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字词,体会形象,把握感情
【学习重点】写景的组织与安排
【课前预习】
你能把下面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吗?并且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
酝酿( ) 黄晕( ) 披着蓑衣( ) 涨起来( )
宛转( ) 应和( ) 戴着斗笠( ) 抖 擞( )
薄烟( ) 朗润( ) 捉迷藏( ) 仿佛( )
稀疏( ) 鸟巢( )
2.解释字词
欣欣然: 朗润:
吹面不寒杨柳风:
酝酿: 黄晕:
一年之计在于春: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卖弄:。 抖擞:
3.关于文章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看看那个孩子填的准确又工整。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后改为自清,字______。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预习质疑】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数一数《春》这篇文章共有几段啊?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几幅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下看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结构上是什么顺序?
3.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一曲春的赞歌。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写几句。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给我们展示五幅图画,你分别给这五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
春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花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春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文章的第一段加个标题:______________。文中第一段连用两个“盼望”,你知道为何用两个“盼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着”,两个“了”给人一种_____________的感觉。
6.文章的重点部分是_________,这一部分结构上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字词,体会形象,把握感情
【学习重点】
【课前预习】
课后的课文背的怎样了啊?来下面有几句话,你来检测下自己的水平吧
(1) 小草偷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春花图中使用排比有使用比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写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写风和阳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首诗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把整首诗给默写出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文中第二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一切”指的是什么呢?_________
“刚”照应了上文的_________。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睡醒”情态。
其中“山”睡醒的样子用了_______来描绘的,为何要用这个词语呢?__________________
“水”睡醒的样子用了________来描绘的,为何要用这个词语呢?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太阳”睡醒的样子用了_______来描绘的,为何要用这个词语呢?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点,勾画出春景的轮廓,为具体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创设了广阔的背景。
2 在描绘春草图时,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之多、分布之广。这几句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钻”这个字该如何去理解呢?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描写春花图时有实写、有虚写,请写出虚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这一段可以按照由高到低来排序,你试试作者是由_____写到_________再写到_________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他们之间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句古诗叫做“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将春天写活了。“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这句话中,“闹”也比较有新意,你能体会住这句话的含义吗?可爱的孩子们?
4 在春花图中,有暗写阳光和春风的句子,你能写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春风图中,有采用引用的手法的句子,找出来,看看谁默写的最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课文提示上说春风图,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角度来写春风的。第一个角度突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类推第二,第三个角度分别写出了春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的是江南的春雨,开头第一句,写出江南春雨的什么特点呢?__________________
而我们这的春雨确是“春雨贵如油”,作者对连绵的春雨是什么态度呢?______________
你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啊?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迎春图中,为何要挑选风筝来描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朱自清的五幅图画,由景及人,颂扬了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________________ 感情
5、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写出了春天的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写出了春天的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写出了春天的 。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搜集描写春的古诗词句
【课后反思】
扩展阅读:
本学期,遵循新课改“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结合本班教学,现总结如下:
总体教学
一、 关于备课
备课是比较头疼的问题。检查时很多学生未能按时完成,导致教学进度比较缓慢。
原因很多,我思考主要原因是:
1.学生适应“先学后教”的模式需要一个过程。备课目标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操作力,过于理想化;
2.多数未能很好解读备课目标,为赶时间笼统敷衍备课,内容与目标结合不够紧密,这也给课堂组织小组展示给来很大困难,进度比较缓慢。为解决备课难题,我后来试着从两个方面改进加以引导,提高备课效率:(1)课堂留一定时间组织学生备课,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备课;(2)提炼简化备课目标,使学生易于把握。通过上述方法,备课从内容到速度有所改善。
二、 关于作业
常规五个作业,除了备课外还有平时练习,配课练习、作文及其周记四项。练习择取具有针对性的`,基础性强,难度适中,看情况及课文的重要程度适量布置;周记一般是一个教学月写两次;作文,上初中后,学生习作比较严重的问题是:1.文体不明;2.字数不达标。少数学生畏惧习作,有抄袭敷衍现象;周记还能坚持写,但流水账比较多,没写出真情实感。
三、 课堂管理
培养学习小组长,要求其管理好本组的纪律。但还是有以下不良的现象:
七(1)班学生思维活跃,上课爱打岔,经常“节外生枝”,自律能力不强,管理费力不少。索性找点乐子,在调皮的学生身上做点文章,以典型教育整体,使学生明辨是非,把学生拉回到教学内容上来。
激励机制的制定与完善是我今后课堂管理要着力的方面。
个体教学--兼顾优差生
学习好一些的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就会高些,也会自觉问问题;落伍的学生出现的情况是不关心作业,不按时作业,缺交作业种种情况。如侯俊佳,比较闷;陈瀚彬,活泼过度。要给他们开“小灶”,费心得多,先降低要求,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公开多予以表扬,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
改进方向
在继续坚持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前提下,今后教学中我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
1、完善多重奖惩机制调动,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如可以与班内操行评比相结合;
2、钻研教学业务,包括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从情感上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发现乐趣,深入钻研,体会学科魅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学背景: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习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含义。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式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后,学习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教学总结: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与动物有关。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就是针对作家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并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日积月累”中的成语都跟动物有关,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趣味语文”中的故事能给学生带来阅读的乐趣。
【学情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对动物都很有兴趣,但要体会作家语言的特色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迁移,就能突破难点。与动物有关的词语会引起学生的积累兴趣。读懂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不难,若要体会故事中的机智和趣味性需要引导。
【设计理念】
创造“立体语文教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立体的空间。教师和学生的本身,以及教师、学生语言表达和自身的表现都应是教学的资源。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尽可能地有针对性,时效性、持续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读懂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2、积累有关于动物的成语,激发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3、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文中的乐趣所在。
教学要点1、积累有关于动物的成语。
2、体会故事中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1、趣味引入:同学们,今天的心情好吗?其实人在不同的情感之下,面对相同的事物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情境话题1:面对你喜欢和不喜欢的人,胖的,瘦的,……你会怎么评价?
情境话题2:你今天考试打了一百分,在路上被一根树枝绊了一下,你会有何想法?如果是你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又会怎么想?
情境话题3:面对家里摆的那尊弥勒佛的像,你在受人欺侮和比赛拿了第一名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趣味的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同时进行语言的训练,体会人在不同境况下情感的变化及表达方式,为下一步的学习做铺垫。)2、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句子,看看大家会有什么体会。出示句子,同学们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找出每句中的贬义词,体会作者表达出来喜爱、亲昵的情感。
(设计意图:在读句的基础上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明贬暗褒的表达方式。)3、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到相似的句子吗?自己或是别人在生活中运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过吗?
从课文中和生活中找出相类似的句子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深化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大语文的教学观,学习观。)二、日积月累1、引入:我们的语文水平越来越高了,一日一个样,一月一个台阶。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都要过春节,岁岁都会接红包。春节时,大家都拿到了利是吧。拿利事之前是不是说了一些祝福的话?今年是虎年,你是如何给长辈拜年的?
语文教案 篇4
1.跟组内小朋友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推荐一个小朋友准备在全班交流)
2.组长指名读一、二两行词语,互相纠正读音。(也可以开火车读、领读)
3.提出不懂的词语:()。
4、组长带领书空吧:
“春、雨、芽、布、谷、梨、花、杏、桃”
5、让我们写一写,比一比谁写的漂亮。(可以让孩子们把字实物投影,让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培养诵读的,使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在比较阅读中对李白和杜甫两大诗人进行研究性。
(二)内容选取: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材料和诗歌体裁;扩展面的李白的《古风·其十九》。
(三)过程安排:
1.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朗读中挖掘诗歌中的信息,对其进行补充空白、细节,进行创造性的,使诗歌形象化,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体味诗歌语言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的创作风格,通过听录音朗读让学生自己在朗读过程中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3.在把握诗歌的艺术风格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兵车行》和《古风·其十九》。
(四)、手段:
1.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慢慢品味,教师作适当引导和点拨。
2.学生互相评价朗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3.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假设学生是诗人或者是诗中人物,发表感想或进行其他形式的表演,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实施
(一)导入:介绍杜甫,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杜甫(主要是举例所学的名篇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
2.简单介绍杜甫及作品背景
《兵车行》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困守长安时候所作。关于诗的背景,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玄宗用兵征讨吐蕃,一说是征讨南诏,多取后一说。《资治通鉴》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士卒死者六万,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
3.释题——“行”的读音xíng。“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
(二)学生初读全诗,初步感知
1,高中学习方法.要求看阅读提示注解等各方面内容,准备的提问
2.提问
(1)要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就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学率先回答?
明确:它讲的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穷兵黩武,为了和南诏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所造成的惨痛后果。
(2)大肆征兵,老百姓生离死别的画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些诗句来描述?
明确:诗歌的第一段
(三)分析诗歌第一段
1.学生齐读,正音“耶”、“干”,释义“耶娘”、“妻子”、“干”。
“耶”通“爷”,父亲。
“干”读“gān”,冲。
“妻子”,妻子和子女。
2.问:“耶娘妻子”相送时为什么会“牵衣顿足拦道哭”?
明确:这不是一般的相送,很可能是生离死别。
3.老师追问:这一点可以从后面的哪些诗句得到印证?
明确:“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4.问:“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中的“不见”可否理解成咸阳桥特别卫生、一尘不染呢?
明确:不对,应该说明了当时被抓的“行人”和相送的亲人之多,扬起的尘埃淹没了咸阳桥。
5.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一送别场面。
(四)分析诗歌第二段
1.指名读,由学生评价。
2.问:“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一句中的“道旁过者”、“行人”可能指何人?“点行频”何以见得?在诗中有没有具体的描述?
明确:道旁过者——杜甫
行人——征人
点行频——“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3.“点行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武皇开边意未已,边庭流血成海水。”
4.问:“武皇”指何人?上述诗句说明了什么?
明确:借指唐玄宗,含蓄地表达了对以唐玄宗为代表的唐皇朝统治者“开边”政策的指责。
(五)分析诗歌第三段
1.让学生齐读后说说这一段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回答最后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怪怕人的!
老师补充:第一段写人哭,这一段就写鬼哭了。连鬼都哭,你说惨不惨?
2.问:对于这样的惨相,役夫是否“敢申恨”?
明确:不敢,敢怒不敢言。
老师追问:最终有没有“申恨”?
明确:有。
不敢申恨可最终还是申述了,把征夫的苦难和恐惧的表现得淋漓尽致。
3.问:“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一句是否表明了杜甫走出了“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观念?
明确:中国老百姓一贯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现在倒好,怕生男,只想生女了。是什么造成老百姓这一传统观念的转变呢?——战争!残酷的而又无休止的战争使老百姓心灰意冷。老百姓对战争的怨恨与控诉,通过这句诗深刻而又凝练地表达出来了。
(六)扩展学习:试将《兵车行》跟李白《古风·其十九》相比较,说说二者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进行比较。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提示:可从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入手,如果时间不够就作为课后研究留给学生回去思考。
(七)小结:车声隆隆,马鸣萧萧,似乎还不曾消逝……《兵车行》所描绘的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离乱之苦,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听着录音朗读,再一次体味诗歌沉郁怨愤的基调。
(放录音)
板书设计:
兵 车 行
杜 甫
1 送别场面——
2 征夫控诉—— 天怒人怨 —— “行人但云点行贫”、“武皇开边意未已”
3 悲惨生活——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古人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同样,要学好语文,建构成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也在于平时多“积累”。
我们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也是在积累语文学习的基础。不是所有的语文知识都在课本中。课本中所选的都是典型,是提高我们理解能力的一个基础。
1.多读书。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可见,读书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就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大大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而且,通过大量阅读,我们将学会分析和鉴赏,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开创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二十多年前,吕淑湘先生曾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多读书。”时至今日,搞学情调查,经常读书的同学不但写作水平高,而且语文成绩大多名列前茅。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
2.多动笔。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仓库,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不会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做“读书”的典范,而且要做“动笔”的楷模。
3.多实践。
“生活是个大课堂”,“万物皆书卷”,大家都知道,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别近几年来,随着“大语文教学观”的建立,语文试题多元化,我们要学好语文,再象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单纯依赖语文课堂是绝对不够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日要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会信息,并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加深和扩大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学语文的观念,才能把语文学活、学好。
总之,学习语文是慢功夫,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正如荀子所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学好语文,请从“积累”开始。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浅析
有句话说:“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学科的和仅做题目是不够的,而是要理清思路。
语文大致分为这样几个部分: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和,每个部分的考点各有侧重,高中历史。
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如修辞、句式等,其具体要求可以翻阅《手册》,明确考点对答题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阅读的'考点是依托于文本呈现的,因而对文章的理解是答题的关键,而阅读理解的是通过平时的大量阅读逐渐养成的,所以在课业较重的情况下也要尽量抽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一是培养阅读、二是积累文学素材,阅读材料的篇幅和内容可与文章相仿。
文言文阅读需要的点相对更多,实词、虚词、通假、文言句式等等。文言文的各个点必须要在课文中理解和掌握,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方能熟练的运用于文言文的答题。
诗歌鉴赏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对整体把握和感悟的能力也要求更高。复习这部分时,要熟悉一些诗歌的基本常识和作家作品的风格流派等内容,还有一些诗歌中常用的艺术表现,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托物言志等,并结合具体诗歌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在做题时,依然要明确考什么,是词句的理解还是诗歌的整体感悟,然后有的放矢的答题。平时要多读多背多积累。
作文一看立意二看文采,并且更注重前者,审清题目是关键。而立意和文笔都需要平时阅读和练笔的积累,并且前者还需要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此外,对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呈现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文章中引用诗歌和文言名句,列举与文章主体相关的人物的事例,可以拓宽文章的纵深感和文学性,仅此一例就可看出不仅要平时的积累,也要在考试中着意呈现。另外用词丰富、句式灵活多变也增加文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懂得朋友、邻居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2、理解“深夜、赶来、抢修”等词义,能用“帮助”说一句话。
3、能有表情地朗读文中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买菜蝴蝶结深夜抢修停止
二、用“句式变换”的方法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公鸡的邻居除了松鼠(shuacute;)还有谁?
(1)()、()、()是公鸡的邻居。
谁能够把第二个“、”换成一个字,意思不变?(和)
(2)公鸡的邻居有()、()、()。
同样,第二个顿号也可用“和”。
三、学习2—4段。
1、课文的哪几段是写邻居们请公鸡帮忙的?
2、学第二段。(学法指导)
兔子请公鸡帮什么忙?把兔子请公鸡帮忙的那句话用“~~~”划下。
请学生读,这句话该怎么读?
读、评。(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看,兔子请公鸡帮什么忙?
出示句式:(谁)请公鸡(帮什么忙)
3、自学第3、4段
鸭子、松鼠又请公鸡帮什么忙呢?我们用这个方法一步一步地来学习:
先用“~~~”划出鸭子、松鼠请公鸡帮忙的话。
再读读,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最后,说一说:(谁)请公鸡(帮什么忙)
请自学3、4两段。自学、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读读说说。(按句式要求说)
5、理解公鸡的话。
(1)公鸡有没有帮助邻居们呢?
(2)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读读公鸡的'话,理解公鸡对话中的“!”)
6、朗读训练。谁来做有礼貌的、态度诚恳的邻居?谁来做公鸡?(学生读对话,教师读叙述部分)
四、归纳、填空。
()、()、()请公鸡(),公鸡()。
可是在公鸡需要的时候,邻居们()了。
为什么要填“赶来”?(这个词填得很好)
五、学习第五段。
1、邻居们赶来帮助公鸡是课文第几段?
我们从第五段中找出写邻居们“赶来了”的那句话,用“~~~~~”划下来再读读。
2、齐读这句话。
“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理解:深夜的时候,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公鸡的屋顶被大风刮跑的时候,公鸡急得又叫又跳的时候。)
3、看图:是什么时候?——深夜。
风很大,雨很急。公鸡的屋顶被大风刮跑了;
说话:()帮助公鸡()。
4、齐读。
六、兔子、鸭子、松鼠可真是公鸡的好邻居啊!
公鸡想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回去自己说说,感兴趣的可以去写写。用课文的结尾开头:
风停了,雨过了,屋顶修好了。公鸡望着他的好邻居,心想:
七、作业。《课堂作业》第6题。
板书:
1、划~~~~~~兔子借篮子不借!
2、读鸭子解蝴蝶结公鸡没空!
3、说松鼠叫一声不叫!
(谁)请公鸡(干什么)赶来抢修脸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氓》教案03-12
(精选)语文教案12-31
语文教案(经典)12-23
语文阅读教案01-01