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4 12:15:5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范例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同学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3、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同学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

  板书课题:

  白公鹅

  二、新课学习

  1、同学默读课文,要求:

  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二类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

  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

  2、同学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

  6、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

  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

  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

  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板书设计】

  14、白公鹅

  步态:慢条斯理 海军上将派头

  活动:无忧无虑 自由 自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媒体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先板书“消息”,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消息”的理解。

  师:春姑娘就要来了,她想给小朋友们发一个春天到来的好消息,你帮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么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呢?”(学生畅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们的好主意让一位诗人写成了一首诗来传达“春的消息”。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谁能收到这些消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指明读,注意“漂”是个多音字,漂白、漂亮

  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搔痒”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动作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相机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认读、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出来。

  第一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抓住“盼望”“整整”体会孩子们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第二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换上春装;“飞过”“飞上”表达了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欢快和急切之情。

  第三节中春的消息是指蝴蝶飞舞;抓住“爱怜”体会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爱。

  第四节中春的消息是指雏菊开放;抓住“雀跃”体会孩子长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第六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4.配乐朗诵诗歌,美读中品位所蕴涵的情感。赞美春天!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来帮助孩子们去领会诗歌中对春天的盼望、欣赏和感受,进而通过感情朗读来赞美春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的更多!去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美丽的春天。

  2.积累诗歌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语文教案 篇3

  【创意说明】

  1、阅读背诵,体悟诗的情感和意境。

  2、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反复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饮酒(其五)

  一、导入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二、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

  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

  (复习《五柳先生传》的文学常识)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3、解读诗歌: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⑴ 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字词了?

  ⑵ “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

  ⑶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

  ⑷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明确:

  ⑴ ① 喧:吵闹的声音。

  ② 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 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 辨:说明。

  ⑤ 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⑵ 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

  ⑶ 人的自然本性。

  ⑷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⑸ 各抒己见

  三、当堂背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

  2.会认9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使学生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地形,知道中国有长江、黄河和长城。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地形,知道中国有长江、黄河和长城。

  教学难点:

  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地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听预报员的讲解,看看地图上的黄河、长江在什么位置。

  二、谈话导入:

  昨天晚上你们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了吗?你们知道黄河、长江在什么位置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 我坐上了飞船(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看在飞船上看地球能看到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8课。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确?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读后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3个自然段)

  5.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是不是把每个音读准确了?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你坐在飞船上看到什么了?请你用铅笔和尺子把你看到的画下来。

  2.把画下来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读给同桌小伙伴听一听。

  3.指名读第一段。现在我们就再一次坐上飞船,飞向太空,愿意去吗?请大家看录相。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刚才画过的句子。看到什么了?板书:看见高山、平原、岛屿、海洋

  (2)实物投影出示书中这幅图:让学生到图前指一指哪是高山,哪是平原,哪是岛屿和海洋。

  (3)很多同学都看了天气预报,能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高山、平原、岛屿和海洋吗?请同学到黑板上指一指。

  (4)教师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

  ①你们坐在飞船上看到了高山、平原、岛屿和海洋,你们心情什么样?(激动、高兴)

  ②自己用这种心情试着读一读。

  ③指名读。

  ④评读。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⑤教师范读。注意啊!要读出感叹的语气,突出看见、有...有...还有...。

  ⑥学生模仿练习。

  ⑦指名读。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还看到了什么?读读你画出的句子。板书:黄河、长江、万里长城

  (2)请学生到图前指一指。

  (3)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找一找黄河、长江、长城。

  (4)指导朗读。

  ①自己用学习第二段的语气读一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指导读。

  6.请学生把第二、三段连起来读一读。

  7.结合课后练习3,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的长江、黄河、长城,在课本上写出来。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五、学习生字。

  (一)掌握生字的读音

  1.自己读读生字的音、读不准的借助拼音读准。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生字。

  3.抽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4.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二)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和笔画自学。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比比谁组词最多。

  3.请小老师讲一讲,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三)书写生字:

  1.按笔顺在书上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生字的笔顺。

  2.仔细观察每个字的重点笔画位置,把每个字在书上独立写一个,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然后修改。

  3.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坐、飞、里)

  (1)出示带田格的坐字:

  ①请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先写两个人字,注意撇写成点。两个人字都写在横中线的上边,右边的人字比左边的稍高一点,两个人字写在竖中线的两侧,要写对称。下面是个土字,横写在横中线下边一点。竖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高于两个人字。最后一笔是横,横的长短与上边同宽就可以了。

  ③学生练习书写坐字。

  ④同桌同学评议。

  ⑤全班评议,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书写好的,说说他的字哪儿写得好!

  ⑥每个学生修改自己书写的字。

  ⑦再进行同桌同学评议,谁有进步,夸夸谁!

  (2)出示带田格的飞字:

  ①请学生仔细观察笔画位置。

  ②教师范写:第一笔横折钩的横在左上格中间偏左边一点的位置起笔,横不要写得太长过一点竖中线就向下写折,折到横中线位置慢慢向左出一个小弯,然后按一下向上出钩,注意钩尖不要向外,也不要向里,要向上。接着是撇和点,注意要两笔写成,撇不要太大,起笔低于横折钩的横,撇尖在横中线上边,最后写点,压在横中线上。

  ③学生练习书写飞字。

  ④同桌同学互相评议。

  ⑤用实物投影展示这样一个字,让学生评一评,哪儿写得不太好?( )

  生:第三笔和第四笔撇和点应挨着横折钩的折就好看了。

  ⑥学生修改飞字。

  (3)出示带田格的里字。

  ①学生观察占格位置。

  ②教师范写:上面是日字写在横中线上边,注意里边的小横不要跟旁边笔画挨上,两边要留小通道。教师强调下面的笔画是竖、横、横,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一个横要写短些,第二个横稍长些。让学生整体看这个字横的笔画较多,横与横的距离要相等。

  ③学生练习书写里字。

  ④同桌同学评议。

  ⑤展示学生书写正确、漂亮的字。

  4.其它4个字学生独立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写后同桌相互评议。

  六、学习认读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9个认读字。

  2.同桌同学互读。

  3.抽读卡片巩固字音。

  七、巩固练习。

  1.写生字本上的作业,每字3遍,教师个别巡视,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同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

  2.练习书写词语:坐下、飞鱼、向上、太好、平日、一万、乡里。

  3.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继续学习了解自然段(本课指“节”)内容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词语句子确定“得”的三种不同读音。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设计、制作有关课件,收集实物蒲公英、苍耳、石榴等;准备田字格黑板。

  2、了解学生已有的与课文中内容相关的知识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写文中生字。

  2、理解生词、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掌握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抓住“植物”一词,导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得”字不同读音。

  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读一读,全班读。

  (三)检查自读情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正音。

  2、说说每小节讲了哪种植物,它们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三、细读,理解课文诗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边看课文边思考:这一自然段给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2、练读问句:“植物*的啥办法?”

  (二)学习第2、3、4、5自然段。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2、3、4、5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思考: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的办法是什么?好在哪?

  2.让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查的资料或结合生活实际去谈。

  3、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鼓励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一种植物。要求学生各自先做好准备。根据交流的情况,随机点拨,学习有关自然段,加深理解。学习生字词“准备”、“降落伞”、“晒”。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学习生词“知识”。

  2、齐读,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四)概括小结。

  四、朗读全文。

  1、说说你还知道那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想。

  五、作业:

  1、把课文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讲给身边的伙伴听。

  2、把刚才的感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3、练习用“准备”这个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一)检查生字读音、部分难掌握的字形。

  (二)尝试听写生字。

  (三)听写后,学生各自校对。

  二、练习朗读。

  (一)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各自主动积极练习朗读。

  (二)朗读汇报,交流。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最爱读的一段课文,练习朗读。

  2、以学生汇报朗读的方式,知道学生朗读、分自然段进行。

  例:如被指名学生说自己最爱读的是第2自然段,教师就请全班同学专心听他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根据这位学生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根据需要,为了激发情绪,启发想象,加深理解,可随机调用教学课件中相应的内容辅助教学,必要时教师范读。这样,在学生熟读这一段、读好这一段的基础上,练习朗读,以求水到渠成地达到诵读的要求。

  三、课堂练习。

  (一)学生朗读全文。

  (二)练习造句。

  准备————

  四、板书设计:

  17、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风

  苍耳 动物

  * 传播种子

  石榴 动物

  豌豆 弹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