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语文教案

大班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7 07:35:4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语文教案

大班语文教案1

  · 活动目标:

  · 1、学习喷画的技能,体验喷画方法再现物体形象的乐趣,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有趣的喷画》。

  ·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 活动准备:

  · 1、幼儿利用光线做影子游戏。

  · 2、1—4种调好的颜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块纱布;擦手布。

  · 活动过程:

  · a)· 出示喷画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儿的'学画兴趣,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有趣的喷画》》。

  · 老师:画上是什么动物?画的前面没有光也没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会到纸上呢?

  · b) 学习喷画的方法。

  · 先将图画纸铺平,再把自己喜欢的物形卡片放在纸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纱窗上来回刷),将颜色喷在纸上,这样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色而不变色,喷完后过一会将物形卡片轻轻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 为了使画面更漂亮,可以喷2或3种颜色:喷完一种颜色后,必须等晾干才能喷另一种颜色。

  · c)· 提出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 d) 请幼儿欣赏作品,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图案排列美观、色彩搭配好、喷色均匀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大班语文教案2

  大班语文教案:水果歌

  活动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反面涂有颜色)。

  2、水果挂饰(梨子、苹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1、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没有)

  3、请幼儿说说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说对了,老师则将图片翻过来,即红红的苹果。

  4、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说其它水果的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该水果的图片翻过来,即黄梨子、紫葡萄、绿西瓜。

  二、编儿歌《水果歌》

  老师告诉幼儿要根据水果的颜色来编儿歌。

  1、给苹果编。

  老师先编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启发幼儿编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告诉幼儿把老师编的一句和小朋友编的一句连起来,儿歌就编好了。

  2、给梨子编。

  由老师编第一句:什么水果黄黄的?启发幼儿说出“梨子梨子黄黄的。”

  3、给葡萄编。

  “现在我们给葡萄编。谁来编第一句?”请一能力强的幼儿编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编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请幼儿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们编的儿歌真好听。现在我们再给西瓜编。谁会把两句一下子编出来?”

  请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6、请幼儿试着把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7、集体再念一遍,可边念边动作。

  三、游戏:水果歌。

  请幼儿戴上水果挂饰,练习儿歌。如老师(或个别幼儿)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戴苹果挂饰的幼儿则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戴其它挂饰的幼儿则不可以站起来。

  四、鼓励幼儿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编进儿歌,并念给爸爸妈妈听。除了小朋友们编的水果歌外,还有的小朋友们编出了这样的水果歌,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水果歌:

  苹果爱红脸,

  香蕉爱弯腰,

  石榴爱咧嘴,

  西瓜爱赖床,

  起来要人抱。

大班语文教案3

  目标:理解画面内容,大胆用语言表达画面的意境。大胆想像,创编作品,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关系。

  准备:图片两张 配乐散文诗

  过程:

  一、谈话导入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幼儿结伴讨论——各抒己见 (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观察讲述、表达表现

  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顽皮的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跳到了树上,落到了屋顶上,挤进了草丛里。

  提问:你听到顽皮的雨滴娃娃到了哪里?(引导幼儿表达表现跳、落、挤等顽皮的动作)

  小雨滴还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伞当成了什么?把池塘当成什么?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开过会发生什么事?小雨滴落进沙滩后,到哪里去了?

  结合图片、欣赏散文诗表达表现

  引导幼儿学习用不同的动词,如:滚、跳、溅、躲等,描述表现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调皮情形。

  三、续编作品

  *:小雨滴还会到哪儿去?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结合生活经验)

大班语文教案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好奇心

   2、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知道影子变化与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

   活动准备: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一个卡通形象标志

   2、操作材料:几个手电筒、若干个胶水瓶、铅笔、橡皮、积木

   3、奖牌、奖杯

   4、课件

   5、录音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带领幼儿玩踩影子的游戏

   2、幼儿随音乐自编动作进教室,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座位坐下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都看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

   4、请幼儿猜谜语(看着像我不是我,我去踩它它不躲,一举一动都学我,我走哪里它跟着)

   (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实验过程中利用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给小组命名,并进行小组擂台赛,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幼儿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变化的好奇心)

   二、探索发现 1、师引导幼儿小组操作材料进行实验,探索影子的变化

   2、幼儿小组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

   ①影子能变换方向

   ②影子有时长有时短

   ③影子会动

   (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三、解决问题 1、师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1)影子会变换方向,为什么?

   ①师请幼儿演示自己的做法

   ②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叮当的一天,并回答问题

   ③师引导幼儿小结:光照的方向变了,影子的方向就会变

   (2)影子有时长,有时短,为什么?

   ①请幼儿演示自己的做法,

   ②观看课件——大头儿子旅行记,进一步验证影子的这一变化

   ③师引导幼儿小结:当光线斜方向照射时,物体的影子就长长的,当光线在物体的上方照射时,物体的影子就短短的

   (3)影子会动,为什么?

   ①请幼儿到屏幕前演示

   ②师放手影课件,幼儿欣赏

   ③幼儿到屏幕前表演手影,并随音乐跳舞,边跳边观察自己影子的变化

   ④师引导幼儿小结:当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动影子就会动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幼儿验证自己实验的正确性,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影子的作用之一——皮影戏

   请幼儿观看课件——皮影戏

   (让幼儿欣赏皮影表演,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五、结束:幼儿随音乐出教室

大班语文教案5

  大班语言活动:心情预报

  活动目标:

  1、能合理的分析、推理故事情节,并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讲述,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心情预报》。

  2、懂得要让自己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3、能通过绘画描述自己的心情,并能在系提前大胆讲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用硬纸做的'电视机外框一个,话筒一个,猴子头饰一个、狮子生病的背景图一个,小动物图片及反映小动物心情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题。

  1、你们听过天气预报吗?电视里是怎么预报的?(请2-3名幼儿播报天气预报)

  2、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呢,你们有没有听过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吧,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心情预报》》。

  讲述故事第一段。(教师走到电视机框后面,带上头饰播报心情预报,)

  二、分析推理故事。

  1、刚才我们听了心情预报,今天狮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2、雨天是指狮子的心情怎么样?(幼儿自由讲述,最后教师小结)

  3、为什么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可能因为什么事?(幼儿大胆猜测)

  4、到底是什么事呢?(出示狮子生病躺在床上的图片)

  5、原来狮子生病了,生病时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发言)

  6、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狮子的心情预报后,会怎么做呢?

  7、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8、现在狮子的心情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9、讲述故事第二、三、四段。

  三、情感教育。

  1、心情预报太好了,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当回主持人,请你来播报心情预报。

  2、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心情图,讲解播报要点,请幼儿手拿话筒,站在电视机框后播报。

  3、师:刚才我们听了小动物的心情预报,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大班语文教案6

  教材版本:自编教材

  教学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插图的形式美感。

  2、加强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学生用线、用色的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画插图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文章内容组织插图画面。

  教学工具:

  教具:课件、范画、纸张、彩色笔、钢笔等。

  学具:纸张、彩色笔、学生人手一张有文章内容无插图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我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录相。

  (放录相欣赏)

  2、师:同学们,这些报纸设计得怎么样?漂亮在哪?(请学生回答)

  小结:象这些插附在文章旁的小画,我们称之为插图。

  (课件欣赏附有插图的童话、作文、诗、儿歌)

  3、师:给文章进行插图有什么好处呢?(请学生回答)

  小结:学生回答后,说明插图一般是用插页方式对文章内容作形象的说明,以加强作品的'感染力,漂亮的插图,不仅能吸引读者,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师:刚才你们在录相中看到的几个小朋友是一所学校的美术小编辑,他们正在给自己设计的手抄报进行插图呢,你们想不想也象他们那样做个小美编呀?好,那么今天我们大家也来露一手,给小报插图。(板书课题:给小报插图)

  三:新授

  1、师:在给小报进行插图之前,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引导学生解决如何进行插图)

  2、师: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老师提出如何给一篇文章插图?出示一篇文章让学生通阅读,相互讨论如何为之进行插图。

  (学生回答后,师根据学生说的来示范插图,投影展示。)

  (老师总结并板书。)

  四:学生作业

  1、课件出示:提出学习要求

  ①、请你为阳光小学完成《阳光小报》的插图。

  ②、插图时可以用上铅笔、钢笔或是彩色笔。

  ③、完成以后,请在“小美编”一栏处写上你的名字。

  ④、在绘画过程中,大家根据小报中文章内容不同的特点,可运用写实或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插图创作。

  2、学生作画、放音乐。

  3、师巡回辅导

  五、展示、评价(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设计的小报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创作这一幅插图的?

  2.互评:说说你最比较喜欢哪一张插图,为什么?

  六、拓展

  同学们,一篇文章或故事与我们的美术相结合,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相辅相成,引人入胜。下课后,请同学们回去把今天的这张小报继续完成,我已和你们的老师说好了,等你们完成后交给他,评出最出色的小美编,还打算把好的作品拿来展览呢!在作画过程中,除了用钢笔、彩色笔进行绘画,还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作画,如水彩、油画棒等,还可以用上各种电脑软件来画插图。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动手、多尝试,老师相信,出色的小美编一定会在你们中间产生。

大班语文教案7

  【活动目的】

  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及尝试操作,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丰富幼儿的词汇。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2.大小皮球各1个。

  3.糖、药、木块、海绵、沙子、图片若干份(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尝试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我要请你们用耳朵听听,嘴巴尝尝,手捏捏、拎拎,还要仔细观察观察,你们就会发现许多小秘密,看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利用实物。通过各种器官。让幼儿在尝试中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1.(出示大、小皮球)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皮球大,一个皮球小),老师(揭示要学习的内容):对,一个皮球大,一个皮球小,大和小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就叫它反义词。

  2.请幼儿听教师两次拍手的速度,尝糖和苦药的味道,捏木块和海绵的硬度,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试着说出快和慢、甜和苦、软和硬、轻和重四对反义词。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利用投影片,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说出相反的词

  1.图片上有什么?

  2.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观察、尝试,并说了相应的反义词(冷――热,厚――薄,方――圆,粗――细,高――矮,上――下,胖――瘦,黑――白,哭――笑)。

  四、游戏,巩固掌握反义词,加深尝试印象

  1.介绍游戏玩法:教师说出一个词,请小朋友说出它的反义词。如果教师边说边做出相应的动作,请小朋友不仅说出正确的反义词,而且也要配上相应的'动作。

  2.教师先演示一遍大和小的动作,再引导幼儿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的方式巩固掌握所学反义词。

  五、启发幼儿尝试说出新的反义词

  1.教师说一些新的词语,请幼儿试着说出它们的反义词。(如:好――坏,前――后,里――外,远――近,多――少,香――臭)

  2.引导幼儿通过平时的观察,尝试说出新的反义词。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说出老师没有说过的一些反义词。

  六、活动延伸:游戏“找朋友”

  1.玩法:全班小朋友手拿图片围成圆圈,在音乐声中边跳边唱边找与自己手拿图片意思相反的小朋友做好朋友。

  2.请一对对好朋友告诉大家自己图片中的反义词。

大班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新课。

  二、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三、 看图,初步认识陶罐和铁罐。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

  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

  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 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大班语文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学习演唱歌曲中的童声部分。

  2、借助生活中的经验,运用表情、动作大胆地表现歌曲和谐、温馨的氛围。

  3、感受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的全家福照片。

  2、《让爱住我家》歌曲磁带、课件。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欣赏全家福照片,体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快乐。

  伴随《让爱住我家》的音乐,组织幼儿观看自己和小朋友的“全家福”照片,请幼儿讲一讲照片上都有谁,大家都是什么表情。

  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感受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

  (1)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提问:歌曲中都有谁?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

  (2)请幼儿欣赏童声部分,并引导幼儿学唱童声部分。

  (3)请幼儿欣赏爸爸、妈妈歌唱部分,感受爸爸、妈妈照顾家庭的辛苦。提问:歌曲中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家的?

  小结:家里的事情特别多,妈妈每天除了工作还要忙家务活,虽然很繁杂,可是妈妈从来不嫌烦,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让我们生活得很舒服。爸爸每天都为这个家拼命工作,他虽然陪伴我们的时间少,但却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爸爸就是我们的依靠,有了爸爸的保护,我们的家会更加平安、幸福。

  (4)请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歌曲,教育幼儿懂得感恩。

  提问:我们的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为我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我们小朋友们可以为家人做些什么呢?

  小结:小朋友们可以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讲故事、笑话哄爸爸、妈妈开心,帮他们减轻疲劳。以后,让我们时常对爸爸、妈妈说:“谢谢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3、启发幼儿结合动作,大胆地表现歌曲中和谐、温馨的氛围。

  活动反思:

  放假前带我的宝贝们开展了一节音乐欣赏课《让爱住我家》,上完这节课后,给我的感触很深很深。宝贝们跟着我一起随着音乐亲亲摇摆的画面,还在我的脑海里不停播放。他们和我那么的有默契,有些事情、有些动作,不需要我说,一个眼神,他们似乎就懂得,真的让我倍感欣慰,突然觉得我的宝贝们都好像我哦!芳芳老师真的好爱你们哦!

  《让爱住我家》是一首欣赏歌曲,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柔和、舒缓的旋律以及可爱的童声,领略音乐的魅力,能够感觉到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一、欣赏“全家福”照片,感受家的温馨。

  我让幼儿看着墙饰“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幼儿指着自己的“全家福”,说说你家里有谁?照片上他们的表情怎样的?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接着,又问:你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你们生活的幸福吗?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里。

  二、灵活采用各种方法,熟悉旋律。

  歌曲旋律是一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让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歌曲旋律,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三、巧妙运用各种形式,理解歌词。

  教师要善于点拨和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巧妙地将歌词的传递寓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将会使幼儿更加感受到音乐的快乐。

  1.歌词“故事化”。

  故事对幼儿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将一些具有较强情节性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以增强幼儿对歌词的感知效果。

  2.歌词“动作化”。

  身体动作的参与是幼儿学习音乐最自然的方式。因为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如果我们能把一些歌曲的歌词“动作化”,让幼儿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会歌词,就可以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感受音乐的旋律。

  在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跟着老师一起用心去感觉这首歌的内容,从他们的表情中能够看到。有的幼儿很喜欢这首歌,活动结束后还说很想听,有的幼儿感觉到歌中的温馨了,哭着脸跑到我这跟我说“芳芳老师,我的爸爸和妈妈吵架了”看着孩子那难过的表情,不禁让我的心都有些痛痛的,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大家,我们都要好好相处哦,因为我们都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大班语文教案10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利用不同的感官来理解散文诗的意义,从而感受风儿和云彩的变幻美景,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和文学作品的热爱。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以“云彩变成了什么”为主题的想象,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和仿编能力。

  设计理念:

  着重感受与理解,以自主和创造为目标。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录制的风声,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从听、想、说中了解和感受风带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的诗歌欣赏兴趣。诗歌欣赏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初步、完整地领略诗歌中的韵律美和语言美,并基本了解其内容。此环节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形象图片,有趣的动作模仿以及游戏等,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使幼儿更加喜爱诗歌中的各种形象,进而加深对风儿的神奇和云彩的多变的感受。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孩子对诗歌的热爱之情。通过手工操作,发挥想象,大家一同吹风、想象云变,边讲解、边亲身体验,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为幼儿送上惊喜与自豪,让孩子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并保持并延伸孩子的学习兴趣。

  背景音乐:

  风娃娃图片,大班上册七号挂图,空白磁带,鞋盒盖每人一只,水粉颜料、一次性杯子、纸等。

  教学过程:

  1、让孩子仔细听一下,请问这是什么声音?(放自然界中的风声)没错,呼啊——呼啊——这是风儿的声音。你知道风儿改变了哪些东西的样子吗?(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

  2、让孩子欣赏配乐散文诗,然后提问:风儿改变了谁的样子?风儿是如何让云朵变形的?(全班一起学做吹的动作)

  3、再次完整欣赏诗歌,加深对其主要内容的理解。结合教具提问:

  (1)你吹了吗?云朵变成了什么?小白船是如何航行的?(辅助孩子理解什么是桅杆和风帆)

  (2)云朵变成了别的什么?是不是大狮子啊?让我们一起看看。(让狮子变形)这只狮子是什么样子的?(孩子模仿狮子躬身和张开嘴巴的样子)(3)最终,风儿将云朵变成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肥娃娃啊?

  4、再次欣赏配乐录音,深刻体验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5、进行吹画仿编,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6、录制幼儿仿编的声音,并进行播放。

大班语文教案11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

  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

大班语文教案12

  内容:

  庆“六一”(儿歌)

  目的:

  1、在看图讲述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创编儿歌

  2、能正确发出:“摘”、“啥”。

  3、进一步激发参与六一活动的兴趣。

  准备:

  图片三幅,每个幼儿一片“彩云”。

  重难点:

  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创编儿歌

  流程:

  提问——学习儿歌——创编

  (一)、根据图片内容讲述。

  老师带来了三幅画,你看看图片上说了什么?

  出示图片一,提问:你认为图片上什么最美丽?为什么?

  出示图片二,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摘下一片彩云做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帮助幼儿发准:“摘”。

  出示图片三,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穿上花衣去做啥?你是怎么知道她穿上花衣庆“六一”的?纠正“啥”的发音。

  (二)、学习儿歌。

  1)、老师完整朗诵一遍儿歌,边朗诵边指着图片。

  2)、幼儿学习儿歌。

  3)、分组和个别幼儿朗诵。

  (三)、创编儿歌。

  1)、给每个幼儿一片彩云,引导幼儿想象,假如你摘下一片彩云,你最想做什么?把你想的方法编进儿歌里。

  2)、先请个别幼儿示范。

  3)、每个幼儿一片彩云自己练习创编儿歌。引导编号的诱饵,先把自己的儿歌编给好朋友听。

  4)、请幼儿大声地朗诵自己编的儿歌,给大家听,引导大家相互学习。

  5)、同伴间相互朗诵自己创编的儿歌。

  (四)、延伸活动:

  回家之后,请爸爸妈妈把你朗诵的儿歌记下来,以后我们再请你教给大家。

大班语文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2、学会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并进行故事创编,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主动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梨子小提琴》的图书(人手一本)

  2、图画纸、蜡笔等

  三、活动过程与指导:

  1、出现“梨子”,“以梨子有什么用”引入课题;

  2、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阅读故事:提醒孩子要一页一页地翻书,不懂的可以问老师或同伴;

  3、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1)谁,捡到了什么?它用它做了什么?(个别回答后,师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故事。)

  (2)小松鼠用半个梨子做成小提琴后,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个别回答后,师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故事。)

  (3)为什么大家都有了梨子提琴,大家在森林里干什么?(个别回答后,师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故事。)

  4、请个别能力强的孩子上来讲故事。

  四、延伸活动:画画,编故事。

  水平一:要求孩子能选择故事内容来绘画并进行讲述;

  水平二:要求孩子能在原有图书画面的`基础上画出新的图画,并创编新的故事情节;

  水平三:能主动地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五、评估:

  由于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引起了孩子们阅读的&39;兴趣,大家也都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一页一页地翻书阅读。在延伸活动中,大多数孩子能在原有图书画面的基础上画出新的图画,并创编新的故事情节。如岱逸小朋友,他把森林画得很美,而且狮子后面不只跟着小鸡,还带来了小老鼠等。但尚有个别孩子虽画得好、编得好,却未能主动地讲给同伴听(如芷欣)。总的来说,通过这个活动,培养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也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文教案14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

  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

  2、请幼儿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

  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遇事要灵活。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四、通过看图片,巩固所学成语,并对成语给以分类。

  1、动物类

  2、表情类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大班语文教案15

  活动名称

  我们都是好朋友

  活动目标

  1. 加深友谊,了解一些交朋友的方法,增强交往能力。

  2. 初步形成热爱集体的情感。

  环境创设班级集体照片。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的好朋友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我们现在是大班的孩子了,我们从小班到中班已经两年了,现在小朋友已经越来越喜欢到幼儿园来了。除了我们要学本领之外,还因为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请你们说说你最好的朋友。

  幼儿自由讨论。

  二、情感激发

  你们是怎样交到好朋友的呢,老师先告诉你们我和我最好朋友的故事,然后请你们来说说你们是怎样交到好朋友的。

  教师总结,原来可以有很多交朋友的方法。

  三、为朋友画像

  (1) 现在,请你们仔细地看看你的.好朋友,他长得有什么特别让你一眼能够认出他?

  (2)现在你们已经熟悉朋友的长相了,去为你的朋友画张相吧,我们的墙上有很多照片,还有我们的集体照,你们可以看着画,也可以看着朋友画。

  四、在区角展示

  猜猜他们是谁?

  活动反思

【大班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06-09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教案[精选]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经典]语文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