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31 08:47:2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锦集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课题:“番茄太阳”)

  3、大家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对朗读有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记,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戚”、“献”等字。

  4、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想“番茄太阳”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1)“我”来到这座城市时的心情如何?

  (2)后来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3、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鼓舞和感染,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二)深入课文,悟形体情

  1、 感受小女孩的爱笑,体会“我的心情觉得温暖起来”。

  (1)谁能说说“我”为什么差不多总是中午去菜场?

  (2)“我”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表现来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3)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理解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温情和关爱的渴望。

  2、 感受小女孩的遭遇和美丽,体会“让人隐隐心疼”。

  提问:为什么看到明明,会“让人隐隐心疼”?

  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双目失明的人生遭遇,知道这一家人来到城市一买卖为生,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治病。同时,领会明明的漂亮和天使般的笑,体会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明明的不幸。

  3、 感受明明的聪明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体会“番茄太阳”的情感蕴涵。

  (1)提问:明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为失明就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是一个非常渴望了解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小女孩,大家有没有读出这一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番茄太阳”了吗?你认为明明对太阳的这一说法好吗?

  引导通过讨论体会“番茄太阳”表达出来的深刻意蕴。领会明明对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认识以后的.欣喜。

  (3)体会“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指导: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笑的?你从这笑声中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明明笑声的清脆悦耳,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明明认识未知事物以后的欣喜,以及这笑声的真纯和感染力。

  (4)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求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的心情。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课文

  二、继续精读课文

  感受小女孩善良淳朴,体会“我”内心的激动。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样几点:

  (1)理解: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明明问了许多奇怪的问题,给“我‘带来了快乐,消除了“我”生活的寂寞,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价值,忘记了生活的痛苦等等。

  (2)明明临走时跟“我”说的一段话是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答?

  (3)为什么“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句话用“番茄太阳”来喻指小女孩的笑脸,并且一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温暖的感受。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让学生说写祝福明明的话。

  2、“我”今后的心情还会像开始时那样灰暗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进行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还记得我小学时学过的一篇文章《蟋蟀的住宅》,让我第一次走进了自然界的小生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会带给我们更奇异的感受。

  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生字。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并大声地朗读。

  3、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质疑、交流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

  2、交流反馈。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4、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⑴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⑵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随着甲虫,来到了它的家──草虫的村落,作者说那里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快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精读课文,释疑

  1、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⑴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⑶ 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到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4、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体会只有才用法。

  6、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7、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三、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学生交流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或者是自然界中小生灵们,都可以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要用心去感受,去想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城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4、通过学习,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

  2、学生准备:

  广泛搜集长城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民间故事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资料共享

  1、师:据报道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斯特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辩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的.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是我国的一项伟大的工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长城)

  关于长城,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请大家展阅和简介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长城的资料和信息。

  2、师:大家的课前准备工作令老师相当满意。对于长城,你们都有了相当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我们来读一篇专门描写长城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板书课题:

  长城

  二、充当导游,感知课文

  1、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明白处做记号。

  2、组织学生谈读后感。

  3、师:看来大家的感受和老师一样,这篇《长城》真是景奇文美呀,稍作加工,便能成为绝佳的解说词。大家知道吗,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去游览这个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作。谁愿意充当小导游,把长城介绍给大家?

  (在学生试着解说时,教师提醒其注意生字、新词读音,并帮助其梳理解说词的结构,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

  4、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练读课文:

  初步读出语言的灵魂感,然后在全班自由展读,互评提高。

  三、观察远景,感受雄壮

  1、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

  请大家看这张图,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

  (学生描述长城的雄伟时,教师提示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形象和更有吸引力。)

  2、师:这张图是在飞机上拍摄的,从中可以看出长城从远处看的一个大概模样。同学们的描述各有特色,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请大家齐读第一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词语来概括长城从远看的模样,并让学生对照图片体会“蜿蜒盘旋”的意思。

  4、让学生思考:

  作者说长城像条龙,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从“龙”字中体会出作者对长城的敬重之情。)

  四、近看长城,剖析结构

  1、在飞机上鸟瞰可长城后,作者又来了长城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近距离的考察。我们接着看课文,思考一下: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长城的哪些建筑?

  学生读书后回答。

  2、课件出示长城近景图:

  让学生走上讲台,对照图介绍课文第2段的内容。师生共评,归纳出长城各建筑的特点。对于跺子、了望口和射口这三个部分,学生可能认识不够清楚,教师可以用图示来讲解。

  3、讨论: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长城的构造的?

  作者先写整个长城高大坚固,再写城墙顶,接着写城墙顶上的跺子,垛子中的射口和了望口,这是先整体、后部分的说明顺序。

  4、让学生就这一段内容发表感想,体会长城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这又是一篇有趣的知识性童话。课文中的小猪因为迷路,向乌龟和象问路,虽然它很有礼貌,但是在称呼上出了问题,结果闹出了笑话。小猪是根据乌龟和象的身体大小来决定称呼的,乌龟小,它称弟弟;小象打,它称爷爷。这种思维如果用在同一种动物身上,基本上是正确的,但类推到不同的动物就错了。简单的类推,正是孩子思维的特点。

  课文短小、生动,主要由小猪先后同乌龟和象的对话构成。对话中有问有答,行为规范,充满情趣。小猪先称呼后提问,非常注意礼貌,两次问尽管内容都是关于到蘑菇村去的路,但句式又有不同;乌龟和象对小猪的错误表现也不完全相同,前者为之不满,后者感到可笑。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欲比较强,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好,独立识字的能力较强,但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记字朗读方面,速度慢,遗忘率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猪、迷、今、爷、认、知、关、急、”9个生字的字音。认识部首“反犬旁”。正确描写:“猪、今、认、关”。

  2、正确朗读和积累8个词语。

  3、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不能以身体大小来判断不同动物的年龄。在此基础上,读出动物之间对话的语气。

  重点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猪、迷、今、爷、认、知、关、急、”9个生字,并用分组学习的方法,按字形结构,分类识记。积累一些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出动物之间对话的语气。

  3、初步了解有关动物的基本常识,懂得不能以身体大小来判断不同动物的年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小猪图: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小动物,它是——小猪。

  2、(学生字:猪)认识反犬旁的字。

  3、交流。(适当板书)

  4、知道书写:“猪”

  5、出示课题:小猪问路(读课题)

  6、质疑。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小猪向谁问路?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交流并板书。(乌龟、大象)

  3、看书再听课文录音,识记课文中的生字。

  4、自学字词。

  (1)自由轻读课文,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巧记生字、词语。

  (4)全班交流。

  5、巩固识字,游戏。(“认认猪宝宝“)

  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1、带着问题:小猪怎么问路?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设计意图:让生字回到课文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进一步巩固复习了所学的生字。同时让学生边读边划边思,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

  2、交流并板书,知道读句。

  (1)“乌龟弟弟,到蘑菇村该走那条路?”(突出小猪疑问的语气)

  (2)小猪这样称呼乌龟对吗?(不能光看乌龟个子小,就称它弟弟。)

  (3)“你叫我弟弟?”“我今年98岁了,比你爷爷年纪还大呢!”(突出乌龟不高兴的语气)

  (4)知道朗读小猪和象的对话。(不能光看象的个子大,就称它爷爷。)

  (5)引读第6、7节,解决问题:小猪问到路了吗?

  教学反思:

  本文篇幅不是很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有趣。

  在生字学习的过程中,带出学生已有知识的回顾:“猫狗狐狸狮子……”“犭”的字的积累。

  从识字教学入手,灌输阅读教学,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等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打下基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上册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