”就是“多情人”,是名词。如果理解为“应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苏轼“多情”,“多情”就是动词了。

  师:(投以赞许的目光)非常有见地,很新鲜。能联系起柳永词来理解,可贵。“故国”非“古国”,此地是周瑜的“故地”而非苏轼的“古地”。

  生:(不同意的口吻)老师,那么你同意了“神游人”是周瑜啦?

  师:哎,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而且最好别轻易下结论。何况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尚无定论,至今还在继续争论呢!你们争论是很好的,说的都很有道理。我只是倾向于把“神游者”理解成周瑜。这只能是我的看法,希望你们能继续思考争论下去,也可以写成小论文,题目就是《“神游者”是谁?》或《谈谈“多情”与“神游”》,有信心写好吗?

  生:(齐说)有!

  师:对词人的情感的抒发,还有不同看法的吗,请发扬个性,大胆发言。(约十五秒后,一学生举手)

  生:老师,我觉得要准确的理解词人的感情,最后两句才是关键。据我查资料得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达观;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认为那一种是对的?

  师:(微笑着说)又来了一个新问题,还带两种解释呢,同学们的看法如何?

  (约十秒后,一学生举手)

  生;我同意第二种。

  师:(神情恳切)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我是从整首词的格调来理解的。因为全词的格调比较昂扬向上,所以我认为第二种比较符合词意。

  生:(毫不犹豫地站起来)我也同意。苏轼虽然融儒、佛、道三家思想于一体,思想比较复杂,但总的来看他还是比较乐观的,这从他的仕途便可知道。

  师:(询问的语气)都同意苏轼是比较达观的说法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齐说)没有。

  师: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

  生:(齐说)想!请老师说说吧!

  师:好,如果谈我个人的意见,我个人觉得,两方面都得顾及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不是老师折中,大家想一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流而被荡涤了,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鼓掌)

  师:(高兴、轻松的神态)与同学们讨论真长见识。好,下面我们再来听一次朗读录音,再次感受一下苏轼那激情昂扬的豪迈风格。(用多媒体放映,学生聚精会神地听)

  师:下面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词。(响起了背诵的声音)

  师:(微笑着问)课后的两篇小议论文能及时完成吗?

  生:(齐说)可以。

  师:那么下课!(师生互道再见)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注释:

  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

  [教学目的]

  1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 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 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 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 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3 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 惊涛 浪花

  4 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 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

  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 不得志 仕途不平 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8 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 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 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六 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赤壁怀古》的异同 ,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赤壁奇景 穿 山势险峻 气势 拟人

  写景

  咏赤壁 拍 巨浪惊险 声音 对偶 夸张

  大江气势

  卷 江水汹涌 色彩 比喻

  抒情

  年轻得意 英俊潇洒

  英雄风采

  咏史

  怀周瑜 儒将风度 非凡胆略

  抒己感慨 人生如梦 壮志未酬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相关文章: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08-09

《念奴娇·炎精中否》原文、翻译及赏析09-17

高二语文的作文11-04

语文高二作文11-05

傲娇霸气的经典语录01-01

秋水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11-19

高二语文教学总结01-28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05-10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06-13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