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5 08:11:2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导学路径]

  (一)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

  2、激趣。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朗读。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表达。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5、活动。学生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二)导学流程

  设计(一)

  1、导入:展示杨利伟出征时的'一幅照片,从而导入。

  欢送航天员20xx年10月15日5时30分摄.人民网记者廖文根

  2、读课文,了解内容,积累词语。

  (1)快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重点语句。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简单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以下问题,随后师生交流。

  (1)理清课文结构。

  (2)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3)第二部分重点写的是什么?

  4、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课文是怎样描写送行的场面的?(点面结合)

  (2)送行场面是什么气氛?(热烈而庄重)

  (4)用了哪些方法描写杨利伟?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勇敢、自信)

  (5)杨利伟行军礼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

  5、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找出议论抒情的语句。

  (2)师生共同讨论议论抒情句的含义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6、布置作业:描写一个场面,要写出场面的特点,注意点面结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完成词语、诗句、警句的积累。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3、品味关键词句,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

  4、进行爱情观教育,帮助学生把握萌动的青春。

  教学重点:目标三

  教学难点:理解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

  教学课件:课件,学生了解经典的爱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积累诗词,导入新课。

  1、 播放《梁祝》小提琴曲,师诵读导入。

  优美凄婉的旋律,将我们引入美妙的爱情世界当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爱情的乐曲就已经奏鸣。以爱情为主题的优秀诗作,已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2、 课件出示“诗咏爱情”,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宋] 秦观〈鹊桥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宋]朱淑真〈生查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 在几十年前有一位14岁的少女向他的父亲提了一个问题“爸爸,什么是爱情?”这个女孩的父亲专门为女儿写了一封信,给了她诗一般美妙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致女儿的信》。

  4、 板题。简介作者。

  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②思考:文章内容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上帝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中发现了什么?

  2、 同桌讨论后交流。

  (1) 出示课件“词语”。指名读词语,解释重点词“真谛、无与伦比、怒不可遏”。

  (2) 交流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年后,“上帝从……力量。”——爱情 五十年后,“上帝……东西。”——忠诚 又过三年,“他的一双……力量。”——心灵的追念)

  三、 品句子,感悟爱情的真谛。

  1、 (1)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一年之后,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发现了什么?(爱情)

  五十年后,上帝又发现了什么?(忠诚)

  (2)想一想,五十年啊,爱情双方都干了些什么?

  (繁衍后代、开辟田地、建造房子、种植果树庄稼、教育子女、共同战胜困难等)

  (3)五十年啊,美丽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生活之犁会蚀去青春的活力,想一想,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自然灾害、生病的痛苦、生活中的矛盾等)

  (4)半个世纪的风雨中,他和她分担生活中的挫折,共享收获的喜悦,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同学们,这就是(忠诚)啊!

  (5)又三年后,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发现了什么?(心灵的追念)

  小土丘上,老头的眼神忧郁悲伤,他可能想些什么?

  (妻子美丽的容颜、他俩恩爱的生活、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等)

  (6)同学们,“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无情的岁月夺走了心爱的她,但她的温柔永远留在老人的心中,这就是心灵的追念啊!

  2、作者把“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为什么?

  (真正的爱情时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的追念,是人间的挚爱,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

  3、故事中上帝前两次看到爱情后是怎样的表情?(勃然大怒、怒不可遏)

  (1)照前两次推论,第三次应是暴跳如雷了。但第三次上帝是什么表情?

  齐读句子“上帝久久地伫立……大地上的上帝。”

  (2)大家想一想,上帝当时在思索什么?

  (为什么我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征服人类的爱情,而且人都死了,爱情居然还存在?)

  (3)为什么说上帝离开了,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小组讨论,交流。

  (人类创造了爱情,上帝无法使爱情毁灭,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可以献出生命,包括信仰、理想,当然更包括爱情!所以,凡是闪着人性光辉的东西,都是不可战胜的。)

  4、课文的最后两段,作者的奶奶和作者对爱情的内涵都作了阐释。默读这两段,画出你感悟较深的句子。

  交流句子。课件出示。“①万物生存……真正的人。②爱情,他高于上帝……纽带。”

  同桌讨论,交流句子的含义。

  (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每个人都会死,但爱情延续了生命。人从相爱开始,彼此忠贞不渝,爱情产生了下一代,爱情的力量是永恒的。)

  5、 爱情作为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美妙的爱情故事,你都知道那些?

  (梁山伯与祝英台、海的女儿、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1) 播放“化蝶”,学生略述“梁祝”的故事。

  (2) 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

  6、“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同学们想一下,此时,你对真正的爱情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写话,交流。

  四、 爱情教育,把握萌动的青春

  1、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自己心中的那颗爱情的种子?

  2、 课件出示名言。“人的爱情应当……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思考,谈想法。

  (师小结:一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只有抓住机会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收获最珍贵的情感。)

  3、 总结全文。

  (1) 课件播放歌曲“最浪漫的事”。

  (2) 音乐中教师总结。

  本文作者把自己对爱情的感悟,通过神话故事来告诉自己的女儿,文采飞扬,富有趣味。同学们今天虽说还不适宜谈情说爱,但是可以谈论爱情,可以有智慧的、精神的准备。你们在一天天成长,再过若干年,你们也会迎来自己的爱情,迎来自己的家庭,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但是,只有懂得爱情的人,才会拥有这样诗意的人生。

  附: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是什么?

  美 爱情 勃然大怒

  和 忠诚 怒不可遏

  力量 心灵的追念 思索、离去

  爱情的力量是永恒的!

  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

语文教案 篇3

  我的发现

  1、指名学生说说书上画的事物,最好能用怎么样的什么进行说话。

  如:一把打开的手扇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进行说话练习:如:燕子的尾巴就像一把打开的剪刀。把比喻句说具体。

  4、拓展训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由读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

  并及时纠音。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用熟字教学法进行识记生字。

  5、选择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二)读读背背

  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名言警句很多很多,因为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出示:指名读,作到有声有色、琅琅上口。

  读着读着,你都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伙儿听听。

  背诵

  (三)我会说

  这样的题目应该会做吧,不过知道一个答案没什么了不起的,知道的越多越好。

  学生自由练习

  交流各种各样的答案。

  拓展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这是个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一群朋友帮助它回到了家。这个故事,既让学生感受夏夜的景色美,同时出突出助人为乐,精神更美。学习这个故事时,要通过学生自主感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夏夜的美,受到人格的熏陶,体验阅读的乐趣。同盟时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生动的画面的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学生、教师、教材之间对话的教学情景。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联系生活实际,简谈夏夜,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所需要阅的文本──《夏夜多美》。

  二、自读课文,交流收获

  1、交流会读了什么?

  2、交流会认了哪些字?

  3、交流想问什么?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组织学生探索末知的内容。

  三、朗读指导,感悟夏夜美

  1、学生自主选择喜欢朗读的自然段。

  2、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以读代讲,对文章的内容不做详细的分析,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体会理解课文。组织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已最感兴趣的自然段,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乐趣。

  四、书写指导,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识字和写字的规律。在指导学生正确写的过程中,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延伸与衔接

  让学生自主选择《夏夜多美》第二课的学习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观感夏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准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一种动物玩具)在生日当天,我收到了朋友的礼物。猜猜朋友为什么会送这个礼物给我?(引出生肖)

  2.你属什么?你的家里分别是属什么的呢?(指名答)

  3.你还知道哪些属相?(课件一一出示十二生肖,引导学生观察辨认)

  4.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我们用十二种动物作标志,一种动物作标志,一种动物表示一个生肖,也就是一个属相。为什么古代的人们会把这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十二生肖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词画和问号。

  (三)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小组合作认读生字,讨论识字方法。

  2.汇报交流。

  (1)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最难读?哪个最容易读错?

  (“生肖”的“肖”的读音是xiào,不要读成xiāo,这个字用作姓解时才读xiāo)

  (2)各种方式读生字。

  (3)去掉拼音,你还会读生字吗?先自己试试,然后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在组内抽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4)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并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3.课件出示生字词,小老师“开火车”领读。

  生肖神庙奖励将要缓缓老态龙钟

  迈着除夕夜步伐偷偷蛇洞垂头丧气

  4.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讨论交流。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答非所问:回答的不是要问的。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沮丧的神情。

  信以为真:把假的当作真的相信。

  除夕夜: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悠然自得:悠闲从容,心情舒畅。

  5.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得不准的字加以纠正。(注意“将”,“蒙”两个字的读音)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呢?

  重点指导:

  “励”的左半部是“厉”,不要写成“历”。

  “丧”的第一笔横宜短,第二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比第一横略长,下半部分不要多加一撇。

  2.自由练习,每个字写两遍。

  (教师巡视,及时评价,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自读课文,概括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体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二、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你能按顺序说出十二生肖吗?

  2.我们以前背过一首关于十二生肖的儿歌,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拍手读读。(课件出示儿歌《生肖歌》,帮助学生记忆生肖的先后顺序)老鼠前面走,马儿跑得欢,跟着老黄牛,羊儿山坡走,虎一声吼,猴子翻跟头,兔子抖三抖,金鸡喊加油,上龙在游,黄狗守门口,草里蛇在扭,肥猪睡不够。

  3.再读读课文,想想老鼠为什么能排行第一?用“——”画出重点词句,并仔细体会。

  4.汇报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抓住以下重点词句体会并指导朗读。

  (1)“不知怎么,猫把拜年的日子忘了,他去向老鼠打听。精明的老鼠答非所问地要猫放心睡觉好了。”(老鼠没有回答猫的问题,而是要猫放心地睡觉,说明它已经在想办法,要赶在猫之前来到神庙)

  比较句子:精明的老鼠答非所问地要猫放心睡觉好了。老鼠要猫放心睡觉好了。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老鼠的狡猾、精明)

  (2)“那尖嘴巴老鼠,早在大年三十夜就溜到牛棚顶上,一直观察着四周的动静。初一清晨,他见老牛出门了,就偷偷蹿到老牛背上。”(精明狡猾的老鼠蹿到牛背上随牛去神庙。指导朗读)

  (3)“庙门打开的一瞬间,尖嘴巴突然从牛背上跳进门内,大声叫道:‘我是第一名!’”(“一瞬间”形容时间很短,这只老鼠不仅狡猾,而且挺机灵,出其不意地抢在老黄牛之前跳进门内,获得了第一名

  比较句子:庙门打开的一瞬间,尖嘴巴突然从牛背上跳进门内,大声叫道:“我是第一名!”庙门打开的时候,尖嘴巴从牛背上跳进门内,叫道:“我是第一名!”你认为哪句写得好?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老鼠的机灵)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感情和语气。

  2.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小动物最可爱。

  (三)复述课文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肖、庙、将、励、钟、缓、除、迈、伐、偷、蛇、丧”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蒙”。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体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论述广泛、思路清晰的写作方法。

  (2)领会求知的目的、求知的方法,以知识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鼓舞人们去求知。

  (3)体会比喻论证和归纳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4)学会在阅读中选摘名言警句并制作卡片。

  教学建议

  这篇文章分段很细,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知识的价值,实验的重要,求知的目的,学习的态度,读书的方法,但没有大段的严密的论证,读来让人感到条理清楚,如果能从“正确对待求知”,“怎样对待求知”,“求知的作用”等方面去分析作者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头绪与结构,本文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论证方法

  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的方法,以很细的分段、密集的警句,自由畅达地发表对求知(读书)的各种看法。

  比喻论证,即设立比喻论述某种道理。如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问好比修剪移栽”一组比喻,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

  归纳论证,如第十段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引用一句名言,归纳出论点:“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结论因为有了前面列举的丰富而翔实的内容作依据,所以很有说服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课一开始,老师先把一只空口袋用手提起来,然后往讲桌上连放几次,口袋都摊倒在桌面上。后来,老师给口袋里装满书,再往桌子上一放,袋子便端端正正地立在大家面前。这时,老师问同学们看到这一过程后有何感想,请他们用最简洁的.文字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有的学生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有的说:“一个人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等等。在学生认为教师紧接着要向他们讲一番道理时,老师只是停留片刻,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然后,把话锋一转,提出了又一个问题:同学们想获得知识吗?获得知识都有哪些方法?请看《论求知》是怎么说的。

  二、阅读课文,摘抄名句,做知识卡片。

  1、读标题,作诠释。

  主要阐述标题表明了议论的范围。

  2、谈求知,说名句。

  让学生交流课外积累的有关求知、读书的名言警句。课后在积累本上整理为“求知篇”。

  3、读课文,找名句。

  先让学生借助“自读提示”,各自朗读全文,然后按小组讨论后集中意见,本文语言精练有力,警句较多,把你喜欢的名言警句划上句号,之后小组交流,简要分析谈谈喜欢的理由。(句句蘊含丰富,深沉,给人以启迪)

  4、诵名句,品含义,做卡片。

  好的名言警句如何变成自己的?做知识卡片,如何做知识卡片?摘抄名言警句应做到:摘抄对自己有教育、启迪的句子;注意语句的相对完整,字词标点要准确无误;要注明作者和出处。卡片的格式有两种:

  A、格式一:不列标题。例: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英]培根

  《论求知》

  B、格式二、自拟标题。例:

  培根论求知的目的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英]培根

  明确以上两种格式之后,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卡片实际操作。

  三、探讨文章,学习论证方法。

  1、人类为什么求知?

  A、求知可以改进的的天性;

  B、知识能塑造人的天性;

  C、求知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2.针对这三个论点,作者分别展开了论述,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的方法,找出来,说明其作用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人的天性好比野生的花草,求知好比修剪移栽”等,论证了“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运用了归纳论证的方法:如第10段先列举六门具体学科的作用后归纳论点:“总之,‘知识塑造人的性格’”;这样,使论述的语言更为鲜明有力。

  3.学习运用:

  A、说明下列比喻可论证什么内容

  人生不是一只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进合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

  B、用下列这句话作为结论,写一段归纳论证的句子。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基本训练。

  C、把文章最后一段改写成用归纳论证的段落。

  四、小结全文,质疑问难:(老师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完成)

  1、这篇短文用很细的分段,较多的警句,精辟地论述对求知(读书)的种种看法,论述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谈了求知的正确的目的、知识的价值、实验的重要、学习的态度、读书的方法等等,蕴含哲理,促人奋进,鼓舞人去求知;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

  2、学生再读课文,质疑问难持。

  五、作业:

  课外完成“求知篇”名言警句的积累。

  微格反思:

  本堂课学习完后,最大的收获是学生对名言警句的感悟与积累比较好,既能积累本课文中的名句,也懂得了如何从课外去收集相关联的句子。更重要是有了一种背记名言警句的兴趣,当堂课中已完成本课文中名句的背诵。另外,最大的缺憾是本课中对文本的理解、阅读太少,对论证方法的了解不透彻,不能通过学习知识并加以运用,这是下一堂必须补救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