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写“高尚”等词语,理解“高尚、精美”等词语的意思。
2、能依据问题理解难句与重点句的意思,会用“既……又……”写句子。
3、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4、了解过渡句的作用,理解用总起分述的方式记叙的段落内容。
5、知道茶叶的种类、饮茶的好处,知道茶是茶的故乡,的茶具质地好,造型美,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难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
三、教学准备:
歌曲《采茶舞曲》磁带、录音机、白纸数张、水彩笔一支、茶及茶具、热水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了解课文“说”了茶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2、研读第三段,了解茶具的特点,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二、教学过程
1、歌曲引入,解题设疑。
师:同学们,少年宫组织的“五小星”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老师从中了解到我们班同学都非常喜欢唱歌、听音乐,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歌曲,想听听吗?(仔细听好了!)
欣赏歌曲《采茶舞曲》
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谈略)
:一首优美的《采茶舞曲》仿佛使我们看到了茶农们在谷雨时节采茶的忙碌的`场面。同学们,茶是现代文明的见证,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揭题:《说茶》
理解“说”—估计生(介绍、讲)
问:看了课题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
如:还有哪些名茶?
茶叶的制作有哪些工艺?
泡茶时先放茶还是先倒水?水温要几度?
人们常说的茶艺是指什么?……
2、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的问题有些课文中能直接解决,有些学了课文后到课外去探究。这节课让我们先接触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回忆初读课文的四步法---圈、划、标、记
学生自学
小组对话、交流(生字组词读三遍,提醒大家的内容。)
全班对话、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出示小黑板(带拼音的词语),请2号同学齐读,全班巩固词语齐读。
师:各组有没有提醒大家的地方?(交流)
yinbeishushangxiangtongbeixia饮料一杯解渴消暑高尚享受传统玻璃杯呷cihangyigancengyiqinshou瓷杯杭州清香飘逸甘甜曾经友谊飞禽走兽
3、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小组的合作,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真不简单。老师相信下一步学习中还是能够通过同学们的愉快合作,自学探究学到新的知识和本领。
单元训练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有困难的同学请课后题2帮助。(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出示)
出示:(1)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种类很多。(2)喝茶的好处很多。(3)茶具质地好,造型优美。
师:老师建议快速阅读,先试着分段,再在每一个自然段中划出能够具体说明每一段意思的一个词语或短句,小组合作写在纸条上。(学生自学争取时间上台贴纸条。)
读后问:有何感觉?---估计学生(没有顺序,重复,很乱!)
理清顺序,存优去粗,纸条(再师生引读0
:到底从几方面介绍了茶(生归纳后标上分段记号“//”)
最早发现四千年前
我国是茶的故乡,(1-2)
茶叶的种类很多。茶可分为绿茶、红茶等6大类。
解渴消暑帮助消化既清醒头脑,又保护视力
饮茶好处很多(3-5)讲究色、香、味清水绿叶清香飘逸回味甘甜
增进人们的友谊一边品茶,一边交谈
各种质地造型优美
品茶讲究茶具(6)
值得观赏的艺术品更有趣味
4、品读课文,了解茶具特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细读第六自然段,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班内对话、交流。{如课后题4(2)理解后朗读训练}
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造型:形状、花纹、颜色等角度)
5、延伸作业
(1)说说今天学了课文,知道了有关茶的……(看板书)
(2)格推销员。-如何使你设计的产品很快上市,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产品说明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一、二两段,了解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按总起分述的方式记叙的段落内容,作业巩固,全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课文讲了茶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深入阅读课文,自学探究。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是茶的故乡?
最早
四千年前(两方面理解)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总分段结构。
不懂提问。
学习第二段。
默读比较相似之处。(总分段)
学习第4自然段。
(1)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写?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3)选择好词好句朗读。
交流:
总起句(过渡句):饮茶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是一种高尚的享受。
理解:品茶“与”饮茶“不同?饮茶即喝茶,品茶讲究茶具,讲究用水,讲究程序,讲究茶叶的色、香、味,须细细品尝,是享受。(举“西湖龙井”说明)
尝茶体味。
朗读训练。
自学3、5段。
轻读,同桌说说从几方面讲茶的好处多。
汇报板书:解渴消暑
帮助消化
既清醒头脑,又保护视力。
用“既……又……”造句。
小组交流怎样用茶增进友谊。
模仿第三段写法,写一段话。(自说—交流)
3、作业:
《作业本》7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读“鹦”“鹉”“惶”“怔”4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体会作者劝告人们真心爱护鸟儿的情感
重点难点:为什么说少年才是鸟的知音
教具收集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介“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个故事
2.理解“知音”一词的含义,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3.板书课题
4.质疑:到底谁是谁的知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
2.分角色读课文中的对话,弄清分别是谁说的话。
三.自学交流,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2.交流讨论: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
找出下列不同的句子,比较朗读:
1)面对养鸟老人的问题:我这鸟叫的怎样?围观的观众和少年不同回答的句子。
2)养鸟老人和围观者听到少年背古诗前后不同的表现。
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少年才是画眉的`知音。
3.读句子,体会文中标点的用法。
1)我这鸟儿叫的怎么样?
2)我怎么听着着鸟唱的不是美歌呀!
比较明确,第一句的问号表示疑问,需要回答,第二句的问号表示反问,不需回答,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3)第二组
真实美鸟唱美歌呀!
唱的是忧愁的歌,痛苦的歌!
两句的惊叹都表示语气强烈,但第一句是赞扬的语气,而第二句是申诉的语气
4.感情朗读
朗读1`2自然段时,要读出清晨公园的热闹,画眉的惹人喜爱。
分角色读时,读出画眉对笼外世界的向往和渴望,读出围观者从哄笑到没做声的情感变化。
四.拓展
1.教师
2.拓展想象:老人最后会怎么做呢?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宽、穷、*、减”等9个认读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朗读背诵诗歌。
难点:理解“贵*”的意思,以及我的发现中词语的词性。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想去那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游玩吗?瞧,草原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草原的景象。)
2、我们来到这美丽的大草原,那就赶快去参加有趣的活动吧!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边欣赏草原的风光片,边倾听悠扬的草原之歌,使学生感到仿佛来到草原中,为以下的几个活动的展开打下了扎实的情感铺垫。〉
(二)、游戏(我的发现)
1、第一个活动草丛寻宝,赶快到草丛中去找一找。你们找到了什么?
(学生到草丛中寻找,交流并把找到的词语贴到黑板上。)
2、找到的宝贝是两个字词语的`,请赶快贴上去。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这些词语呢?
(学生读找到的词语)
3、能为这些词语分别找找朋友?(举例:照相)为什么?齐读
4、其实这些宝贝我是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中找到的,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54页,读读这六组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六组词语)
5、学生交流发现成果。(发现加了一个字后意思就不一样了,)交流完后贴一帖。
6、一起读读这六组词语,瞧,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奇妙呀!加了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学生齐读)
7、在你的词语库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赶快想想!比比哪组在规定时间里写的多.开始。(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看看其他组是怎么写的)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词语的规律。而且采用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游戏(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
1、大家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看来,这些词语中藏着的秘密就是宝贝呀!瞧,连牛羊们也想来凑热闹和我们交朋友,你能交到几个朋友呢?请你读读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出示9个生字)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读读记记生字。(贴在黑板上。)
2、看谁交到的朋友多?(抽个别读)
3、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大家的识字方法可真多,接下来咱们开火车组词读。(开火车组词读)
5、刚才许多同学采用反义词组词,快找到反义词朋友来贴一贴。(看看你的椅子,找到的快来贴一贴。)
〈多种方式识字,结合生活识字,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学练结合。〉
6、读反义词,我们怎样记住这些反义词?你有好方法吗?
7、让我们来玩玩你说我对的游戏。(教师示范,我来和你对对反义词。)。赶快找你的朋友对一对。大家可以离开座位。)
〈通过玩“对对子”的游戏中记住反义词,使学生在轻轻松松、快快乐乐中完成积累的任务。〉
(四)、民歌导入(诗歌敕勒歌)
1、对对子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生活在草原上的敕勒族人他们最喜欢唱歌跳舞,让我们一起来学唱他们的民歌。可以自己轻轻的哼一哼。(播放这首民歌)。
2、咱们先来学会这些歌词吧!(要读准字音。)(刚才听到有同学提出“见”在这里怎么读现呢?“见”通“现”。)板书(见—现)
4、谁来读?一起来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那苍茫辽阔的大草原吗?)来跟着唱一唱,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随机指导“四野、穹庐”。)随机教学敕勒族。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其实无论是想象也好,描述也罢,都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锻炼。又随机增加了敕勒族的知识,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5、来,让我们跟着能歌善舞的敕勒族人边歌边舞吧!
<将敕勒歌配上曲子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让学生边唱边舞,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五)、做导游介绍宁波。(我会填)
1、热情的敕勒人向我们展示了大草原的风土人情,咱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我们的家乡介绍给他们呢!
2、来,咱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3、你能给这些词语找找朋友吗?请先和小组同学交流。
4、选你最拿手的来和大家交流交流。(抽个别学生交流)
5、你们可真会动脑筋,瞧,这些景色是哪里呢,可以边看边交流。
6、能用上这六个词语,来介绍宁波的风景吗?(学生交流)
7、这个内容就是日积月累“我会填”。接下来,咱们就动笔完成我会填。写完后请你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当当小导游介绍宁波。(学生填写)
8、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呢?(抽学生来当小导游)
〈把日积月累中的内容与口语交际进行有机地整合,并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大量的图片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文中的词语,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感受语文的乐趣。〉
(六)、小结:
刚才大家介绍了宁波的迷人风光,其实宁波还有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文化,那让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中再来畅谈我们美丽的家乡------宁波。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课文。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过程与方法
感知课文内容,赏析景物,分析思想感情
态度与情感
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重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难点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方法
图片展示法、讨论归纳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设计意图
导入、解题与背景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首先看文章的题目和背景)
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
书(shū) ①写字;记录;书写。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
给刚才大家所组的词语对号入座。例如:
书本——③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写——①写字;记录;书写
书信——④书信 楷书——②字体
判决书——⑤文件
展示课件。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看课件,听讲解,做笔记
1、从学过的课文导入,形成比较。
2、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
解,针对性解题。
3、背景和作者介绍,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3)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内容如下:(重点测试)
四时俱备:俱,全都
晓雾将歇:歇,消散夕日欲颓 : 颓,坠落。沉鳞竞跃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出水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yù ,参与,文中指欣赏。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清背诵思路(介绍你背诵的窍门)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
读与背,并根据注解和课件提示,翻译课文。
突出文言文,尤其四六文读背的特点。文言文字、词、句必须过关
翻译疏通字、词哦、句
展示课件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
赏析写景
1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优美的意境;点睛之词;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
明确:
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
意境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以上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写,或画,或说,或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和老师一起分析课文写景的特点
突出文章的重点
体验感情
1、“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拓展延伸(链接妙诗欣赏)
附录: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看课件、听分析、做笔记
突出文章写景抒情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1句:总起全文:“共谈”概说人人皆爱
“美”点明文章中心。
第2~5句:具体叙述山川之美。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澈见底
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6~7句:先以概括总结全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
语言特点:
1)用词方面:简洁凝练,准确生动
2)句式方面:四言为主,骈、散结合。
归纳概括
练习
(根据具体情况课内或课外做)
1、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想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2)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5、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6、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的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名全文的中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
9、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 谢公比肩之意.
10.“一切景语皆情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
课后反思
背与翻译是学文言文的不二法宝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式:文本研习
课时:1节
学习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那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脑瓜灵活。有位先生他智商决不低于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用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托佛原来姓金,大家猜出这是谁来了吧。
出示资料金岳霖介绍,让学生过目。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六届委员,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金岳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1949年后开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写过一些哲学和逻辑论文,但主要精力用在学术研究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方面。他的三部论著反映了他的逻辑思想和前期哲学思想。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
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感性的金岳霖先生,不再崇高不再离我们那么遥远。
二、作者汪曾祺介绍:
汪曾祺(192O~1997) 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在学课文之前,先扫清字词障碍(略)
四、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读第一段找出来?
明确:
“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五、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体现先生有趣之处!
明确:
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饿遗风。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这个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是个让人发笑,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金先生正是因为特别的率真,其情也特别的深特别的纯粹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伟大。第十段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中国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重于情深于情。《世说新语》上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如果这个我辈能囊括一些人的话,金先生算一个吧,我们也就算最下不及情的那一类吧。
*金先生重情不仅是对林徽因对其他人也是如此。文中还有一个细节体现了金岳霖先生重情,是那个地方? 明确:在第五段中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在讲座时停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捉跳蚤把玩,也是一个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的人,让我们用什么话来评介他呢!也许我们无从说起,那么还是用汪曾祺的文字来概括吧!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先生特点的那句话?
明确: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就让我们借这来看作对金岳霖先生一生的特点的概括吧。
一肚子学问”前文没有说明,在第十三段中作了说明,请同学们齐读第十三段!
文章最后两段中说“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与开头的那一句话呼应?
明确:与开头的. “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遥相呼应、首尾圆合。文字背后隐含着一种淡淡的枯味,作者对他所谈的人和事倾注了那么深沉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却又是那么冲淡隽永,我们常从这冲淡隽永中体会出一种苦味,连不时出现的幽默里也有这种苦味。这苦味是对过去的人和事的一种伤感,也是对未来的人和事的一种虔诚而殷切的期待。所以汪曾祺说“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写一写”
六、这种冲淡隽永同时还体现在字里行间,使本文的语言呈现什么特色?
明确:
本文语言平实而有韵味,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样自然而然少做作,文字简练,不事夸张,只求辞达而已,但却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
读读课文第九——十一段体会一下。
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凝聚在字里行间,使全文恬淡而有韵味克制而有神采。
七、 连接
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见过许多老师同学,他们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有特点的、让人发笑的言行举止。当堂讲讲。
八、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同学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