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 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 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 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 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四、:
五、学习第七节,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天马
构思奇妙 后蹄踏飞燕 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5个生字,绿线内的6个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学习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冰花的美。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并会写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
难点:读好文中的几个长句子。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揭题激趣
小朋友,你看到过玻璃上开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冰花)就讲了这样一件趣事。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互评、汇报读,师纠正读课文、停顿。
(2)出示字词:
清晨 看见 晶亮 冰花 惊奇 柔嫩 丰满 牡丹 这时候 送给
指句读,相机正音,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三、精读训练: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冰花是谁看见的.?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冰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实施修改意见
说说自己冬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朵朵)
指导学生 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2、学习第二自然段:如果你在清晨发现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你会怎样?小童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一句,思考:
(1)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2)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3)指名读,评价。
(4)再指名读。
(5)指导边说边带动作。
(6)齐读。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并认读:见、他、它、丰、这。
2、 记忆字形,注意区分同音字他和它
3、 范写见、丰、这,提醒注意。
见:独体字,第二笔是横折,不带钩,第三笔是撇;末笔是竖弯钩,底端平展,向上钩出。
丰:独体字。第一笔是横,不是撇,第三笔横较长。
这:左下包围结构。文,末笔变为点。辶,三画,第二笔是横折折撇,开笔平捺托上。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学习用因为-----所以-----把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第一句连起来说说。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学习第二自然段:如果你在清晨发现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你会怎样?小童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一句,思考:
(1)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2)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3)指名读,评价。
(4)再指名读。
(5)指导边说边带动作。
(6)齐读。
实施修改意见
学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好:见、他、它、丰、这
选做:练习背诵课文第一、二小节。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冰花,冰花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
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四、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的三幅图画,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
3、积累与拓展。
五、朗读课文 ,感知内容
1、听录音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自读全诗,找出各诗节的中心句。
(2)、根据各诗节的内容,给每小节分别加 上小标题。
(3)、本诗通过一
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
秋景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品味语言:
1、齐读第一节(农家丰收图),
分组讨论:
①写了哪
两个场景?
②“幽谷伐木”中从
哪几个角度写的?
③找出最能表现丰收之景的语句。
④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2、自读第二节(霜晨归渔图),思考:
①找出具有秋天特征的词语。
②找出具有渔家生活特征的词语。
③渔人的活动是怎样的?
④从本节诗中可以看出渔人怎样的生活状况。
3、自读第三节(少女思恋图),讨论:
①少女眼中看到是?
②牧羊女想听到而没有听到的是什么?
③牧羊女想看到而没有看到的是什么?
④ “梦寐”一词如何理解?
七、积累与拓展
秋,是历代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秋的神韵,秋的景致,给了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请熟记下列咏秋的诗句:
1、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落霞与孤鹜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5、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6、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拓展延伸:
阅读《秋景》,比较《秋天》和《秋景》的异同。
秋 景
美国 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
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九、欣赏:诗歌朗诵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小动画,瞧,绿荫荫的草地上,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自由的飞翔,突然,它的翅膀被刺破了,好心的孩子们,看到这里,你们会怎么做呢?你们真是善良有爱心的孩子,象你们这样,当别人遇到困难,有了麻烦的时候,我们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的行为,就是关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题目就是关怀(板书课题:关怀)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轻轻把书打到69页,听老师读课文,你们可要一边听一边注意老师的读音,尤其要注意预习时圈画出的生字。
2、这么美的文章你们想不想亲自去读一读?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同时圈划出认字表中的认字的读音,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大家读的可真认真,现在同桌2人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字音读的准,句子读的通顺。
4、通过刚才的比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好,老师想考考大家,谁愿意接受挑战,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学生分段读课文,师从音和句上评价)
三、随文识字
1、学习生字:蝴、蝶、丽、刺、挣、扎
(1)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准老师奖励你一件礼物(出示蝴蝶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蝴蝶(出示蝴蝶生字卡片)老师把蝴这个字宝宝也请来了,谁能大声的'读出来?你想怎样记住这个字?谁还说出哪些虫字旁的字。
(2)这只蝴蝶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字卡丽)
(3)这只美丽的蝴蝶就在我们课文的第一句话中出现了,谁能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在这句话中还藏着几个字宝宝,你找到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字卡刺强调读音是平舌音,挣扎读音是尧舌音。)
2、学习生字捧、拔
美丽的蝴蝶被刺破了翅膀,这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是怎么做的?(用手捧起蝴蝶,小心翼翼的拔掉刺儿,)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字卡捧,拔,请学生做捧和拔的动
3、重新出示挣、扎、捧、拔请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四个字都是提手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可见,提手旁的字通常与什么有关?
间休:我们的小手可真能干,现在让我们一起拍拍手,幸福的唱起来吧《幸福拍手歌》
4、学习仙、善、良、孩
小蝴蝶在蓝天上自由的飞啊飞,过了不久,它化做一位仙女。(示仙)
它是怎么对小姑娘说的呢?你能在文中找出这句话来读一读吗?(指名读)(出示孩、善良)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你能用善良说一句话吗?
5、学习第3自然段,认识生字度、底、求
(1)小女孩的愿望是想得到快乐,到底实现了吗?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谁能把这一段读一读?
指名读,其它同学找出藏在这一段中的生字宝宝。
出示字卡度,底、求说一说如何住这些字,并做扩词练习。
6、巩固识字,
(1)看黑板,这些字宝宝都被老师请到了黑板上,你会读吗?(带音节指名领读)
(2)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字卡)。
(3)和词语朋友手拉手你还会读吗?(男女生比赛读)
(4)生字回文,齐读课文。
(5)检验识字效果,出示短文:有一个善良的女孩儿,她帮助很多人度过难关,在个挣扎在水中的人向她求救,她救了他。她还捧起一只刺破了爪子的小兔,帮它拔掉刺儿。她到底是谁?原来是那位美丽的蝴蝶仙子。
7、小结:看黑板,这些字宝宝肩并肩,手拉手,给我们献上一颗红心,它告诉我们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用这颗心去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你会得到快乐的,可见,关怀是我们人类最美的情感,让我们一起写下这两个重要的字吧!
四、指导书写关怀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小结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弄懂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能表现得更出色。
二、抓住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黑板: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⑴ 师: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① 生汇报句子,看出鱼大,哪些地方能看出鱼的大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 钓到这样大的鱼,我和父亲肯定很高兴,书上有个词就能看出。结合文中的词语谈一谈。读出作者钓到鲈鱼后的`惊喜、得意。
板书:
得意洋洋
还可以怎样读呢?
③ 除了看出这条鲈鱼大,还能看出什么?说说:
(鲈鱼鲜美,营养丰富。《江上渔者》写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引导:带着轻松愉快的语气再来读读。谁再过过钓鱼的瘾。
④ 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得轻短、活泼。
⑵ 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
① 生说难题。
② 爸爸和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爸爸:坚定,从哪儿看出?
我:依依不舍,从哪儿看出?
乞求的目光扩展理解。
放鱼动作,从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么?朗读指导。
③ 分角色朗读。
⑶ 父亲要我放回去,而我舍不得放回去,同学们,我到底该不该放回去呢?讨论:
要求:小组内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不要空谈,结合实际或者自己的经历,或者结合自己听说过的小故事,要说真心话,不要说大话,空话,假话。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待会儿还要在班级里发言。
⑷ 小结升华:
尽管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
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2、再出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⑴ 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
(特殊的含义。)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
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⑵ 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⑶ 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板书】
钓鱼的启示
父亲 我
钓鱼 得意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教育 有道德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赶海》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