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06 11:37:17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选)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认真学会6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感。

  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准备

  1.识字、词语卡片

  2.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3.课文插图。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

  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提示:1.“具”里面是三横。

  2.八笔写成。

  (三)给足朗读时间,读准生字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反馈指导:

  (1)文具、丢、时候、仔细、平时、已经。

  (2)学生评读,鼓励与纠正并用。

  (四)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边标自然段序号边把遇到困难的语句画下来。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顺。如果两人都读不好,示意老师指导。

  3.读文,师生评议:能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4.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读生字。

  (五)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六)联系实际质疑,引发深层探究。

  1.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

  《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来自网!

  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2.读文,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贝贝像妈妈疼她一样,疼爱她的小伙伴们?

  3.再次探究读文: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小组讨论)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或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七)选择性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背积累。

  2.赛读、赛背。

  (八)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看图画,训练想象,培养习惯。

  1.出示课文的插图,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个文具,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2.先自己想、练,再作交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发学生自主表达。

  学生在以文具的身份,向主人诉说自己的遭遇时,受到自我教育。在学生交流中,渗透爱护文具的习惯培养。

  (二)联系自己,学习表达,学语育人。

  1.看看自己的.小书包说说,你有哪些小伙伴?

  2.试着用书上的语言说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

  3.再用自己的语言练一练。

  4.在小组里人人发言,推选说的最好的同学作总结。

  (三)学习生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1.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自己拿出识字卡片,独立分析: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觉得哪个字有困难。

  4.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指导。

  5.生字找朋友——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6.描红、抄写字头。(写字好的同学可以为有困难的同学抄写字头。)

  7.教师巡视,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巩固识记,积累词语,学以致用。

  1.读读“我的词语库”,比比谁先记住它们。

  2.用上几个词语,说说自己是怎样爱护文具的。

  按照“自己先练→小组练习→推荐全班交流”的流程进行。

  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铅笔、橡皮、转笔刀文具

  仔细、疼爱、平平安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生答:“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生齐答:《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四、延伸拓展:

  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踊跃发言:

  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

  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

语文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教会学生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重点)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学生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难点)

  【活动准备】

  三组学生 、 斜坡跑道、自制风筝六只 、奖品。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活动学生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1、请六名学生放风筝,让学生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学生放风筝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提问:他们六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放起来,为什么没放起来?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去?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学生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提问两位相互撞击的学生:你们撞到对方后,疼不疼?你为什么会撞到别人?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与人相撞?

  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的学生,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5、请第三组学生尝试按正确的方法和秩序放风筝。

  6、放风筝比赛。请三组学生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幼儿进行比赛,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为放得好又遵守规则的幼儿发奖。

  7、总结:今天你们放风筝,玩得开心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能避免许多的危险。既玩到了又保护了我们自己。今后在晨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再来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好。

  三、结束活动

  放松整理:学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随风飘回教室。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3.积累反义词。

  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2.交流: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采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讨论:以“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为题,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

  习作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

  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学生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3.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

  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

  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

  展示台:

  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园地以三组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用“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的规律来识字。另外,以展示台的形式引导学生懂得从商品包装上或商标上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口语交际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就身边的垃圾问题进行交流;二是把想法说说、画画,然后到课外去实践。通过背诵小诗、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生活、发现并快乐着。

  教学目标

  1、会认“字”、“代”等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地朗读词语、小诗,背诵小诗。

  3、与同学交流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自觉保护身边的环境卫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食品的包装或商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与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小朋友,春天真是百花盛开,美不胜收呀!公园里、路旁边到处鸟语花香,让人留恋忘返。你们看,学习园地中也盛开着鲜花,芳香迷人呢!咦,这是我们班领养的园地“月季园”,让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一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多媒体课件画面色彩艳丽,景色迷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视线。]

  二、我会认1

  1、(课件呈现:园地中有许多月季花。)这些花一枝上开两朵,更妙的是他们还藏着小秘密呢!请学生点击花,点出字后读一读,有困难的,其他同学帮。

  2、四人小组认字,相互帮助学习。

  3、请学生当小老师来领读带拼音的字。

  4、去掉拼音读一读,说说怎么记这些字。

  5、谁在今天的识字中又有新的发现?(说出“加一加”、“减一减”方法的奖给一朵小红花。)

  6、回忆所认识的字,哪些也可以用“加加、减减”的办法记。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合作的精神,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我会认2

  1、(课件呈现:教师领养的桃花园,再特写为一枝上开着四朵花。)这四朵花中也藏着秘密,谁来揭开。

  2、请学生点击其中的一朵花,出现一个字,读读,再击一下,大花下开出两朵小花,是构成字的两个部分,再读读。将四朵花中的四个字都点出。

  3、请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4、谁又有新的发现?(得出“合一合”方法的奖给红花。)

  5、老师用课件出示几朵小花,小花中的字为:女、马、子、口,请学生将两朵小花合为一朵大花(一个字)。

  [鼓励学生探索、发现,自主找到识字规律,同时也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把知识学活,获得成就感。]

  四、展示台

  1、请学生拿出课外收集的商品包装或商标。

  2、四人小组认读。

  3、说说在课外收集商标时又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

  4、布置成展板,学生互动认读。

  小朋友,你们的努力使我班的月季园又开放出许多鲜花(看课件),我们今天真是收获不小啊!

  [生活处处皆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学习、自主发现,为学生架设构建新知的平台。]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小朋友通过课外收集商标识字使我们班的月季园开出了许多鲜花(课件展示)。

  二、我会读

  1、(课件出示102班的杏花园,门口有个小朋友在喊“买票进园”)102班的同学在卖门票呢,想不想进去看看?

  2、点击门票出现“我会读”中的词,哪个小组的同学先会读就先进去。要求:

  a、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会读后举手示意。

  b、检查读词时,小组内同学一人读一个,组内同学不得提醒。

  3、学生准备,老师巡视。

  4、按举手的先后顺序读,其他同学当裁判。

  5、请读得又准又快的组介绍自己的经验。

  6、学生出题考对方。(如:用词说话、找意思相近的词、找结构相同的词等)对方不知道的我们班同学帮忙。

  [这里的练习采用反过来考对方的形式,而不是老师出题让学生做。这样会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102班的小朋友当导游引领大家欣赏美景。一棵树上有小鸟在欢唱。)小朋友,你们真能干,看小鸟都在为你们唱赞歌呢!

  2、(课件出示:导游小朋友的诗《小鸟》)他请大家帮忙跟小鸟说说。学生自由读。

  3、小组内交流一下,“我”为什么要小鸟轻轻地跳。

  4、指名分节朗读。同桌一个读一个配上动作。

  5、回放小鸟又跳又叫的画面,请小朋友告诫小鸟。(读背)当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时,让小鸟停下来。

  [从读到背,借助小鸟当评委,学生会更投入,情感会更到位。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五、练习

  1、读读说说:暖和——暖暖和和明白——欢喜——开心——

  2、课外收集自己喜爱的小诗读读背背。

  [教材仅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课堂教学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系统。老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大量阅读,汲取丰富的知识乳汁,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第三课时

  我们身边的垃圾(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知道垃圾的产生不可避免,但可以处理好。

  2、在交际过程中,学会倾听老师、同学的讲话,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通过画画等,设想垃圾的处理,懂得从小就该爱护环境。

  课前准备:

  1、查垃圾的来源。

  2、多媒体课件一组。

  3、画画、做模型等所需的材料。

  教学设计与说明

  一、创设情境,揭示话题。

  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很不幸的消息:地球爷爷生病了。听,他在痛苦地哼哼呢!(播放地球爷爷呻吟的声音),你们知道是谁惹的祸吗?告诉你们是垃圾。

  1、出示班级垃圾桶,猜一猜里面有些什么。

  2、揭题:这些垃圾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因此,我们称它们是“我们身边的垃圾”。(出示)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活的源泉,精心创设符合交际的情景,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回顾调查,说说由来。

  小朋友,你们在调查生活垃圾的事被地球爷爷知道了,他要和你们说话了。(播放地球爷爷的声音:小朋友,你们辛苦了,你们能告诉我垃圾是从哪儿来的吗?)

  1、请小朋友分四人小组说说自己调查的结果。

  2、小组汇报调查结果。组长汇报时如有遗漏,请组员及时补充。

  3、老师展示:老师要大家去调查垃圾是怎么产生的的时候,自己也做了个有心人,你们看这是大街上的垃圾和垃圾的产生。(多媒体课件)出示:大街上,塑料袋、果皮等垃圾;一位老奶奶将一包药渣撒在小区的路上。

  4、请小朋友说说在课件中发现了哪些垃圾。

  5、将结论告诉地球爷爷:垃圾的出现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让垃圾进入垃圾箱。

  [生活的再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地球爷爷的声音:既然在你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你们又不可能在垃圾中生活、学习,垃圾一定要处理,有什么好办法处理吗?我设立了“金点子”奖,看看谁能得到这个光荣的奖项。

  1、先把老师看到的街上的垃圾处理好。

  2、指名说说大街上的垃圾的处理。

  3、创设情景,制止乱扔垃圾的行为。(老师扮演课件中的老奶奶,学生制止老奶奶乱扔垃圾的行为。)老师随时表扬注意文明礼貌、讲话得体的学生。

  4、自由组合开展出“金点子”比赛活动。

  [实现生生、师生、人景互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体现口语交际的得体性。]

  四、互动交流,语言交际。

  垃圾的处理现场发布会开始了。

  1、请小组派代表介绍本小组金点子,其他组员随时补充。是画或模型的展示在黑板上。

  2、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听仔细,看清楚,等他们介绍完后进行评价或质疑问,。老师随时点拨,指导学生将话讲完整,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

  3、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的点子好。

  4、地球爷爷的评价。(地球爷爷的话:小朋友,你们真爱动脑筋,你们找到了我生病的根源,看来你们都能获得“金点子”奖,祝贺你们。)

  [学生激动的情绪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催化剂。通过比赛活动,可以把学生的情绪大大地调动起来。]

  五、总结活动,延伸拓展。

  1、小朋友真能干,你们帮地球爷爷找到了生病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帮他治病了。可是,我们的想法只有我们一个班级的人知道,想想怎么才能让大家都行动起来?

  2、延伸拓展:

  a、回家说服家长处理好垃圾。

  b、把“金点子”寄给垃圾中转站的叔叔、阿姨,请他们采纳。

  c、把画、模型等做成宣传品,到街道、社区去宣传,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当环境卫士。

  3、老师总结:经过小朋友的努力,不久的地球爷爷将又会很有精神,非常美丽了。我们一起来展望地球的将来。(多媒体出现地球上的纯净和美丽,地球爷爷感谢小朋友,与小朋友说再见。)(在和谐、欢快的音乐声中,小朋友离开教室下课。)

  [由课堂向生活延伸,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环境的品质,体现口语交际的情感性和开放性。]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及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3、学习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鹿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幻灯片

  一、复习

  1、词语:退却、浑身、汗淋淋、坚持、成功、方便、流逝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围绕“减法”提问激趣

  1.速读全文,思考:小鹿的减法是指的什么?用线划出有关语句。

  抽读,齐读

  2.出示句子一

  “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理解句子:小鹿说的“成功”是指什么成功呢?造桥和减法有什么关系?学了这节课,我们就会明白。

  三、品悟“减法”,悟文激情

  (一)为什么要做减法

  1.生默读第一自然段(出示默读要求)思考:小鹿为什么要造桥?獐子为什么想铺路?

  2.理解“退却“一词

  (1)他们去做这些工作了吧?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退却)

  (2)他们为什么都退却了呢?(得花一年的时间)

  (3)原来他们遇到困难就不敢做了,就说他们——退却了。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在生活有有没有像小鹿和獐子这样“退却”的时候呢?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最后一句话。

  (4)练习用“退却”一词填空

  小明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就摔了10个跟头,但他没有()终于学会了。

  (二)做减法的结果怎样

  1.后来小鹿下定决心做减法,它做的结果怎样呢?引读最后两段。

  2.指名说说结果如何?

  (三)怎样坚持做减法的

  过渡:是呀,小鹿为什么成功了,而獐子却一事无成呢?他们都是怎样做的?

  1.默读第二至七自然段,把描写小鹿造桥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出示句子二: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1)抽读,齐读句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鹿造桥轻松吗?

  (2)请小朋友们借助插图想像一下,太阳升起或月亮出来的时候,小鹿忙于造桥的情景。它不仅累得浑身汗淋淋的,还累得怎么样?(学生想像,发言)

  (3)仿照这种形式,把下面句子说具体。

  出示:————累得————————

  ————笑得————————

  3.学习獐子与小鹿的对话。

  (1)当小鹿辛辛苦苦地造桥时,獐子可能在干吗呢?(学生想像说话)

  (2)正因为这样,他对小鹿的做法,很不理解。它究竟对小鹿说了些什么呢?小鹿又是怎样回答的呢?同桌俩对照插图分角色表演读3~7自然段。

  (3)创设情景理解“坚定”一词

  造桥要花那么多时间,还那么辛苦,不仅獐子劝小鹿别造了,森林里的其它动物也来劝小鹿,小鹿会怎样回答呢?(学生小组想象小动物劝小鹿的`情景,说一说。)

  师:第1天,小鹿终于下定决心开始造桥了,他从(学生读句子二),獐子见了,劝他说(学生以獐子口吻劝说),小鹿摇摇头说(学生读句子一)。

  第10天,烈日炎炎,小鹿还在造桥,他从(学生读句子二),松鼠见了,劝他说(学生以松鼠的口吻劝说),小鹿摆摆手说(学生读句子一)。

  第100天,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小鹿仍然在造桥,小熊见了,劝他说(学生以小熊的口吻劝说),小鹿很有信心地说(学生读句子一)。

  第200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小鹿还在造桥,小动物见了,都劝他说(学生以动物的口吻劝说),小鹿很坚定地回答(学生读句子一)。

  师:看,小鹿无论遇到谁的劝阻,都不动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造桥,这就叫——坚定,大家带着坚定的语气再读读句子一

  4、理解“造桥”和“减法”的联系

  (学生自己说说:为什么小鹿会把造桥看成是在做减法)

  师补充小节:小鹿干一天的活,也就是减少一天,他就离造桥成功近了一天,他干10天活,就离造桥成功近了10天……当他一天一天的干完活,他也就一步一步的接近了造桥成功。

  4、小结:小鹿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造好了一座坚实的桥。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鹿?你想对小鹿对獐子说些什么呢?希望孩子们能做生活中的小鹿,遇到困难,要学会做“减法”。

  四、拓展延伸,想像说话

  (出示小鹿、獐子图片)獐子遇到困难,就退却了,都一年了,它的路还没有铺,谁会喜欢他呢?现在,我们来改改这个童话故事,让獐子也像小鹿一样成为一个恒心、有毅力的孩子。(学生同桌想象说话,改编故事)

  抽生说说自己改变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18、小鹿的减法

  小鹿造桥坚持——成功

  獐子修路退却——发愁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城镇带来的繁荣景象和欢乐气氛。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初步学会给多义词据词定义的方法。

  3、会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会用“有……有……还有……”写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

  学习多义字据词定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联系全文,知道节日大街的欢乐、绚丽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的,并正确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明白为什么说“节日的大街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解题,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节日大街的绚丽色彩和欢乐气氛。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熟记字形,理解其在词语中的意思,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初步学会给多义字据词定义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新年刚过,节日的欢乐一定还在学们心中荡漾,节日的情景一定还深深地印在同学的脑海之中。那么,如果让你用“节日的 ”为题,写一短文,你会写些什么? 今天要学的课文《节日的大街》又是怎么来写的呢?让我们一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

  2、完成填空:全文共___段。第1段总写节日的大街是一条________的河,______的河;第2段写节日的大街 时的景象,第3段写节日的大街 时的景象。

  3、插图上画的是课文哪一部分的内容?

  三、学生自学。

  1、要求:拼读生字,读准字音;有重点地分析,记忆生字字型;读通课文。

  2、检查: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2)分析难写易错字。(厦、橱、置、增、幻、勃)

  四、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1、学生自学“提示”。

  2、讨论:

  (1) 我们过去学过哪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是怎样的?

  (2)你能说说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分几步吗? (方法:查字典,找全解释。据词确定词义。连接词语中几个字的意思,理解词义。)

  3、运用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理解词义。

  (1)理解“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随风飘动”

  (2)先自解后讨论,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过程。

  五、完成课堂作业。

  1、勾出下列生字中的后鼻音:

  镇 品 增 氛 厅

  2、完成课堂作业本1、2、3题。

  3、辩字组词:

  橱( ) 氛( ) 幻( ) 脖( )

  厨( ) 份( ) 幼( ) 勃( )

  六、布置作业

  1、划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用学过的方法解释。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对课文词句的理解,想象节日大街的繁荣景象,体验节日里人们欢乐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三个自然段,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节日大街的情景。能回答课后问题,知道课文怎样写节日大街商品很多。

  2、背诵最后一节。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兴致勃勃”,并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用一句话说说插图所包含的意思。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节日的景象?(看图谈)

  二.读课文,谈体会,提问题。

  A.填空:走在节日的大街最明显感觉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

  a节日气氛浓厚,张灯结彩。

  b大街热闹非凡、商品丰富。

  c人们心情愉快,购物忙碌。

  d夜晚文艺节目,丰富多彩。

  ……(学生谈体验)

  B提问:为什么把节日的大街比作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三.抓重点,求验证,入情境

  1.朗读课文首段:节日的大街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1)大街——河流,为什么这样比?(人多,川流不息)

  (2)这条河有什么特点?(彩色:店家橱窗的布置;人们的衣着打扮;手中的各种提物;汽车的流动广告……欢乐:环境带来的喜庆;购物带来的喜悦;团聚带来的喜气)

  3、自由选读有关课文,进入情境,感受节日大街的热闹和人们的开心。

  4、背诵课文最后一节。(理解“变幻、兴致勃勃”)

  四.学句式,换内容,求创新

  自选以下句式一组。(可以先读后写,可以先读后说)

  大街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店里,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有叔叔用的______________,阿姨穿的______________;有爷爷用的______________,奶奶戴的_____________;还有小朋友最_____________。(理解“应有尽有”)

  傍晚 。

  五.寻根源,明道理,品幸福(发散学生思维)

  1.节日的大街为什么景象如此繁荣,气氛如此欢乐?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感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都会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感情朗读全文

  七、作业

  1、 造句:兴致勃勃——

  有——还有—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后札记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锗路人为他人欢乐默默付出辛劳的高尚品格。

  2、学习主字新词,理解“葱茏”“傀疚”“仰望”等词的意思。

  3、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裸后问题,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与赞美铺路人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峨眉山

  1、同学们游览过哪些大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游峨眉山途中看到的事,题目是《峨眉道上》。

  2、简介峨眉山。

  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耸立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势巍峨,层峦迭翠,一向有“天下峨眉秀”之称。山间有很多古迹,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课文中提到的洪椿坪是地名,是峨眉山上的一处景点。

  二、范读课文

  那么,作者在峨眉道上看到了什么事呢?听教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三、读课文,指导分段

  1、出示下列生字词练读。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思考:课文着重写了什么人?是从课文的哪儿开始写的?那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我们在石板铺成的山路上攀登感到非常吃力。

  第二段(二一六自然段〕”途中“我”和一位峨盾山上的铺路人谈话。

  第三段(第七、八自然段):讲销路工作的.艰辛,赞美销路人默默奉献、计当无名英雄的高尚品格。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是怎样的路”有什么特点?(攀登的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非常陡。)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山路的陡峭?(仰望、天梯、竖、陡坡〕

  4、结合理解有关词语。

  “仰望”是怎样的看?谁来做个仰望的样子?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讨论归纳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讲登山途中我们遇到十几个装着石板上山的人。

  第二层(三一六自然段〕:通过询问“我”才知道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并了解到铺路的艰辛。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在登山时遇上了十多个什么人?他们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为什么”我”会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3、轻声读三至六自然段,看看通过询问“我”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体现了铺路人的辛劳?(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石板。背上山去灿路,)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思考:由铺路人作者想到什么?画出第七自然段中表示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归纳铺路人的辛劳之处。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几十万、几百万、数不清

  运送方法:靠人工

  工作时间:年复一年

  3、我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愧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伤愧不安)“我”为什么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铂设好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销路人长年累月背着大石板上山铺络,吃了那么多的苦,流了那么多的汗,都依然默默无闻付出着卒劳,与他们相比,作者感到愧疚)

  4、铺路人这么辛劳地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作者把他们称为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一心只想让游人方便,给滁人欢乐,他门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选石铺路)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五、练习背诵七、八两个自然段。

  六、识记其余生字,书写生字词。

  七、作业

  完成“思考·练习”3。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9

  课文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学会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含义。

  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运用读书记号。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成语故事中概括出比喻意义。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通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3、讲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学习提示”。

  二、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理解“之”。

  2、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鸟?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比较“羸”与“赢”,“嘣”与“崩”。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学习课文。

  1、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很多人都知道他。

  2、默读第一段,做读书记号,讨论思考题。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边飞边鸣。

  这只大雁有什么特点?与平时你们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为什么一听到“嘣”的声响,忙往上飞?为什么飞了两下就直掉下来?

  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带着问题自学第二段,做好读书记号。

  (3)要求学生用上“因为……所以……”展开讨论。

  (4)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他不但箭术炉火纯青,更是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规律。他能从大雁的飞行速度推断它的健康状况;从大雁的声声鸣叫推断它的快乐忧伤,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结合课文,看图想象,复述《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1、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出更羸、魏王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评议中引导学生说说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从而领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很有把握。)

  “你有这样的本事?”(惊讶,难以置信。)

  “我可以试一下。”(虽有把握,但很谦和。)

  “真有这样的本事!”(吃惊,赞叹。)

  2、看图复述《惊弓之鸟》。

  (1)这幅图画的是更羸拉弓前还是拉弓后,为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看图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3、揭示喻意。

  (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被弓箭吓怕过,一听到弦响就十分害怕的鸟。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2)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读到的故事中看到过这种人吗?

  (3)小结: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经不起挫折,是不可取的。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增加比较阅读的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响下表达的观看日出的不同感受。

  2.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作者如何借写日出来抒发对社会光明的强烈渴望。

  3.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

  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分组:告诉大家今天的学习要分组,以便进行一些合作探究。然后将全班按照每组4-6人进行划分,强弱男女搭配。各组都为自己的组起个名字。

  (二)引入:我们作个小组竞赛:大家会背哪些跟太阳有关的诗文?

  --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三)问:都是琅琅上口,生动难忘的佳句啊!同一颗太阳,能引发人这么多不同的观感,为什么?

  --时间、地点、环境、心情不同,作者不同,就带来千变万化的诗情画意。

  问:记得有一篇外国作家的小说,写一名逃犯,在逃亡途中,看落日,太阳像一只巨大的独眼,为什么?

  --逃犯心情紧张,害怕被发现,这种心情影响到他对落日的感受。

  (四)好,等一会儿要考验大家一下,你会体悟多少作者的心情。我们今天将学习徐志摩的文章《泰山日出》。我先介绍一下。

  解题、作者和背景(见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略)(要交待徐是浪漫主义诗人。)

  (五)现在大家仔细阅读《泰山日出》。

  (六)阅读之后,梳理字词。解释下列词语,完成加点的字的注音写字。

  饱饫 无餍 醒豁 消翳 厚毳长绒 溟濛 飒飒 蜿蜒

  (七)分组讨论:

  1. 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

  2. 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

  3. 练习二,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谈谈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

  4. 练习三,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开场白:上节课我们各组都已按照所给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就进入表述阶段,看看哪个组说得好、说得精彩!

  各组同学自己给自己编好序号,1、2、3、4、5、6。

  (二)第一个问题: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念每组的序号,被念到序号的同学就发言。按答的水平打分。)

  注意:这是一个开放题,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那些能产生特别的表达效果的词语,或采用了某种修辞来增加表达效果的句子。如:

  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劲烈一般与寒风搭配,这里用来形容晓寒,使人生动地感受到凌晨的十分的寒意。醒豁本意是指意思表达得明显,文中与睡眼搭配,传神地写出了我尚有朦胧睡意的行状。

  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以神驹形容太阳从东而来,光辉灿烂不可阻遏的样子,极有力量与速度。热奋,中文本无这个词,这是根据字意临时造词,但读者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是热烈、兴奋义,促进读者体验到光华无比的太阳强劲地前行的样子。

  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

  本句采用比喻,以雀屏形容云霞的形态之美,以金饰霞,形容云霞的光彩之美。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比喻云彩的色调光影的,极尽华丽与堂皇,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浪漫和唯美主义请调。

  (三)问: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

  明确:本文不是集中笔力描绘日出的壮丽图景,而是重在写自己的期盼、激动、幻想。

  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

  发生了奇异的幻想--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大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的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形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四)问: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有什么关键词能提示我们?

  关键词:巨人 睡意 唤醒 东方 光明 复活

  这是用了象征的写法,象征东方巨人的觉醒。再考虑写作时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光明复活等都是象征五四精神。这里的欢乐,狂欢般的,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

  (五)下面大家的发言是抢答式了,哪个组答得多,答得好,就能赢。

  问: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自圆其说即可)

  徐志摩写云海的句子是:

  ①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

  ②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的兽形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的馒形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在

  海涅、姚鼐的见练习二。

  (六)问: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开放)

  (七)作业:

  ①完成课后词句品味和积累各题。

  ②朗读并背诵巨人的手在热奋地驰骋。

  附:板书设计:

  泰山日出

  生字词: 探究讨论:

  饱饫 无餍

  醒豁 消翳

  厚毳 溟濛

  飒飒 蜿蜒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荷花》教案09-24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