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2 08:49:55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 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教案怎么写?

  1。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教案写作中,极为重要的就是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明确教学目的,就能为教案的写作指引方向,就能按部就班,以明确,具体的教学步骤一步步进行,较快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整合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教案的写作中,要注意整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教师整堂课程的核心和关键,是教学任务的根本。提炼重点,突出难点,才能便于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把控整堂课的思维走势,配合老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效果。

  3。创新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灵活性,犹如一双翅膀,能够帮助提升整堂课的效果和水平。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灵活性,需要依据当堂课程内容进行设计规划,还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水准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好的教学方法会大大节省时间和劳动力,并有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规范化教学设计,有序化教学步骤,可以指导老师上课流程的合理性,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

  4。积极引进相关的教学内容。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大量的新鲜事物涌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儿,开阔一点儿,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要学会引入新鲜的极具时代感的东西,针对学生心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通过观察表现总体印象的记叙方法。掌握屹、露、耿、穆、谗等5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场面的词语。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艺术家热爱人民和人民爱戴艺术家的动人情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记叙要围绕中心,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但同学们往往不懂得记的中心一定要通过文章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才能得到落实,体现。忽视了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记叙的中心就有可能被芜杂的内容,繁冗的语句所掩役或冲淡。恰当地根据记叙的中心处理好详略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一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共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l.明确本单元教学重点。

  2.检查预习字词掌握情况释词正音

  3 据预习题切入课文,理解内容,掌握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

  1 启发提问:

  (1)已学过的二个记叙文单元,这两个单元的侧重点是什么?(记叙的中心;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如何?

  (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 映,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 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就是记叙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 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现的,因此,记叙文的材

  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记叙的中心明确、集中。)

  (3)记叙的顺序一般有哪些?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上述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时各举~例。

  2 指导学生学习单元说明并思考。

  (1)处理记叙的材料详与略的依据是什么?

  3.检查课前字词掌握情观.释词正音

  (l)检查

  (2)出示小黑板,释词正音:

  屹 凝 蜃 谗 耿 穆 沛 屏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好谗:好险的,挑拨离间的人。

  圆润:饱满而润泽。

  铿锵:这里形容声音有节奏而响亮。

  充沛:充足而旺盛。

  4导人新课。

  同学们看过戏吗,假如老师要你写一篇关于看戏的记叙文你想写那些较合适

  肯定种种构思。并和课文比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5 听课文录音.了解内容

  要求学生通读课文

  明确 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社么戏?谁演? 演的什么戏?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

  简介梅兰芳。

  6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结合预习题2.(1)分段。(2)写出文章中心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组一部分(第1-2段)启幕前氛围。

  第二部分(第3-6段)写看演出的情景

  名各三部分(第7段),写现后的感受。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因而看戏有三个阶段:看戏前一看戏中一看戏后。

  (Z)中心是什么?结合练习题(三),应选择B。

  (3),哪些内容详写?为什么这些内容要详写?

  条合练习题(二),讨论。小结: 2、 4、 5、属于详写,因为这些内容正是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内容。

  (4)归纳中心与记叙材料的`一些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本文详细描述了观众在演出前、演出中、演出后的感受和激情。而正是这些材料表现文章的中心。可见儿能充分表达中心的材料应样写。反之则应写。总结归纳串讲分析学生作文详略处理上存在的问题。

  7.课堂练习。理解掌握记叙的详略有关概念;掌握有关字词。

  8作业:朗读课文。完成作业本练习一、二、三、四、五。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本文对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二)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二、1.朗读课文第一节。问:第一节与写看戏有什么联系?先简洁交代了看戏的时间和地点。并以两个没有、三个静静地着意渲染了露天剧场的静溢气氛。

  2.学生朗读第二节,要求学生找一句比喻句?这简直像一个人海这指代什么?这里以整段文字写观众之多(像 一个人悔),写场内天气热 :(如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 空气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写观众之静(如海在屏住呼 吸)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写剧场里人多、天热、人静,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预示这次看戏非同一般。从而激起读者的悬念。

  4学生个别朗读第2部分(3-6段)

  思考:(1)人海随着剧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平静--膨胀--平静--膨胀)

  (2)介绍剧情的重点在哪里?

  课文以四个有··,也有的排比句简介演员所表演的 剧情内容。

  (3)第四一六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演员表情?划出有关词语。观众有何反应?

  这里课文细致地描写女主角穆桂英扮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强烈反应。作者从台步、唱腔、表情、动作等几方面描述 :

  台步--轻盈而矫健;

  演员表演 唱腔--圆润、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

  观众反响: 雷轰般的掌声;狂暴的掌声;

  着魔一样,鸦雀无声;不约而同立起来.

  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也是作者描写场是最精彩的物表演和观众的反响充分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4)学生再读第四节。进行背诵比赛。要求全体学生根据板书提示集体背诵。

  5.齐声朗读第三部分(第七节)

  问,写这一节是否画蛇添足?

  文章在此点明艺术家的名字,并简要说明这是一个奇迹,这奇迹又是怎样产生的。把对艺术家和观众的赞叹上升到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由衷赞美,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三、小结全文提问,由学生回答教师评析。

  1.记叙的详略由什么决定?2.本文哪些评写?3.哪些路写?中心是什么?(略)

  四、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六。作业本练习七。作业本八--

  · 四 课外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清记叙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不断的提高学生修养。

  二、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四、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出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通课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文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4、读出疑问,能够把文中一些不能理解的词句圈画出来,以便于课堂上讨论解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不错,读书给予我们知识,而知识又富予我们内涵。而读到好的文章,就犹如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读书生活。(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

  冰心,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作品集:诗集《繁星》和《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有散文集《再寄小读者》、小说集《超人》、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等。

  爱的哲学:童心、母爱、自然美。

  三、检查预习

  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正音释意:

  斩黄巾笸箩水浒传消遣天罡地煞朦朦胧胧

  气愤填胸(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惨惨戚戚不能自已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四、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课文,按照接龙的方式,每个学生读一段,一共是15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对方朗读时的失误与不足。

  2、思考:

  冰心介绍了自己读了哪些书?分别是什么时候读的?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二)

  1、请同学指出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说出作者都读了哪些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聊斋志异》《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

  这些内容体现了_____哪一中心思想?多读书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自1986年。

  4、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以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多读书。享受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欢乐。

  六、 作业。

  1。抄写本文的字词。

  2。整理出三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写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并写上日期。

  3。查找并阅读介绍作家冰心的文字或者是冰心的作品,下节课请同学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介绍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2、导入课文:

  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时的感受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加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

  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画出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进行概括,同桌为一组,可以讨论,: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一中心?———读书好

  2、重点思考:

  问题:本文作者讲了很多读书的好处,那么请同学将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上一节课的感受,概括归纳读书好的“好”字都体现在哪几方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同桌为一组,3分钟的讨论时间。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能激发读者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精神享受。

  读者可以随着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的遭遇有所感触,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比如A《三国演义》先是听得“津津有味”,“含泪上床”3段;哭了...又哭了...5段;

  B《水浒传》...气愤填胸!7段;

  C《声声慢》“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D《红楼梦》起初的感受是....,中年以后、、、、、,

  这些都使读者获得了一个精神层面的享受,使读者的感情更加丰富。

  ②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段,作者并没有读过柳和李贺的文章,那么文章受到表扬也是因为文章功底好。

  ③读书能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开拓视野:

  A七岁时开始读《三国》,一知半解....居然懂了,————自身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B《三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水浒传》当时的历史状况,《红》中朝代家庭的兴旺盛衰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所包含的道理,这些都是作者通过读书获得的。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11段,读书使人更聪明,更善于思考。

  3、作者还提到了“读好书”,那么在冰心眼里,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请同学快速浏览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真情实感,引起共鸣的,语言质朴浅显的,哪怕篇幅不长,也能够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

  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

  读好书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

  借助书本中的道理,

  能够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提高自身修养,更好的立足社会。

  三、提高升华。

  1、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文的顺序,指出文章中总结性的语句。

  教师辅导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2、请同学们思考,“书”为谁而读?

  是为家长?老师?不明确。我们来回顾一下从古至今的人们是为了谁,或者说的为了什么而读书?

  我国古代文人是为了光宗耀祖,升官发财而读书,有“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的说法,当然,也有有节操的仁人志士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伟大的周恩来总理,12、3岁时,从小就有高尚的情操,目标远大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么新世纪的我们应当为什么读书呢?请同学们谈谈。

  为祖国,为社会,为自己的未来,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同学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远大的目标,那么我们读书才会有动力。

  四,作业布置。

  《忆读书》学完了,但是我们的读书之路才刚开始。学完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做有用的人。那么又对你有什么启发呢?是否有自己一直想读却没有读的书呢?写一篇日记。

语文教案 篇4

  一、看图导入

  新课

  1、出示温州旧城区图问生:这是哪里?你想说什么?

  2、出示温州新城区图问生:这是哪里?你又想说什么?

  3、在观看了温州的变化之后,今天老师要带去现在的农村看看,你们喜欢吗?(借机出示幻灯片)

  4、出示图像后,师引语:我们到了农村了,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说)在学生说的时候,师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数数有几座房子?说一说在他们眼中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

  5、引出题目:哪座房子最漂亮?

  6、读好题目:重点指导:哪、座、房、漂亮(出示卡片认读,教学新偏旁广字旁)让学生说说如何记住“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课文拼音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找要学的生字在文中用圈圈出来并多读几次,不会读的可以者来信请教旁边的学习伙伴。

  2、运用卡片检查自学的结果:

  A、重点指导窗、香、青、房(三拼音和后鼻间),门和们的区别。

  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抽读(其余学生跟读)、男女生交换竞读。

  B、出示藏有生字的`词语,读读会读的词语。(学生上台来指读)

  三、再读课文

  1、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还读不懂?

  重点理解: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联系幻灯片和周边景物理解)花果香、树成行(行可以用排代替、一排一排的)这么美的地方,你们要怎么样读这几句话呢?(开心的,美美的,愉快的)

  2、在小作者的心目当中,哪座房子最漂亮?

  为什么小作者的心目中,我们的小学堂是最漂亮的呢?学生自由说。(政府部门将学堂建设的很漂亮,比其他的房子都漂亮,我们小学生在里面学习的时候可幸福、快乐自豪了)

  那我们怎么读好这句话呢?(自豪的)

  一座房、两座房、三座房、四座房指什么?(指有很多房子,数都数不完)

  3、学生朗读课文

  四、书写生字

  “了”和“子”

语文教案 篇5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教学重点: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学会仔细观察,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1、揭题后,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现雯过去我们写过哪些记事的文章。

  2、学习课文课文,明确“习作要求”

  ①、要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章;②要发挥想象。

  3、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理解图章。

  按课文中的第1、2、两题边想象,然后口述图章。

  4、指名说说图章,进行口头作文。

  图章内容:屋子里一家三人正在吃午饭,小明嫌菜差不喜欢吃,一碗饭没有吃完正要把剩下的半碗饭倒掉。这时,爸爸妈妈连忙过来阻止。爸爸告诉小明,饭不能倒掉。又指着门外正在插秧的农民伯伯说:“要爱惜粮食,你看农民伯伯是怎么种粮食的?现在,他们正弯着腰在插秧,以后要耕田除草、收割。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怎么能随便地浪费呢?”小明一拍脑袋说:“对!我怎么忘了。以前学过的.两篇课文都是讲粮食来之不易的,一篇是《白米饭和花衣裳》,还有一篇是《锄禾》。”妈妈说:“既然你已经懂得了爱惜粮食的道理,就要落实到行动上啊?这样吧,你嫌菜不合口味,我去给你烧鸡蛋汤吧。”小明说:“谢谢爸爸妈妈!”说着,转过身回到饭桌旁又去吃饭了。

  5、评议后老师小结:看图作文,注意两点(1)要仔细看图,正确理解图意。(2)想象要合理,事情经过要写得具体些。

  6、让学生思考课后第3题。考虑怎样写好这篇作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意口述自己要写的内容。

  2、能按事情经过顺序写好这篇作文。

  教学过程:

  1、指名口述自己要写的内容。有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来讨论纠正。

  2、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习作。老师巡视指导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3、交流习作。进行评议。

  4、修改习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